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宫腔妊娠
我站于1998年1月以来用1%利凡诺引产,取得很好效果。现将200例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1 适应证及操作方法
凡正常宫腔妊娠l6周以上,要求终止妊娠,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者均可应用。其操作方法如一般常规,穿刺次数不宜超过2次,如失败隔日再行穿刺。
2 临床资料分析
2.1 成功率 200例中,中期妊娠180例(16~24周)、晚期妊娠(24~28周)20例均为一次引产成功。
2.2 胎儿排出时间 胎儿排出时间是由药物注入羊膜腔内到胎儿娩出。200例中最短时间19h30min,最长为112h20min,平均为42h余。其中中期妊娠初产妇为80例,平均为44h余;经产妇为100例,平均为32h余,晚期妊娠平均为39h。
2.3 出血量 最少20ml,最多500ml,平均为100ml。
2.4 胎盘胎膜残留及清宫数 因为出血多,考虑有胎盘或胎膜残留,行清宫者8例,占4.1%,与一般报道50%左右清宫相差甚多。
2.5 胎儿情况 200例中除5例原为死胎外,分娩之胎儿均为死胎。
2.6 副反应 注药后,无任何不适感觉,活动自如,食欲如常,无明显体温升高,个别患者体温在37.3℃左右,200例中无过敏反应,感染无软产道损伤。
2.7 并发情况 200例中,有合并症者13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功能3级4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 (孕24周),并发产前子痫2例,并发急性传染性肝炎3例,并发急性肾炎3例,无1例死亡。
3 讨论
3.1 引产机制问题 利凡诺是一种嘌呤类衍生物,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刺激子宫强收缩。国内研究,经动物离体子宫实验发现,利凡诺并不直接引起子宫收缩,而是刺激机体产生某种介质,间接引起子宫收缩。另外,高浓度的利凡诺在羊水中被胎儿大量吸收,引起中毒死亡。
3.2 用药剂量 1%浓度10ml即100mg量的利凡诺是安全的,效果可靠。病例中有1例妊娠28周患急性传染性肝炎,死胎,肝功检查转氨酶高,在积极保肝治疗下,引产成功后复查肝功无加剧。另风心病、心功能3级,产前子痫肾功能差,均引产成功,说明100mg是安全量。
3.3 辅助用药问题 有的医院(如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及教科书中指出,术前常规应用已烯雌酚4mg,每天3次,3天,以增强子宫敏感性,本文200例中均未应用,引产效果也很好;大剂量服用已烯雌酚,部分患者药物反应大,建议不用。
3.4 出血及清宫问题 利凡诺引产合并症的出血,而出血则为引产时胎盘残留引起。
我院200例中清宫8例,占4.1%,这可能是我院采取了以下两项措施。一是当胎儿排出后,轻揉宫体,同时经腹壁宫体注射催产素l0个单位,以促进胎盘完全剥离,排出。二是引产后常规服用消炎生化汤(处方组成:当归、川芎、益母草、五灵脂、桃仁、炮姜、蒲黄、蒲公英、丹皮、炙甘草)或益母草膏和加用五加生化胶囊等,它有活血化瘀、消炎止血,促进宫缩作用。所以,除个别出血多清宫外均能达到出血少、无感染,住院时间短的目的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
方法及内容
1、受术者取平卧位,腹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选择子宫底到耻骨联合中线的中点,触之囊性感最显著处为穿刺点,或以宫底下方二横指与正中线旁开二横指的交点为穿刺点,也可在B超下作羊水定位穿刺。
3、穿刺方法,在局麻下用7-9号腰椎穿刺针接在注射器上垂直刺入腹壁,经过宫壁进入羊水腔(有落空感),再继续进针0.5-1.0cm,用注射器回抽见有羊水,证实针头已进入羊膜腔内。
4、换上装有药液的注射器,抽取少许羊水与药液混合,再将药物慢慢注入羊膜腔内,快速拔出针头,穿刺部位用纱布压迫,胶布固定。
操作后管理
1、严密观察体温、宫缩情况。
2、如第一次羊膜腔内注射药物不成功,须待72h后再作第2次注射。
3、详细观察注药后的反应,一般注药后24h内即可出现宫缩,要注意宫缩的强度及宫颈扩张情况。
4、胎儿排出前,外阴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当胎儿排出后,如经1/2h胎盘尚未排出,可肌注催产素10U,如仍不能排出,可行钳夹术。
5、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是否完整,如疑有胎盘、胎膜残留或有活动性出血时,须立即清理宫腔,并仔细检查产道有无裂伤,以便及时缝合。
6、详细填写引产记录,包括胎儿身长,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出血量多少,血压等。
7、按产褥期常规处理,并予回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