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材施教:有趣语境 互动学习普通话

 baileej 2013-09-13

普通话日益重要,而零至七岁是小朋友的语意期,这时期让他们吸收正确语音,记忆也会比较牢固。由上海復旦大学联同新中华学术研究中心合办的儿童幼儿普通话课程,着重教授拼音,採取小班制,力求他们看清老师嘴形,打好根基。


课程充满互动,以有趣语境鼓励小朋友动身、动手兼动脑学习。这天,四个小一孩子跟导师郑婉薇(Crystal)来上儿童级(PP1)的第六堂,PP1是小一至小三学童上的班,课堂包括热身、角色扮演、做手工学拼音、跟老师朗读等,班上同学仔已掌握基本声母,故当老师同他们玩抢答,都会争着举手看图读音。经特别设计的认音图卡十分卡通化,如E这音图上有一隻鹅,鹅的倒影刚好变成一个e,让人连结普通话鹅的「e」音;有一张是爸妈对小朋友「O嘴」惊叫的情景卡,学的正是发出呀音的「a」声,一边看一边想像发音。

课堂配合不同生活语境教授,以角色扮演游戏导引小朋友掌握文章情感。Crystal这天教《七月的云》,每句都是同一句开始「一会儿,云变成了……」,小朋友跟着唸时,要不停翘着小舌头,快快读出「儿舌音」,但正因為年纪小,学习能力高,读起来还比成年人字正腔圆。

    训练思维

    Crystal笑谓广东话没翘舌,教儿音时把音分了三段,让孩子先习惯,慢慢听老师示范。「我们是小班,由我和一名助教注意他们的发音,认真地去纠正他们。小朋友普遍难坐定定学习,故要加入画画、拼贴手工、话剧等游戏,让他们感受课文内容和语音的关系。」

    Crystal说,欣赏这个幼儿课程具有创意,不单教孩子语言知识,也鼓励思考和创意发挥。「普通话一来是书面语,学得好有助写作;另外,学语文应与思维训练紧扣,故我们选取优秀文章,在文章中设计讨论空间,让小朋友互动。」她说低班有用不同成语及经典文章演化故事,如《坐井观天》、《掩耳盗铃》,高班的《阿Q正传》选段等,学生需要听故事及再创作。「小朋友会代入角色演绎故事,由台下观眾向他们围绕故事发问,判断故事中的道理对不对,考考小朋友能否消化故事寓意,及常鼓励他们作二次创作。当小朋友有份创作,才会很想用这种语文去学习、思考。」

    多重刺激

    新中华学术研究中心课程主任兼资深导师王红燕,曾任教本地中小学,她谓学语言要按部就班,学拼音要用不同练习去强化。因学校普遍资源不足,小学生一般遇到不懂读的音,往往是死记老师的示范,也因没掌握拼音基本功,没法查字典学习。王老师强调,小朋友七岁前正发展语言能力,幼儿课程可助他们补底。「我们用兴趣為本,幼儿班一定由模仿开始,用儿歌融匯拼音方法,例如学a这个音,是用小嘴张开呀呀呀;e是小嘴扁扁唉唉唉,也加入动画、图片故事、玩游戏,多重刺激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家长:孩子开心学习

    陈太的大女天颖(小一)和细女天欣(K3)分别参加PP1班和KP2,细女已能读《咏鹅》和《静夜诗》。「之前我有借拼音故事书和CD回家,但她们不会主动看和听;但上了五堂课,认识了很多朋友仔,觉得学普通话好开心。我观课时见到练习本内容很卡通化,导师跟他们玩游戏,唱歌学拼音,用字砌音最好玩,令她们很喜欢上学。」她谓现在小朋友在家中会听普通话新闻,看故事书会主动想找出字词拼音,及爱哼堂上学过的拼音儿歌。「对普通话兴趣浓厚了,也很有兴趣用工作纸练习拼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