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库克论档案与社会记忆

 国之档案 2013-09-09

  外国档案专家:特里·库克(Terry Cook)

      特里·库克(Terry Cook),1969年毕业于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 ,获得历史学学士,1970年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Carleton University)获得历史学硕士,1977年从加拿大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 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特里·库克在加拿大公共档案馆(包括国家档案馆)工作了23年。他发展了一系列有关档案的概念和被称之为“宏鉴定”(macroappraisal)的档案鉴定策略,并获得全世界的广泛认可。1998年后,他在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档案研究之研究生培养计划兼职,并在世界各地做档案事务咨询。
  此前他曾是加拿大《档案》(Archivaria)杂志的主编,还是加拿大历史学会刊物《历史论丛》(Historical Papers)的编辑。著有《包含个人信息的档案鉴定:RAMP研究指南》(The Archival Appraisal of Records Contain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A RAMP Study With Guidelines (1991)),合著有《档案、记录与权力》(Archives, Records, and Power (2002))、《档案想象:随笔与反思》(Imagining Archives: Essays and Reflections (2003));主编过《历史手册》(Historical Booklets )丛书。

  鉴定是档案工作者承担的一项重大的社会责任。一位南非档案工作者曾这样写道:档案工作者从事的工作纯粹“是在构建未来的文献遗产”,他们决定“哪些社会生活将传递给后代”。他们才在真正地形成档案,决定着什么被记忆什么被忘却,谁能够声名远播,谁最后无声无迹。在这样的建构活动中,正是鉴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鉴定的过程就是确定载入档案的人、物、事的过程,它界定和选择哪些文件成为档案,并接受随之而来的各类档案处理(包括著录、保护、展览、查考等),它最终判定哪些文件被销毁。
  西方哲学试图边缘化或“抹掉”的关键事物之一就是交流的“符号”或意义……这表明西方哲学追求“没有表达的纯粹存在”的愿望,或者说它想对现实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却不愿过多考虑交流过程对我们所知事物的影响。这种抹去符号的做法使档案成为“幽灵”,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并进而在整个社会中处于隐形状态。
  这种隐形的幽灵般的档案活动也反映着档案专业的一个传统观点,即档案是自然、客观、中立的。然而,我们是否想过这些档案是怎样得以留存并进入档案馆的呢?
  加拿大著名的历史学家乔伊·帕尔(Joy Parr)曾提醒史学家注意:历史诠释始于他们在档案馆阅览室打开档案盒那一刻。从某个档案盒里史学家只选取阅读某些案卷,只注意某些作者、群体或地区,只摘录或复制某些文件,然后他们利用这些被选取的特权文件进一步片面地打造某一特定的叙述和诠释框架。
  实际上,现实情景远比帕尔描绘的令人震惊。主要的历史诠释行为并非发生在史学家打开档案盒之时,而是在档案工作者装盒之际,在于另外98%被销毁的未装进档案盒的文件潜在的影响。这是档案工作者和史学家之间最大的沉默,它被称为档案鉴定。
  史密森博物研究院美国历史博物馆信息技术文化专家史蒂文·卢拔提醒我们,“必须视档案为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必须视档案馆为权力的场所而非权力的记录者。档案不仅仅记录文化行为,也从事文化行为。”
  如果文化和权力这类词语不是中立的,那么,反观阿瑟·道蒂爵士曾说过的档案是“珍贵的财产”,是代代相传的构成人类“文明”的最伟大的礼物这句话,显然也不是中立的。这一代档案工作者希望为“文明”和“文化”制作什么样的礼物?当他们试图为未来馈赠一个过去的时候,又想让未来怎样来记忆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