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2011年分析和2012年展望 China’s Foreign Trade: An Analysis of 2011 and the Outlook of 2012 梁明
201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中国的进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对外贸易平衡状况持续得以改善、对外贸易方式持续得以优化、对外贸易伙伴持续得以多元。与此同时,2011年的对外贸易也出现了一些细微的问题,对外贸易已现放缓迹象。2012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将更加复杂和具有不确定性。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持出口增长的基本稳定,积极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妥善应对贸易摩擦。我们预计,2012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将会延续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速较2011年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下滑。 一、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特点201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取得不俗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对外贸易平衡状况、对外贸易方式、对外贸易伙伴等结构问题都持续得以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也出现了一些细微的问题,对外贸易也已呈现出减弱的苗头。 (一)贸易额度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进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其中,中国出口总额达到18986.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32%;中国进口总额达到17434.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99%。从图1 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一直延续良好的上升态势。虽然起源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使得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大幅下降,但201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较为完美的复苏,并于2011年再创历史新高。
注释:(1)2012年数据为作者预测数据;(2)其他数据来源为《海关统计年鉴》。 (二)贸易平衡状况持续改善2000-200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从2000年的241.1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981.31亿美元,一直呈现出增加到趋势。2008年以后,中国历年的贸易顺差开始逐年减少。2011年全年,中国实现对外贸易顺差1551.41亿美元,这是我国在2008年达到贸易顺差顶峰之后的连续第三年下降,贸易平衡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逐步提高进口的便利化水平,拓宽了进口渠道,增加了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消费品的进口比重。近年来,中国扩大进口的政策使得中国进口的同比增速一直大于出口的增速,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平衡状况的持续改善。 (三)贸易方式持续得到优化2007年,中国启动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近年来,中国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方式得到了持续不断的优化。中国2011年的对外贸易方式持续得以优化。出口方面,2006年,中国的一般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值的比例为42.96%,此后逐年增加,到2011年,这一比例增加到48.31%,增加了5.34个百分点;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和进料加工贸易出口所占的比例则是逐年减小,二者的比例分别从2006年的9.75%和42.92%下降到2011年的5.67%和38.33%,别分下降了4.08和4.59个百分点。进口方面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2006年,中国的一般贸易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例为42.06%,此后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到2011年,这一比例增加到57.79%,增加了15.70个百分点;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口和进料加工贸易进口所占的比例也是逐年减小,二者的比例分别从2006年的9.33%和31.29%下降到2011年的5.37%和21.58%,别分下降了3.96和9.71个百分点。 (四)贸易伙伴现多元化趋势2011年,中国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出口份额持续下降,对自由贸易伙伴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份额不断上升。2000-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份额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0年,欧盟所占的比重为16.47%,到2008年,增加到20.50%,此后逐年下降,到2011年,欧盟所占的比例下降到18.74%;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份额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所占的份额从2000年的20.92%下降到2011年的17.08%;日本所占的份额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其所占的份额从2000年的16.70%下降到2011年的7.76%。相反,中国对东盟、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的出口份额则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中国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分别从2000年的6.96%、0.63%、0.90%和0.49%上升到2011年的8.94%、2.66%、2.05%、和1.68%。 中国早在提出“七五”计划之时就倡导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并于“八五”计划正式启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主要思路是有重点、有计划地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市场,改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状况,逐步建立起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总体格局。近年来,对欧美国家出口份额的下降以及对自由贸易伙伴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出口的份额增加是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然结果。 (五)贸易商品结构变化不大2011年,中国的出口的商品结构与2010年变化不大,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分别是机电设备(HS85)和机械器具(HS84),2011年二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3.47%和18.63%,二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1.17和1.01个百分点。中国进口的商品结构则主要集中在机电设备(HS85)、矿物燃料(HS27)、机械器具(HS84)以及矿石上。值得指出的,2011年,中国矿物燃料进口所占的比例较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长了2.8个百分点。 表1 中国主要进口商品所占比例情况(%)
注释:(1)商品名称为简称,详见HS编码;(2)2011/2010指的是2011年较2010年的同比增长率;(3)数据来源为WTA数据库。 而2011年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方面则出现了一些细微的问题。2011年,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额为10854.78亿美元,同比增长16.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5487.8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纺织产品的出口额为946.69亿美元,同比增长22.9%;服装类产品的出口额为1532.20亿美元,同比增长18.3%。从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的出口的增长速度要小于传统的纺织和服装类产品的增长速度,这与以往的数据完全不符,也与我国历年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预期不符。这说明,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不错成绩的同时,出口结构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也足以看出低迷的世界经济形势已经对我国的外贸结构产生了影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经济困难时期,大家会普遍减少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和消费,而价格低廉的基本消费品则基本不会受到影响,消费量反而可能会增加。 表2 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情况(亿美元,%)
注释:数据来源:《海关统计月报》 (六)月度进出口额整体平稳2011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的月度进出口额整体保持平稳态势。月度出口额最高的月份出现在7月,当月的出口额为1751.28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0.40%;月度进口额最高的月份出现在11月,当月的进口额为1599.36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2.10%。月度出口额、进口额最低的月份均出现在2月。2月当月,中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967.36亿美元和1040.64亿美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34%和19.74%。
(七)对外贸易发展弱势已现虽然201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相对不多的成绩,但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以及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的日渐黯淡,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已经呈现出走弱的苗头。从图4可以看出,2011年中国月度对外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的额的同比增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011年1月当月,中国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7.69%和51.38%,此后,二者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到2012年1月,中国的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长率分别变成-0.5%和-15.3%,纷纷变为负值,出现了罕见的同比负增长。2012年2月份,虽然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但却出现了9年来最大幅度的单月贸易逆差。且2012年出口和进口同比增速的“返正”与2011年2月份中国糟糕的进出口表现有直接的关系。 总体而言,201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还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進出口貿易再创历史新高,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优化,贸易方式得以持续优化,市场多元化效果逐渐显现等等。但是,2011年的对外贸易仍然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中国对外贸易走弱的苗头已经显现。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更为强烈,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不甚乐观,这些都将会增加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 二、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环境2012年,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将严重不足,经济下行的风险持续增强。与此同时,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频繁波动的大宗商品价格以及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众多问题等都使中国2012年的外贸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一)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下行风险持续增强2011年的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由较快增长到明显减速的变化。5月以前,世界经济延续较强走势,显示出可持续复苏的态势,6月以后,世界经济噩耗频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数据再现疲态。2012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难以消除,欧元经济将陷入温和衰退,发展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由于持续恶化的外部环境和较弱的内部需求,经济增长也将呈现出疲态。由此,世界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将明显走弱,市场避险情绪将不断高涨,国际金融市场也会持续震荡,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持续增加。总体而言,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依然不足。据IMF 2012年2月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12年的世界经济将会持续下滑,2012年的世界经济产出的增长率将会下降到3.3%,比2011年9月的预测值下调了0.6个百分点。其中,欧洲地区的产出增长率比2011年9月的预测下调了1.6个百分点。对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下降幅度更是分别达到了2.5个2.8个百分点。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的产出增长率也被下调了0.7个百分点。 (二)贸易保护日趋严重,世界贸易持续萎缩世界经济需要较长期的调整才能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而与危机相伴生的贸易保护倾向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特别是世界经济贸易增速再次下滑,使一些国家维持自由贸易的意愿降低,正在诱使它们寻求更多的贸易保护。第一,发达国家经济低速增长,国内消费和投资疲弱,需要通过国外需求的增加来弥补国内需求的低迷,为此各国都在强化出口支持政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第二,经济低迷、高失业率、财政紧缩、贸易失衡、汇率问题等将会继续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在实施以出口促就业的同时,限制海外竞争成为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使用的重要政策之一。第三,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与选举政治周期叠加,为转嫁危机和转移国内矛盾,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可能采取更多的保护本国产业的措施,以满足国内各种利益团体的保护主义诉求。 [①] 贸易保护主义的日趋严重,使得2012年的世界贸易环境将持续恶化,世界贸易的增速将显著放缓。IMF的预测数据显示,2012年世界商品和服务贸易额的增长率预测值为3.8%,比2011年下降3.1个百分点,比2011年9月的预测数据下调了2.0个百分点。出口方面,发达国家、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预测值分别为2.4%和6.1%,比2011年9月的预测数据分别下调了2.8和1.7个百分点;进口方面,二者的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2.0%和7.1%,分别比2011年的预测值下调了2.0和1.0个百分点。 (三)商品价格涨势减缓,上升风险仍然存在2011年以来,由于全球需求的萎缩,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整体上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然而,最近几个月,由于原油的供应问题以及原油的生产的地缘政治问题,油价又开始呈现出抬头的趋势。2012年前几个月,导致油价上涨的原油还将会继续存在,但总体而言,2012年的油价将保持相对稳定,IMF对2012年世界原油价格的预测值为每桶99美元。非原油大宗商品方面,由于供给条件的改善以及全球需求的持续放缓,2012年非原油商品的价格整体上将会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IMF预测,2012年,世界非原油商品的价格将会下降14%左右。由于需求减弱和大宗商品价格的稳定,2011年出现的世界消费者价格高涨的情况将会得到缓解,2012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将会稳中有降。然后,影响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国际原油市场仍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并且有传导到其他非原油大宗商品的可能。 (四)中国企业问题较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2011年以来,我国采取了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这给一些出口企业,尤其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小企业很难从大银行获得贷款,一般都是从中小银行取得资金。在信贷收紧的大背景下,原本就贷款难的中小企业,会被首先挤出市场。虽然,近来央行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但由于信贷规模整体紧缩,除了一些比较好的中小企业之外,其他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仍然很大。即便得到贷款,也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35%左右,使得企业的贷款压力巨大。由于银行贷款困难加剧,很多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寻求民间借贷的支持。但由于民间借贷利率高昂,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0%以上,使得中小企业无法承受,这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部分企业也因此倒闭。另外,当前的民间资本开始出现远离实业的倾向,这导致了产业空心化。实业越来越难做,中小企业疲于求生存,而很难求发展。另外,人民币的升值也给外贸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经累计升值了30%,2011年,人民币整体上仍呈现出升值的趋势,年内升值率达4%,已接近中小企业的盈亏平衡点,这给利润本就薄弱的中小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此外,2012年以来出现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由此已发的“用工荒”问题都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 三、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展望2012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具有复杂性和更多的不确定性。总体来讲,2012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将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贸易额度将再创新高据我们预测,2012年,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年仍有望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但同比2011年,增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预计2012年全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将会达到41023.82亿美元,同比增长12.64%。其中,中国的出口额将达到21125.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7%;进口额将会突破19000亿美元,达到19898.10亿美元,同比增长14.13%。 [②] (二)贸易平衡将持续优化按照预测,2012年全年,中国与世界的贸易顺差将会进一步收窄至1200亿美元左右,达到1227.62亿美元,比2011年减少323.79亿美元,同比大幅减少20.87%。中国的贸易顺差将持续得以优化,由外贸顺差带来的压力也将持续得以减缓。 (三)贸易方式将更趋合理在我国积极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2012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将持续历年以来的优化趋势。2012年,一般贸易所占的比重将会继续增加,而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将会持续减小。预计2012年一般贸易出口所占的比重将会超过50%。 (四)贸易伙伴将更趋多元随着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2012年的出口市场将更加多元化。欧、美、日所占的比重将会持续减小。而自由贸易伙伴以及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所占比重将会持续增加。随着欧美国家通过国外需求的增加来弥补国内需求的低迷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中国向欧美国家出口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下降。 (五)外贸小企业压力巨大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以及国内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招工难以及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贸易类中小企业在2012年将会承受较大的压力,部分企业可能会出现关停并转的现象,这些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建议鉴于2012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复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应对,避免出口出现大幅下降。2011年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也深入研究部署了2012年我国外贸领域面临的重点工作,将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确定为2012年的主要工作。 (一)保持外贸政策稳定历年来,我们一起强调要保持对外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在不确定性突出的2012年显得更为重要。对外贸易政策稳定可以稳定企业的出口预期,减小出口企业不确定性风险。2012年,我们要继续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基本稳定,完善退税机制,加快退税进度。与此同时,我们要继续稳定加工贸易政策、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以及出口信贷政策。此外,我们还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减少外贸企业的汇兑风险。同时,我们还要继续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范围和规模,力争2012年内在全国全部推开,稳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2012年,我们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研发设计中心。与此同时,还要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同时,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深度开拓新兴市场。巩固传统商品竞争优势,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 (三)加强改进进口工作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拓宽进口渠道,增加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消费品的进口规模,敦促欧美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充分重视进口在推动出口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通过扩大进口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并且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提供机会。 (五)妥善应对贸易摩擦2012年,注定是贸易保护主义更加严重的一年,也注定是贸易摩擦更为严重的一年。因此,2012年,我们要扎实做好摩擦应对和进口救济工作,维护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我们要继续降低进口壁垒,推动进口便利化,主动扩大进口的规模,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与此同时,中国要充分利用双多场合,积极倡导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和自由化。面对国际社会恶意的贸易攻击,我们也要积极应对,加强贸易摩擦预警、依法实施贸易救济,强化产业安全联系机制,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六)积极支持中小企业2012年,我们要高度中小外贸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给予中小企业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首先,我们要逐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研究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贷制度;其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建立中小企业用工信息平台;再次,帮助中小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本文发表于《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第4期。 作者简介:梁明,经济学博士,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宏观经济、国际贸易以及中非经贸关系等。 作者联系方式:liangming@fox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