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篇--绝对控股的坏处和相对控股的好处!

 求佛如求己 2013-09-04

      

 

       有些企业主可能会这样想:“企业实现多元股东化也可以,但是,我本人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拥有公司51%以上的股份,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在企业拥有最终决定权,才能够保证我所创办的企业永远姓氏不变。”事实上,这种思想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唯一股权思想”的樊篱。

       所谓“绝对控股,就是企业股东中的某一方拥有51%以上的股权比例,能够对企业的战略决策、日常经营决策起到最终决定作用。绝对控股”体现了一种企业主对企业产权及经营绝对操纵权力的意志和诉求。从狭隘的企业主个人权益来看,绝对控股”能使企业主拥有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能够保证企业的姓氏永远不变,能够保证企业永远按照企业主自己的意愿发展。正因为这样,绝对控股”成了绝大部份中国企业主的深层次思想观念。但是,绝对控股”也具有的极大的危害性:

       第一、限制企业规模:由于企业主绝对控股,使得想大举购买企业股权的外来投资者无法进入,从而限制了企业的规模,使得企业长期处于一种小规模缓慢发展的状态。

       第二、个人决策机制:企业主拥有绝对控股权,往往会产生一种企业主一权独大、一手遮天、独断专行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企业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听得进他人的意见,企业缺乏民主监督机制,这样,企业在一系列重大决策过程往往会出现重大失误。

       因此,我提倡一种“相对控股思想,所谓“相对控股时想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建立企业民主决策机制,企业主应该尽可能多地吸收外来新股东加入,并不惜让自己的股份少于51%。相对控股”的好处在于:

       第一、企业规模经营:由于企业主放弃了绝对控股,使得有实力的股东可以无障碍进入,使得企业规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从而摆脱过去那种小规模经营的状态,瞬间产生出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规模经营效益。

       第二、民主决策机制:由于大股东进入,原来的企业主无法在一手遮天,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监督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所有重大决策必须由股东代表大会和董事会民主协商,相对于个人独裁体制是一种体制上的巨大进步。

        “相对控股的好处在于把多个人的小理想整合为一个大理想,把众多人的多个小目标转化为一个大目标,把多个人的单打独斗转化为多个人的合力奋斗。五个人为了一个共同的大理想目标而进行组织协调的团体奋斗比五个人为了各自的小理想目标而进行的单打独斗更能够增加社会财富,更能够让企业长久发展。五个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在同一个城市内各自单独发展,它们彼此之间不断进行竞争和内耗,如果把它们变成一家企业,合五小力为一大力,五位老板变成一家企业的五位股东,则所有的竞争、内耗和相互摩擦力都会瞬间消失,这样,企业财富会大幅增长,企业抗风险能力也会成倍增长,无论对企业还是对社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企业主如果能够明白这一道理,主动出让自己的股权,甚至向竞争对手出让股权,表面上看来失去了绝对控股权,但实际上是将企业推向了一条永不沉没的大船。对于一个企业主来说,能够乘坐一条永不沉没、但自己无法操控航向的大船永远较乘坐一条自己能够独自操控航向、但随时有可能翻沉的小船更为有益。对于一个睿智的企业主而言,操控舰船航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舰船是否能够永远平稳的航行,是否能够永远是自己可靠的经济来源。

       纵观欧美及日本百年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仍然由企业初创者的后代“绝对控股,随着时光的不断推移,企业虽然还保留着初创者所起的名称(如松下和西门子),但是,其产权结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已经不再保留初创者原有的形态。在这一问题上,企业主往往只有两个选择:第一、绝对控股,但随着时间时光的推移而逐渐被市场摒弃;第二、相对控股,企业产权结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不断更新,最终发展为大型百年企业,永远立不败之地。一言以譬之:要么摒弃“绝对控股思想,要么被市场所摒弃。

       只要新股东拥有中国国籍,只要不是与外国企业合资,企业主完全不必要在乎自己拥有多少股权,对方有多少股权。相反,新股东注资越多、股权比例越高,则企业规模越大,就越能立于长久不败之地,对企业主自己的利益也就越能够有长远的保障。

       企业主是否能够摒弃“绝对控股思想,完全决取于企业主的思想境界及创办企业的初衷,一个完全出于单纯的个人及后代生存动机的企业主往往不愿意放弃“绝对控股,这样固然能够长久保持对企业产权的绝对控制,但一般“富不过三代,30年或50年以后,企业能够存活下来的机会不足5%,而只要企业倒闭,子孙后代们则失去了经济来源沦为工薪阶层,这样反而违离了当初后代生存动机”的初衷。如果企业主能够有创造百年企业”的伟大理想,勇敢顺应时代潮流而放弃绝对控股思想”,让自己及后代的股份越来越少,同时让企业越来越大,越来越长寿,这样30年或50年以后,企业能够存活下来的机会为80%,这样反而还能为子孙后代们保有一份永远不灭的营生来源。

       我在研究欧美国家工业革命之后企业两百年发展历史时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企业家个人的持股比例越少,则企业的规模就越大,寿命就越长;反之,企业家个人持股比例越高,企业规模就越小,寿命就越短。企业家个人持股比例永远与企业规模和寿命成反比。我觉得,这一规律同样也适合中国社会。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首先必须是一个企业哲学家,而企业哲学家是长远眼光者,最应该关注的并不是企业在自己生前的发展状况,而是在自己生后的发展状况,只有对自己生后企业发展状况负责,并采取实际行动让企业在自己生后仍然能够存活一百年或两百年,才是真正伟大的中国企业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