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笑熬浆糊糊 2013-09-05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遗产地—光明万亩核桃生态园,属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涵盖整个光明村,地处苍山腹地,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漾濞核桃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3500多年前,目前,漾濞核桃种植面积达92万亩,年产量2.7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近3000元。光明核桃是漾濞核桃的典型代表,早在公元前16世纪就有核桃生产,现在全村树龄在200年以上的核桃约有6000多株,100年以上的比较普遍。光明核桃以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出油率高、营养丰富而誉满中外。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核桃与各种农作物间套作形成的独特农耕模式彰显魅力,是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的集中体现。核桃与各种农作物间套作复合栽培,在耕种农作物的同时,又起到了为核桃施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中耕松土、除草、浇灌的作用,核桃生长快、结果早、结果多,而且还多收了粮食。核桃与各种农作物间套作复合栽培的多种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核桃和农作物就这么相依相伴,共存共荣,造福一方百姓,传承至今。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光明万亩核桃生态园生机盎然、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展现出“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画卷。被核桃树掩映的村庄院落发展起了以核桃园生态旅游为主的农家休闲度假服务,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充分展示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魅力。核桃交易会、核桃篝火晚会、核桃文化节、核桃文化展馆等是当地做强核桃产业、弘扬核桃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漾濞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保护与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通过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休闲农业的结合,使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永恒地散发浓郁的农耕文化魅力。

魅力城乡


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遗产地—光明万亩核桃生态园,属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涵盖整个光明村,地处苍山腹地,总面积 15.73 平方公里。

漾濞核桃历史悠久

    漾濞核桃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3500多年前,目前,漾濞核桃种植面积达92万亩,年产量2.7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近3000元。光明核桃是漾濞核桃的典型代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早在公元前16世纪就有核桃生产,现在全村树龄在200年以上的核桃约有6000多株,100年以上的比较普遍。光明核桃以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出油率高、营养丰富而誉满中外。

林粮套种良性发展

    核桃与各种农作物间套作形成的独特农耕模式彰显魅力,是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的集中体现。核桃与各种农作物间套作复合栽培,在耕种农作物的同时,又起到了为核桃施肥、中耕松土、除草、浇灌的作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核桃生长快、结果早、结果多,而且还多收了粮食。核桃与各种农作物间套作复合栽培的多种生产模式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实现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核桃和农作物就这么相依相伴,共存共荣,造福一方百姓,传承至今。

生态旅游应运而生

    光明万亩核桃生态园生机盎然、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展现出“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画卷。被核桃树掩映的村庄院落发展起了以核桃园生态旅游为主的农家休闲度假服务,充分展示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魅力。核桃交易会、核桃篝火晚会、核桃文化节、核桃文化展馆等是当地做强核桃产业、弘扬核桃文化的集中体现。

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漾濞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保护与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通过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休闲农业的结合,使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永恒地散发浓郁的农耕文化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