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氏针炙之二

 国山459 2013-09-10

龙氏针炙之二

(2008-05-05 11:14:31)
 

取膏盲穴要病人坐在有靠背的椅子,反坐,双手向前抱,开胛,这样肩膀骨才能打开使穴位显露,容易进针取穴,详细的手法可以参考大成里边的介绍,我就不读原文了,附分、魄户、神堂,这些穴位都应该这样。还有好多我就不一一说了,大家临床去学,去看,去思考,去理会,我在这重要说一个事,是关于网络学习的问题,因为这是我个人的浅见,可能会得罪人,我是中医爱好者的管理,我看到不少的人天天在上网,可我认为不好,网络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工具,不是唯一的,天天在网上说,书不看,第一身体不好,第二我在这里找不到书上的感觉,书上好像更实在一点,更自由一点,我也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用前辈的话说吧,我记得是这样说的“绝胜于随侍名师而相与晤对一堂,上下议论,何快如之”。

当然,我要重审一下,我不反对网络,我也极积参于之中,如这里,我经营了,我还参于管理一个中医群,在新浪开博客,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网上阅读参考中医和新闻。我喜欢网络,但是不迷信,我不是老顽固,在我父亲的眼里,说我太新潮了,我有亲身的经历,在2002年的时候,我开了一个公司,是新浪的江西总代理,手下也有一百多人,天天十多个小时在这里学习电脑、玩电脑,在上面学习技术,看小说,看电视等,入了迷。关于书和看病,基本没有心去做,身体在几年内坏了,面在想起来,一是工作累,重要是在电脑前呆的太久了,没有锻炼。好了,这是个题外话,祝大家在网络上学到好的东西。

现在因为上网时间太长,而引起身体和心理不适,我开始接到这样的病人来治疗,按肝郁或颈下痛,肩周炎等,没有意识到这是网络造成的,下次有机会我专门谈一下治疗方法和病例。针炙初学入门比较容易,学精学深比较困难,不下苦功夫认真揣摩钻研,是不能精益求精,我父亲老说“入门容易学精难”。

好,接着谈,知其针者信其左,不知其针者信其右,我针炙时左手拇指或食指放在穴位处,向前后左右推拉,揉按,揣摸,以体会扎针的地方,穴位处肌肉的厚薄,骨头孔隙大步,周围有没有肌腱、血管,穴位处的虚实,通过穴位,了解气血、阴阳,从而将被针炙穴位处的情况了解清楚,并把妨碍进针的肌腱、血管等拨开,再确定进针的方向和深浅,做到有的放矢。《灵枢》有说“左手推之右手持而御之”,《标幽赋》记载,“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而徐入也,不痛之因”,我在行医治疗二十多年,一直按照家传,主张双手进针法,两手配合,用力适宜,可达到进针不痛而取穴准确、稳妥,这是在我们临床针炙操作上重要的一个环节。

大家看到这里,认为我是饮之空谈吧,因为上面好像是书上和专家谈过,还是谈一点实际的穴位操作。但是穴位太多,我谈几个常用的穴,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合谷:针炙前,左手在合谷处,向前后推拉揉按,将穴位旁的肌腱、血管推开,按到患者感到最最酸胀的地方,便是正穴,再用1.5寸毫针向酸胀点剌3-5分钟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谈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针炙合谷谁不会啊,针剌进去就会酸胀啊,还要你说,不是我乱说,那年我刚从学校毕业,在家等工作,就在我父亲治疗处抄方学习,那天来了好多病人,父亲忙不过不,病人中有一个我父亲的老友,看他忙不过来,就叫我治疗,说是给我做试验,然后叫我父亲请客,父亲也是忙不过来,就说你去针炙一下,反正是熟人,我就大胆上去针炙,这个病人是偏头痛,取的穴位是风池、悬厘、合谷。我针炙时,病人都说进所有的穴位都不痛,但是都胀,可是,针炙了三十多分钟,病人偏头还是疼,我心里急的不行,又是运针,又是按摩等都达不到止痛的效果,病人拼命在叫“疼,疼死了”,我更着急,父亲在忙之中,一直也在关注我,看到实在不行就过来,用他的烟筒在我头上狠狠打一下了一个大包,痛得含着眼泪不敢作声,说“平时叫你学不学,现在丟人现眼”,父亲接过针,用左手放在合谷的下方,向上继续不断的用力,同时右手持针也向上推,病人马上就说胀上来了,头立马不痛,总共不到一分钟,病人就喜笑颜开,说“你要好好向你父亲学习哦”,我虽然被打了一下,又在病人面前失去面子,但是我学到了左手的重要性。晚上,父亲把我叫到跟前,又重新说了针炙时左手的用力技巧,如要针感向上,左手放在针穴下方,向上要连续不断的用力,同时右手撑针要顺筋络的路线运行,也就是向大拇指右三周,针感就可以向上传到你治疗的部位;如要针感向下传,左手放在针穴上方,向下连不断的用力,同是右手握针也向下推,大拇指向左三周力度大一点,这样就可及时止痛或达到自己要治疗的目的。好了,合谷就谈到这里了,要谈好多话题,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