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内画鼻烟壶

 五成 2013-09-12

中国内画鼻烟壶

 

   

    十六世纪后,鼻烟通过欧洲、菲律宾、日本、朝鲜传入中国东北地区,那儿的游牧民族在马背上无法用烟筒吸烟。因此鼻烟传入正适合他们野外吸闻特点,为了让鼻烟壶具备坚固,不怕摔碰,游民们用各种玉器、金属、骨角材料来制作鼻烟壶。据史籍记载鼻烟在当时蒙古人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逢客人拜访主人的账蓬时,主人必须鞠躬,用双手捧着鼻烟人给客人,而客人也必须用双手主人的鼻烟过倒出少许鼻烟,放在鼻上吸闻一会儿,然后用双手将鼻烟壶还给主人。这一非常细小的举动,却充满文明的礼仪,其目的是为了建立相互尊敬和信任。

 

早期内画的创始者甘桓

    我国的内画鼻烟壶自清末开始,一直被中外人士认为是鬼斧神功的精湛艺术品。据传这是清朝嘉庆年间一位南方的年轻画家发明的。他将画绘于壶内,既可增加壶的美感,又能使作品不受磨损。他将小钢珠、石英砂和少量水灌入壶内,来回晃动。将壶内壁磨出一层细纹,好使水墨与颜料附于其上。然后以弯曲钩的竹笔醮上颜色在内壁反向作画。这位内画的创始者就是甘桓,据许谟士先生考证,他的真名叫甘垣文(注一)。现在发现甘桓最早的壶作于1816年,据传他是在1860年缀笔的。甘桓的作品题材广泛。敷色以墨色为主,以淡素的颜色为衬,例如他的内画山水,以深墨色为主兼以浅绿;花鸟画则以浅黄或浅红点缀;而动物(以绘北京狮子犬或雄鸡为主)。他的壶均有题诗,以行书带草书之笔法写之。甘桓的笔名很多;常见的有甘烦文、一如居士、半山、云峯及古开樵等。当初有人误认为真有这么多艺人,后经仔细研究,才明白署有这些不同名字的壶实系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甘桓被公认为内画技术的创始者。他喜用壶身较厚的水晶壶。至今,在收藏家手中的甘桓作品数以百计。

在甘桓作画的后期还有增田之与蒋之霖两人,其风格与甘桓相似,但作品不多。收藏家称甘桓时代为内画的早期。当时的内画由于较简单,绘画水平亦不算高,因此未受到藏家普遍的注意。

 

内画之中期

   1882年北京的周乐元首先绘出了精细而又多彩多姿的作品,他的作品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此后十五年内继起的有叶仲三、马少宣、丁二仲、自怡子、张葆田、孟子受、毕荣九、孙星五、阎王田……等二十多人,可以说是人材辈出,各具风格。他们绘制了不少精美的作品,其中不乏珍品为中外收藏家所瞩目。这是内画兴盛的时代,人称为内画的中期时代。这个时期最负盛名的是周乐元、叶仲三与马少宣,人称三大名家。此外有相当造诣的丁二仲、自怡子则有两学者的美誉。这几位名家的作品今已壶价曰高,一些题材稀有,保存良好的珍品在几次拍卖中价格均超过一万元美金。

    近代的内画承继了中期清末民初优秀名家的传统,并在基础上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对于清末一些优秀的内画家,不能不一一略作介绍。

 

鬼斧神工之一代宗匠周乐元

    周乐元自从1882年开始作画,是一位杰出的内画家,又是美化内画的先驱人物。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但最擅长山水画。他揉合了宋、元、明三代山水画的精华,采用工笔技法作内画,画面古朴精致;设色以墨色为主,但以淡彩作点缀,层次分明。如果将他的作品拍成彩照放大五至十倍,更可看出其不凡的气势。周氏之草虫亦为一绝,如蟋蟀、蜻蜒、蜜蜂、秋蝉等,均画得栩栩如生,深得神韵。我拥有他绘的一个奇石草虫壶,其中蟋蟀身长仅半公分,但半透明的双翼,细长的双足以及飞扬的长须却一目了然;壶中的蜻蜒也有神来之笔,那纤长的身躯,薄绢似的双翼,形象逼真,生动可爱,令人叹为观止。他的人物、花鸟、金鱼、野兽、家畜、家禽、石竹与盆栽也十分出色,可以说是全才。鼻烟壶专家许谟士、史博克及曾柱昭认为周乐元对内画艺术的贡献最大。

    周氏的里书也极佳,不论题诗,还是题名落款,均用行书,落笔流畅,字体清晰。其落款多题“作于京师”,部份作品题“作于藕香轩”或“作于宣南房舍”等。由此而知周氏之居处称宣南房舍,而画室则称藕香轩。

    关于周乐元的历史至今仍无法考证,从所得的一些数据看,他虽为职业艺人,却胸襟广阔,乐于指导后进。继起的内画家不少曾得到周氏指导,很多艺人初期均模仿周氏笔法,到成熟后再自创风格。周乐元从未授徒,因此没有嫡传弟子,但他的画风却影响了后继的几十人。周乐元作画仅十一年,于1893年缀笔。由于当时对周乐元作品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后来仿他的画家很多,其中包括许多后期的名家,如阎玉田、孙星五、马少宣、叶仲三、张葆田、汤子川等。他们不但仿他的签名、印章,甚至将日期提前至1893年以前。也有人仿他的作品及签名却用自己的印章。在1925至1945年间,叶仲三的幼子叶奉祺就曾大量仿过周乐元之作品,现在收藏家手上的这类仿制品就有二十个以上。由于仿周乐元的膺品太多,选购者最好经专家鉴定。当然有经验的收藏家还是能分别出真伪的。如果是后期的名家仿制品且水平又较佳,亦受收藏家欢迎,当然其价值不能与周氏真笔相比。至于一些质量较差的膺品,在收藏家的眼光中则毫无价值可言了。

 

作品雅俗共赏之叶仲三

    叶仲三于1869年出生于北京。叶摹祺对许谟士先生说过,叶家的内画艺术起源于叶仲三的曾祖父。但是许谟士根据七百五十件记录和照片,在进行了十五年的研究之后指出:叶家的内画史不可能这么久远,迄今为止,没有正当的理由可以认为在叶仲三最早的烟壶(作于1892年)之前还出现过叶家的其它作品(注二)。

    叶仲三于1892年开始作内画,他的初期作品以仿周乐元的作品为主,稍后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山水画近似宋代夏圭与马远,以浓郁的墨色作画。我个人认为其作品的画意不及周乐元的作品那样柔和与浓厚,草虫亦比周氏逊色。在花鸟人物方面,叶仲三用较鲜艳的颜色,对人物神态刻意求工。他选用的题材是多为人们所熟识的历史人物与民间故事。如唐代田园诗人孟浩然之《踏雪寻梅》、三国演义之《刘关张三顾草庐》,晋代名学者之《竹林七贤士》等。他取材聊斋故事人物的壶有近二十款之多。他善画童子,其《童戏图》与《百子图》均极生动而引人人胜。最受人欢迎的题材为《钟馗嫁妹》。画中钟馗骑驴摇扇,其妹坐于车上,小鬼为他撑伞引路、推车及抬嫁妆,新郎杜平参花带彩与书童迎于门外。人物众多但构图有序,是很有趣味的佳作。至今此壶传世近百个,可见当时这是一个很热门的题材。叶氏之荷塘金鱼或鲤鱼、花鸟、松鹤、骏马及《狩猎图》也极出色。由于色彩鲜艳而题材通俗,水平亦高,故大受欢迎。

   叶氏有三子,长子奉祯(筱三)、次子奉禧(晓峯)、三子奉祺(晓三)均得其父之真传。而三子的作品均由叶仲三落款签名,因此叶仲三也被称为作品最多之内画名家。综合各方的考证,长子奉祯最为聪敏,自幼即喜读古诗书,绘画及习字,他是一个不重钱财也不愿结婚的人,十五岁开始协助父亲绘内画,几年后除创作以外,他的绘画水平已与其父十分接近。可惜英年早丧,三十三岁便去世。1974年许谟士到北京访问了叶奉祺,当奉祺谈到他的长兄时充满热爱与敬重。奉祯去世后,晓峯与奉祺则渐渐成为叶氏作品的主要制作者,但他俩的水平比其父、兄稍为逊色。一般收藏家认为自1892年至1912年的作品都是叶仲三的真笔,以后则难以断定是谁的作品。不过许多专家一致认为1930年以后,叶氏作品之水平已稍为降低,那时叶仲三年事已高而奉祯亦于1929年去世,因此以后的作品就应是晓峯与奉祺的。收藏家都喜欢购买叶仲三的早期作品,这也是很自然的心理。我颇欣赏叶仲三的作品,目前已拥有他八个作品。叶仲三享高寿至1945年方去世。

    在抗日战争以及连年内战时期,内画艺人无以为生,极度困苦,内画艺术濒于失传之危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3年叶派的嫡传人叶晓峯与叶奉祺才得以在北京重操旧业。1957年以后,又先后培养了叶树英、王习三、刘守本、丁桂玲四个弟子。七十年代初,叶奉祺又指点了张玉华、郑旭晔、姚桂新、刘大胜、习佳、王嗣敏、褚秀英、陈学艳、杜风柡。

 

        京派内画鼻烟壶大师之一----马少宣         京派内画鼻烟壶大师之一----马少宣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书画并茂之马少宣

    马少宣是一位杰出、多产的内画名家,1894年开始作画,1925年缀笔。在三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创作的烟壶十分丰富,题材亦极为广泛,在中期内画家中独树一帜。许谟士指出:“马少宣的一生,是最受欢迎和最为成功的烟壶画家之一生(注三)。史博克也指出:“马少宣是内画界之毕加索……”他俩一生中所取得的成功、名望以及多产的作品,使俩人有所相同。”(注四)我觉得马少宣的作品参差不齐,有极优秀的也有简陋的。曾柱昭(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Gerard Tsang,Asistant Curator of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在《清代鼻烟壶》一书中就曾指出:“我们无可否认完美无瑕的马少宣写照是绘鼻烟壶的杰作,但是从其画室所制造一些拙品,我们无法承认他们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的。”(注五)尽管如此,在马氏身前与身后,其作品一直久盛不衰。而且多年来,其作品的平均售价及拍卖行的成交价格仍略高于周乐元与叶仲三的作品。

    马少宣的成功在于他的标新立异与别出心裁。他有商业头脑,善于揣摩顾客心理,连一些简单题材都煞费苦心冠以如意吉祥的名称。例如荷塘莲花题名“莲科及第”,盆栽与石则称“富贵花开”,彩蝶扑花则为“欢天喜地”,双獾嬉戏图称“双欢图”,刘海戏蟾则为“一品当朝”。这种聪明的做法使原本很简单的题材变成了惹人喜爱的吉祥图。马少宣还写得一手好字。他的欧体楷书,笔力遒劲挺拔,齐整秀气,可称一绝。他书写的整首诗词,很难找到一笔破绽,实难能可贵。有一次,我与王习三谈到马少宣的楷书,王氏感概不已地说:“迄今为止,马少宣的楷书仍然是空前绝后的,无人能与之相比。”王氏之隶书及颜体楷书可谓炉火纯青,但仍自叹不如。马少宣作品的膺品甚少,其主要原因是模仿者难以仿他的书法和签名。

    马少宣还精于诗词,他一贯的作风是一面绘画一面题诗,而且同一题材,常常配以多种不同的诗句。我国的绘画传统是书画一家,再配上诗词就更具诗情画意。马氏作品中有多个壶两面均写上著名的古诗词,其价格亦颇高。当初有些收藏家选购马氏的壶时,部份是为了欣赏他的里书。

    马少宣的佳品当首推人物肖像,他使用明暗的浅墨色调,一如黑白照片那样柔和逼真,且更具画意。他绘的内画肖像有清末明初北方的风云人物,如袁世凯、黎元洪、张之洞、徐世昌、梁同荫,清逊帝溥仪以及前英皇乔治六世及玛利皇后等。其它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的内画肖像也为数不少。壶背面均写上祝词,如祝寿及颂扬等诗词,款尾常见“弟某某敬赠”等字样,可见当时马少宣的肖像壶是珍贵的礼品。马少宣亦喜作京剧人物,尤善绘谭鑫培之戏装画,最受欢迎的为谭饰演的《定军山》之黄忠,这种壶现存世约三四十个。谭饰演的《四郎探母》之杨廷昭、《卖马之秦琼》等也是马少宣常画的题材。马氏另一个常见的题材是大小二乔(三国时代东吴的两位美人)。我曾以高价购入了《二乔》及《黄忠》壶各一个,都是保存得很好的超级珍品。此两壶初看似乎觉得很平凡,但在放大五倍之镜下细看却是精工细作的佳品。他绘美人效法唐代才子唐寅(字伯虎)的笔法,那二乔的头发纤毫分明,衣纹及绣花图案一目了然。他画的饰演老将黄忠之谭鑫培面部的化妆、眼神及那一把白须,都恰似原作,酷似神肖。论绘画之精细,马少宣堪称首屈一指。这两个壶虽然存世不少,但价格仍连年上升。

    据一些专家考证,马少宣无子,只有一个侄儿随他习艺。后期出现的马绍先其作品近似马少宣,但水平相差颇远。一般人推测马绍先早期仅协助马少宣作画。马少宣一些简陋的作品可能出自马绍先及其它助手,但里书则肯定是他的真迹。马少宣虽然大获成功,但可惜没有一个得意的传人。

    现在,在北京及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着周、叶、马三人的不少作品,可见当年他们佳作亦属于贡品。

 

        [转载]内画鼻烟壶的流派及鼻烟壶的鉴别       京派内画鼻烟壶大师之一----马少宣

 

学者风范之丁二仲与自怡子

    丁二仲原名叫丁尚庾,二仲为艺名。他是一位杰出的内画名家,不论绘画的技艺,还是构图的慎密,都是出类拔萃的。据现在北京电子管厂二分厂的丁兆泉(丁二仲的孙子)回忆,丁家祖上是浙江一带人,属于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士大夫阶级。丁二仲排行第六。有一年他和排行第五的兄长赴京赶考,其兄中举他却落榜。后来他定居北京通县七棵树(地名),以绘画、雕刻为生。他的雕刻作品以金和玉为主,据说雕刻时掉下来的金屑,就够全家吃一辈子。《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字号索引》一书中,对丁氏的篆刻有详细介绍,他所雕刻的印章、扇骨均为珍品。他的国画和书法也颇有功力。他画内画壶仅仅是业余爱好,而且多数馈赠亲友,因此他的内画作品十分稀少,从而成为珍品。

    他的作品以山水画居多。他笔下的雄鸡、鹿和马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丁氏喜仿古代名画,如仿唐寅(伯虎)的《云中龙》、《狮子滚球)、《寿星图》。仿边寿民之《芦苇凄雁》,仿宋人宣和寅本之画意,仿石碑之铭文和书法,均表现出非凡的才华。

    丁二仲自1895年开始作画,历时十年但作品不多,而且题材从不重复。所有的鼻烟壶专家及商人异口同声赞扬丁氏的作品。收藏家们亦认为丁二仲的内画壶是可遇不可求的稀有珍品。我还算幸运在1977年购进了一个丁二仲的壶。

    丁二仲虽然是一代名内画家,可惜其后代都与内画绝缘了。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丁二仲举家迁居南京。由于迁居后精力不济,经济条件也大变,因此他的作品大大减少。三十年代时他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岁左右。

    自怡子亦是一位优秀的内画家,喜好浓重的墨色,他常以山水、奇石、盆栽为题材,风格接近周乐元。他的人像画亦出色,他曾绘过谭鑫培饰黄忠壶三、四个,以及李鸿章晚年便服肖像,京戏名净郝寿臣的便服像。他绘的人像较马少宣用墨为深,但同样能以明暗之笔法表达人物的神态。自怡子的历史不详,以他绘画的水平之高,作品量比丁二仲更稀少,可以断定自怡子不是职业艺人,而是一位学者,绘内画属业余兴趣而已。自怡子的壶难求,尚幸我于1977年一次拍卖中购进他的一个谭鑫培饰黄忠壶。

 

山东内画始祖之一毕荣九

   毕荣九是山东的第一位内画家,于1893年开始作画。当时他认识一位制料壶(玻璃壶)的同乡,这位朋友经常前往北京给周乐元等人提供壶坯,从他口中知道了一些绘内画的技巧,便在山东试画内画壶,获得成功。毕荣九的作品极多,但水平则参差不齐,他有少量颇佳的作品,但大部份则平平。他的题材非常广泛,自成一格。他采用的壶形状变化较乡。毕荣九除了自己作画外,他的两个儿子毕宝三、毕恒远也随他作画,后又授徒赵雨亭与张文堂,但他们的作品均签上毕荣九的名字。因此毕荣九大量作品实为师徒五人所制作。毕氏的壶大部份送北京天津出售,只有小量售于山东。毕氏几个弟子以最幼的张文堂之子张敦瑞(笔名雪村)成就最大。台北故宫博物馆即有雪村氏的作品。山东内画于五十年代恢复,张文堂和张雪村都是导师,毕荣九的内画水平虽不高,但他却是山东派的始祖之一。

 

    孙星五是一位有水平而作品不多的内画家,他于1894年至1900年作画,他绘画水平虽然不错,但里书则较弱。

    桂香谷是一位有水平的内画家,于1895年至1900年间作画,他的笔法豪放,独具风格,作品不多。

    阎玉田是一位多产的内画家,于1895年至1918年间作画,其作品颇有水平,尤以山水画见长,很有古风。他的壶均一面为山水,另一面则绘鹰、鸟、梅花或盆栽。作品主要以墨色为主,偶然加淡彩作点缀,细看均具画意。他曾作一些很大型的壶。他的作品虽佳,但可惜题材变化不大,加上色彩单调,不受欧美人仕欢迎,至今壶价是偏低的。

    永寿田于1898年至1926年作画,他的作品喜以人物,或古战场为题材,绘古代名将马上交锋的场面,他常采用较大的壶便于绘较多的人物。他的作品水平尚佳。

    孟子受于1904年至1917年作画,是中期后起之秀,他有部份壶的确达到很高的水平。他绘的一个袁世凯清装肖像,可与马少宣和自怡子的作品媲美。而另一个三国时代关羽千里送嫂的壶亦是他的代表作。此外,金鱼水草及鲤鱼也是孟子受擅长的题材。

    陈仲三于1907年至1918年作画,亦被认为是中期后起之秀。在末成名时,陈仲三有多个壶签上周乐元的名字。其作品用墨色较重。陈擅于绘山水画,著名的有《行旅图》,《山城客店》。陈亦擅于绘驴与马及单虫,陈仲二的作品不多,但水平不错。

    张葆田是位有水平的内书家,他于1891午至1903午作画。他的题材以山水画为重,其余为奇行、盆裁、荷花等,张氏仅作画四年,其作品不多。

   李寿昌于1892年开始作画,其作品水平尚可,绘画三年则缀笔,作品不多。

   汤子川于1892年开始作画,作品平平,至1896年缀笔,作品甚少。

   以上介绍了十六位早期和中期的内画家及他们的部份弟子。此外尚有周少元,朱战元和刘宝钧等人,周少元的作品属平凡之作,而朱战元与刘宝钧作品却属佳品,但却稀少。

    中期内画艺术成就光辉灿烂,名扬中外,为近代内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内画鼻烟壶三大主要流派
  1、京派内画鼻烟壶京派画大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内画作品具有很强的“文人味”,内涵深远,意境无穷,笔力严谨,画风苍劲有力。京派代表人物有马少宣、叶仲三等。
  2、鲁派内画鼻烟壶鲁派画常选用的题材有水浒一百零八将、百骏、百兽等,其作品粗犷豪迈,风格泼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鲁派代表人物有毕荣九、孙星五、薛京万等。
  3、冀派内画鼻烟壶冀派内画的选题以人物肖像见长,特别是婴戏图和百子图最能反映出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点。另外,在临摹中国古代名画方面也颇见功底。冀派内画的主要特点是立意深远,气韵生动,布局巧妙,线描设色,浑雅丰富。

    薛京万自劝酷爱绘画,十四岁就随父学艺,二十四岁就在当地工艺局创作内画壶。薛京万内画壶粗犷豪放,鲁派内画特色。他还率先采用陶瓷色料内画烤花工艺,发明以毛笔取代传统竹笔的内画新技艺。他画的《水浒一百零八将》内画鼻烟壶,布局巧妙,人物形象鲜明,人小如蚁密密麻麻,却笔画清晰历历入目。1926年是博山内画壶最兴盛的时期,作品远销意大利、英国、德国等。薛京万的高徒李克昌,随师学艺,刻苦钻研,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博山著名的内画壶艺术家。他的作品有《阿房宫》、《都江堰》、《清明上河图》等,有的竟能在一个壶内描绘二、三百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近年来,鲁派内画壶的画艺日臻完善,题材不断开拓,先后创作出具有浓郁鲁派特色的《洛阳兴殿图》、《钱塘观潮图》、《百骏图》、《百兽图》等一系列异彩纷呈的内画壶珍品,这些精品均出自中青年画师的手笔,他们大多自幼投身前辈内画艺人门下,技艺精湛。他们创作的《洛阳兴殿图》,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人民为帝王兴建宫殿的宏伟场景。小小的壶面上,精心安排了三百多人的劳动大军:有的引车运料,有的抢锤劈石,有的上梁安柱,细致入微地再现了壮观的历史画面,同时也将鲁派内画的雄健豪迈的气魄,表现得淋淳尽致。

 
    李克昌,鲁派内画近现代第一高手。1942年9月生于山东省淄博市,1957年拜山东内画创始人毕荣九后人毕恒源为师,先后从师著名内画艺人张文堂先生、薛京万何丁耀东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