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动学前教育早日进入“镜像时代

 昵称10960392 2013-09-08
       教育要从源头抓起,家庭教育又是学期教育的源头。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小河污染大河遭殃。教育有最佳期,关键期,敏感期,教育的关键期被错过,其他教育也将陷于无奈。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就是违背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成长规律,被毁于过度开采。已经导致小学教育“学前化”,有人提议小学入学年龄推迟一年,也有实验学校一年级取消数学课。我在学前教育第一线亲自执教25年感悟多多。当务之急是要从“小学化”、“学前化”转向预防“脑退化”。推动学前教育早日进入“镜像时代”。

 一、成功找方法,失败找原因
        教育要回归,教育要创新,创新面临被颠覆,有正颠覆也有负颠覆。成功找方法,失败找原因。十年前上海某学校课程实施大胆变革, 小学一年级取消数学课,是因为:“一年级年龄段的孩子语言模仿等能力强,而逻辑思维能力弱。因此,加强英语教育,大幅去除数学教育才是顺应科学的做法”。请看97年上视台、东视台、有线台和小主人报记者在上海徐汇区少年宫采访、报道了“神奇的意念珠算”。反差从何处来? 中国学生的数学优势得益于语言因素,因为中文数字比英文容易学,这意味着中国学生比英国学生能更快地掌握数学,而非中国学生智商高。我们念1、2、3、4、加、减、乘、除、百、千、万、亿都是单音节,易记易懂,语速快,思维速度快,特别是带孩早日进入镜像教育时代,通过脑中珠码运动不动手不动笔睁着眼睛告诉你,加减乘除成千上万,幼儿听一遍陌生的8位数电话号码,就能倒报给你听。汉语报数音节要比英语短,孩子不但能记住还能倒报出来,孩子得益于汉语语言的优势,得益于中国珠算文化的的优势,请看:东西方教育要扬长补短,我们不能扬海外之短,避中国之长。

       请看 :男孩正面临怎样的“危机 为什么古代孔子没有发现“男孩危机”?  为什么我的学生时代没有听过说过“男孩危机”?为什么我从事25年幼教没有发现“男孩危机”?我的早期学生92年登上吉尼斯天下第一擂台的6位学生(4男2女左起4岁、6岁、6岁、6岁、6岁、8岁)全部来自或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幼儿园(现在小红花幼儿园),全部毕业于海内外名牌大学。到底是教育危机还是“男孩危机”?我只是在我教过的成千上万幼儿中发现“龙凤胎有性别差异,详见:黑木耳的启示,差异不等于危机,最近有研究表明男女镜像神经元有差异,详见:镜像神经元助我揭开意念珠算神奇之谜 ,我在幼教的困惑和多角度思考谈到:“我们应该有一个共识: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实质都是选择教育。人人能成才,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要选择先识别(知真情),能否一眼识别,定向培养,减少盲目投资呢?至今因材施教仍未完全摆脱黑箱炒作。天生我才必有用,天没有告诉你是什么材?该怎么用?目前人才的早期识别系统尚待完善, 在遗传因子没有破译之前,还不能修改之前,孩子的一切都是爹娘给的。早教难以早识别,现在只有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培养、早训练,适时、适量、有效地激活人固有的自然潜能,还孩子本来的聪明程度。”  孩子学什么?何时学?怎样学?向谁学?都要选择,老师教什么?何时教?怎样教?教何人?都要选择,选择能决定成败,坚持到底也会失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人的一生不是材质的变化,生下来是木材,长大了变铜材、金材,不能空喊因材施教,要因能施教,因性施教。如果是镜像神经元的强弱导致差异,如何早发现、早激活、早干预、早预防?.........实施因能施教、因性施教。今天我们还必须面对“幼教的困惑和多角度思考”。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蕴含着教育公平的理念。平等享有受教育权,教育不该搞有钱无类,我也发现了有教无用。25年前我起步上海最早的幼儿珠心算,我坚持要家长带孩来通过免费试听,家长认同教育理念的报名,当时的试听通过率90%,遇到困难可以免费重读。当时一个班30个人。25年来试听的通过率年年滑坡,现在的一次试听通过率〈50%,现在一个班10人,限额不过12人。25年来我坚持集体上课,师生互动,不搞一对一。坚持混龄不混能力,不搞分龄教学。试听未能顺利通过的孩子有3大原因比例较高,1)剖腹产的孩子,2)睡眠不足,不按点睡觉,3)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手机、电子游戏。曾经有一位已过6周岁的幼儿园大班孩子来试听,无法通过,我和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家长说我们已经去医院做过检查,包括CT检查,医生说大脑正常没问题,主要是他刚从海外回来,海外教育不好什么都不教,经过了解孩子不肯午睡,晚上10点后睡觉的是主因,开始家长不信,第二次再来试听还是通不过,家长开始觉得分析有道理。我想帮助家长解决睡眠问题得不到认同,从那时起当我了解到孩子幼儿园里从来不肯午睡,晚上10点后睡觉的,我劝孩子家长暂缓带孩来试听,因为来试听的通过率只有10%,如果家长不认同改善睡眠问题,缺乏后劲也不能收,要求家长先来参加每月一次家庭教育咨询讲座。
      大脑是人体指挥司令部,它的健康是重中之重。美国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的神经病学教授罗恩纳·沙茨博士认为,保护大脑的最好方法是维持充足的睡眠。....在深度睡眠过程中,大脑会强化和储存记忆。其实没有睡眠就没有思维,思维是通过感官摄入信息,内部提取信息,加工、输出和内部储存,外部摄入有困难,内部提取有困难,谈何加工、输出和内部储存,只能怪孩子前学后忘记。我也遇到过一位大班来试听通不过,口手数数不协调,其年龄与能力不匹配,由于家长认同我的教育理念,采取措施提高孩子的视、听、动协调能力,孩子晚入小学一年,通过试听后学完全过程。 
     我也发现分龄混能力教学弊端多多,我也发现家长不认同教育理念报名弊端多多。由此,可见现在小学坚持划龄入学弊端可以想象,在小学第一线工作25年的教师回顾自己的教育经历,感悟多多。难怪有人提议小学入学年龄推迟一年(海外现在还有五周岁入学的)。推迟能解决弊端吗?
 
二、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源头
       有研究表明:父亲带大的孩子更聪明父母带大的孩子更聪明 。如果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沦为孩奴、房奴、取款机的父母,后果可以想象。教育要从抓娃娃的人抓起,从家长抓起,从教师抓起,谁来抓?何时抓?抓什么?怎样抓?如何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成长规律,合理开发人的生理潜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是职业,无须培训上岗和资格认证,我有了孩子就是家长,当发现了问题,才知道是个不合格的家长,赶快去学习,孩子的童年已经过期。因此,家庭教育又是学前教育事故多发地段,误区多多,教训累累。3岁看到大。7岁看到老,已被公认。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细细品味叶老的话,“农业”与“工业”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或许是农业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的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业所需要的是一名技术熟练的操作工,而农业所需要的却是能真正关注生命的农民!我上山下乡插过秧,种过地,放过牛。农民种的庄稼长得不好,从来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土是不是松得适宜,肥是不是施得及时,有没有及时浇水和除虫。因为他知道庄稼始终是无辜的。教师和家长应像农民那样,经常追问自己:学生为什么不专心,作业为何总是出错?家长、老师都要自以为非,才能不断进取。我当过工程师,深深体会到,教师不是灵魂工程师,不能任意设计,修理学生,你面对的对象和农民一样是有生命的,生命有遗传变异,也有环境变异。我不会喊“你行我也行”,我喊:“我不行教你行,我行教你更行”,这就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我不会喊“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我会喊:“有不会教的老师,也有教不会的学生”,这里不会那里会,谁能做到什么都会?人要扬长避短,人要扬长补短,特别是扬己之长,补他人之短,活得轻松。不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而是病来如抽丝,不抽是你恨。养生要有不生病的智慧,育儿要有不生障(学习障碍)的智慧。我25年来亲自教过成千上万名幼儿,允许家长旁听,没有发现一位家长能和孩子一样加减乘除成千上万。对象不同,目标不同,效果各异。小孩增强脑力,大孩延缓记忆力衰退,老小孩延缓大脑衰老。我们喊的“以人为本”不能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要踏踏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当过农民,当过工程师,又当教师的我,深深体会到,教育不是技术,是艺术。要像当好农民一样当好教师,当好家长。
    家长,教师和孩子的境界要有相似性——学会钻进去看世界。 人有三大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第一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洁无瑕,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不会故意认错,说1是1,说丁是丁。对孩子来说要进行意象思维训练比起成人来就有独到优势,信则灵,练则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种第二境界是针对成人说的。人生的第三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针对在经历了种种事件,看过了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有了一种曾经沧海的感觉,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也许经历了太多,人的境界也高了。也就是第三境界与第一境界具有相似性,有人说孩子的思维象科学家是有道理的。我们社会要呼唤有第三境界的家长、老师来教育孩子。也许是境界不同,我在25年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发现家长会进入了与孩子一样的境界,殊不知大人的禁区却是孩子的乐园,我们不能消极等待时机,还要积极寻找转机。当在优质教育推广之路上找不到突破点时,不妨颠覆一下成规,自由奔放一番,说不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成规为“能者为师”,颠覆后“能教者为师”。 成规为“要有一桶水,才能教好一碗水”,颠覆后“只有一碗水,也要教好一桶水”。这就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意念珠算学前教育就是经常在颠覆中前进


 三、养脑要氧脑,预防脑退化。 
        1998.8.23 在日本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意念珠算--珠算教育新概念-提到“人类在进化中退化,这遵循了“用进废退”的规律。然而人类文明的进步就一定要付出自身功能退化这个代价吗?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于是,意念珠算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氧健脑操便应运而生 ”。 
    由于中国的剖腹产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警戒线的3倍,由于辐射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睡眠不足,不按点睡觉,双语教育仍在升温,逻辑思维日趋低龄化,孩子的学习障碍在上升。过度学习大脑缺氧日趋低龄化。今天数码时代新综合症“数码痴呆症”在全球急速蔓延,我践行养生要氧生,养生要养脑,养脑氧脑(养气血),氧是思考力的推动力,大脑是耗氧大户。只有有氧体育运动才能增强体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也会终止生命,缺氧、耗氧体育运功是折寿运动,有人做过统计大学运动系的学生平均寿命比其他系的短。众所周知:作诗、作画、作曲、作文、创造发明都离不开意象思维,意象思维是创造力的原动力,意象思维是有氧思维,只有有氧用脑才越用越灵。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而从事作诗、作画、作曲、作文的艺术家,世界上从事创造发明的诺奖获得者平均寿命比较高。 预防脑退化要从孩子起步。 
    我传承创新中国的珠算文化,创立了上海最早的珠心算--意念珠算教育品牌,潜心研究意象思维,曾经把根植于五千年中华“象文化”的“意象思维”归功于右脑的作用。后来得知曾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格查尼格本人否定了自己提出的大脑左右半球分工理论。我认识到科学不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后来再也不提“右脑教育”。我专注、践行 以意计之。我曾经写过:优化家庭右脑教育的环境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可否充饥?当时曾把效果他归功于右脑教育,后来认识一位搞了多年右脑教育看不到效果的专家,并得知:创建左右脑分工理论的人早就推翻了自己的原有学说。我把他的佳作放入我的网页:左右脑分工之说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脑神经生理学家的一项研究。1961年,曾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脑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和格查尼格,在对因癫痛疾病而切断连接大脑两个半球纤维柬的裂脑人进行神经心理检查后提出,人的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观点。不过,在 20世纪70年代初期,格查尼格本人就已经否定了自己提出的大脑左右半球分工理论。我认识到:科学不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我后来再也不提“右脑教育”。我专注、践行以意计之
       为了探索幼儿成长规律,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值得关注,科学家发现,原来都是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的细胞在起作用。镜像神经元是近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根据我的25年意念珠算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可以大胆地断言:“镜像神经元”之于教育学、思维科学,犹如DNA之于生物学。希望大家一起来证实,证实要有实证,证伪要有伪证。用钱学森的话来说:“中医不是不科学,而是超科学”。效果是硬道理,无视效果没道理。我87 年以来创立的上海最早的幼儿珠心算——意念珠算教育,我首先在自己孩子身上“以身试教”见到效果,开始引领成千上万学期儿童进入了儿童教育的“镜像时代”。意象思维根植于五千年中华象文化,只有回归“象思维”才能真正读懂汉文化,根植于五千年中华象文化的中医、汉字和意念珠算......,都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象论'的范畴。中国传统思维中占主流地位的是意象思维。中国有自己的科学源流,有系统发达的科学思想,这就是象科学观。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那种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仅靠语言,而忽视动作的做法是错误的。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是靠 ‘感官’来学习 ….”。传统观点认为低龄儿童进行思维的时候需要借助实物、动作,离开了这些,思维就会停止。意象说是:以意导象,意象和谐,意守实物,情景,意境,动作,幼儿通过意想实物,意想动作,通过语言引导将游戏和思维得到延续。算盘从“计算工具”发展到今天“认知工具”,不只局限于“计算思维”,我09年写了:幼儿游戏的意象说初探 。 
    
       我从童年受教育的源头起步,四十年前终于跨进高校,我大学毕业留过校,到过中专任过教,离校受聘工程师,后又放弃受聘工程师,要求下岗创业搞幼教,回归教育的源头。蓦然回首,脚步清晰可辨有太多的视频定格记忆,有太多的感动留存心底,体会到与镜像神经元的兴奋程度密切相关。25年来积累了符合幼儿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经验,希望能远离市场、远离周末,让大众来分享。珠峰有路勤为径,珠海无涯乐作舟。世上有些事,见人之所见,知人所不知,难被人理解。不怕你不相信,就怕你不了解,别怕我做不到,就怕你没想到。随着家庭教育问题日趋严重,导致学前教育困惑多多,我们必须面对,必须接受,帮助家长解决。2005年起我坚持每月办一次家庭教育免费咨询讲座,剖腹产的孩子要补课,按点睡好觉,远离辐射影响孩子大脑发育,争取早日通过试听,早日分享优质教育。为了维护自己创立的意念珠算教育品牌和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为了远离“有钱无类”和远离“有教无用”,我果断退出了所有教育机构。我年过60迎来了人生创业的第二个高峰,我深深体会到人的创造力不会退休,要继续遵循第三境界与第一境界具有相似性,从孩子起步预防“脑退化”,从自己身上“以身试教”延缓大脑衰老,努力推动家庭教育、学前教育进入“镜像时代”。努力为不让孩子输在终点的家长提供满意的服务,不让自己输在终点线上。
转自:http://blog.163.com/ssn000@126/blog/static/567121152013712130459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