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汾酒09

 汤海洋图书馆 2013-09-06

山西汾酒简介
      山西汾酒作为四大名酒之一,迟至大明初年便已使用汾酒作为此种清香型蒸馏酒的正式名称。汾酒早在明清之际大盛。并在1915 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优胜金质奖章,1918 年获中华国货展览会金质奖,1922 年参加南洋劝业会赛获一等奖,1934 年获山东国货陈列馆特等金奖,1935 年、1936 年蝉联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物品展览会特等金奖,在1952 年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入选四大白酒(亦为八大名酒之一),并在以后的二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获得名酒称号。

一. 原料
      当代汾酒选用晋中平原“一把抓高粱”为原料,使用用大麦、豌豆制成的“青曲”为糖化发酵剂。

二. 制作工艺
      汾酒采用传统的“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态、分离发酵法。所用原料和辅料分别用蒸汽常压清蒸,然后使用。一般原料蒸煮后,加曲放入陶缸中发酵28 天,再取出蒸馏,把蒸过的醅再加曲发酵28 天,再蒸馏,充分利用了原料中的淀粉,然后把酒糟作为饲料。


1. 原料破碎:把高粱和大曲分别进行破碎,每粒高粱破碎成4~8 瓣,细粉不超过后20%,大曲破碎成豌豆或绿豆般大小。


2. 润糁:破碎后的高粱称为红糁,在蒸料前加原料量55~62%的热水(水温80℃左右)。拌匀后堆积18~20 小时,并在面层进行覆盖,在堆积润糁过程中翻动2~3,品温可升高达45~50℃。


3. 蒸料:使用活甑桶,先煮沸锅底水,然后均匀撒入润料的红糁,边上气边上料,待蒸汽上匀(或称圆气)后,泼上原料量3%的热水(水温60℃)以促进糊化,然后加盖蒸料80 分钟,红糁上面可覆盖辅料同时清蒸。红糁经过蒸煮要求“熟而不粘、内无生心、有高粱糁香味、无异臭味”。


4. 晾渣:蒸后趁热取出红糁,堆成当条形,泼入原料量28~29%的冷水(18~20℃井水),立即翻拌,使高梁充分吸水,再进行通风晾渣,冬季要求品温降到20~30℃,夏秋季要求品温降到室温。


5. 加曲:晾渣后加入高粱原料量9~11%的大曲粉,加曲温度20~25℃,拌匀下缸发酵。


6. 发酵:采用陶缸作发酵容器,陶缸埋入地下,大渣入缸时品温控制在10~16℃,夏季则越低越好,入缸时水分为52~53%,缸顶用石板盖紧,并用清蒸后的小米壳封口,再加上稻壳保温。发酵时要求前期升温缓慢,中期保持一定高温,后期缓慢降落,掌握“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规律。发酵期为28 天。


7. 出缸蒸酒:发酵28 天后,把成熟酒醅挖出,加入原料量22~25%的辅料(谷糠),拌匀装甑蒸馏。装甑要求“轻、松、薄、匀、缓”,缓汽蒸酒,蒸酒快结束时,加大蒸汽追尾。控制流酒速度3~4 公斤/分钟,流酒温度控制在25~30℃,并在接酒时做到截头去尾,每甑截取酒头1 公斤,酒度在75%以上,酒头回缸发酵。当流酒的酒度达30%时,应该去尾,另行分装,待下次蒸酒时回入甑底重新蒸馏。


8. 入缸再发酵,为了充分利用原料中的淀粉,大渣酒醅蒸完后,再加曲发酵一次,叫做二渣,二渣的操作基本上和大渣相似。


9. 贮存勾兑:蒸得的原酒接大渣,二渣不同分别贮存瓷罐中,存放3 年,出厂时按大渣、二渣原酒适当的比例混合进行勾兑,然后作为成品出厂。

ps:
      汾酒产于山西省境内吕梁山东岳,其产地在历史上一直集中于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作为中国白酒类的名酒,山西汾酒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名酒。
      中华民国前期,杏花村出产汾酒的作坊极多,而经过民国4 年(公元1915 年)以义泉泳(原宝泉益)酒坊的改组整顿,使之有能力并购了杏花村其他酒作坊德厚成和崇盛永,并统一了杏花村的酒业制造。义泉泳出品的汾酒在1915 年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优胜金质奖章。
      民国21 年(公元1932 年)义泉泳以9600 银元的价格全部转卖给晋裕汾酒有限公司,使得汾酒生产进入公司化经营时代。国营杏花村汾酒厂于1948 年成立,该厂一直生产汾酒至2002 年,此后酒厂改组为现在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当前集团加上市公司共有约5 万吨产能,产量在3 万余吨。


点此查看山西汾酒酿造工艺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