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好使的“太平钱”作啥用

 燕赵闲人 2013-09-14

对洪秀全而言,能不能造出钱来,关乎他这个“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是否算数,是不折不扣的“政治问题”“大是大非问题”,造出来能不能用无需去管,造是一定要造出来的。


  看见过太平天国铜钱的人为数不少,如曾常驻天京的英国公使馆翻译富礼赐,就曾先后见过太平天国的铜钱、银钱和金钱(都是圆形方孔的旧铜钱形制),还有一些外国人见过太平天国的大花钱和小花钱。不仅如此,前中期和后期都有人看见过太平天国铜钱,如1855~1856年湖南安化底层书生李汝昭就在太平天国从未到过的家乡集市上看见“太平钱”(太平天国铸造的铜钱),甚至太平天国覆灭后,还经常有商人发现,收到的铜钱中夹杂有零星的“太平钱”。

  直到今日,正面阳文直读“太平天国”、背面横列“圣宝”二字的太平天国小铜钱,也是邮币卡市场上不太难淘到的大路货,不太挑品相的话,有时几十元就能买回一枚,可见当时的数量是颇不少的。

  那么,洪秀全造钱来做什么?

  后期江浙书生、商人多有在市场上看见“太平钱”的,《庚申避难日记》甚至说,1863年夏、秋之交,常熟市场上看见“甚多”的“太平钱”。可同样是这本日记,在记载同一时期太平天国在常熟西北乡赋税情况时,所记的却都是制钱、纹银。目前保留下来1855年安徽桐城缴纳田赋的执照显示,这一时期安徽征收田赋,征的是纹银;后期嘉兴、石门等地则征收纹银、银元或制钱;1860~1863年江苏常熟、浙江海宁征收“店凭钱”(工商营业执照),要的是银元、制钱;曾国藩幕僚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中记载太平天国海关征收关税,收的是银元;《盛川稗乘》说后期盛泽关卡征收绸缎交易税,收的是纹银;《庚癸纪略》说1860~1861年期间太平天国设在吴江夹浦的海关,关税以纹银征收计算,每天收入以几千两计;太平天国贯彻始终的一项制度——门牌,所收的手续费——门牌捐,目前记载常州、溧阳、常熟、海盐、宁波、奉化、宁海、诸暨、兰溪、义乌、寿昌、黄岩、乐昌、海宁、上虞、台州、太平等地均收银元,这些郡县跨江浙皖三省,几乎囊括太平天国后期统治区的全部版图,可见,对太平天国财政至关重要的“完粮纳税”,洪秀全是要“现洋钱”或纹银的,不要“太平钱”。

  这些税负、捐款或不同方式搜罗来的财物,是要用于支付军需、购置武器和粮食的,尤其后期太平军大量采购西洋枪炮弹药和西药,被围困的安庆、苏州、天京等城市更需支付高价,从中外走私者那里购买粮食和军火,以免弹尽粮绝,这样的交易,“太平钱”当然不好使,要“现洋钱”是必然的。那么,太平军内部呢?是否会改用“太平钱”?

  癸开十三年(1863年)四月,从官圩退到苏州驻守的忠庆朝将吉四部因“胜出”(败退)时丢弃辎重军需,穷困潦倒,无奈向东道主见天天军主将吴习玖借钱,借的是“洋蚨”(银元)若干。在此前后,曾为太平军服务的洋人马惇记载亲眼目睹苏州城内太平军发过两次工资,每次“银元两元”。同时期为太平天国服务的文人、工匠常有领到工钱、“礼拜钱”和菜钱的记载,领到的有制钱、银元和金银器等。

  不难看出,洪秀全郑重其事铸造的“太平钱”,国库不要,军中不用,甚至他自己也不要:1860年他喜气洋洋让儿子洪天贵福表彰李秀成从苏州“进贡”,提到的“先进事迹”是从苏州“叠解银样归库”;1863年李秀成见苏州、杭州危急,请求准许自己出城援救,洪秀全逼迫李秀成助“饷银十万”,才许出城四十天,李秀成无奈只得将“合家首饰及银两”凑了十万交出,可见这“饷银十万”,同样是纹银或银元,而不是“太平钱”。

  由此可见,作为官方正史推出的《太平天国史》说,洪秀全执意让太平天国大规模铸钱,是为了“在经济战线上压倒清朝的钱币”,实属无稽之谈。一些支持上述论调的学者认为,“太平钱”铸造精美,分量准足,因此“对比清朝货币有优势”,这显然曲解了近代货币的流通原则:钱的价值在于流通和购买力,银元、纹银是国人、洋人普遍认账的硬通货,价值最高,其中银元因折算方便最受欢迎;清方制钱可在任意战区购买小宗商品,也是“实用品”,而“太平钱”呢?不论太平官兵、商贾百姓,还是外国人,能用这些“宝贝”买到些什么?太平天国商业萎缩,且自身也宁愿收洋钱、制钱,而视长毛为叛逆的清方,又怎肯容忍“逆钱”流通于市面?

  对于洪秀全而言,铸造“太平钱”当然是有用的。

  自汉代设“上林三官”,逐步把铸造钱币的权力收归国有后,铸钱已成为立国设政的象征,能否铸造、发行本朝钱币,俨然成为“正宗王朝”和“僭伪篡逆”的分野。

  《贼情汇纂》作者张德坚也在他那本公认相对客观、严肃的著作中,以“长毛铸钱不成”讽刺其王朝的非法性。对洪秀全而言,能不能造出钱来,关乎他这个“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是否算数,是不折不扣的“政治问题”“大是大非问题”,造出来能不能用无需去管,造是一定要造出来的。

  不但要造出来,还要造得好、造得大,才能体现他这个天王是空前绝后、震古烁今的“独一真王”,因此太平天国才造出别出心裁的金质、银质“孔方兄”,和看上去足以吓人一跳的大花钱:这种大花钱如今只有残片,还原了看,直径足有14.5厘米,周长达45.5厘米,净重超过450克。这种大赛碟子、重如秤砣的巨型钱怕是既不好花、也不好使,《太平天国史》认为其用途是镇库、赏赐,其实对洪秀全而言,这样的“巨钱”最重要的使命,怕是显示自己在“铸宝”方面的“无所不能”,显示能造出古今第一大钱的自己,才是古今唯一的大王吧。

  正因为洪秀全铸钱的目的不是让“太平钱”在市面上流通并取代清制钱、纹银和银元,而是彰显太平天国和自己的神圣地位,因此能不能使就成了根本无需重视的枝节问题。那些流通到市面,或被时人、外国人获得、记载的“太平钱”,许多都是太平天国各级官员作为礼物或“进贡”的回赠,随手散发出去的(李秀成的弟弟李明成就曾因钱币爱好者、英国翻译富礼赐的请求,一次赠送银质“太平钱”二十枚、铜质十枚)——反正“太平钱”我造出来,也给你们了,能不能用不关我事。

  外人拿着“太平钱”没啥用,洪秀全自己可是用得上:《天父诗》里记载,洪秀全的后宫里除了自己父子四人外都是女人,但女人也分两种,即可与同床共枕的“娘娘”,和身为诸王、百官女眷,在宫中“出差”的女官,为准确区分这两种“用途迥异”的后宫女人,洪秀全别出心裁地发明了“铜钱身份甄别法”,凡是“娘娘”都要在身上佩戴一枚“太平钱”,只有佩戴“太平钱”的女人,洪秀全才都可理直气壮地对其行使“丈夫”的权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