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虎将李忠为何与鲁智深合不来

 风吹乱了年华 2013-09-11

大家都知道武松是打虎英雄,但武松的绰号是“行者”,而非“打虎将”。“打虎将”的绰号,属于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八十七位的一个唤作李忠的人。

《水浒》英雄大多慷慨任性、敢做敢为、仗义疏财,风风火火闯九州,但这李忠一出场,给人的印象却是吝啬小气!这与“好汉”风格似乎有些不太协调。另外,他虽号称“打虎将”,却武艺平平,作为史进的开手师父,只教了徒弟一些花拳绣腿。后来与双鞭呼延灼一交手,呼延就感觉他“本事低微”。

读者读了这些,可能好生奇怪:这样个人,怎会在梁山占有一席之地呢?凭甚他还抢了武松才配享有的荣誉称号?

这里先论他的小气。在小可看来,李忠师傅固然算不得特别慷慨,却也并非真的有多吝啬。他的吝啬,全是叫鲁达比的,也是老鲁给贴上的标签!老鲁完全按个人标准要求老李,才使老李名声受损。

李忠一出场,就遇到鲁达的强拉喝酒、强行募捐。

当时老李正在渭州街头使枪棒卖膏药,就是通过练武术吸引街头行人围观,以卖药为目的。这虽和乞讨差不太多,但也是凭本事吃饭、靠个人劳动谋生,属正当合法经营。老鲁与刚结交的史进从这路过,史进发现是曾经的师父,上前相认。俩人一见面的相互称呼值得注意:史进喊李忠“师父”,李忠称史进“贤弟”——看来那时还没有“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

按老鲁喜欢结交的脾气,朋友的朋友就是自己的朋友,他马上拉李忠一起去吃酒。李忠这时刚耍了一通,好容易聚齐一拨人,正准备卖药呢。受到鲁达邀请,他并不拒绝,但要求等卖完药赚点钱之后再去。鲁达性急,说:“谁耐烦等你?”把人家好容易聚齐的潜在顾客连推带骂全给赶跑了!李忠虽然心里不高兴,见对方力大势猛,也敢怒不敢言。

到了酒店,遇到不平事,鲁达想见义勇为,解囊相助,帮金老头父女摆脱困境。他自己带的银两不够,向史进和李忠借。史进阔少爷出身,随身携带盘缠多,一下就拿出十两。李忠则抠抠索索掏出二两。鲁达嫌少,当场给李忠难堪:一边当面挖苦他是个“不爽利的人”,一边把那二两银子“丢还”李忠。

列位看官,读到这里,在下实在为李忠叫屈!要评价一个人的行为,需要设身处地。他鲁达身为提辖,国家干部,有稳定收入;又是地头蛇,可以到处赊账。而李忠呢,一个安徽人,流浪来到西北,人生地不熟,靠卖药为生,没有固定收入,此时又不曾狠下心来走黑道,对于银两当然不敢大手大脚。二两银子在他手里,与在史进和鲁达手里,分量是很不相同的!

李忠脾气好,或是不敢翻脸,在被羞辱之后,还陪着鲁达、史进又吃了两角酒。也许是这几天没吃好饭,太饿,好容易遇到不花钱的酒肉,暂时顾不得面子了。

鲁达第二天拳打镇关西,大闹渭州城,惹出人命案,自己撒丫子溜掉,也连累史进和李忠成了同案犯,在渭州无法存身,各自亡命天涯。

李忠和鲁达再次相见,是在桃花村。当时鲁达已成和尚,改名智深。智深再次见义勇为,胖揍了逼亲的桃花山强盗小霸王周通。已做了桃花山大寨主的李忠下山为兄弟出气。李忠认出老鲁,讲述了自己逃出渭州后的经历。李忠将自己惊险的经历说得平平淡淡,一点埋怨鲁达的意思也没有。其实,逃亡路上,李忠肯定担惊受怕;而且,从一个合法卖艺卖药人变为杀人放火的强盗,按他那种性格,肯定也属不得已。

李忠与智深一起说服周通退婚。事情摆平后,李、周二人请鲁达上山作客。没想到,李忠这次好客行为,又给自己惹来一场不快。

事情的缘起是:鲁智深在山上嫌李忠和周通不够慷慨,所以尽管二人苦留,他执意要离开。李、周二人让他稍等,为给他筹集路费,决定再下山加个班(劫道)。老鲁趁二人不在,打翻伺候的小喽啰,把他正在使用的桌上的金银酒器卷巴卷巴,从后山溜掉了。李忠和周通回来之后都很恼火。李忠想追上去向智深讨回,借机羞辱他一番,被周通拦住。

对这件事,俺又要替老李辩护几句:老李请智深上山,本是好意;智深在山上过得不痛快,嫌二人吝啬,那是因他们平时生活水准不一样。在老李小周这方面,肯定没觉自己小气。他们执意要留智深多住些日子,又主动提出为之筹集路费,觉得自己满够意思呢。至于没将桌上酒器直接送给智深,大概是因他们用惯了。再就是,他们虽然做了强盗,还认为自己是在过日子呢;既是“过日子”,就不会想到将每日使用的吃饭家伙送人。再说,老鲁去东京大相国寺上班并无确定报到日期,他们觉得晚走两天,另外给他弄笔钱,完全来得及。李忠和周通这种性格的人做事按部就班,喜欢求稳。如果打球,他们会先稳固防守再寻机反击;如果他俩是今天的80-90后,绝不会做“月光族”,更不会透支贷款做房奴。

李忠和周通有他俩自己的慷慨方式。这不,发现被人卷走了家当,面对刚抢来的钱财,周通主张分作三份,李、周和手下小喽啰各取其一。李忠由于自己把老鲁这个“老贼”请上山来,丢了家当,觉得对不住周通,就主动“慨然”提出把自己的一份给周通。周通当然不肯要,还表示“我们生死兄弟,不必斤斤计较”。不过可以想象,这类推让不会出现在鲁智深与林冲,或宋江与武松之间。

故事讲到此,李忠和周通这哥俩被按下不表,直到过了五十一回之后,三山聚义前夕,他们才又出现。这次他们是被一匹马给“牵”出来的:呼延灼丢了坐骑,搜马“搜”到周通,周通再次“链接”出李忠。他俩打不过呼延灼,李忠就想起远在二龙山的鲁智深,想请他和杨志、武松帮忙。周通心里有顾虑,怕鲁智深不忘当初过节儿。

还是李忠了解老鲁。他先申明:当初是鲁智深打了你周通、抢了酒器,屈在老鲁;再就是,他知道智深是个“直性的好人”,不会不帮忙。从这方面看,老鲁交老李也算没白交:尽管二人性格不太合拍,但互相知道对方本质好。智深果然不负李忠所望,毅然率军来救。

有意思的是,与对其他人的处理不同,《水浒》到了这里,才给李忠画了个肖像,并正式介绍了其出身来历。

原来,李忠虽号称“打虎将”,却从来不曾打虎。他长得“尖头骨脸”,身体却很壮健。这“打虎将”的绰号,就来自“人见他身材壮健”。

呜呼,这威名来得好容易!人家武松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亲手打死老虎,也未得“打虎将”称谓,全因他老李先注了册!

李忠性格的形成,有其客观原因。他出生在安徽凤阳一代,宋时称作“濠州定远县”。那是个穷地方啊,当时农民还不曾沐浴改革开放春风,也不曾想起“联产承包”妙招,单靠农耕难以温饱。所以,底层人们有条件的就要学些手艺。

李忠这形象、这身形不适合学花鼓,就学了枪棒。他本想靠卖艺卖药为生,碰巧遇到老鲁,摊上了事,就成了强盗。

虽然成了强盗,从小过紧日子的习惯一时改不掉,就让老鲁有些小瞧。

还好,毕竟老李有了闯荡过江湖的经历,与老家小农们的视野和心理素质有了不同,特别在智深、史进等人影响下,逐渐成长,最后终于走上梁山,成了“好汉”之一员。

老李,容易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