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

 梧桐雨118 2013-09-0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孟子》,是一篇阐述人才成长的情商与应挫能力培养的重要文章。我们可从中进行如下素材挖掘并应用到相关写作中去。

素材一:

人生的路本来就是坎坷不平的,不顺利的事是难免的,我们不能抱怨,要知道苦难是成功的试金石,磨难可让我们的应挫能力增强。古代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们或者是传说中的圣君,或者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贤才,他们在成为名人之前,要么经受磨难,要么从事过不起眼的工作,要么不为世人所知。这是一种隐忍,更是一种坚毅,他们懂得从逆境中崛起。

写作应用:

此素材可应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逆境可成才

2、成长

3、人才

4、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等

素材二: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经典话语告诉我们: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身体,生活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能吃的苦都吃过了,能经受的挫折都经受过了,以后即使再碰到类似的困难和挫折,便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冷静对待,设法克服和应对。

写作应用:

此素材可应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考验

2、不忘本

3、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4、磨炼等

素材三: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说得多好啊,一个人假设常处于安乐的生活中,不思进取,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

写作应用:

此素材可应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多难可以兴邦

2、生与死

3、忧患意识

4、逸豫就会亡身败国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