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趣闻之十三:君、主、皇、帝、朕、王、尹

 一个好老头 2013-09-04

有国家必然有国主,国主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曾叫过:王、君、皇、帝等等,今儿咱就说说这些字。

尹: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尹”的字形是一只手执着表示权利的杖,本意是治理。《说文》:“尹,治也。”《尚书》:“尹而多方。”古代许多官名由此而来,如:府尹;京兆尹;尹氏(官名。掌管册命臣工之事);尹寺(宦官);尹长(官长)等。“君”字也由此而来。

君: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君”字由“尹”、“口”组成:“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号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是“君主”。《尚书》:“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后来又引申了,尊贵者称为君,《说文》:“君,尊也。”

王: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王”字最早的字形是一把大斧,上面是斧柄,下面是宽刃。这就是实力和权威的象征,所以古代最高统治者称为“王”。《六书故》:“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

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小篆

“主”为“炷”的本字,意思是“灯芯”。上古时火种非常宝贵,往往由一族之长保管,因此也用“主”指领袖人物。后来引申为“君主”、“主人”等义。

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金文     小篆

“皇”是“煌”的本字。字的下部原是灯座;上部三竖画表示灯光。小篆上部讹变为“自”,隶书再变为“白”,遂不好理解。《诗经》:“朱芾斯皇。”毛传:“皇,犹煌煌也。”引申为“大”、“帝王”。《说文》:“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

帝: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帝”原是“禘”的本字。“禘”是古代的一种隆重的对上天或宗庙的祭祀仪式。甲骨卜辞有“帝于岳”、“帝下乙”等记载。字形像架几段木材作为祭台的样子。后来多假借为帝王的“帝”字。“帝”,本义宇宙的主宰,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老天爷”。《字汇》:“帝,上帝,天之神也。”《说文》:“帝,王天下之号也。”

据说,在上古时期有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到底是谁?七说八不一,有多种说法。到了秦始皇将两个字联起来,为自己起了个新名称:“皇帝”,而且叫:“始皇帝”,以求能万世。

朕: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朕,甲骨文是两只手拿着一根尖棍子在“舟”旁修补船缝。本义是“缝隙”,如《周礼》:“视其朕”。后来“舟”讹变为“月”。字义也常用作“我”。《说文》:“朕,我也。”秦以前,部分尊卑都称“朕”,从秦始皇始,专用为皇帝自称。

无论是“王”、“尹”、“君”手中都有一个表示权利的杖,这个权力来自于谁?也就是说,这个权杖谁给的?殷商说“君权神授”,周说“君权天授”,后来所有的君主在下命令(称“圣旨”)时都会说:“奉天承运”,以此表示代天行事。那么,天为什么授他?而不授予别人?因为他是上天的儿子(还是嫡长子),所以君主都称“天子”。于是乎,掌权的合法性确立了。接踵而来的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莫非就莫非了2000多年,直至帝制被推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