分享

瑞士建筑四篇

 联合参谋学院 2013-09-03

1.瑞士建筑的历史、今日、未来
——1800至2000年间的瑞士建筑

作者: 克里斯多夫·阿伦斯巴赫 来源: swissworld.org 时间: 2007年9月14日


在过去的三十年内,数量可观的瑞士建筑师们赢得了国际声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契诺学派以其形态清晰、细部精致的设计特征赢得了盛誉。从九十年代开始,瑞士德语区和法语区理性的极简主义风格获得了国际关注。这两股风潮中,当首推提契诺的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和巴塞尔(Basel)的赫尔佐格与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他们感性的建筑艺术使他们声名鹊起,成为国际建筑界冉冉升起的新星。这里是否存在着矛盾呢?瑞士近现代的建筑史中是否存在一种基本恒定的民族风格,尽管瑞士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巨大?谨慎地说:确实存在着一些基本不变的元素。瑞士建筑设计在国际建筑行业久富盛名。瑞士建筑打上了工程师和建筑师的设计思想的烙印,尽管它们充满感性美,但它们在本质上都推崇审慎和简约。

1、国际接触

在过去的200年中,瑞士向全世界一再证明,她技术和建筑上创造了杰出的成就。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下,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瘠,亦无世界政治中心,瑞士人却将这些阻碍因素转化为不断进步的原动力。在19世纪伊始,瑞士所面临的条件却是可想而知的恶劣。当时的瑞士是一个农业国,各个小型城市之间的联系或好或差。日内瓦当时的居民人口总数是两万五千,是当时瑞士最大的城市,与欧洲的大都会(伦敦- 一百万人口,巴黎 - 五十万人口)的差异从人口数字统计上便可见一斑。在政治上,瑞士处于四分五裂和争战不休的状况。经济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工业落后,民众教育水平低下。许多国民只能选择移民作为唯一的出路。而另一些人却意识到,国际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人的开拓精神,正可以带来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革新。新兴社会阶层积极寻找突破点,这在建筑风格中也得以充分体现。

至1800年为止,瑞士的建筑主要受到贵族的军官建筑师和简单的营造师的影响。 之后,新一代的建筑人员第一次有机会在法国、德国和英国新开设的建筑高等学校中接受系统的学术教育。他们不仅带回了最新的建筑技术和美学知识,而且和国际建筑界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新一代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对正在摇篮中的瑞士共和国的建筑任务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如梅切尔?贝力(Melchior Berri)(1801-1854)、基尔劳门-亨利?杜夫(Guillaume-Henri Dufour)(1787-1875)和萨姆尔?法赫(Samuel Vaucher)(1798-1877)的建筑成就,在国际建筑界毫不逊色。日内瓦的法赫在马赛达到了他建筑造诣的顶峰,正如此前的博罗米尼(Borromini)在巴洛克时代的罗马名扬四海,特莱兹尼(Trezzini)们和其他的提契诺建筑设计师因在俄国沙皇18世纪的圣彼得堡建筑工程中取得杰出成绩而名留青史。

最杰出的成就,是在和欧洲各大中心的建筑趋势进行交流和受到移居瑞士的建筑泰斗的影响后产生的。1855年在新落成的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一些被德国驱逐出境的科技专家,如建筑设计师哥特弗里德?森帕(Gottfried Semper)(1803-1879)和建筑静力学家卡尔?库曼(Karl Culmann)(1821-1881)被任命为教授。50年以后,卡尔?莫泽尔(Karl Moser)(1860-1936),当时瑞士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位于卡尔斯鲁厄(Karlsruhe)的建筑事务所为中心,发起了世界性的建筑革新运动。此次革新的结果是成立了瑞士建筑设计师协会 BSA(1908)和瑞士工业设计协会(1913) 。 一代人之后,卡尔?莫泽尔当时已是苏黎世极富盛名的建筑设计教授,现代建筑流派后来的先锋们受到了荷兰和德国建筑业发展趋向的重要启示。

瑞士的建筑设计师对国际现代建筑流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勒?科比西尔(Le Corbusier) (1887-1965)远离他故乡拉绍德封(La Chaux-de-Fonds)的狭隘保守,来到巴黎发挥其才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和理论家之一。他在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1927)建筑方案竞赛中的设计,对现代主义作出了提纲挈领的贡献,但他的设计理念与汉纳斯?麦耶(Hannes Meyer)(1889-1954)及汉斯?威特沃(Hans Wittwer)(1894-1952)一样引发了激烈的争议。但是这场争辩却直接促成了在沃州的拉萨拉兹(La Sarraz)古堡成立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28)。西格弗里德?吉德昂(Siegfried Giedion)(1888-1968)和阿尔贝托?萨托里斯(lberto Sartoris)(1901-1998)是最富影响力的现代主义的倡导者。同样有重要意义的是出版了"ABC杂志"(由荷兰建筑家马特?斯塔玛Mart Stam和俄国建筑家埃?利斯兹基El Lissitzky主编);汉纳斯?麦耶在德绍(Dessau)的建筑设计学院(包豪斯Bauhaus)担任校长时贯彻的理念和他的论著,以及汉斯?施密特(Hans Schmidt)(1893-1972)在俄国创建的城市建筑设计概念,也对现代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0年代瑞士闭关自守与日俱增,与国际社会的联系陷于中断的境地,瑞士建筑业的发展也深受其害。在1939年瑞士国家博览会上显现了一种庸俗和狭隘的地区主义,这种趋势持续了很长时间。作家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1911-1991), 本身也是建筑师,在1953年对瑞士和瑞士的建筑设计师作了辛辣的讥讽:"任何极端主义是连想都不能想的,更不用说去做了"。

2、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工程师由于他们在道路、桥梁和机械制造中的杰出贡献,而成为19世纪的真正的明星。基尔劳门-亨利?杜夫是其中的典范,他作为瑞士第一个将军而闻名四海,同时也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很有造诣的工程师,曾在巴黎受过系统教育。他于1823年在日内瓦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架悬索桥,随后不久,法国的马克?西古因(Marc Seguin) (1786-1875)在弗利堡(Freiburg)将其技术发挥到了极致。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大力推动新一代工程师的培养,并取得了辉煌成功。库曼的学生毛利斯?库希林(Maurice K?chlin)(1856-1936)从导师那里受益匪浅,他将学习到的用于金属设计的"图形统计学"的原理运用到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钢筋混凝土建筑在瑞士发展之迅捷是任何其它国家都不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巨大的成就首先要归功于静力学家威廉?里特尔(Wilhelm Ritter)(1847-1906)、企业家艾德蒙德?祖别林(Edmund Züblin)等,以及罗伯特?马亚尔(Robert Maillart)(1872-1940),马亚尔在 无梁屋盖和桥梁建造方面功不可没。奥特玛?哈?阿曼(Othmar H. Ammann)(1879-1965)移居到了美国之后建造了举世闻名的悬索桥。

3、极简主义和设计理念

工程师们高度理性化的设计理念对瑞士建筑风格影响深远。简单和纯粹明晰的建筑概念是各个时代的恒定元素。极简主义和简约作风得以在文化差异很大的瑞士的各个地区蓬勃发展,重要的因素在于它和当地民众崇尚简约的品性相符,豪华绚丽和矫柔造作的浮华之风被瑞士人所摈弃。 每个建筑艺术家也是营造师,他在施工过程中要关注设计的持久性、手工质量的坚固性以及细节设计的周密和谨慎。

1830年代瑞士联邦共和国的国家建筑诠释了理性化、无多余装饰的理念,其风格和文艺复兴早期的"市民阶级"的弗洛伦萨之风一脉相承。瑞士联邦建造的第一座建筑,今天是联邦大厦西楼,它成为这一简约特征的代表。这种结构和形状上的极度严谨和洗炼,造就了一大批建筑作品,却一再引起了同样强烈的争议。勒?科比西尔的理性建筑本身一度成了传统建筑圈的仇视目标。汉斯?施密特曾非常夸张却一针见血地写道:"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功能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在文化贫瘠和经济困难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筑先驱们又重新倡导极简主义,预示着新时代的来临。新期刊"建筑 + 居住"明确代表了这种简单清晰的设计理念。以马克斯?比尔(Max Bill)(1908-1994)为中心的团体推动极简主义的发展,他是设计、绘图、艺术和建筑设计等诸多方面的天才。在洛桑举办的1964年博览会,不仅成了展示瑞士技术成就的盛会,而且也是极简主义造型设计和艺术的大观园。新一代建筑家从老一代巨匠弗莱特(Wright), 勒?科比西尔和米斯?冯?德罗(Mies van der Rohe)的精神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一种独特和实用的现代建筑设计形式。极简主义的理念并未阻止瑞士建筑师们与国际潮流齐头并进,在一个开放的、富有动感的空间赋予造型以立体形象感。由第五工作室(Atelier 5)设计的著名的伯尔尼近郊哈勒(Halen)住宅区,将理性化和富于表现性的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只有极少数建筑师能够用表现力丰富的立体形式来进行"出位"的设计 ,其中尤其突出的是瓦尔特?马?福德勒(Walter M. F?rderer)的水泥教堂。

4、冷静谨慎的建筑氛围

在全世界风靡一时的鲜明的表现主义和19世纪末的新巴洛克大型建筑设计风潮、二十世纪80年代的 后现代主义和新兴的解构表现主义,在瑞士被谨慎地接受和有节制地运用。马里奥?博塔作为"巴洛克"风格建筑师,他的建筑和空间装饰富丽,惯于运用各种手法营造气氛。 但和提契诺学派的任何一位同仁一样,他对古典几何基本原理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它的建筑构形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象提契诺学派建筑师一样,瑞士德语区建筑师在二十世纪70年代孜孜不倦地汲取了意大利建筑大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关于建筑构形和城市地带的理念。而新古典主义和瑞士人的民族特质格格不入,所以未被接收。他们已研究了这个国家的近代建筑传统。迪纳和迪纳建筑设计事务所(Diener + Diener)的建筑代表了一种新极简主义的开端:从早期工业建筑清晰简洁的构形和现代主义的精神中获取灵感。沃州(Waadtland)的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 解构主义的代表人之一,在巴黎拉维埃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的设计上,其实也是以类似的方式将先辈们的设计传统发扬光大。

瑞士人的简洁严谨的风格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广泛回响,尤其是在 仿古拼凑的过度泛滥之后,这种朴素无华的风格就像盛夏的雷雨,给浮躁的尘世带来了一片清凉。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布克哈特 + 苏米(Burkhalter + Sumi)、吉贡 + 古耶(Gigon + Guyer)、摩尔热 + 德格罗(Morger + Degelo)以及其他许多优秀的建筑师将简约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的建筑设计成果属于新现代主义革新争鸣中的珍品。对于随之而来的对瑞士建筑风格的嘲讽 "瑞士盒子",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作出了回应:他们将看似平淡无奇的材料赋予其感性的内涵,将实体形状和空间的构型赋予丰富的暗示和联想。

双双荣膺 普里策奖(Pritzker-Preis)的著名设计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作为充满激情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他们对表面和几何形体的设计,是否和瑞士的传统精神背道而驰?他们推崇精确的细部设计,用令人惊异的形式来取得疏离效果,他们的风格是否是一种特立独行?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两位巴塞尔的建筑大师一贯坚持用尽可能少和节制的方式来取得所需的效果。他们的理念基础源于极简主义,但是是一种重新诠释的极简主义,他们的设计与标准偏离,而这种偏离恰是他们设计中的关键性元素。

 

2.瑞士建筑界的方方面面——瑞士质量  

作者: 马丁?昌茨 来源: swissworld.org 时间: 2007年9月16日

“好的建筑”,这个词在瑞士的意思当然不会与在其它地方的意思有根本差别。尽管如此,瑞士的建筑文化中还是有一些独到的特点,使瑞士的建筑文化在全球建筑界,甚至在欧洲建筑界都独树一帜。

1、以寻求解决方案为目标的思考方式

最迟从瑞士联邦工业大学(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ETH)于1855年在苏黎世(Zurich)成立之时起,瑞士的建筑师教育就完全属于理工学科教育的传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偏重于艺术的各类院校在培养建筑师方面几乎毫无影响可言。即使刚刚成立不久的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Accademia di Architettura Mendrisio)在这方面也不例外。因此,建筑规划设计过程基本上被理解为把相当具体的问题进行精确化并找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其中,具体的建筑设计工作,包括它在物理、材料和经济方面的诸多因素在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一个建筑项目的结构和构造进行周密设计,被普遍视作建筑设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建筑师希望象画家掌握画笔和颜色一样掌握建筑结构,这种愿望也反映在建筑设计事务所的组织结构上:瑞士的建筑界以中小型的事务所为主,人数常常还不到十来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的任何脱节都是要尽量避免的。不过,孤军奋战的建筑师毕竟属于例外现象。由于大家都曾就读于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或者相似的理工类院校,因此有着相同的教育背景;以寻求解决方案为目标的工作方式形成了共同的行业文化。这都构成了良好的基础,便于开展合作,甚至是跨学科的合作。这样,不但弥补了各事务所在人员和专业能力上的不足,也促进了同行间的交流。小型的事务所从而也能在错综复杂的设计任务面前保持竞争力。

2、公共性质的设计任务委托者

公共机构对瑞士的建筑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机构作为业主,经常举办大量的建筑设计竞赛。很多时候,许多年轻的建筑事务所正是由于在这种竞赛中成功胜出,才得以迈入职业生涯。对于很多已经站稳脚跟的建筑师来说,参加竞赛也仍是获得设计任务的最重要的方式。要想理解这一点,就必须首先简单了解一下瑞士的联邦制度和因此而产生的小规模决策机制。瑞士在政治上的观念是,应当尽量分散式地完成各种任务。这种观念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在公共建筑领域,有着不计其数的、形形色色的设计任务委托者。比如,瑞士的教育事业基本上是由最基层的行政级别,也就是各个城市和乡镇,分别进行管理的。这就意味着,原则上瑞士的2800多个城市和乡镇都自行规划、建造各自的学校校舍,一般情况下都会为此举办相应的建筑设计竞赛。如果这种竞赛不是完全公开的,那么通常会同时邀请知名的、年轻的、本地的和跨区域性的设计事务所共同参赛。

政治上的决策者、建筑业主和建筑使用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在项目中认真仔细地考虑各种具体而特殊的需求。在把项目构思具体化的过程中,这种小规模的决策机制有利于培养个人之间的信任感,不过,建筑师们经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说服工作。流行的或者标新立异的设计很难被接受。难上加难的是,这些项目还常常需要通过全民公决来批准。建筑设计竞赛的评委们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3、建筑艺术

仅仅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远远不足以形成建筑艺术。建筑艺术除了发挥它作为生活背景这一普通而次要的作用之外,还应经受住人们更近距离的、更认真的检验。如果观察者具有审美情趣的话,建筑艺术应给观察者带来美感。此外,至少对于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来说,建筑作品应为建筑专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也就是说,这些作品应跻身于无形的建筑博物馆之中。这座无形博物馆里固然不仅仅包含了划时代的巨作,但是,每一件作品也都应在友好共处、百花齐放的环境中做到不甘示弱。

瑞士建筑可以用现实主义来形容。这个概念不断出现在瑞士的建筑争论中,但它的内涵却很模糊。不过,这个词似乎还是总结了瑞士建筑文化中一个很根本的方面:以具体的日常现实为基础,对这种日常现实进行诠释并把它转化为充满特性的艺术形式。它从理工学科寻求解决方案的文化传统出发,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建筑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实用的具体建筑单品,还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3.聚焦建筑材料:木材

作者: 高比?冈特拜恩 来源: swissworld.org 时间: 2007年9月18日

在瑞士,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历来备受青睐。木材加工领域内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一张木桌需要三根支柱才能站立:即美感、政治和技术。”

 

木材的第一大特点是它的感性美。这令我回忆起我的祖父。他是耶纳兹(Jenaz)村的一位木匠,这个小村庄坐落在瑞士格劳宾登(Graubünden)州的 普莱蒂高(Pr?ttigau)地区。村前有一片栽有樱桃树的草地,他把云杉、樱桃树和橡树劈开锯成板材后,搭成井字形,堆放在村前的这片草地上晾晒。木材的芳香浓郁扑鼻,色彩随天气而不断变换,风吹使它们定形,阳光又使它们泛白。这就是木材的魅力,就是我们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之所在。木材给人的鼻、眼和手等感官以直接的和美的享受。木材有多种加工可能性:首先由计件工人在森林里进行砍伐,接着,最好由当地的锯木场进行初步加工,然后送到小型家具厂使用大多自制的工具进行深加工。这些企业均为中小型规模,业主们都有丰富的木材加工经验。最终,它们在结束使命后被抛进火炉中进行焚烧,同时还能提供热量。这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和亲切,整个加工流程顺畅完整,一目了然,这是对全球化要求的有力反击。

 

1、木材的政治意义

与感性美相比,使用木材的第二大要素便显得极其错综复杂,这就是政治。比如,现在有一些倡导节约的公民居然提出要取消对森林的资金投入,这令我非常愤怒,而这种投入对林业的良性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毕竟木材材质独特,有利于创造生态平衡,甚至自成一格。它还有着休悠久的历史传统,甚至能激发爱国主义激情。如果没有了木材,也就无法在每年的八月一日点燃庆祝瑞士国庆的"八一之火"。

几千年来,瑞士的农民们一贯依赖着木材在当地安居乐业。19世纪的历史学家还发现了生活在木桩村落里的农民。历史学家将他们以及他们所使用的木材一起称颂为一种美德。

"瑞士是木材的故乡",如今,木材业又一次掀起了政治层面上的波浪,主题不再是爱国主义,而是生态环境保护。引人注目的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oundation,简称WWF)和自然环境保护组织Pro Natura 正大力推动木材业者加入FSC标签认证体系?FSC-Holz?,FSC标签表示该木材符合林业管理公会(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的标准 。木材的来源与加工都应该符合生态和社会准则的要求。就象瑞士生态作物农民需要生态农作物标签"克诺斯普(Knospe)"一样,森林拥有人、森林管理人、锯木场、家具厂、木材加工厂、工程师和建筑师们也都应该获得FSC标签认证或为之而努力,以证明他们是林业生态管理的典范。瑞士出产的木材目前只有25%达到这一国际认可标签的标准,但我们坚信这种情况必将得到改善,因为这对当代的林业发展极为有利。木材是用于建筑和居住的良好材料,如果其来源和加工都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使用起来也就令人更加放心。按生态环保要求取用和加工木材并不排斥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灵活的营销策略,恰恰相反,先进的工艺和木材的舒适性紧密相关,它使我们使用的木材都符合健康标准。我的祖父如果健在的话,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在管理公约上签字。他已经以102岁的高龄去世了,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依旧活跃在他的木工场里。

 

2、用于木材的技术

美感与政治力量是木材的两大支柱,但要让木桌站稳,还需要第三根支柱,这就是技术。我祖父生于1896年,在他出生的前几年,莱特铁路公司(Rh?tische Bahn,简称RhB )的蒸汽火车开始通过普莱蒂高地区驶往达沃斯(Davos)。这或许是他一生热衷于技术的开端。毫无疑问,他集锯木工、木材加工和家具木匠于一身,他的理想是设计。

我们来回顾一下木材加工或家具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并与其它建筑行业做一下比较。显而易见,瑞士的木材加工业在造型与工艺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始终没有脱离艺术的范畴。我祖父的成功秘诀在于他很好地把握了好奇心、冒险精神与投资能力之间的平衡,成为一名成功富足的小型木材加工业主。但是我知道,如果他有幸目睹今天的电脑技术如何铣出复杂的 燕尾榫,他的眼里定会闪烁出喜悦的光芒。他会拿起机器加工出来的部件,用他富有经验的木工手指滑过精确的切割面,发出由衷的赞叹。

4.建筑设计行业的工作天地

作者: 汉斯于尔克?加典特 来源: swissworld.org 时间: 2007年9月19日

艾曼努尔?克里斯特(Emanuel Christ)和克里斯多夫?冈特拜恩(Christoph Gantenbein)这两位年轻建筑师,作为建筑界的后起之秀,出乎专业界的意料,仅仅在他们于2000年大学毕业四年之后,就赢得了瑞士最重要的的一次建筑设计竞赛:瑞士国家博物馆的扩建项目。他们的成功之路异乎寻常,却代表了瑞士年轻一代建筑师的典型经历。

他们的设计,也就是一座平面为闪电形的纵长建筑,对瑞士来说是异常罕见的。这份设计获奖后,在非专业性的普通公众中也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在瑞士极少发生,因为瑞士的建筑作品一般都尽可能不引人注目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而这恰是克里斯特和冈特拜恩要避免的;他们所运用的 解构主义形式语言,是前所未有、完全崭新的;只有特别年轻的建筑事务所才进行类似的设计,或许巴塞尔(Basel)的建筑师赫尔佐格(Herzog)和德梅隆(de Meuron)作为知名大师中的例外,也可算作从事这类创作的建筑师。克里斯特和冈特拜恩都在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事务所作过实习并在那里相互结识。1998年,他们在巴塞尔的一套老住房中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这套老住房充任办公室,里面只配备了最少的办公设施。在这个两人事务所中,他们完成了第一份设计任务,是亲戚委托他们设计一个建筑项目。

克里斯特和冈特拜恩很早就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这是很少见的。而他们的事务所的规模却很典型;从最近的亲朋好友那里获得项目设计任务,这也是惯常的获得项目的方式。他们的性别也是很典型的:虽然建筑专业在校女大学生的比例占40%,但2002年的人口普查显示,16000名从业建筑师中只有12%为女性。

每年都有400至600名大学生(包括大学和高等专科学院的大学生)从建筑专业毕业,成为建筑师。这个数字大约是市场需要量的两倍。与此相应,求职时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初涉职场的起薪也就很低。建筑师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平均年薪只有5.5万瑞士法朗。随着经验和责任的增长,薪酬也上升到平均14万瑞士法朗(总建筑师、事务所负责人)。

瑞士所有的建筑事务所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事务所工资总额不超过12万瑞士法朗,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单人事务所,只是间或请一位绘图员或实习生临时帮忙。它们的项目因而也都很小,以改造或增建附属建筑为主。还有三分之一的事务所,其工作人员在两到五人之间,接受各种中小型设计项目。只有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事务所,员工总数才超过五人。瑞士仅有六家建筑设计公司,其每年发放的薪酬总额超过1500万瑞士法朗(即超过一百名员工)。

瑞士典型的建筑事务所是中小公司,年工资总额不超过70万瑞士法朗,业务活动主要限于本地区,设计任务大都以较小的建筑工程和改造旧建筑、增建附属建筑为主。

克里斯特和冈特拜恩的第二个项目也是一个改造项目,即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整修一座农舍。除了建设项目之外,他们两人在业余时间还参加各种建筑设计竞赛,以积累经验。对许多事务所来说,利用参加建筑设计竞赛的机会,可以开展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并开发或改善自己的设计语言。

克里斯特和冈特拜恩在国家博物馆项目上很幸运。他们的项目业主是联邦政府的建筑专家。而且,由于这个项目对瑞士的意义非常重大,因而也就确保项目将达到很高的水平。尽管如此,他们的设计方案还是必须经受建筑界现实的堪磨,成功是有代价的:除了赞叹者之外,嫉妒者、政治上的怀疑者和习惯于吹毛求疵的人,现在也开始评头论足。这两位出人意料的获奖者必须立刻建立一家公司、购置专业化的办公设施、聘任员工、租用新的办公室。他们也犹如一夜之间身陷狼群,不得不在形形色色的利益代表者之间周旋。他们必须学会出言谨慎,也必须学会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他们在高校教育中所不曾学到的一切,现在都比他们的设计方案更为重要。他们现在一身兼任经理、人事处长、新闻发言人、谈判对手和替罪羊。这样,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尝遍了所有的甜酸苦辣。正是由于这些艰难困苦,才使得许多人最终放弃了这一职业,甚至根本不涉足这一职业。据估计,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ETH Zürich)建筑专业毕业的学生中,仅有三分之一的人成为从事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其余的人都选择了其它的行业,或者成为房地产专家、专业记者或其它方面的专家。

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变革在过去二三十年里深刻地改变了建筑师的职业内涵:以前,建筑师是建筑业专家,在任务委托方面前,他既是艺术家兼工匠,又是技术人员。他通晓所有的具体细节,以全面手的身份向工匠分派任务并监督他们的工作。他自始至终为整个建筑项目负责。而今天的建筑师则主要是项目协调者和经理。建筑师与业主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业主现在通常委托一名总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的建设实施。建筑师只是提供图纸和设计内容说明。这样,建筑师的地位逐渐下降,几乎不再有机会设计并实施一个建筑项目。由于许多领域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而法律、生态和经济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建筑师原本属于全能职业,现在这一职业内涵却有了重大改变。许多业主不再希望获得优秀的建筑设计,而是讲求功能实用、流程顺畅、成本和工期能够得到保障。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瑞士再保险集团(Swiss Re)就明文宣布,良好的建筑设计是它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集团定期与世界上最杰出的建筑师一道,打造优异的建筑作品。但是,现实的车轮碾碎了不少设计天才;甚至一些天分极高的建筑师,也不过从朋友圈里获得几个为了捧场而委托给他们的设计任务而已。

那些明知这些艰辛却坚持这一职业的人们,到底是抱着什么想法呢?也许是出于他们对建筑设计的热爱,或者对这一职业的多面性的迷恋。尽管发生了许多变迁,建筑师还是一种全能职业。在建筑设计行业,无论是一块砖石的重量,还是某一结构细节或颜色的象征意义,都是同样需要严肃考虑的。

艾曼努尔?克里斯特和克里斯多夫?冈特拜恩很难花时间考虑这些问题。他们现在正忙于整修国家博物馆陈旧的老建筑部分,整修之后才能在它旁边建新配楼。他们还赢得了另外五项竞赛,并同时开展在巴塞尔州的利斯塔尔(Liestal)和在中国的设计项目。这期间,他们必须小心谨慎,以免登高跌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