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高古楼赋
□ 张文勋(云南大学教授) 玉溪北城镇之高古楼,滇中之名楼也。迄今数百年间,屡毁屡建,文脉相传,史迹昭然。昔普舍初兴(1),聚奎(2)启乡里之文运;北城鼎盛,扶元(3)育经世之鸿儒。草池有铁面御史之美誉(4),声震四海;希洛有助学兴文之义举(5),名动乡关。地虽僻而望远,邑虽小而多才;此非堪舆(6)之灵应,乃政化贵文之征也。方今神州夷泰,区宇熙宁,民丰物阜,古镇中兴。富甲三迤,承正德厚生之古训;泽被桑梓,播华夏文明之新声。是以古阁重光,依旧制而倍增光彩;魁星再现,蕴文华而焕发新姿。一登斯楼,恍如平步青云,极目云天,襟怀广宇,神驰域表,气象万千。置身于天人之际,游心乎八极外,飘飘乎已物我两忘矣。飞阁凌霄,展南天之胜概;铁马流韵(7),发怀古之幽思。抱常守真,涵天地之正气;开物成务,存太极(8)之箐华。蔽日浮云散尽,流金玉宇澄清;望银河兮渺渺,思碧落兮茫茫。九天揽月,不负凌云之志;霄汉浮槎,恒存摘桂之心。临风长啸,万里风云霭霭;屏息澄怀,千秋岁月悠悠。卧牛腾骧(9),潜龙舞凤(10),山川毓秀,理地钟灵。承千载之古韵,启百代之新风。熙熙庶物,工商荟萃;郁郁人文,俊才云蒸。复以小康之世,人人心乐而声泰;大化之时,户户结彩而张灯。百里平畴,共享丰收之乐;舞榭歌坛,不绝弦歌之声。阳春白雪,已进平民里巷;下里巴人,可登大雅之堂。是以大江南北,传唱义勇之曲⑾;华堂内外,常闻花灯之音。观夫一阁之兴废,系乎世运之盛衰,岂偶然哉?世积乱离则生灵涂炭,鸿均治世则礼乐大兴⑿。治世修文,古已如之,今亦宜然。然则,新建高古楼之时义大矣哉!鉴古观今,此诚乃盛世之表征也。甲申上元,序属孟春,元宵盛会,群贤雅集。华灯初上,星月皎洁;登楼观赏,宛若瑶台。余喟然叹曰:海内名楼,誉满四海者多矣!唯斯楼地处边陲,鲜为人知,岂不惜哉!友人唯唯,嘱为之赋以昭世人。余不才,岂敢当此重任,然块垒于胸,不吐不快,故聊撰小文以述其大略。如今,高古楼之令名,已隐隐⒀起于南天矣。 甲申三月 (2004年3月) 简注 (1)民国时期为普舍镇。 (2)高古楼最早称聚奎楼。 (3)高古楼又名扶元阁。 (4)陈表,号草池,明嘉靖二年进士,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有“铁面御史”之称。 (5)管灏,字希洛,清康熙三十四年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在家乡捐资助学。 (6)堪舆:风水择地之术。 (7)凤铃,又称铁马,亦称檐马。《西厢记》:“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 (8)高古楼天花板上有太极图。 (9)卧牛山和龙马山。 (10)青龙山和凤凰山。 (11)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12)鸿均:风俗淳美,天下太平。王褒《四子讲德论》:“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 (13)隐隐:盛貌。司马相如《上林赋》云:“沈沈隐隐。”班固《西都赋》云:“粲乎隐隐,各得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