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道德经》及道家哲学思想揭示了宇宙的演变

 茶香飘万里 2013-09-09

老子的《道德经》及道家哲学思想揭示了宇宙的演变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他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哲学家,同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写的一部只有五千言的《道德经》,不仅包容了人类社会当中的善恶观、人生观、处事观及养生之道、治国之道,而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和宇宙的起源及流变。

一、  宇宙的起源及发展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宇宙是在150亿年至200亿年前的某一时刻,由一个体积极小、质量极密、温度极高的“初始奇点”爆炸形成。而由于大爆炸造成的不断膨胀,又使我们的宇宙空间变得越来越大,但温度也越来越低。由于温度的不断下降,从而使大量的热气凝聚成了星云、星系等天体,所以说我们的宇宙是由“无中生有”,而又从一个“初始奇点”的大爆炸中逐渐生出了由无数个天体组成的宇宙。

那么,今天的宇宙是否还在不断地变化呢?1916年,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提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又将广义相对论运用于宇宙天体学。他认为宇宙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它要么是在继续膨胀,要么应该是在收缩。1927年,美国天文学家哈伯发现绝大多数星系的光谱都在红移,而且红移量同星系的距离成正比,这意味着所有的星系都在离地球而远去,由此证明宇宙确实还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1940年,天文学家伽莫夫又提出:如宇宙在大爆炸的膨胀中温度会不断下降,那么就应该在宇宙中普遍存在有温度约为5k的背景辐射。到了1965年,科学家们终于发现在宇宙各处存在有温度为2.7k的微波背景辐射,从而科学地证明了宇宙确实是在“无中生有”的大爆炸中诞生。而这一发现又经费里德曼和史蒂芬·霍金等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充实,形成了今天更加完善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学说。

然而早在2500年前,中国的老子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就有过十分精辟的论述。《道德经》第四十章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真经注》又曰:“凡有皆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在第四十章中讲的就是宇宙是由“无中生有”,而在第四十二章中指出的就是宇宙在大爆炸后逐渐形成的天体,及包括我们地球在内的所有万物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近年来,科学界已逐渐承认宇宙的起源与中国道家提出的“无中生有”学说极为相近,并认为老子确实是个很了不起的大哲学家。198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的宇宙起源学术会议上有学者提到:宇宙创生于无的可能性是非常有趣的,应该进一步加以研究。中国两千多年前的“无极生太极”、“有生于无”的观点竟和今天科学研究的理论相吻合,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道德经》第一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老子在这里又进一步指出:“道”是万物发展的根本及总源,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道”而派生。而“道”在自然界中又有无限的、无所不在的包容性,它在空间上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在时间上更是无始无终,永恒不灭。故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中云:“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淮南鸿烈·原道训上》中说:“夫道者,覆天载地,廊四方,拆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大地,禀授无形”。《太平经》中也讲:“道乃万物之师也”。河上公曰:“道通行天地,无所不入。”

“道”作为万物之根本,首先在于它有神奇的“造化”之工,是万物之母。“道”作为万物之源,又完全在于它具有无穷无尽的生化功能,是众妙之门。那么“道”究竟谓何物呢?《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中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第十四章中又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以上老子对恍惚状态的描述说的就是“道”,而老子指的“道”也就包括有我们今天科学中讲的宇宙“初始奇点”。

《河上公章句》云:“无形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土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而《云笈七签》中的许多篇章将宇宙生成前的状况描述的更加形象,如《太上老君开天经》曰:“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日无月,无晶无光,无东无西,无青无黄,无南无北,无柔无刚,无覆无载,无坏无藏,无贤无圣,无忠无良,……犹处空玄寂寥之外,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从之而生”。

据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随县挖掘出战国时期的楚墓中发现,早在2300多年前的《道德经》就有甲、乙、丙三个版本,而在甲组版本的某些章节与现通行的略有所出入。如甲组第二十五章中曰:“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但在通行本写的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许多专家认为:“状”要比“物”更符合老子对“道”的描述,因为“物”有现实的“实在性”,而“状”则兼有“形”与“象”的含义,这样能更准确地表达出老子对“道”的精微认识,所以作者也十分赞同这个看法。我们知道,作为“初始奇点”的“道”虽然是处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恍惚状态,但又不代表虚空无有,然而如准确地给它起个名字也确实不易。故老子也只好在《道德经》中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二、  宇宙的最终归宿

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杰出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最初的成名始于“黑洞”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无法找到边际。时间也是有开始的,大约始于150亿至200亿年之前。为此,霍金在1978年荣获了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那么究竟“黑洞”是个什么呢?一般来说,“黑洞”是一种体积极小、质量极大、引力极强而又看不见的天体。当一颗恒星耗完最后一点能量的时候,要么被彻底撕裂然后被别的星球“吞食”,要么塌缩成一个可怕的黑点,“吞食”掉经过它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黑洞”的引力太大了,大到连光线都射不出去,所以我们根本看不到它。“黑洞”这个词是美国物理学家惠勒,在1968年发表的论文《我们宇宙的已知和未知》中首次提出的。他不愿意用“引力塌缩物体”这个词汇,便创造了“黑洞”的名词。如果说“黑洞”是一颗天体发展的最终归宿的话,那么宇宙是否也有尽头与终结呢?

我们知道,宇宙自大爆炸之后就一直处在不断地膨胀之中。有许多证据表明,宇宙还在继续膨胀。目前我们探测到的最远天体已超过了120亿光年,但那里仍然不是宇宙的尽头,宇宙似乎是有无限的空间。不过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不会有尽头。而宇宙今后的发展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继续膨胀下去,要么到了一定的时候转为收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宇宙不论是朝哪个方向发展,都逃脱不了最终走向死亡的命运。我们的生命是在生灭之中发展,宇宙同样也在生灭当中轮回,宇宙的流变将众多人们美好的愿望化为泡影。有生就有死,这就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大家知道,道教对宇宙的形成发展过程有“混元”、“空洞”、“混沌”、“混洞”、“劫运”五个阶段之分。而道教在近两千年前就论述的宇宙周期,竟与当今科学的发现有着惊人的相似。庄子在《秋水篇》中曰:“道无始终,物有生死”。而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无法违背这个法则。近年来,科学家们已观察到了在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黑洞”现象,而这些“黑洞”都是巨大的恒星收缩和坍塌的结果。但如果有一天当宇宙中的所有恒星全部坍塌成为“黑洞”时,我们的宇宙也就寿满天年走向死亡。而我们人类与其它万物一样也会在这番轮回中彻底灭亡。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所以说我们的宇宙是有寿命的,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无始无终,我们的宇宙总有一天会不复存在。这就如《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所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三、  宇宙生成的前后

前段时间,美国极有影响的权威杂志《科学时代》周刊评选出了在过去25年中最具争议的25个问题,而其中之一就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也就是说,在大爆炸的“初始奇点”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由此,又使我们想起了在上个世纪的梵蒂冈发生的一件趣事。1981年,耶稣教会组织了一次宇宙学会议为伽里略平反。但在会议结束时教皇却意外地宣称:“大爆炸以后的宇宙演化是可以研究的,但不要过问大爆炸本身和大爆炸以前的事。那是创生时刻,是上帝的事”。然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作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也说:“在大爆炸奇点处相对论和任何其它物理定律都失效,因此我们不必讨论大爆炸以前的事”。那么,在大爆炸的“初始奇点”之前真是用什么理论都无法解释吗?

我们认为,当宇宙中的所有恒星都坍塌成为“黑洞”之后,宇宙就会向相反的方向重新聚集成一个“奇点”,而这个新的“奇点”再次爆炸就是又一轮宇宙的诞生。所以说,宇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膨胀——凝聚——膨胀——凝聚……的周期性宇宙。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不殆”。《太平经》云:“天道比若循环,周者运行复反始”。《太平经》又云:“无极之政,用者反始,无有穷已”。《中和集》说:“道本至虚,至虚无体,穷于无穷,始于无始”。

老子及道家哲学思想不但在广义上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而且还很清楚地叙述了宇宙在发展中的膨胀与凝聚。《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云:“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在这里讲的“大”就是宇宙;“逝”就是膨胀;“远”就是无边;“反”就是凝聚。《道德经》第四十章又云:“反者道之动”。老子告诉我们,当宇宙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到极点后就会发生爆炸和膨胀,从而就又会产生出一个新的宇宙。所以说宇宙是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不断发展,而“道”却永远没有始终。故《道德经》第十四章曰:“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太真科》中讲:“混洞之前,道气未显,于晓莽之中……极道之宗元,诞生乎自然,寿无亿之数,不始不终,永存绵绵”。

20067月的BBC等媒体报道: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在最近又提出了宇宙起源的新理论。他们认为在我们生活的宇宙产生之前,已经有过宇宙存在,而目前的宇宙也将被未来的新宇宙所取代。据普林斯顿大学的史坦德特教授介绍说:“目前传统的说法是所有的空间、时间、物质与能量都是由一个点发展起来的。之后,这个点就扩张、冷却成为今天的宇宙。可是现在这个新理淡提出了宇宙有着持续不断的循环,每一个宇宙都在重演着上一个宇宙,但又不是简单的重演着上一个,它可以被视为是前一个宇宙的孩子……”宇宙何其大,人类何其渺小,历史的长河何其久远。但我们的先哲却能在两千多年前用思想来把握宇宙,这难道说不是个神奇的奥秘吗?

太极是道教的一个主要标志,它是中国古代先哲以辨证逻辑的方式对“道”做它出的抽象描述,同时它也是“道”理论的基本全息图。首先它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方式揭示了物质的无限可分性,同时也像征着宇宙大爆炸后由“奇点”到万物的演变发展过程。而太极图中S形的两仪除表现了事物的平衡和转化关系外,同时也显示了事物及宇宙由量变到质变的螺旋飞跃规律。而以上这两个过程加上圆周运动又揭示出宇宙由膨胀到收缩,又由收缩到膨胀的无限循环过程。太极思维在两千多年来对我国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它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历史上曾有许多有识之士从中探玄求道。南宋的朱熹曾说:“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也说:“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复合体,很可能会在科学发展的最终状态中发挥大于人们所承认的作用”。

四、老子及道家哲学思想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智慧宝库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伟大哲学著作,它对我国两千多年的文明及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宗教和科学等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不难看出,当今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发明及新颖的理论都在不同程度地曾在中国古老哲学思想中得到过启示。而老子在2500年前所作的论述竟与现代科学如此高度的吻合,也实在是令人惊叹!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奥本海默曾说:“我们的发展,不过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例证、促进和精确化而已”。李约瑟博士在《物理学之道》中也讲:“中国古代科学与牛顿相违背,但却和最新的科学相符”。

我们知道,道家和道教哲学思想中的许多理论本身就是古代先哲在悟道、修行和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他们在科学不发达的几千年前,通过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及感悟,并用智、慧双观和潜能揭示出的宇宙演变和自然法则,就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看来仍具有其合理性,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指导作用。世界著名物理学家F卡普拉在其所著的《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中说:“东方神秘主义提供了一个协调一致和尽善尽美的哲学框架,它能容纳物理学领域最先进的理论……这些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相应思想之间的高度地和谐一致,它为我们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哲学基础”。

在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早期认识中,科学和哲学是无法分开的,因为它们所认识的对象都是宇宙和自然,都是为了揭示开其中的奥秘。近二百年来,尤其是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许多科学家特别是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的科学家,都从哲理中找到了解决自然科学的钥匙和武器。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说:“在西方,《道德经》要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更要流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海森堡说:“自从十六、十七世纪以来,与科学基本概念密切联系的哲学概念的发展,已成为自然科学巨大发展的前驱”。

 我们深信,随着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及融合,我国传统科学中的种种神奇效应和超前意识必将迎来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辉。这正如李约瑟博士所说:“在中国文化技术中,哪里萌发了科学,哪里就可以寻觅到道家的足迹……。而今天保留下来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将对日后指引人类世界作出十分重要的贡献”。

老子的《道德经》及道家哲学思想揭示了宇宙的演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