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阳说好话给补贴叫停:民意不是买的是实干来的

 张大彬的图书馆 2013-09-11

 邵阳这一事件警醒我们,民众应珍惜手中的权利,在面对贿选、民意收买等勾当中,选择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其他。

邵阳最近干了一件荒唐事。向市民发短信,要求市民配合民调,说好话给补贴300元。

花钱买民调,公然做到台面上的,以前还真没听说过。事件曝光后,当地紧急叫停,并向网民致歉。然而,透过这起事件,我们依稀看到了操控民意的思维在作祟。

这个短信,是由邵阳市综治办发的,民意则由省里的民意调查机构进行。所以该办要求接到电话的市民,给出“客观公正、积极评价”,凭通话记录可领取“误工补贴”。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是。

进行民意调查,原本是为了摸清真实情况,以为政绩评价和决策参考。同时,这种类似于第三方的民调,也是一种有效监督,使当地产生一种勤政廉政压力。如果民意可以有价收买,如果这种买卖可以通行,那么这一制度设计和所承载的效用就会付诸东流。

好在现时代,监督成为一种社会力量,很多民众珍惜手中权利,见短信,不爱财,要说法,令人欣慰。但令人深思的是,这种面向全市的广撒网式的收买,固然有不被收买者,但在那些小范围、特定事项问题上,却未必没有人愿意出让权利,获得金钱。甚至很多时候,可能只是一种数量的考量。300元不想被收买,3000元呢?30000元呢?

不能不看到,这种心理大有人在。一些地方选票可以购买即是例证,而民众的认知有一个过程。邵阳这一事件警醒我们,民众应珍惜手中的权利,在面对民意收买等勾当中,选择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其他。

从根本上来说,只有在诸如民意、投票权利等被做实,其权重愈来愈大时,民众才会掂得到它们的分量。当民众选择权利,就意味着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

这种利益,很多时候并不意味自身利益,而涉及民众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官员不勤政廉政,未必伤害某个人的利益,但可能使大家的根本利益受伤。在这个意义上,民众也得有点为公为大家的心思。有这种民意在,官员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干事,想收买民意,没门。(本报特约评论员 那云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