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校长”武建谋

 阡陌躬耕 2013-09-14

“心校长”武建谋

   作者:阳锡叶 李伦娥 黄耀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3年09月07日第4版

湖南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校长武建谋

 

武建谋和毕业生在一起。

看看我们校运会的摄影作品。

与青年教师一起期待新学期。

武建谋讲太空课堂的物理奥秘。

为学生拔河比赛加油。

  “只见话语‘标新’,不见教育‘问心’。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心灵的浮躁,思维的缺席,特别是教育价值观的盲目。”

  ■本报记者 阳锡叶 李伦娥 《湖南教育》记者 黄耀红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在湖南基础教育界算得上一个奇迹。

  2005年才建校,在名校林立的长沙城,这所民办校远离城区15公里,不占天时,不得地利,虽然依托百年名校长沙市一中,但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80%……

  谁都没想到,3年之后,这所学校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6A率就位居长沙第一,而且,此后连续5年位居长沙市第一,学生由700多人猛增至4800多人。各类教学竞赛、全国英语口语竞赛、各类音体美竞赛,青竹湖湘一的教师和学生总是名列长沙初中学校榜首。

  青竹湖湘一成为了长沙乃至湖南基础教育界的一张名片,校长武建谋的名字亦不胫而走。

  走进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进门可见刻在巨石上的一句话:“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那是武建谋的字迹,更是他的教育心迹:办教育要回归于“心”,执着于“心”,超越于“心”。

  不求标新,但求问心。武建谋,就这样做好一个“心校长”。

  用心丈量教育的深度

  2012年11月,由湖南省教科院举办的“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办学思想研讨会”举行,主题就叫“尊重办学规律,回到教育本原”。

  面对全省近700名校长、教育专家,一向温文尔雅的武建谋却剑指“乱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出现了不少满足于“概念”制造、“模式”生产、“方法”袭用的一些所谓“改革”。也有的学校与地方以“改革”为标签,把“经验”当政绩,视“模式”为法宝,以“分数”为取向,以“创新”之名,行“急功近利”之实,违背了基本的教育规律,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的形式主义泥淖。

  “只见话语‘标新’,不见教育‘问心’。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心灵的浮躁,思维的缺席,特别是教育价值观的盲目。”武建谋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为什么出发。正本清源,才能站定教育的人本立场;返璞归真,才能回到教育的心灵原点。

  武建谋的话敲击着每一个在场人的心灵。而实际上,青竹湖湘一的办学之路,在很大程度上,走的正是一条回归之路,回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到人的成长规律上来,回到教育的原点上来。

  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民办校,简称“青竹湖湘一”,2005年成立,九年一贯制。2007年,45岁的武建谋来到学校担任校长。在此之前,武建谋是百年名校长沙市一中的物理特级教师,曾经连续三次辅导学生获得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是湖南响当当的“金牌教练”。

  彼时“湘一”,位置偏,生源不理想,学校老师人人都希望这位新来的名师校长能有所动作,但武建谋却一直安安静静地抓常规。“至少,你应该提出一个办学理念吧”,有人建议。但3年里,武建谋没有提出任何口号。

  武建谋抵制办学的功利与浮躁。

  他说,一所学校的“立心”就在于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和校园文化,它们是人们看不到的教育之魂。“这样的‘心’、这样的‘魂’远不是我一个校长坐在办公室里能想出来的,而是像校园里的这些树木一样,是由种子到嫩芽,由嫩芽到细叶,由小树到大树,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

  在青竹湖,“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的办学理念深得全校教师的认同。而这个理念的提出,又连着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个差点成为“事故”的故事。

  2011年秋,初三年级有个女生,顺手牵羊“拿”了他人的手机,被同学发现,班主任满怀真诚找她谈话。然而,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这个女孩子离校出走。这可急坏了家长和学校。

  武建谋不由分说,带着十几个老师,分成6个寻人小队,在大街小巷所有可能的地方挨家寻找,网吧、酒吧、旅店……整整找了一个星期,从夜幕降临直到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在艰辛的寻找过程中,不断有人生出种种抱怨和牢骚,说找到孩子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她。

  武建谋没说话,他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尽快找到孩子。终于,第七天夜里,在一家小店找到了这个一脸稚气的女生。第一时间看到孩子,已是精疲力尽的武建谋,百感交集,眼泪夺眶而出。此时,几乎所有的人,包括孩子的父母都在等待着校长对学生的处理。

  武建谋的决定完全出人意料:他不让任何人对女生说一个“偷”字,不让任何人呵斥与指责她,更没有提出让她转学。他轻轻地跟家长、跟孩子说,找到就放心了,明天来学校上课。

  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孩子回到了教室。

  学生回到班级之后,武建谋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如何理解人,如何懂得人的心。他连续组织召开了4个会:全校老师的、年级组的、校班子的、班上学生的。

  在武建谋眼里,这个孩子于青竹湖而言,只是千分之一;对她的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如果现在只是简单地指责她,或者立马劝其退学或转学,那除了证明学校的无能,还能说明什么呢?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它有改变人的力量。

  他说,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最简单的推脱,表达的只是教育的功利;最麻烦的担当,见证的才是教育的用心。

  那天是全校教师大会。当武建谋说出了他酝酿了3年之久的办学理念——“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时,会场上前所未有地掌声雷动。

  武建谋说,一个“心”足以涵盖青竹湖最核心的教育观念。从教育的目标、过程到原则、方法,从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到特色发展……

  他认为,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是“学生第一”的学生观,又是“从心灵走向心灵”的生命教育观;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心灵感受的教学观,又是构建符合学生心灵成长规律的课程观;是涵盖一切的教育价值体系,又是所有“将爱变成看得见”的教育原则。

  突出“心”,正是出于对当下教育见“身”不见“心”,见“智”不见“心”的深刻内省。

  他说,以人为本走向深层,必然是以心为本。因为最好的教育一定是生命的教育,而生命教育一定是心灵教育。这里的心灵,是学生的、教师的、学校的,亦是文化的、自然的、天地的。
营造与教师交心的“心灵场”

  青竹湖252名教师,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仅34岁。

  令人不解的是,每一个年轻教师进了青竹湖,其专业成长犹如神助。长沙市教学竞赛奖项,“湘一”的教师几乎囊括一半,甚至有的教师走上讲台才两年,就在省里获了大奖。与此同时,作为一所民办学校,7年来教师异动率几乎为零。一所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保持如此高的稳定性,让不少来此参观的同行瞠目结舌。

  “要做到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对学校来说,首先就得把教师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激励和发展。”武建谋说,学校管理,核心是人,终极目的是培育人、呵护人,“老师的心是怎样的,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灵是怎样的。校长管理,就是要把老师内心的真善美呼唤出来。”

  在青竹湖,除了“不准拖堂、不准早退、不准体罚”等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则之外,很少能看到其他文件与制度,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制度管理”,但整个团队却十分和谐,充满战斗力。在武建谋看来,规章制度的执行,最好的方式是要靠教师内化为自律与自觉,“如果仅靠‘权力’压人,仅靠规章制度硬性、僵化的管理,不可能有真正的执行力”。

  “我做校长6年来,没有一次在教师大会上发过‘高腔’,没有公开点名批评过任何一名老师。”武建谋认为,学校是一个组织、一个共同体。如果仅仅将教师看作科层管理的末端,仅仅将它视为棋局上的一个“点”,那么,这样的管理很可能见“人”不见“心”,见“结果成功”而不见“过程成长”,见任务执行而不见心灵互动。这样的学校就像打仗的军营,而不能成为一个“场”。

  “当我们意识到‘心’的存在后,理想的职业状态是心心相印,彼此成全;理想的学校,不是条块分割的课堂,而是一个‘心灵场’。”武建谋说,学校没有任何利益争斗的“小圈子”,老师也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

  武建谋说,他此生最大的幸福是与每一位教师有着共同的“心灵场”,“只有感动于生命的老师,才能激发起学生的生命成长”。

  也正因此,青竹湖的老师有着出人意料的成长速度。比如,教职工只有一个称呼:教师。就连最普通的宿舍管理员,也被叫做生活指导教师。一位老师发短信要“聊聊心事”,已在下班路上走了十几公里的武建谋立即折回学校;一位青年教师要去拜访省里的名师,武建谋下班后往返上百公里陪同前往;平时,只要教师中有父母去世的,即使路途再远,武建谋也赶去吊唁……

  对基于课堂的教师成长和基于班级管理的教育智慧,武建谋始终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无论是哪个学科,武建谋将听课当成与人的一次相遇,将评课作为一次交心。

  地理在许多学校属于小科目,但青竹湖湘一的地理组7名成员,却在短短的几年,6人次在全国地理教学竞赛中获奖,5人成长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35岁的周玉洁回想起参加2012年“星城杯”竞赛就激动难抑。从外校调来的她,曾经矛盾要不要参加比赛,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感受到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重视”,这打消了她的犹豫。

  周玉洁最终获得了竞赛第一名。她感叹说:“青竹湖湘一有武建谋这样的好校长,是学校之幸,老师之幸!”

  如果将“心灵场”比喻为一个波心,基于赛课、研课中校长与教师的心灵互动是其中的一波,基于校本培训的全员互动则是更大的一波。

  在青竹湖,每两周都有个特别的30分钟。每次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反复打磨,每次主讲人都不是名家名师,而是青年教师中的优秀分子。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这样一次培训。主讲人是28岁的班主任韩庆。他说到一个很小的细节,每次接班开始,他便把家长的电话号码存在手机里,家长一打来就能立刻叫出名字,学校与家庭、自己与家长,心一下就贴近了。

  “这样的培训,虽然看起来没有高深的理论,但却十分贴近教师的实际。”武建谋说,这么多年,学校只请过3位校外专家讲课,我们走的路子不是外援型,而是内生型的。青年教师全靠我们搭起平台,彼此交互,自我培训而成长起来的。“每次培训都很务实,不求思想飞翔,只求行动贴地”。

  他说,以教师来培训教师,更有可能让培训成为一个温暖的“场”。在这样的“场”里,教师与教师之间彼此启迪思维,相互碰撞智慧,共同激荡情怀。相对于那些高深的理论讲座,这样的培训更接地气,更具生长性,更能贴近教师的心灵。

  “在青竹湖,我们感到被需要、被尊重,因此,我们的心灵是自由的,个性都是独立的,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更快地生长?”青年教师吴燕敏说。

“立人”从“立心”开始

  教育的根本在“立人”,培养顶天立地的“人”;而“立人”的核心,则是立心,让阳光照耀心灵。

  武建谋不谈分数,特别喜欢说些细节,说些学生们成长的故事。他的细腻与敏感,甚至让你惊诧于他是学物理出身的。

  柏拉图说,教育,就是心灵的转向。在武建谋看来,教育的力量不是基于教条化的规训与教化,而是基于生活的体验与对话;教育的过程不是灌输与接受的过程,而是心与心之间的平等交流;教育的方法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因材施教,以尊重心灵的独立、自由、个性为原则。

  班级是学生的生活场。班主任最要善于打开学生的“心门”。小何是初三插班生,2008年汶川地震中,无情的灾难夺去了她至爱的双亲。孤苦无依的她由湖南一对好心的夫妇领养,虽然养父母对她百般呵护,但是地震的伤害给她造成了精神和心灵上抹不去的阴影。她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

  怎么打开这个孩子的“心门”?武建谋特意将它作为一个课题交给班主任。从此,“开心”的过程开启了。班主任有意从生活、学习上问寒问暖,任课老师也参与进来了,全班同学都心知肚明。有意,无意,大家都找她聊天。上课时,最有把握的问题,由她答;最大声的表扬,属于她。平时作业,评语里写满鼓励。一个“心灵场”的共同努力,这个孩子的小圆脸上终于又看到了甜美的笑容。

  世间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成长中的孩子,心的诉求也各有各的方向。因此,在课程开设上,武建谋“立人”与“立心”的主张体现在他对兴趣、情怀、意志、品质的深度关注上。

  在青竹湖,武建谋要求“让兴趣主导课堂”。在初一学生中,率先开设“选修课”。28门选修课,1300名学生可以随意选择:八九点钟剧社、湘一好声音、趣味生物、美工制作、书法、羽毛球,等等,每一门选修课都让学生们兴奋不已。2013年春,学校还特意组织数百名学生长途远行,20公里于一天内徒步完成,藉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体魄。

  教育“立心”的本质,其实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公民。武建谋理解的心灵生活,包括学生的质疑意识、独立精神以及对公共生活的关注,也是武建谋心中的“心”标准。

  去年秋季开学不久的一天早上,武建谋照例站在校门口迎候学生,一个女孩子匆匆塞给他一封信。递信的学生名叫葛菲,初三学生。她说,她所乘坐的那辆校车,有块玻璃破了,虽然用透明胶粘上了,依然存有安全隐患,并且车顶还有点漏雨,孩子特意在信中画了一幅撑伞坐车的漫画。看到这封信,武建谋立刻打电话联系校车安全负责人,要他立即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当面向这个学生表示感谢。

  “在我心里,从学生那里发来的信息,一定是最重要、最不能忽略的信息。能不能把学生放在心上,最大的考验往往就在这样的细微处。”武建谋说,当老师的心里始终装着孩子,那么,这样烛照心灵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

  正是这样的教育导向,在青竹湖湘一,产生了一大批像“湖南省十大慈善人物”、“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王达佳这样的学生。

  有没有真正的公共关怀、公益情怀决定着心的宽度。武建谋给学生的是言传,更是“暖心”的身教。青竹湖的食堂有4000多名学生就餐,学校从不收取任何额外利润;每天近30辆校车运营,不仅不提取车队的回报,相反学校每年贴补校车队十多万元;学校小卖铺不为近百万元高额的承包利益所动,只允许向学生销售四样物品:牛奶、面包、矿泉水和文具,基本无利润。

  武建谋说,不要说100万元和4000多名学生身体健康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就是和一个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未来相比,100万元又算得了几何?

  大爱无声,育德归仁。

  去年教师节大会,礼堂里突然涌进几百名已经毕业的学生,他们手捧鲜花、蛋糕,眼含热泪,一个个找到自己的老师深情拥抱,诉说对母校、对老师的想念和感恩,大会不得不终止。

  武建谋说,这样的教师节,已经不需要任何言语来表达,它比所有人说的都有意义,都更打动人。

  采访快结束时,武建谋特意带我们看了看校门边的野生树林。当初要美化校园,他跟附近村民商量着要买一些树木,村民说,香樟、金桂等好树都被人买走了,只剩一些当柴火用的松树、柞木、酸枣等。武建谋微微一笑:没关系呀,我们要的就是这些树。他心里想,只要是树木就一定能成林,杂树不一样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吗?不一样都能成才吗?每一株树都是一道风景,何况人呢?何况心灵呢?

  不仅是这片杂树林寄托着武建谋美好的追求,就是一进校门便能看到的那块刻着“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的大麻石,也同样寄托着武建谋的办学理念。这块长方形的大麻石右上方残缺了一角,当初被摆在石场水沟里很多年,别的石头都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这一块无人问津的石头,老板本来是要把它碾成碎石的,武建谋偏偏一眼相中它。他有他的理由:不要看不起这块缺了一角的石头,缺陷也是一种美。断臂的维纳斯,更有一种美的张力。一个教育人,懂得生命的不完美,懂得心灵的不完美,懂得成长过程的不完美,才会让自己的心变得宽容、博大、关怀。

  各有其用,各有其美。石头的哲学,就是生命的哲学,亦是教育的哲学。教育“立心”,从来没有对心灵状态衡量的统一规格与标准,而是道法生命与自然。在这块石头上,他又写了四个字,叫“万物并育”,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之意。

  此时,一个问题蓦然涌上记者心头:教育何为?校长何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千百年来中国的士人风骨。

  “立人”从“立心”开始,学校教育才能“本立”而“道生”。“心校长”武建谋与他的青竹湖湘一,因为有心,所以有梦。

  《中国教育报》2013年9月7日第4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