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继《枫桥夜泊》诗异文考

 zhenzhongzhao 2013-09-09

张继《枫桥夜泊》诗异文考

公元753年(唐天宝十二载),湖北襄阳人张继考中进士。朝廷还没来得及派给官做。不两年就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造反,使得李唐两京(长安、洛阳)大乱。唐玄宗被逼同意杀掉丞相杨国忠,还赐死杨贵妃。乱没能止,混乱中逃到四川避难。就在这个“乱”中,张继逃到苏州躲在枫桥小船上。心想不仅官没做到,还有家不能回;这流浪生活不知要到何时为止。故而夜不能眠,听到半夜钟声了仍无睡意。张书生吟出了一首愁眠诗。

    张继把作好的这诗,题上了寒山寺白壁。就此问世,不胫而走的二十八字诗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村渔火对愁眠,姑苏城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

    请仔细看:28字中有仨字与当今流行的“夜泊诗”不同:“江村”而不是“江枫”;“城下”而不是“城外”;“半夜”而不是“夜半”。这是1260年前的张诗原文;而今流传使用的是赝品,是被人篡改,掺了“三聚氰胺”的“谎言的一再重复”。只是它还没有完全成为真理。但造成普遍性的认知混乱是长期的严重的。

    何以见得?这有唐人诗句,宋人史书,宋明清碑刻为证。不是那种道听途说。兹分述如下:

    一、江村、江枫。今苏州枫桥地区,是京杭大运河经过的水网区,确有“枫桥”、“江村桥”。二桥同为唐朝建留存至今的大石桥。都被定为历史遗产保护文物。但未见史称有江桥。张诗流传200年后,被宋朝文学家王郇公(王禹偁)书刻成碑立于寺中。又过200年被宋人龚明之记入《吴中纪闻》。今王碑不知去向;龚氏“纪闻”这本宋朝刻印的古书还在。不过纸已脆不堪翻阅。复旦大学已制成数字版内部查阅。又过了300年传到明朝后,文学家文徵明(官名待诏)也把张诗书刻成碑立于寺中;同朝明人修的正德《姑苏志》也将张诗收入志中。今文碑尚在寺中,只是“江下一字看不清了”;但《志》中的“江村”字很清晰。文碑“江”下一字为什么模糊不清了,恐是因清代以后流传被篡改的诗文,造成人们认知混乱,被游客议论指戳得看不出是什么字了。肯定是“村”字。又过300年到了清朝,进士学者俞樾(号曲圆)于道光年间又书刻碑石立于寺中。此碑距今只有150年,在今《苏州市志》和台湾版《名山古刹》中均印有其彩照。俞碑的正面不敢违康熙旨意,书刻了流行诗文,却在背面书刻了他的心照诗:“郇公旧墨久无存,待诏残碑不可扪;幸有《吴中纪闻》在,千金一字是江村”。看,俞还是相信张诗原文是“江村”。到了清末光绪,公元1906年,三吴巡抚陈夔龙又书碑寺中,重申“江村渔火”。并在碑文中劝读他碑文的人不要相信“江枫“。2008年至今一直在新民晚报上连载《唐诗偶注》的陈鹏举(复旦大学教授)在注枫桥夜泊诗中也说他相信张诗原文是“江村”。

    二、“半夜”、“夜半”。张继诗传到宋朝,被大文学家欧阳修看到。欧对“半夜钟声到客船”句说“句虽佳,其奈三更非是撞钟时”。他认为半夜三更撞钟不适当。日后,欧句受到颇多驳斥。如宋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中说:欧公未尝到吴中(苏州吴县旧称吴中),今吴中僧寺,实半夜鸣钟,或谓之定夜钟,(欧语)不足以病继也”。就是说,你欧阳修没到过吴中,不知实有半夜钟。“不了解情况没有发言权”。没资格指斥张诗这句话。《吴郡志》还考证说:“白乐天(有诗)云:新秋松影下,半夜听钟声”。白乐天即大诗人白居易。白在宋宝历年间担任过几年苏州刺史,所以他知道苏州半夜敲钟。范又以《南(朝)史》举例说:阮景仲在当吴兴太守时,曾有诗:“半夜钟声后”句。又有于鹄《送官人入道》句:“无复松窗半夜钟。”然后归纳说“吴中半夜钟其来久矣,何独于继而疑之?”就是说,吴中僧寺半夜钟习俗早在南朝建寺时就定此规矩,以至今天,期间不少人用“半夜钟”入诗。为什么唯独对张继诗此句提出疑问甚至指责?同时,宋《吴中纪闻》和明《姑苏志》都是记“半夜钟。”总之,张继“半夜钟声”是确凿的事实,无须怀疑,不可否定。而“夜半钟”不是事实,不具操作性。试想,“夜半”若无定时,撞钟和尚该如何执行?“夜半”之改,是对事实的无知,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反映。

    三、城下城外。在上述古书古志碑文诗句里都是“城下”,无可置疑,不须再议。何况“下”和“外”区别不大。如“兵临城下”,下就是外。但诗被篡改,改者何意?不得而知。大约是清人眼光看苏州吧。如果是现在有人篡改的话,可能会改成“苏州城里寒山寺”吧?好懂是好懂了。但这还是“唐诗”吗?还是尊重张继的著作权为好。

    以上三词之改,大概发生于清初。康熙初年曾组织编纂《全唐诗》。收诗四万余首,记名两千余人。成书后,康熙皇帝亲自作序。《全唐诗》就此成了“钦定书”。此后凡出唐诗皆以此为准。今天国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知识产权法为准绳。“圣旨”不再有约束力。人们的思想应该解放了。

                                               赵震忠

                                            2013年8月2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