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与疾病:过动儿童 食物惹的祸

 相-信-爱 2013-09-09

饮食与疾病:过动儿童 食物惹的祸

帖子迎春 ? 2013-09-04 0:39

孩子老是静不下来、无法专心、容易生气。要骂孩子前,也许先看看他吃了什么东西。

糖果点心、豆干、蜜饯、水果干、果汁、汽水……,这些零食饮料是你的小孩爱吃爱喝的吗?如果是,也许你该留意孩子的健康变化。

许多加工食物中有食品添加物,例如防腐剂、着色剂(色素)、漂白剂等,用来杀菌、保存或改变食物的色泽……等等功能,但有些食品添加物已被证实,容易让人吃下肚后身体发生不良反应,造成气喘发作或荨麻疹等过敏状况。

这些添加物包括:

●硫酸盐类(Sulphites)

除了保存的效果外,硫酸盐类的添加物也会让食品的色泽变浅,在国内属于漂白剂类的添加物。

它的使用范围很广,像火腿、热狗等香肠类(sausages)、脱水蔬菜水果,果汁或其掺有果汁的饮料、烘焙的面粉类食品等,都可能有硫酸盐类的添加物。

英国食品标准局在官方网站上指出,有气喘的人可能因为吸入食品中硫酸盐类的残留物“二氧化硫”,而有不良反应。例如,有非常少数的人因为喝了含有硫酸盐类的酸性饮料,而气喘发作。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也提醒,很多水果干会放这类添加物,有过敏的人要留意。像她每吃柿子干,皮肤就会发痒。

●苯甲酸、苯甲酸盐(Benzoates)

防腐剂之一,用来避免食品孳生细菌、霉菌。包括酱油、鱼肉炼制品、肉制品、果酱、花生酱、果汁、碳酸饮料或不含碳酸饮料、海藻酱类、豆干豆皮类、脱水水果、糖渍果实(例如蜜饯)……等,都可以使用。

已经有气喘和湿疹的儿童,吃了苯甲酸盐类的食物后,可能会病情加重。

●食用黄色4号(Tartrazine)

一种黄色着色剂,广泛用在饮料(soft drinks)、糖果甜点和酱料中。

过去的研究已显示,吃或喝含食用黄色4号的食品或饮料,对少数人会造成荨麻疹、皮肤炎、气喘、或鼻炎。

过动、易怒的危机

食品添加物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的行为、情绪。有些人认为,一些特定的食品添加物,特别是人工色素,造成儿童过动(hyperactivity)或更过动,影响孩子的学习、记忆、动作、语言、情绪反应跟睡眠。

甚至也有人相信,一些食品添加物跟注意力缺乏过动症(ADHD)有关。有ADHD的小孩,不只是行为过动,通常跟特定的行为模式有关,例如,注意力的时间短、很难集中注意力,而可能有学习障碍或行为问题。

这方面的主张,在1970年代就出现,一直争议不断。

英国气喘与过敏研究中心的人员组成的民间监督单位“饮食委员会”(Food Commission),曾在2002年就五种常加在一般洋芋片、糖果甜点跟气泡饮料中的添加物做研究,由277个3岁孩子的父母,观察孩子喝了含这5种添加物的饮料后,行为有什么变化。结果发现,每4个孩子中有1人会被影响,容易过动、发怒。

饮食委员会统计,市面上大约两百多种零食、点心、饮料,含有这5种添加物。

这些添加物除了有一种着色剂(色素)是国内卫生署没有公告使用的,另外4种包括食用黄色4号、食用黄色5号、食用红色6号,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常用于果汁跟碳酸饮料),都是国内允许添加的。

这项结果发布后,英国营养基金会虽然认为研究结果不完全,而且所有添加物都已经严格的安全测试,因此不主张食品中禁用这些添加物,但基金会也建议有疑虑的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不含添加物的其他食品或饮料。

约两年后,另一项由英国政府资助,为期一个月的研究结果又再度发现,上述5种食品添加物会诱发儿童的过动行为。

而且,当实验的第一周,给受试儿童吃的食物完全不含人工色素跟苯甲酸盐类的防腐剂,他们的过动行为明显减少。接下来3周,和饮食中不含食品添加物的孩子相比,吃到含食品添加物的孩子,过动行为明显增多,而且一旦停止含食品添加物的饮食,过动行为就减少。

这个研究主要靠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观察,他们发现孩子的过动行为的确因有没有吃到食品添加物,明显改变。但在临床实验中,却没有发现食品添加物跟过动之间有显著关连。

南汉普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可能因为父母较了解孩子的行为,实验室的环境未必能记录到,因此呼吁未来应有更多相关的研究,帮助厘清真相。

成绩不好的秘密

食品添加物也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2003年英国有项针对5岁双胞胎兄弟克里斯多福跟麦可的两星期实验,其中,麦可吃的食物完全没有食品添加物。两星期后,他变得比克里斯多福更有判断力、且静得下来。

而且实验开始前,这对双胞胎兄弟曾做智力测验,两人不会做的题目相同,也同时做完测验。但等实验结束后再做一次相同的测验,两人的成绩虽然都有进步,但麦可的进步幅度比较大。

《E for Additives》一书的作者汉森也认为,孩子如果在生活中吃进一大堆食品添加物,将会因为操行成绩变差使得学习成绩下滑。

他并提出,如果把孩子的饮食剔除不必要的食品添加物,他预期孩子比较能集中注意力,IQ较高、行为表现也较好。

因为相关的争论不断,英国食品标准局从2004年9月起,拨款赞助一项新的研究计划,探讨食品添加物跟儿童过动行为之间的关连,预计在2007年春天会有研究结果。

过敏跟过动,有趣的双人舞

另方面,医界也开始怀疑,过敏反应跟过动行为之间可能有关。“神经系统跟过敏、免疫反应之间的关连,是这一两年国际间热门的研究议题,”台大医院小儿部主任江伯伦指出。

临床中,有15%的小朋友有明显的过敏反应,但测不出过敏抗体(IGE),也就是找不到明确的过敏原,属于内因性气喘或非过敏性气喘。江伯伦猜测,这些小朋友可能因为神经系统过度反应。

另外,像荨麻疹病人中,十个人有七个人找不到引起他过敏的食物。江伯伦怀疑,不知道是否跟食品添加物有关,引发神经系统过度活化,而造成过敏。

他指出,食品添加物的分子比较小,可能不会是直接的过敏原,但“食品添加物可能刺激免疫细胞或刺激神经细胞,而造成后续的过敏反应,这方面的可能性比较大。”

江伯伦目前在台大也跟神经科医师合作治疗病情改善不佳的妥瑞症病人,了解这些病人是不是有特定的神经系统反应异常。因为已经有人发现,妥瑞症(一直重复某一动作,例如,一直眨眼睛)跟过敏疾病有关。

国外医学网站“网路医生”(WebMD)也在探讨食品添加剂跟儿童过动的相关性,他们指出,过敏跟过动行为有很大的关连,过动的孩子也有其他的过敏问题,例如湿疹和气喘。如果少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不论是色素或食品添加物、牛奶、乳制品等,除了改善孩子的过敏症状,过动行为也获改善。

“过动儿跟过敏疾病之间,可能有正相关,”江伯伦说。他常为过敏病童看诊,现在也对过动的问题,很感兴趣。

期待更明确的食品标示

虽然食品添加物跟孩子的过动、情绪问题等,还没有定论,但谨慎的家长可不想拿孩子的健康当赌注。
只是,该怎么做?

首先要尽量买新鲜食材,少吃含添加物的加工食品。

仔细阅读食品标示的成分说明,也是重要的原则。

虽然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物都经过安全测试,理论上不会危及健康,但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指出,各食品添加物的容许量,没有年龄之分,对成人来说安全的添加量,对部份孩子来说或许嫌多,难免增加健康的风险。

她提醒,食品标示是按成分比例的多寡,逐一列出,添加物因为只占少量,几乎写在最后,买东西时记得瞧瞧成分说明的后几项,尽量避开容易引发问题的添加物。

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学系主任黄士懿更坦言,台湾的食品标示做得不够好,像食物添加的色素,没有强制厂商标示,资讯不充分下,家长即使有心也难为。“尽量少选加工过、五颜六色的(食品),”他建议。

黄士懿指出,目前研究已证实,铅会影响孩子的过动、智力等,而色素类的添加物,通常含铅量高,所以像棒棒糖等五颜六色的零食,对已有过动症状的孩子来说,更不适合。

除了防腐剂和色素等食品添加物外,许多其他食物也常被怀疑容易诱发孩子的过动行为和过敏反应,如,巧克力、牛奶、蛋、柑橘、糖等。

所以,有国外学者建议,针对有过动行为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饮食排除法:两星期先让孩子吃一些通常不会引发过敏反应的食物,例如,鸡肉、羊肉、米、马铃薯等。然后逐一把其他食物加进来,观察孩子有没有什么过敏反应或行为变化。

另外,没有摄取均衡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会让孩子更容易有过动行为和其他问题。同时要少吃反式脂肪跟omega-6脂肪酸(植物油),多吃omega-3(坚果类、鱼类),才能减少过敏问题以及可能减少的过动行为。

孩子的行为、情绪变化,不全然是孩子不听话,下次责怪孩子前,也许先看看你平常给他吃什么东西。
迎春
明春会员
 
帖子: 1104
注册: 2012-11-15 13:52
手頭現金: 8,753.00

饮食与疾病:食品添加物比你想的还要毒

帖子迎春 ? 2013-09-04 0:44

为什么30年前就有使用农药的农夫不吃自己种的菜?因为他体验到农药的毒性。30年后的今天为什么会有农夫持续投身有机生产?也是因为深受农药之害。美国有研究显示只要小孩子停止吃惯行农业生产的食物,血液中的农药浓度就会降低或消失,证明即使是以农药安全剂量或安全使用方法栽种的食材,都会有残毒,也会因进食而被身体吸收,但是我们还不知道何时会造成哪些身心影响。

食品业者也不吃的添加物

是否有使用食品添加物的业者不吃自己做的食品?有!在日本有“食品添加物之神”之称的安部司先生就是最佳例子,台湾出版《恐怖的食品添加物》、《餐桌真相大揭密》两书,前者记载了他从食品添加业觉醒的缘由,因为他的女儿在一次庆生时,指名要吃他创造的充满添加物的怪兽食物,他恍然大悟平常虽禁止家人吃自己所做的怪兽食物,但终究会伤到小孩,了解到自己所作所为是有现世报的。

因此他发奋在日本巡回演讲,告诉小孩子与家长食品添加物的祸害。他用食品添加物在现场做出无果汁的碳酸饮料给观众试喝,里面含有大量的糖与酸味化合物,各成分单独食用,难以吞咽,可是混在一起加点香料就会让人欲罢不能,证明食品添加物会影响人的脑神经与心智。上述两书还举出更多食品添加物创造出来的怪兽食物例子,读者可以自行阅读了解。

研究:添加物虐儿不浅

“肚子饿了才吃,饱了就不吃”是自然生理现象,那么无法消除的饿渴感可能是脑失调(头壳坏了)。现代人的头壳坏了了,这有可能是饮食造成的吗?

有研究发现儿童时期的铅中毒是将来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前兆,比贫穷、失去父亲或已知的一些社会因素还具影响力。赫伯尼德曼医师与同事发现:即使极微量的铅,在远低于铅中毒的浓度,也可以导致年轻男孩产生反社会行为以及犯罪倾向。

那么人工食品添加物的广泛使用,是否也会造成儿童行为出现类似的异常表现呢?

早在1973年,专精于儿童过敏的芬哥德医师报告他行医多年的经验,发现40-50%的病例是因食品添加物所造成的。另外,很多过动儿一旦停止吃含有人工色素、人工香料及某些防腐剂的食物后,行为立刻有很大改善。很多孩童的学习障碍与其他行为上的问题,也都因为在饮食上做同样的改变后大为减少。

1970年代晚期一连串反驳芬哥德医师的研究出笼,这些研究本身不仅有严重缺失,还有些是食品工业商赞助的。有一研究案只将3千多种食品添加物去除8种,当孩子没有明显进步时,就将整个计划停止,否定添加物的负面影响。另外,由可乐和垃圾食物厂商所赞助、再由其支持的非营利营养基金会所做的研究,故意使用偏低的食品添加物量,根本无法识别与宽心剂的差别,利用垃圾科学来推翻芬哥德医师的理论。

事实上,当食品添加物的份量增加到相等于一般儿童饮食习惯所含的份量时,食品添加物与过动行为的相关性立即显现。85%的过动儿在接触到一般食品的人工色素、香料、防腐剂,以及其他合成添加物的现实饮食剂量,都会产生不良反应。

1985年,著名的医学期刊《针剌铬》(Lancet)发表了一篇最具信服力的文献。在一项实验与对照组相互交换的研究设计下,在过动儿饮食内可疑的食物被去除后,79%的孩子立刻有明显改善;当这些孩子再吃那些食物后,行为表现立刻变异。人工色素和香料是最严重的罪魁祸首,糖也同样被发现具有不良负面影响。

1979年,803所纽约市公立学校学童采芬哥德饮食计划。1年后,学校成绩由41%上升到47%;第2年,成绩更上升到51%;第3年,当饮食计划没进一步改变时,成绩保持在51%;第4年,当饮食计划完全执行,则达到了55%的佳绩。仅仅改变学校午餐供应,就能获得如此成效,若家长配合改变家里的饮食习惯,会有多大的帮助呢?

1980年代,来自12所少年感化院共8,076名孩子参与。去除食品化学添加物并减低糖份摄取后,他们的特异行为减低47%。维琴尼亚州有所收留特别顽强青年期少年罪犯的拘留所,有276名青少年被供予特殊饮食长达2年。期间,偷窃行为减少77%,反抗者减少55%,过动行为减少65%。

从上述的例子与研究,我们不难作以下的结论:食品添加物在常吃含有这些产品的儿童身上,足以对心智与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家长应多多注意。

添加物out 只吃真食物好味

同时,成年的我们是否也会受到影响呢?我认为也会,因为我的养生课学员往往在调整自己的饮食过程中,也感受到食品添加物的危害,很多人的味觉随着饮食的改变而改变,以往认为是美食的餐点再也不是那么美味了!因为味蕾改变了,食量也减少了!因为吃的东西营养更充足,不需要吃个不停!

我也同时发现很多所谓的美食主义追求者把自己的身体与牙齿吃烂了,包括有些出书的知名人物。我认为最好的恢复健康处方就是,回归传统无毒与生鲜的饮食法,也顺便让自己的饮食行为达到环保永续的作用。

我与养生三环的烹饪师资群教授学员传统无毒与生鲜的料理法,发现安全无毒与有机生鲜食材的调理,可以放弃很多添加物的使用,食材本身的鲜甜甘美风味,根本不需要太多的烹饪“干预”,大规模养殖与耕种出来的食材失去原有风味,所以需要很多外来添加物来改变或掩饰拙味,因此还是选择“真”食物比较好。

拒绝吃毒过日子

古时候,为了保存动物性食物,会用腌、熏、风干的方法;为了保存植物性食物,会用干、泡、腌、酱的方法。也会用红花来染蛋,用红曲来染肉,用香辛的葱、姜、蒜、香菜来加味,又有香料如五香粉、八角、花椒、桂花、紫苏的运用,要鲜味会用香菇、海带、黄豆芽熬汤,要Q就用人工捶、捣。

来发现蔬果植物中的甜味、色素、香气可以萃取,就用人工的方法抽取成份当添加物。当天然添加物有限、贵、又不敷使用,就发展出低价、量大的化学合成物。食品添加物可以让产品的色、香、味、质感更加吸引消费者,但是人的心智与味觉却在长期使用这些人工添加物中慢慢耗损。

食品添加物的使用几乎已达“泛滥”的程度,最主要是“美式速食饮食”已经非常普遍,一块汉堡可以有60种以上的添加物;《麦胖报告》这部电影记录了主角三餐吃麦当劳餐点过日子的身心后果,不出几个月看护医师就喊停,因为主角的肝脏与其他生理作用都出现问题了!食品添加物的毒性比你想像的还要毒,不要被政府订的所谓安全剂量骗了,安全剂量是保护不了你的脑袋的!

作者:陈立川博士
迎春
明春会员
 
帖子: 1104
注册: 2012-11-15 13:52
手頭現金: 8,753.00

饮食与疾病:食品添加剂最多的零食

帖子迎春 ? 2013-09-04 0:46

据大陆媒体9月3日报导,零食,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吃。近日,一项调查又给家长们提了个醒。非营利性机构“iearth—爱地球”发布的一项《中国9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有九种孩子常吃的零食含添加剂最多。此次调查在北京、上海、西安等9座城市的中小学开展,共有近2万名儿童参与。

报告指出,1/10的儿童每天食用含添加剂零食3次以上,6%的儿童每天饮用饮料超过3瓶(不包括矿泉水和自制茶水)。在夏天,每天吃冰激凌的儿童更是高达26%。

该调查还对33个类别的489种食品的配料表及所含食品添加剂进行了取样统计。iearth食品安全项目顾问、原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彭珊珊教授介绍说,其中方便面、乳饮料、薯片、冰激凌、饼干等食品所含的添加剂最多。

方便面:一包方便面最多可有25种食品添加剂,常见的有谷氨酸钠、焦糖色、柠檬酸、特丁基对苯二酚等。儿童长期食用含柠檬酸的产品,可能导致低钙血症。

火腿肠:所含添加剂包括亚硝酸钠、山梨酸钾等。其中亚硝酸钠可能在体内生成致癌物亚硝胺。

蜜饯:所含添加剂为柠檬酸、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其中苯甲酸钠会破坏维生素B1,并影响儿童对钙的吸收。

果冻:山梨酸钾、柠檬酸及卡拉胶等添加剂运用最普遍。过多摄入山梨酸钾会导致过敏反应,并影响孩子对钙的吸收。

冰激凌:人工香精、增稠剂、人工合成色素等添加剂使用最普遍。而其中有的人工色素,国外规定不能用于食品。

饼干:所含添加剂包括焦亚硫酸钠、柠檬酸、山梨糖醇。大量的焦亚硫酸钠会损伤细胞,具有生物毒性。

奶茶:所含添加剂包括山梨酸钾、六偏磷酸钠等。后者过量会引起钙代谢紊乱。

口香糖:可能含阿斯巴甜、山梨糖醇、柠檬酸等添加剂。过多的山梨糖醇会引起腹泻。

薯片:可能含有的添加剂包括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等。上述两种都是被禁止用于婴幼儿食品的。

另外,调查还发现,在儿童经常摄入的食品中,使用甜味剂阿斯巴甜或安赛蜜的不少。而这两种添加剂也曾被报道与多种不良反应相关。专家提醒,一些过敏体质、哮喘、多动症患儿的家长,应该格外注意孩子常吃的食品,因为某些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加重这些症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说,并不是所有的零食都对孩子不好。吃零食不妨分个等级。比如,可经常食用的零食有:全麦饼干、营养麦片、蔬菜、水果、水果干、奶酪、花生酱、酸奶、自制面包等;可每周食用2—3次的有:甜饼干、冰激凌、山楂片、鸡蛋卷、布丁、动物饼干、燕麦花卷、海苔、自榨果汁等;只能偶尔吃的有:糖果、巧克力、薯片、薯条、玉米片、棉花糖、烤饼、果脯、虾条、碳酸饮料等。而方便面、火腿肠、果冻、速溶奶茶等则最好不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