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山文化博物馆9日试运营

 王浩然 2013-09-06
  城子崖龙山文化古城的复原场景。
  龙山博物馆
  西河文化时期居民半地穴式生活场景。
  本报9月5日讯(见习记者 支倩倩) 记者从章丘市文广新局获悉,投资1500万元,经过一年的整修扩建后,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实现华丽转身,更名为龙山文化博物馆后,将于9月9日试运行,对参观者免费开放,10月初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据了解,在国家编制的“十一五”100处大遗址保护规划项目库中,章丘市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名列其中。作为章丘市的重点工程,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改造提升于去年10月下旬启动,工程主要对博物馆进行加固、内部改造提升,总投资1500万元。改造升级后,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更名为龙山文化博物馆,这是山东省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该馆自去年10月启动改造以来,经过近一年的施工,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改造后的龙山博物馆展陈面积由1000平方米扩大到3000平方米,9月9日进入试运营。
  9月4日,记者来到龙山文化博物馆,建筑主体采用了先进的建筑装饰材料,玲珑通透,熠熠生辉,从上向下看其外形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玄鸟,彰显了当时东夷族对凤鸟图腾的崇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博物馆内共有展品300余件,其中80%是陶器。器型以鬹和鬼脸式腿的鼎最为常见,最突出的是黑色、薄而光亮的蛋壳陶,胎薄仅0.1~0.2厘米,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赞誉。据田继宝介绍,由于陶器的很多造型比较特殊,一般的陈列方式不能让参观者对文物有一个全面了解,为此,博物馆采用了玻璃通天柜进行陈列,这样的陈列方式在全国还是首次。透明高大的玻璃通天柜设置于“文明之星”的展厅内,它从地板一直通到天花板。玻璃展柜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器,参观者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文物。
  记者了解到,龙山文化博物馆9月9日进入试运营,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对参观者免费开放,周日周一闭馆。预计10月份进入正式运营,届时考古遗址公园、停车场等配套措施都会如期建设。

穿越六千年 展现龙山魂
  本报见习记者 支倩倩      

  从博物馆的正门穿越时光隧道到达序厅,依次进入龙山破晓——西河、小荆山遗址、文明之星——城子崖遗址与龙山文化、考古圣地——城子崖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济南寻根——东平陵城及结束语展厅等6个部分,时间跨度约6000余年。经过序厅一路向西,参观者可按时间顺序,全面了解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博物馆入口处为游客接待中心、讲解员休息室和保卫值班室。设计人员将接待中心后面的长廊两侧内嵌精美的龙山时期典型器物,配合下方以灯箱形式展示的城子崖风貌,犹如“时空隧道”,引领观众开启一段探索龙山文化的旅程。 
  记者和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进入了序厅。据馆长田继宝介绍,序厅是一幅青铜浅浮雕的“龙山魂”,总长10米、高3米,注入龙山文化时期的重要元素:城市、邦国、部落首领、祭祀、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在展区内记者能清晰地看到一脉相承的远古文化的过渡踪迹:从近9000年前的西河古文化到北辛文化到大汶口文化末期一直进入龙山文化时期,前后贯穿6000年。
升级改造后 复原八处微景观
  当记者问到改造后的博物馆有何新的特点时,馆长田继宝告诉记者:“当时的城子崖遗址博物馆主要以实物展示为主,不能形象说明当时古代人的生活场景,致使很多参观者对这段历史存有模糊概念。”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了解龙山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改造提升后的龙山文化博物馆重新增了八处微缩景观复原:西河、小荆山环壕聚落、西河文化居地半地穴式、城子崖龙山文化古城、龙山制陶场景、考古圣地、东平陵城等。
  八处微缩景观复原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当数城子崖龙山文化古城和龙山生产与制作陶窑的模型。田馆长介绍,城子崖龙山文化古城场景其实共有两部分组成,上半部是油画,下半部分有实物构成,两部分实现了油画场景与实物的无缝对接,在灯光的照射下,城子崖古城的四季美景生动地展现在记者面前。在观赏龙山生产与制作陶窑的模型时,记者了解到经过考古发掘证实,距今约4600年的陶窑一般有窑膛、窑床、火道和火膛四部分组成。窑膛的平面呈圆形,膛壁都经过人工修整平滑。被誉为“4000年前人类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的蛋壳黑陶,凝聚了水与火的力量,从这简单粗陋的窑膛里神奇诞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