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溪文化记忆需要守护者

 七里山人 2016-07-19

玉溪文化记忆需要守护者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687
□  善羽
    从2003年起,红塔区北城街道后所社区青堆一组村民吴永文开始实施雕刻还原老高古楼的计划,2014年底,他雕刻的“微型高古楼”终于完工。(详见本报今日7版相关报道)
    玉溪,地处滇中腹地,因水得名。在这里,山地、峡谷、高原、盆地的交错分布,孕育了丰富物产,也孕育了文明之花;多民族的共居共荣,不同文化得到融合与交会;自公元前279年庄蹻入滇,就有了明确可追溯的历史。数千年岁月中,独特的地理条件,加上旖旎的人文风情以及其他条件,玉溪,建构了自己的文化记忆。
    原名扶元阁的高古楼是玉溪一大标志性建筑,也是地方文化记忆的一大代表。虽然眼前三重檐四方撵尖顶的高古楼比以前更高更雄伟,但旧日的面貌也尘封入历史,玉溪人对本地的文化记忆似有缺憾。吴永文耗时十二年雕刻复原了高古楼原貌,让现在的玉溪人一睹其风采,无疑让人惊喜,更为之感动——就在这座“微型高古楼”上,玉溪人看到了曾经闻名遐迩的雄楼杰阁究竟是何模样,看到了过往的时光和曾经的辉煌。而通过这件艺术品,玉溪人还看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看到了这些技艺的坚守与传承。
    在玉溪人的集体记忆里,一说起高古楼总会出现“哇家玉溪高古楼,半截矗在天里头。初一去烧香,十五才下楼,抬头望望高古楼,帽子掉进沟沟头”的背景旋律。而今,吴永文将高古楼原貌重现,无疑点亮了那支民谣描述的场景,玉溪人的文化记忆因此更加圆满。
    岁月无情,多少文化产物一时繁盛,最终却逃脱不了物是人非的命运。感谢吴文永,也感谢更多籍籍无名,却同样在守护玉溪文化记忆的人。因为你们,先辈留下的财富才得以持久保存;因为你们,有关玉溪的记忆才会更加丰厚。玉溪的文化记忆,需要更多的守护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