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材施教:一些鼓励孩子的小技巧

 baileej 2013-09-13
记住,鼓励被接受的行为远远比惩罚不被接受的行为更有效果。
  
  要具体:
  
  我看见你把所有的书都捡起来并放好了,谢谢你!
  
  果汁有可能会溅到小地毯上,请在厨房里喝果汁。
  
  我注意到新的一周开始前,你就把衣服洗好了。穿干净的衣服开始新的一周是不是特棒啊?
  
  谢谢你,我还没说你就修剪了草坪,你让我的生活变得更轻松了!
  
  邀请孩子做自我评价:
  
  你认为你的画怎么样?
  
  你从那次弄洒果汁的事情中学到了什么?
  
  你对你的成绩高兴吗?
  
  这个课程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表达你的爱:
  
  我很感激,你和弟弟一起协作。
  
  我喜欢和你一起玩游戏。
  
  我爱你。
  
  有你做女儿,我真高兴。
  
  我尊重你的意见。
  
  看重孩子的努力:
  
  你为这个演讲付出了很多心血。
  
  为了赢得绿带(译者注:跆拳道),你付出了很多努力。
  
  你捡起了很多玩具,谢谢你。
  
  你使用颜色的方法很特别。
  
  显示你对孩子的信心:
  
  我知道你可以做得到。
  
  我确信你会想出办法的。
  
  我知道你会想一个合理的办法解决问题。
  
  承认难度:
  
  做到那个真的很难。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要完成那个很不容易。
  
  溺爱
  
  很多父母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不需要限制?如果孩子要什么都可以得到,我是不是宠坏他了?想要的东西和需要的东西有区别吗?如果我替他做太多的事情,会不会宠坏他?
  
  被宠坏的孩子是那些没有得到爱和关心并且情感没有得到培育的人。他们婴儿时期哭的时候,没有人去抱他们,没有人认可他们的感受,也没有人去关心他们作为孩子在想什么。他们得到的关心、爱和注意都不够,只是得到了太多的物质关爱。
  
  什么是宠坏/不参与教育孩子的父母
  
  任由孩子破坏别人的东西而不说话,介入或教孩子怎样向别人道歉赔罪。
  
  任由孩子打、推或咬别的孩子而不介入干预。
  
  让孩子处在无监视的危险环境下,如让很小的孩子独自在外面或沙滩上玩耍。
  
  对孩子说“行”,其实他们本能的反应是想说“不行”。
  
  虽然他们想说“不行”,但是因为害怕孩子的反应和情绪,而给他们任何想要的东西。
  
  被宠坏的孩子:
  
  有太多买给他们的物品。
  
  有太多为他们做的家务事。
  
  不关心别人的需要,对权利有不健康的认知。
  
  物品
  
  孩子们需要知道适可而止,他们不需要超市里的每个新玩具来帮他们的智力发育或供他们玩耍。事实上,聪明的孩子会用简单的玩具使自己开心。
  
  ●不要给他们买所有的东西。给他们零花钱,让他们自主选择,并且学习怎样安排开支,5岁的孩子就能够开始做选择了。用他们的预算开支来限制他们,而不是你去给他们设置限制。
  
  ●检视你自己的理由,是不是因为自己去上班了而感到内疚?多花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而不是给他们买东西。
  
  ●把同龄人的压力消灭在萌芽状态。给孩子买一些东西让他们适应同龄人的娱乐是可以的,但不是给他们买所有的东西。给他们零花钱,花他们自己钱的时候孩子们会做更好的选择。那些“必须要买的东西”有时候就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树立榜样也是一个停止溺爱孩子的有效方法。让孩子跟你去商店,但是你不买任何东西,让他知道你不需要拥有物质的东西,或者你也不需要拥有物质的东西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让他们习惯听这个词“足够了”。如“我们有足够多的糖果。”“我们的钱足够了。”“我们在公园里呆了足够多的时间。”
  
  家务事
  
  让孩子们参与家里力所能及的琐事,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有能力的人,这样会帮助他们建立自尊。
  
  ●他们能自己在社区附近骑车吗,还是你开车载他们?
  
  ●他们能给自己做早餐和午餐吗?
  
  ●他们能卖饼干或爆米花为自己的活动募集资金吗?
  
  ●他们能拿自己的作业、书包、午餐和器具吗?
  
  ●他们去露营、旅行或者郊游时,会自己准备行李吗?
  
  ●他们能为自己的郊游和旅行做计划吗?
  
  ●他们能完成自己的课题和家庭作业吗?
  
  ●他们能自己决定要穿的衣服和配饰吗?
  
  ●他们能为自己明天的活动做准备吗?
  
  ●他们在家或在外面能把他们自己收拾干净吗?
  
  ●他们关心自己的衣着、健康和卫生吗?
  
  ●除了自己的房间和私人空间外,他们会帮忙整理、打扫家里的公共区域吗?你期望他们为家庭无偿地做出贡献,他们的贡献很有价值,你需要他们的贡献。
  
  他人的需要和权利
  
  体贴他人并不是孩子的天性。社会化对文化定位很明确,孩子们需要认知别人对他们这个社会群体的期望,如果我们不教孩子这些就会阻碍他们成长,导致他们最后会在社交上失礼而自己却不知道,也会惊讶为什么别的孩子排斥他们,或者他们有发达的权利意识却可能会陷入法律纠纷。孩子不会读心术,我们要教导并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去帮助别人满足需要。
  
  ●教他们承担责任,树立榜样去履行你不想完成的承诺,建议他们做相同的事情。如果他们实在不想做,就帮他们分析,怎样才能履行他们的承诺?
  
  ●当他们弄坏了一个东西后,教他们怎么去道歉。
  
  ●当他们妨碍了别人的需要,要教他们知道。
  
  ●对自己的需要要讲清楚,用第一人称来表达你的需要。
  
  “我们需要安静,因为爷爷在睡觉。”
  
  “我要打个盹儿,你可以小一点儿声音吗?”
  
  “我们不能碰那个东西,因为格瑞斯阿姨很在意她的贵重物品。”
  
  “我们需要把那些包装材料捡起来,因为这些杂物可能会伤害野生动物。”
  
  “我们需要……”
  
  ●做志愿者,让他们对无偿帮助他人有好的感受和体验,这会教孩子对已拥有的东西心怀感激。
  
  父母的责任包括帮助孩子面对失败,而不是避免失败
  
  孩子们会犯错,会做不好的采购决定,考试会不及格,会把课题搞砸,会做出难看笨拙的工艺品,会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会错过一些比赛,甚至有可能会被老板辞掉。
  
  能给予孩子帮助的父母不会去救他们的孩子脱离这些事件对他们的影响和后果,他们会开导孩子,积极地聆听孩子情感上的疼痛,体会他们的感受,然后提供帮助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如果孩子拒绝帮助,父母就不会插手;如果孩子主动来找父母寻求帮助,那么父母只给孩子建议,但是不要卷进去替孩子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