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我青春火样红。这篇文老年人应当好好看一看

 心情愉快a 2013-09-13
还我青春火样红

                             还我青春火样红      文:张国华

  诗翁臧克家在《八十抒怀》中吟道:“自沐朝晖意蓊茏/休凭白发便呼翁/狂来欲碎玻璃镜/还我青春火样红。”这四句七言绝句,“羞我后生面颊红”令我振奋马不停。我觉得它不仅是臧老个人的抒怀,而且也是中国老人群体的抒怀,更是我这位年近花甲的后生的抒怀。

  我四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爬格子”的艰辛中度过的,有幸上大学接受的仍然是“爬格子”的专业训练。从心底深处,厚爱“当家本领”,珍爱文字情节。后来工作需要转行做了十年的接待工作,尽管工作压力大,时间绷得很紧,但仍然忙里偷闲,笔耕不辍。

  2004年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把刚出版的第一部文集《人生正年轻》向朋友献丑,也算是新年贺礼。这本文集,是我人生脚印的回顾。我把下过乡、插过队,当过兵、扛过枪,到唐山抗震救灾,赴延安挂职,接待国家领导人等许多经历写成了一篇篇回顾性的文章,尽管颇显稚嫩,散发着憨直之气,但却真实记录了自己人生的足迹,表述了喜怒哀乐和矢志不渝的追求。这本文集出版后,不仅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也给了我极大的精神鼓舞。

  2006年到人大机关工作以后,我遇到了一个写作的机遇。人大领导鼓励机关人员大练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写稿。人大常委会主办的《潍坊人大》内部刊物专设的“艺苑”栏目仿佛为我提供了一个练笔的平台。从此,工作之余,双休日我都会勤奋写稿,乐不思“蜀”。几年来,配合市委、市府、人大的中心工作,我饱蘸着激情写出了几十篇散文、杂文、诗歌,还有部分普及养生保健的文章发表在这个刊物上。每当自己写的稿件在报刊杂志发表后,我都会兴奋不已,愉悦身心,仿佛年轻了许多,从而延缓了大脑的老化,增强了身体器官的功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庆幸先后受到与我比邻而居的贺惠邦、赵文禄、穆陶等先生对我的耳濡目染的影响,我对他们在职时笔耕不辍,卸任或退居二线后仍然保持旺盛的斗志,再创辉煌的业绩,看在眼里,激励在心头。同时也深深地感谢许多党报党刊和文学期刊的厚爱、支持。没有他们的鼓励就没有我勇往直前的文学路。潍坊晚报记者马道远,十年磨一剑,推出力作《乐道院集中营》,在国内外反响很大,使我学到了毅力,看到了希望。在与一些新闻界、文学界的朋友交往后,感到眼界宽了,学到了很多过去学不到的东西。现在业余时间参加市文联、作家协会等团体组织的采风活动,直接从采访对象和作家身上学到了质朴、人性、真诚、求实的许多优秀品质,感受到了八面来风、与时俱进的风采,令人难以忘怀。

  今年是共和国60华诞,我要永远铭记祖国的恩情,永远牢记党的嘱托,年近花甲再加鞭,心写颂歌向祖国献礼,献上赤子的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