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谈录 2 林林总总的异体字 所谓异体字,是指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这种一字多形的现象,又称一字多体,在《说文解字》中将其称为重文。实际上是说汉字在通常写法之外的另一种写法。按照1955年我国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草案》中的说明,异体字是指与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 由于汉字历史渊远流长,一个字经过历代抄写、刻版、印刷、衍绎等流传过程,必然产生复杂分歧的用字现象。加上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又会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有很多。所以在汉字中,大量的是异体字。 如我国在1955年12月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根据从简从俗的原则规定了810个正体字,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也就是说,在所涉及的1865个总字数中,被淘汰的异体字要占总数的56.57%。事实上,在全部汉字中,异体字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2010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总数为60370个,其中的《异体字表》作为《汉语大字典》的附表,共收异体字约11900组,是对汉字楷书异体字所做的最为全面的一次整理。2004年台湾“教育部”推出的《异体字字典》(台湾学术网络十一版;正式五版),在收录的106230总字数中,其正字为29,892字,异体字达76,338字(含待考之附录字),占71.86%。 由于异体字在汉语中占有绝对的数量,既具有承载汉字发展历程的脉络,又在某些场合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异体字的研究已成为汉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虽然,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通过公布《一异表》,在精简汉字的字数,使汉字系统向规范化方向大大前进了一步,还有效地遏制了汉字使用中的字体混乱现象。但根据汉字的实际使用需要与研究的成果,在1986年和1988年颁行的《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恢复了不少异体字。为此,《一异表》也在1986、1988两次对其作了必要的调整:一是有16个字不再作为异体字淘汰;二是规定:一些异体字在“翻印古书须用原文原字的,可作例外。”“商店原有牌号不受限制。停止使用的异体字中,有用作姓氏的,在报刊图书中可以保留原字,不加变更。”并规定:凡是与《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后两者为准。 事实上,《一异表》虽然是淘汰异体字的正字标准。但它是在旧形字和繁体字的基础上淘汰异体字的,因此只能作为淘汰异体字的主要标准,而不能作为书写新形字和简化字的规范性标准。即使在淘汰异体字方面,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而《汉语大字典》中的《异体字表》却对于今天的汉字规范与运用、楷书异体字的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于异体字又可分为“完全异体字”(在任何情况下读音和意义都一样)和“部分异体字”(只在某些情况下才相通)两大类。 有时候,异体字特指与官方正体字相对应的规范外的异体字,因而随着各中文地区对正体字的不同认定,哪些字是另一些字的异体字,甚至完全相反。例如:在大陆,“夠”是“够”的异体字,而在台湾地区却恰恰相反。有时异体字的概念也包括经常假借乃至可以通用的字。 具体的说,汉字异体字主要有五种: 1、为语言中同一语词而造、在使用中功能没有分化的一组字,如泪——涙、睹——覩等。在异体字中,这类字数量最多。 2、造意不同,但在实际使用中用法相同、功能重合的一组字,如罪——辠、帆——颿等。可能是字书的编者根据字形的造意推出来的,这也是这类异体字与一般假借字的根本区别所在。 3、同一古文字形体由于传承演变、隶书楷化的方式不同,而在楷书平面上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形体,这些楷书字形之间构成了异体字关系。如宜——宐等。 4、异写字。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早期的楷体而言的。异写字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书写元素、也就是笔画上的差异,它不对构形模式、结构分布和构意产生任何影响。如案——桉、峰——峯等。 5、讹字。讹字是指传抄、书写过程中字形发生了讹变的字。一般的讹字不能看成异体字,但当它积非成是并进入字书后,讹字与相应的正字之间的关系,与一般的异体字之间的关系便没有什么两样了。如现在通用的“最”字,原本是“冣”字之讹。 实际上异体字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些异体字最初字义不同,不能通用,后来由于字义的变化,可以通用,变成了异体字。比如,“闲”的本义是门栓,“间”的本义是空隙,最初不通用;后来“闲”的本义不用了,而“闲暇”也可以用“间”的异体字“閒”写成“閒暇”,于是“闲”和“閒”变成异体字了。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人们为了简捷输入文字,常把再见、拜拜,用“88”代替,另一方面,却又从古文字中捡起一起早已不用的异体字,如 “囧”(读jiǒng,“冏”、“炯”的异体字),“槑”(读méi,“梅”的异体字)等,但在网络文化中的意思与其本义却又大相径庭。 “囧”(即“炯”)的本义是光明的意思,但因“囧”的内小“八”字像人的眉眼,并把其中的“口”视为嘴。所以在网络文化中,它的意思就变成:在作为头时,表达沉重的思想;在作为脸时,表达浪漫与激情;而在失意体中,它的作用是前者。 “槑”(即“梅”)的本义是其形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其神是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由于“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在2008年的夏天,继“囧”字在网上引起一阵“骚动”之后,“槑”等一些生僻字又在网上大行其道,一时间“雷”到不少网友。这些都是在异体字研究中始料未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