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怡蘭轩 2013-09-05
 
    几年前,他拒绝高考,我调侃他为“桃源韩寒”。几年过去,他现在是什么状况呢?
   
走进他的房间,沙发上,茶几上,阳台上到处是书籍。电脑落满灰尘,似乎很少用。他足不出户,从来不与人交流,哪怕父母,只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假期来访才会说几句话。每天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吃很少的饭,几乎不花钱,去沿海打工,一个月就返回。当我走进他的房间,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看,还没看清书名就被他“没收”,然后,他“蹬蹬蹬蹬”头也不回地下楼离开。
显然,他心里严重地封闭,完全遁入自我世界。
    该如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呢?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现代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往往比较脆弱,情感的依赖性比较强。不少学生过于娇惯,很多家长不敢说不敢管,都依赖于老师教育。其实孩子也渴望着自己的父母,既是师长,更是朋友,期望与心目中尊敬的家长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
    如何相处和交流非常融洽?好的做法是:第一让孩子走近你,第二是让自己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到与孩子心与心地交流?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有爱心与责任心
    爱心——是走进孩子心灵的保证,教育是爱的艺术,是心与心的认同,是心与心的升华,是心与心的沟通。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家,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已经非常败坏,尽管他可以给父母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家长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这都说明教育需要爱,只有爱,家长才能真正地走入学生心灵。
 二、详细的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
    了解孩子的“底细”, 主要应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对学习的态度、习惯养成等方面。充分利用一切时间, 走近孩子,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知己知彼。知晓了这些,就为走进孩子的心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孩子个体随时的反应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注重与孩子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三、平等的尊重与理解孩子
    要想赢得孩子的尊重,也要学会尊孩子,让孩子做什么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要充分信任孩子,并能宽容孩子, 允许他犯错,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但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遍,如果一不小心犯了但决不允许犯第三遍,因为事不过三,到那时,他一定觉得没有尊重你,因为尊重是相互的。家长只有放下姿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孩子,才能受到孩子的尊重。也只有平等对待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四、不断的学习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家长要有闪亮的人格魅力,能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孩子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孩子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孩子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孩子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孩子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孩子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孩子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孩子的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