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术人物 相术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显学”。推动相 术走向成熟、走向狂热的是许许多多被称为“相师”、“相士”的知识分子。不 过,秦汉之前并没有专业化的相士队伍,最初善看相的往往是统治阶级内部的 一员,或与上层社会来往的高层知识分子,如春秋时的相术家叔服就曾任周内 史。当时的“善相人”被看成是具有一种特殊的才能,身怀此技的人,颇受上层 社会的尊重,而他们看相的目的除了显示自己的才能,增加雅趣,并不收取任 何报酬,战国时相术家唐举为贵族蔡泽看相后,蔡并未付钱,仅仅是“笑谢而 去”,唐举也不介意,真是谈笑之间,情趣盎然。春秋战国时期崇尚智慧言辞, 能说会道竟然成为一时之风气,士人莫不竞相效尤,以邀官宠。当时看相的行 为不能不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汉代以后,看相成了专门行业,看相的肆铺已 在都市出现,一些精于相术的知识分子或是官场不如意,或是求官不得,转而 成为专业“相师”。 在相术人物中,“相师”是最值得注意的,特别是一些著名相师,他们对相 术的贡献最大。相术由相畜的转化,相术切入道家、儒家、阴阳五行、八卦、易数 等思想脉胳,并且向着严谨、复杂、变化精深的“术学”推演,这一切都凝聚了 无数相师的心血。如果我们不只是把相术简单当作一种迷信,而是把它看成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变种,认为它对于丰富中国的精神文化有所裨益的话,那么对 于这些探索者、实践家,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相师是从 “学而优则仕”的知识分子队伍分化出来的“身怀绝技”的人,历代史书把相 师归入“方技”一类,显然是把他们看成是技术型的人物。笔者认为,从中国人 才史着眼,凡是归入“方技”一类的人物都是可以写上一笔的。就相师而言,他 要比较准确地预测一个人命运的贵贱、吉凶、祸福,必须深刻地了解人的生命 规律及其与形体的内在联系,谙熟中医原理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必须较为透彻地研究整个社会政治、经济、人情、物理等构成社会变化以及“人世之殃祥” 的种种不可测因素,和辨别相客“门第世德”、“心术之善恶”等个人内在极为 活跃、黑暗无序但又有一定规律的难以发现的操纵个人命运发展趋势的诸种 潜在“基因”,这就决定古代相师必须具有高深的哲学理论、严谨的逻辑思辨 素养、丰富的社会阅历、极大的社会能力以及能言善辩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 力。相师是一种“通才型”的人物,用今天的话来说,相师具有美学家、中医学 家、哲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演说家的综合智慧和能力。一些相师在统 治阶层中居以显要的位置,又表露出政治家的风度。总之,相师是一种特殊的 人才,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给予他们类似“方技”之类的特殊地位。相师的出身、 政治待遇、生活待遇以及他们的相术本领等都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看相渐成风俗后,迷上相术,谈论相术的,有封建统治阶级的最上层人物 帝王将相,也有各级的权贵官吏,以及知识界的学子儒生、鸿儒巨擘,更不乏社 会最下层的商贾百工、农夫渔樵等黎民百姓,但又以封建统治成员居多。不过, 一般人都是以身试术,耽于看相,除了给后人留下一段相术“佳话”,对相术没 有多少价值可言,倒是一些鸿儒巨擘除了相信相术,又对相术作过一些精辟的 分析,很值得研究相术者的注意。对于这一类人物,我们也择要作些评论。 1.大相师 姑布子卿 春秋战国时期,会看相的人很多,如叔服相公孙敖子、马上相 商臣、师旷相太子晋等,但以姑布子卿最为著名。限于史料,姑布子卿的生平事 迹不可考,只是在《史记,越世家》中有一则他看相的故事: 晋定公十二年(前500年),姑布子卿见赵简子,简子遍召诸子相之。子卿 也看了一遍,说:“您的这几个儿子没有一个可以当将军的。”简子着急地说: “难道我们赵家就这样衰落了吗? ”子卿说:“我刚才在路上遇见一年轻人,大 概是您的儿子吧。”赵简子把儿子毋卹叫出来,子卿一见毋邺,马上站起来说: “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简子困惑地说:“他的母亲地位卑贱,是我的奴婢所 生,怎么可能显贵呢?”子卿说:“这是天意,卑贱又怎样呢? 一定会显贵的。”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子卿的相术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我们说过, 春秋战国时期打破了宗亲血缘的承继关系,庶人为官、布衣卿相的现象甚为普 遍,简子毋卹“虽贱必贵”,除了他被子卿相中的形体特征,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的反映。 姑布子卿是“奇形即圣人”相术一派的幵山鼻祖。传说他曾给孔子看过 相,说孔子有4位圣人的脸型特征:像尧一样的面颊,像舜一样的眼红,像禹一 样的脖项,像皋陶一样的鸟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可能是后来 尊崇姑布子卿的人附会而成的,因为姑布子卿也是从传说中知道4位圣人的 “尊容”,他只是以传说来观照孔子的长相。不过,我们的老祖宗孔夫子其貌不 扬,倒是可以相丨目的。 由于姑布子卿相术精明,影响甚大,后世相士把他奉为相人术之祖,相人 术也被后人称为姑布子卿术。 唐举 战国时相术家。梁(今河南开封〉人。一作唐莒。据《史记〃蔡泽列 传》载,唐举曾相李兑,预言:“百日之内持国秉。”又对蔡泽说:先生曷鼻,巨 肩,魈颜,蹙齅,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 “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 三岁。”关于唐举的史料不多,依其言语,是典型的“圣人异相”的奉行者。 许负 在著名的相术家中,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唯有汉代享有盛名的相 术家许负是女性,她与男性一样,在相术史上争辉日月,在理论上、实践上对相术都有重要的贡献。许负是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因为史书没有专门给她 列传,关于她的生卒年月、生平事迹不能有全面的了解,只是从《史记》、《汉 书》里可以看到她的一些踪迹。 许负的看相故事,最值得后人赞叹的是关于“从理之口”、“纵纹入口”的 判断。据载,她给汉文帝的宠臣邓通看相后,指出邓“纵纹入口,当饿死”,以后 不管文帝怎样赐以铜山,百般宠爱,邓通还是饿死了。许负相周亚夫,也是根据 同一相理。据《史记丨绛侯周勃世家》载: “亚夫自未侯为河内史时,许负相之,曰:‘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 将相,持国秉,贵重矣,于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亚夫笑曰:‘臣之兄 已代父侯矣,有如卒,子当代,亚夫何说侯乎?然既己贵如负言,又何说饿死?指 示我。’许负指其口曰:‘有从理入口,此饿死法也。’ ” 口,嘴唇也。按照相理说法,嘴唇上有纹理,必须认真观察,如有纵纹,当是 饿死的征兆,不管现在是怎样的富贵煊赫,都逃脱不了饿死的命运。《麻衣相 法》云:“唇上纹多仔细观,青薄纹叫饥死名。”《神相铁关刀#相口秘诀》云: “纹理多而色润朱红,此乃水之旺格,而富贵福寿预可期也”,“纹多而子孙昌 盛,过润而夸张,自图唇外,纹如绉理,财少而系多刑”,“总理纹,防饥饿”。嘴 纹非常丰富,只有“纵纹理”、“薄纹川”、“总理纹”有饥饿之兆,许负的实践, 为这种理论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在封建社会,妇女往往待字闺中,或从妇德而娴女红,像许负这样的女性 确实少见,因为看相,特别是成为著名相师,必定要抛头露面,广为游历,而且、 练就智警的观察力,非凡的口才,这对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许负能经常出入上层社会的史实来看,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 一是许负不是一般的老妪,她与上层社会必有丝缕关系,也有可能是来自中下 层,而最终生活在上层社会的女官;二是许负的相术在当时确是水平一流,人 人叹服,否则不可能在上层社会混迹,更不可能在朝廷上指着皇帝的宠臣说 “纵纹入口,当饿死”。 许负除了看相实践,还在理论上总结相术的规律。敦煌遗书《相书》是现 存最古的相书,据初步考证,此书是许负等12人集。《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石: “敦煌本有是书残卷三。甲卷有自序,始躯貌第二,至脚掌文等三十;乙卷 始头额第十八,亦至脚掌文第三十;丙卷始五官部第三,至相人面气色第三十 五。按叙文后附一行云:身面诸文靥合三十六属,则似全书共有三十六节,合此 三卷所残缺者仅第一与第三十六,则几为完书矣。如相眉、相鼻、相耳、相口、相 额纹、相手掌纹、相脚掌纹诸说,为相家最重要之部;其相额纹、相手掌纹、相脚 足纹诸节,是书剖晰尤为详尽。盖是书在当时极为通行,故传本颇多,而文句亦 稍异。” 由此可见,许负等人的这部《相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相术部位比较 齐,眉、鼻、耳、口、额、手掌、脚掌等“为相家最重要之部”。从这点也可看出,相 术的基本范围和格局在汉代许负等人的实践中己经基本形成,以后看相、相书 的内容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略有发展而己。二是“是书在当时极为通行”。这表 明,许负在当时确是相术的一代名家。 另据《怀庆府志》记载,许负还著有《德器歌》、《五宫杂论》、《听声相 形》诸种,郑樵《通志丨艺文六》又载《许负相书》3卷、《许负金歌》1卷。这些 著作大多已逸散,不复得观。不过,从书名来看,许负对相术的研究已经达到相 当高深的地步,除了一般部位的相学见解,还注意“德器”与形貌的关系,这已 经深入到相术的骨髓中去;通过一个人的说话声音来辨别他的形貌特点、性格 命运,这也是相术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只有技艺精深的相术家才能做到这一点。这表明,许负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女相术大师。 据《史记丨外戚世家》记载,许负曾相薄姬,云当生天子。后果应其言,高祖 封其为鸣雌亭侯。 朱建平 三国时相师。魏沛(今属江苏)人。善相马,然以相人闻名。 据《三国志,方技传》,有一次,魏文帝曹丕将出巡,宫人从外牵入一匹马, 建平在路旁看到这匹马,对旁人说:“此马之相,今日死矣。”文帝上马,马厌恶 文帝衣香,惊起,使劲啃啮文帝膝,文帝大怒,即命人斩杀之。果应建平之言。 朱建平以相马之术相人,“于闾巷之间,效验非一”。曹操为魏公时,闻其 名,召入宫中为郎。曹丕为五官将时,曾会客30余人,曹丕问建平,自己年寿几 何,在座宾客面相如何。建平说:“将军当至八十交寿,到四十岁时有小挫折, 请谨慎从之,爱惜生命。”又对夏侯威说:“您四十九岁当为州牧,但有灾祸,若 能避此祸,可以活到七十岁,位至公辅。”对应璩说:“您六十二岁为常伯时,有 灾祸;任此职之前一年,您会遇见一只白狗,但只有您能见到,别人都看不 到。”又对曹彪说;“您据藩国之权,到五十七岁时,祸起兵变,要小心防之。” 建平所言,后果应。如曹彪后被封为楚王,五十七岁与王凌合谋反叛,赐死。 对于建平的相术,时人多有赞语。颍川荀攸、钟繇为密友,曾请建平看相。 荀攸先死,儿子尚小,钟繇为其理家,打算把荀攸的妾嫁出去。他在一封信中 说:“我和荀攸曾请朱建平看相,建平说:‘荀君虽少,然当以后事付钟君。’我 曾开玩笑地对荀攸说:‘到时只好把您的妾阿骛嫁出去了。’没想到荀子真的 先死,戏言成真了!现在把阿骛嫁出去,使她得以过上好日子。现在回想建平 的相术之妙,真是可以直追唐举、许负啊! ” 但建平的相术也有不准的时候,“唯相司空王昶、征北将军程喜、中须军 王肃有蹉跌云”。如王肃六十二岁时,得了重病,众医都说没治了。临死,夫人 问其遗言,肃云:“建平相我逾七十,位至三公,今皆未然,将何虑乎! ”这种情 况大概每位相师都有,《三国志》直笔托出,亦可见史家风范。 乙弗弘礼 隋末唐初大相师,高唐(今山东高唐县)人。关于弘礼看相的 故事,史传不多。据《新唐书,方技》载: “当赐帝居藩,召见,弘礼贺曰:‘大王为万乘主,所戒在德而已。’及即 位,悉诏诸术家坊处之,使弘礼总摄。海内寝乱。帝曰:‘而昔言朕既验,然终当 奈何?’弘礼逡巡,帝知之,乃曰:‘不言,且死! ’弘礼曰:‘臣观人臣相与陛下 类者不长,然圣人不相,故臣不能知。’由是敕有司监视,毋得与外语。” 隋炀帝是骄淫奢侈,且又非常迷信的君主。据明齐东野人编演《隋炀帝艳 史》说,其母独孤后分娩时,“只见肚腹中一声响亮,就像雷鸣一般,只见一条 金龙,突然从自家身子里飞将出去,初犹觉小,渐渐飞,渐渐大,直飞到半空中,足有十余里远近,张牙探爪,盘旋不已。正觉好看,忽然一阵狂风骤起,那条金 龙不知怎么,竟坠下地来,把个尾碎碎跌断,仔细再一看时,却不是条金龙,倒 像一个大老鼠模样”。其父文帝“听见红光梦龙,知是人君之象,满心喜欢,但 听见坠下地来,把尾跌断,又像大鼠,心下就暗暗有些不快”。这个梦兆暗示了丨 炀帝的生命旅途,炀帝后来知道了这个梦兆,却并不改阴贼刻忌、钩索人情、淫I 荡成性的行为,反而愈加迷信方术,祈求万世不变的富贵淫乐。 炀帝的相貌,据其父文帝的观察,“此儿眉宇崚嶒,笑声带杀,不愁不富 贵。但恐破吾家者,亦此儿也。”因为生就轩昂不凡的相貌,乙弗弘礼才说他是1 “万乘主”,但由其形观其德,又进一步规谏他“所戒在德而已”。弘礼的观察 是非常准确的。场帝对弘礼的“指点”颇有感激之情,所以即皇帝位后,便把所 有术家坊肆交由弘礼管理,弘礼也算当了一回朝官,但炀帝荒淫误国,不思振 奋,眼看国破身亡,再请弘礼“指点”时,弘礼知道天子气数已尽,但又不好直 言,只好“逡巡”而己,最后在炀帝以死威迫之下,又以“臣不能知”来搪塞应 付,结果被炀帝软禁起来,“毋得与外语”了。 乙弗弘礼还给荆州大都督长史薛大鼎看过相。薛父为隋朝介州长史时,因 谋反被诛,薛大鼎被废为官奴,流徙于辰州一带。唐贞观年问,身为官奴的薛大 鼎请教弘礼,弘礼说您是官奴,打算问些什么呢? ”说完请大鼎脱光衣服,仔 细看了一番后,弘礼指着他的腰下说:“你将来必为地方长官,如刺史之类。” 大鼎听后,如坠云里雾中,弘礼已径自悠悠而去。 袁天纲父子 唐代最著名的大相师,在中国相术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四川 成都人,生卒年不详。他的看相故事,新、旧《唐书》皆有传,据《新唐书,方技》载,袁天纲初仕隋末,为盐官令,官政空暇,以相术为雅谈。他曾与杜淹、王珪、韦挺交游,并一一给他们看相。他说杜淹“兰台、学堂全且博,将以文章显” (兰台,又名“金匮”、“仙库”,指左鼻胞,即鼻翼,学堂,指耳门前的部位,主 聪明才智),说王珪“法令成,天地相临,不十年官五品”(法令,鼻翼两旁至口 边的纵纹说韦挺“面如虎。当以武处官”。这三人看来都可位居高官,但天 纲警告说然三君久皆得谴,吾且见之。”果然,后来杜淹为学士,王珪为太子 中允,韦挺为左卫率。唐高祖武德年间,这三人都因犯罪,被流放到舊州,又见 到袁天纲。天纲安慰他们说你们最终还会有富贵的日子。杜淹官至三品,但 长寿就不敢说了,王、韦二位也是官至三品,只是居官比杜淹迟些,寿命却比杜淹要长,但晚景凄凉。”天纲的预言,后来都一一应验了。 天纲又给窦轨看过相,说窦“君伏犀贯玉枕,辅角完起,十年且显,主功其 在梁、益间邪”(伏犀贯玉枕,又谓伏犀插脑,指鼻上伏犀骨隆起直贯发际), 窦后果然为益州行台仆射;但天纲又说他“赤胍干睦,方语而浮赤入大宅,公 为将必多杀,愿自戒”。没多久,窦轨就以杀人获罪免官。天纲又对他说公 毋忧。右辅泽而动,不久必还。”(右辅,指右额)果然,窦轨不久又复了官,当 上了都督。 然而,最被相士称道的是,天纲曾给武则天看过相。贞观初,受唐太宗召 见,太宗对其技艺大加赞赏,谓胜于汉代严君平,天纲巧于应对:“彼不逢时, 臣固胜之。”太宗喜其逢迎,厚赏有加,不在话下了。 武则天还在襁褓之中时,天纲见到其母杨氏,马上说她“法生贵子”,杨氏 召二子元庆、元爽,请天纲看相,天纲说:“官三品,保家主也。”又见武后之姊 韩国夫人,天纲说:此女贵而不利夫。”此女后嫁给贺兰越石,果然早寡。武 则天乃杨氏所生第二女,尚在襁褓中,由保姆抱出,其服饰似男儿,天纲仔细观 察她的耳目,惊呼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杨氏大为惊 喜,从此善待天纲,及武后权熏天下,对天纲更是尊宠。 此外,天纲还受太宗之命,分别给岑文本、张行成、成周看相,说岑“学堂 莹荑,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首生骨未成,自前而视,法三品。肉不称骨,非寿 兆也”。马君“伏犀贯脑,背若有负,贵验也。近古君臣相遇,未有及公者。然 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寿不长也”。张晚得官,终位宰相。按,据《新唐书丨 列传》,这三人的官职、成就、寿夭均如天纲所言,如岑文本,“贞观元年,除秘 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 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 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 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曰:‘师古练时事,长 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帝曰:‘朕自举一人,公毋忧。’乃授文本侍郎, 专典机要。”后来随太宗伐辽东,由于办事敏捷有成至粮漕最日、甲兵凡要、 料配差序,筹不废手”,以至劳累过度,“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到了幽州,竟 暴病而死,年五十一。天纲相术的精湛于此可见一斑。 天纲善知他人的寿夭穷通,也知道自己的生命轨迹。武德初年,高士廉曾 经问过他:“您最后会当上什么样的官? ”天纲说:“我于今年夏天四月,气数 就已尽了。”果然,天纲如期而逝,当时他正任火井令。 通过上述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袁天纲的相术水平可谓精深莫测,其所观 相,必是准确有据,不以虚言,如说马周寿不长,那是因为马“面泽赤而耳无 根,后骨不隆”的缘故。这种大师级水平,自是江湖术士无以望其项背的。 袁天纲在居官、看相之暇,还将其对相术的见解、看相经验著录于书,使后 人得以窥其精要。他们相术著作,据《新唐书,艺文三》载,有《相书》七卷, 《要诀》三卷;《四库全书总目^存目》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一卷,为宋元时术 士托名袁天纲撰;据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载,除了《相书》、《要诀》二种,袁 氏相书还有《人伦龟鉴赋》一卷、《气神经》五卷,《骨法》五卷三种。可见,其 著述相当丰富。 袁天纲之子袁客师,秉其家学,亦精于相术。传说他曾与人渡江,船甫离 岸,他就大喊,要船工把船摆回岸边,同行的人好生奇怪,纷纷询问缘故,客师 说:“船上的人鼻孔之气都是墨色,千万不可渡江,否则有覆舟之险。”正说着, 有一个跛脚背负的男人径直上了船,客师马上说:“贵人来了,我们可以渡江 了。”果然,船到江中,狂风骤起,渡船颠簸摇摆,险情迭起,但最终还是抵达彼 岸。同行人莫不惊叹袁客师的功力。 袁天纲父子在相术史上独领风骚,名震相坛,以至不少相士竟攀龙附凤, 或托名而作书,或借“袁天纲真传”而为幌,最后以至鱼目混珠、浑水摸鱼。袁 氏父子灵魂有知,其可笑乎?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12/5/2012 7:41:22 PM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