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舟山核雕

 苏迷 2013-09-07
许多人最初认识核雕是从中学课文中明人魏学洢写的《核舟记》开始的,文中生动描述了明代雕刻核舟的高手王叔远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其中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等语句,是对核雕技艺的赞叹。王叔远雕刻的那枚核舟深深地印在每一位读过此篇文章人的脑海中,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够亲眼目睹此等绝世佳作。    如果说《核舟记》让我们了解明代核雕艺人精湛的雕刻技艺,那么让现代人重新看到核舟和更多融入现代元素的精品核雕的,却是现在名气响当当的苏州舟山雕刻了。舟山村几代艺人对核雕技艺的默默耕耘、坚持不懈,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和传承,使今天的人们能够重睹这精美绝伦,出神入化的民间微雕工艺。
舟山人靠祖辈传承下的这门技艺,过上了富足安康的生活。舟山核雕有今天欣欣向荣的景象,都应该归功于清末民初的舟山核雕高人殷根福。他开创了舟山核雕的新篇章,在他的带领下,舟山人薪火相传,孕育了几代核雕艺人,也富足了一方水土,舟山村也因此声名鹊起,名扬四方。
    舟山地处“太湖之北,穹窿之南”。村中的一座小山形似船状,而且又是吴王阖闾造船之地,故而得此名舟山。舟山人个个心灵手巧,多才多艺,村中密集了众多手工艺种类。分别有木雕、核雕、砖雕、刺绣、绘画、泥瓦木工等,样样俱全,其中不乏行中能手。很多有名的香山帮匠人中就有不少是舟山人。涉及舟山人技艺的建筑遍布于世界各地,国内较有名的如南京国画院、南京总统府、常州文笔塔、东山雕花楼、深圳锦绣中华等;国外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锦绣中华、加拿大温哥华的逸园、美国纽约的明轩等,这些都是由舟山人参与设计及建造的。虽然舟山人很早就走出家乡,参加许多知名项目的建设,但是使舟山村真正声名远播,靠的却是舟山核雕这张名片。一颗小小的橄榄核,雕出了一个大世界,到如今,每天来访的游客、商人络绎不绝。
    舟山核雕至今已经走过了上百年的历程,最先是村中前辈殷根福将核雕手艺带进村,他把 这门技术传于儿子殷荣生(小名殷小男)、女儿殷雪 、 须吟笙、钟年福等多名高徒,将这门核雕技艺在村中传授覆盖全村,逐步在村中形成了殷派、须派两大门派,继而代代相传。舟山核雕从原来的佛像、罗汉等为主的题材向多方面拓展,形式上也有突破,让更多的现代人接受及钟爱。有戴在脖子上的项链、手腕上的手链、手机上的挂件,甚至还有时尚人士佩戴的耳坠等。橄榄核的延伸产品也在不断开发,有牙签筒、橄榄核片镶嵌的茶叶罐等。现在的舟山人已把核雕做成了苏州的一张名片、一个文化品牌 、一块金字招牌,目前舟山核雕已经占据了全国核雕销售的半壁江山。舟山核雕业的兴旺,带动了相关产业,全村已经形成了核雕产业链。村中有专门从事核雕销售的经纪人,他们在上海、北京等地开设门店,把舟山核雕推向全国;有从事原料采购的,每年他们远赴广东、广西采购优质的橄榄核原料;连雕刻用的刀具也有专业的制作人员。他们各尽所能,共同努力把舟山核雕雕出了一个精彩世界,相信舟山的先辈们也会倍感欣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我们的前辈实践了这句话,为我们传授了核雕技艺,所以我们要永远铭记,今天的成绩、今日的辉煌是凝聚了前辈们心血的;没有前辈的铺垫开拓和几代艺人默默地坚守和传承,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繁荣景象。我们应该不忘饮水思源的古训,好好珍惜和呵护这份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