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水浒之李忠:少年贫穷,是一辈子都抹不掉的烙印

 我是明珠絮语 2021-01-05

明珠絮语-教育|美文|人生感悟

联系:mingzhu786(转载)hbliuchanghai(商务)

mingzhudz(读者)

原创首发|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转载请联系授权

人们对李忠的第一个印象,是本领不行。
当年王进看史进练武,说“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史进不服,说“我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难道还不如你?”非要和王进比试比试。结果史进一番操作猛如虎,却被王进只用了一招就打了个大屁墩。
看到这儿,我就特别想知道,到底都是谁教的史进功夫。很快,书中就给了答案。
史进不想和朱武等人落草,下了少华山去延安府投奔师父王进。经过渭州时,遇到了鲁达,两人一见如故,挽着胳膊去酒店喝酒,忽然看到一群人在街上看热闹。他们挤进去一看,原来是有人在耍把式卖药。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教史进开手的师父——打虎将李忠。
当然,劳动不分贵贱,在马路上耍枪弄棒卖药也凭自己的劳动挣钱,我们不应该看不起。但要说本领,确实这样的人花拳绣腿居多,很少有特别高深的真本领。这就像舞台上的武术表演,花里胡哨好看就行,而上阵杀敌,很多招式可能就不太实用。这样的人比普通人确实厉害些,但跟真正的武者却不在一个档次。比如后来李忠在桃花山和呼延灼交战过一次,结果“斗了十合之后,见不是头,拨开军器便走”,“呼延灼见他本事低微,纵马赶上山来”。由他当史进的启蒙师父,确实是有些误了史进。
那么,为什么李忠却有“打虎将”这样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呢?原来李忠从祖上就是靠使枪棒为生,而且他的身材长得非常壮健魁梧,所以人们叫他“打虎将”。估计,这外号是自己给自己取的也说不定。反正混江湖不易,像跑业务的业务员都会给名片上印个什么经理或顾问之类,这只是包装自己的一种手段,充充门面而已。总之,史进叫“九纹龙”是因为身上真的纹了九条龙,“打虎将”李忠其实是没有打过虎的。
史进被王进指点了半年,在梁山好汉座次中就排了第二十三位,而李忠耍了一辈子枪棒,才排在第八十六位,接近末尾。可见,他的本领确实一般。似乎在整部书中,李忠只有一次单打独斗赢了别人,就是在桃花山胜了小霸王周通。其他别的时候,他没有担当过独当一面的任务,大多处于打酱油的地位。

李忠另一个让人看不起的地方,是小家子气。

史进见到了开手的师父,自然尊敬有加,上前打招呼。鲁达见状,邀请李忠一块去喝酒。李忠却说:“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一点儿都没有英雄气概。直到鲁达连打带骂把看热闹的都赶走了,李忠才不得已收拾了行头药囊,跟他们一起去喝酒。

接下来就是喝酒时被郑屠欺负的金氏父女啼哭,鲁达了解情况下想帮助他们,把自己身上带的五两银子全拿了出来,又找李忠和史进借钱。史进一下子就拿出来十两银子给鲁达,而且还声称不用还。李忠则在鲁达的催促下,从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结果,鲁达嫌少没要。确实,跟掏光口袋的鲁达和毫不犹豫拿出十两银子的史进相比,李忠未免太小器。
说实话,小时候看到这一节,我也是打心眼儿里看不起李忠,全然没有一点江湖豪杰的风范。但年龄渐长,却对他有了另一番认识。因为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为里面的主角。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们会把自己想像成鲁提辖,而不是镇关西。同样,在看到鲁达向李忠借钱时,我们也是站在鲁达的视角在看问题的。
但鲁达是谁,他是提辖,是经略府的军官。虽然职位称不上多高,但也算个县团级干部,收入稳定,月月都有固定进项,有社会地位,吃饭可以在饭店挂账。喝完茶没给钱,茶博士还得说“提辖但吃不妨,只顾去”,在酒店吃完饭赊账,店家连声说“提辖只顾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辖不来赊”。这样的人,没有感受过缺钱的压力,不知道生活的艰难。
李忠不一样,他不像史进是富二代,从小到大想花钱了只管向父母要,不知道挣钱的不易,更比不了鲁达是军官,住的是军营,吃的是皇粮。他只是一个跑江湖卖艺的,他挣一个铜板,也需要说无数好话,陪无数笑脸,作无数个揖,流无数的汗。他不知道家在何方,明天有没有收入,他需要攒一点积蓄,好生病时能够抓药,天气不好时有钱糊口。正因如此,在他被鲁达邀请一起喝酒的时候,才非要收了钱再走,面对鲁达的不耐烦,还低声下气地解释“小人的衣饭,无可奈何”。这就是他最真实的生活啊!
如果我们站在李忠的视角来看,相信他很后悔遇到史进,后悔一起来吃这顿饭。但事已至此,钱还是得掏,至于掏多少,可能他从史进掏钱的时候心里就开始打小九九,自己摸钱的时候也犹豫了半天。路遇一个饭局,想帮人的军官掏了五千,没有金钱概念的富二代掏了一万,自己一个练摊儿的该掏多少?两千块钱,已经是他能够拿出来的极限了。
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鲁达,也不是史进,而是李忠。我们天天披星戴月,天天累得筋疲力尽,一个月下来扣掉保险交了房租水电费通讯费,再除去老人药费孩子学费人情交往和买菜的钱,已经多乎哉不多也,就算从牙缝里攒了一点点积蓄,让我们去挥金如土,真的没有那个底气。从这个角度讲,我现在倒是挺理解那个在饭桌上尴尬的李忠。

不过有意思的是,后来李忠在桃花山和周通落了草,当了山大王,做起了没本的买卖,仍然不太大方。鲁智深离了五台山去东京大相国寺,路过桃花村,又管了一桩闲事:周通欲强娶刘老汉的女儿,被鲁智深暴打了一顿。周通逃回山寨,李忠点齐了喽啰前来替周通报仇,却发现是旧时相识。

李忠请鲁智深来到山寨,热情款待,但鲁智深发现他们都不是慷慨之人,不想落草,执意要走。此时,李忠和周通说了一番话,让人大跌眼镜:“哥哥既然不肯落草,要去时,我等明日下山,但得多少,尽送与哥哥作路费。”临别想送鲁智深点路费,还得第二天去抢,而且凭天由命,抢多少是多少。这话说得有点太好意思了,这事儿办得也有点太不够意思了。
其实当时山寨并不穷,请客吃饭都是用金银酒器,但李忠仍然舍不得从自己的口袋里往外拿钱。当然,鲁智深也不是省油的灯,你们好意思,我比你们更好意思,趁李忠和周通带着小喽啰倾巢而出下山去抢劫,他把两个留下来伏侍自己的喽啰打翻捆了,然后把桌子上的金银酒器踩扁了装在包里,溜之大吉!
说实话,鲁智深做的这件事,比他在渭州不要李忠的那二两银子更令人解气。当时李忠是真穷,拿出来二两银子已经不错。但在桃花山当了寨主的李忠,再做出铁公鸡的样子来,就有些让人难以同情了。面对不爽利的人,鲁智深不走寻常路,给他个眼罩带带恶心他一把,读者也跟着会心一笑。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后来桃花山都快被呼延灼剿了,无奈只好向在二龙山落草的鲁智深求救,李忠和周通商量时,说的是“若解得危难,拚得投托大寨,月终纳他些进奉也好”。都到这个时候了,可以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心里还在想着钱的事,真是抠得可以。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留有小时候的烙印。自小的家庭生活境遇、父母的言传身教,都会深入一个人的骨髓,影响他的一辈子。李忠出生在以枪棒为生的家庭,从小到大领略惯了生活的苦、江湖的累,吝啬一点可以理解。

但少时贫穷,突然暴富,一般会有三种表现。一是暴发户心态,变得挥霍无度,想通过报复性消费找回当年失落的东西,很多土大款就是如此;二是守财奴心态,仍然爱财如命,花一分钱都心疼,李忠即属此类;三是会产生同理心,自己做过穷人,知道穷人的苦处,当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先想到自己当年的不易,于是会尽力去周济他们。这样的人,道德观和金钱观都是上上之品。
如果有一天我们有了钱,希望都能够做最后一种。
相关:高俅:有一种人发迹,只因为他人见人厌
读水浒之王进:软弱中有大智慧,无争处见真精明
读水浒之九纹龙史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败家子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
热文回顾:
录取通知书也是一张别离票
最失败的家庭教育,是有一个包办一切的妈,加上一个啥都不管的爹
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
孩子越优秀离我们越远,为什么我们还要让他们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