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猫子”很自恋?睡眠习惯揭性格阴暗面

 四洋一家 2013-09-15

“夜猫子”很自恋?睡眠习惯揭性格阴暗面

2013-08-30 08:47 来源:《中国科学报》  查看评论

  研究显示睡眠习惯揭示性格阴暗面

  心理学家往往喜欢从人们不同的行为模式中研究人的心理或者性格。当然睡觉的方式也没有被他们放过。

  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研究人员通过访问263名志愿者了解他们的个性和睡眠习惯后,认为睡觉的方式会揭露出人们个性中比较阴暗的一面。比如“夜猫子”就可能比较自恋并且善于权术。喜欢早起或是喜欢晚睡的人,不仅仅在身体上会受到影响,比如腰围、生产力、耐痛程度甚至患癌的风险;除此以外,个性也无不受到睡眠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的彼得·乔纳森(Peter Jonason)表示:“那些在性格特征上显现出阴暗面的人们,他们在一天的后半程所呈现出的认知能力、新陈代谢状态都是最好的,而性格特征较阳光的人则刚好相反。”

  他认为,一些“骗子策略”都是在夜晚的掩护下进行的。在夜晚“欺骗”行为更容易被掩盖,也有可能钻空子。“比如那些乘坐地铁经常逃票的人,或者是经常逃避集体要求的人。”

  不过,并不是说“夜猫子”都是拥有阴暗性格的人,他们也有一些积极性格。比如性格外向、喜欢社交、有创造力等。

  他们的研究还认为,喜欢早起的人往往性格开朗、平易近人、认真负责、善于分析并且有较强的逻辑能力,而且学业更加优秀。

  但是这项研究结果并不是人人赞同。英国一家睡眠诊所的医师亚历克斯·巴尔特(Alex Bartle)就并不认为睡眠周期与个性类型有关系,而且在其他一些研究中还认为“夜猫子”对压力更耐受,而早起的人却更容易焦虑。

  巴尔特表示睡眠与遗传基因不无关系,因此就算“夜猫子”能够通过必要的训练让自己变得早起,但最终还是会因为基因的关系而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他说:“这是因为他们有成为晚睡的人的基因倾向。”

  他还表示,光是人体生物钟调整一把关键的“钥匙”,因此如果在白天,你就应该尽量外出,这样才能引导你的生物钟走向正轨。

  巴尔特研究认为,人群中有30%的人是晚睡型的,15%的人是早起型,而剩下的人则介于这两者之间。

  实际上,关于睡眠与性格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有。2012年,英国的肢体语言学家菲利普斯也作过相关的研究,他在调查中发现人的睡姿也能揭示人的个性。

  菲利普斯确定了这四种睡姿:树干型、向往型、自由落体型和胎儿型,其中胎儿型最常见。在接受调查的人中,过半人会采取胎儿型睡姿,他们蜷缩成母体内胎儿的姿势,背部拱起,膝盖向上屈起,低着头。菲利普斯认为,蜷曲得越厉害的人,就越想寻求安慰。焦虑不安的人最喜欢这种睡姿。

  第二种最常见的姿势是树干型,这种睡姿的人都很固执,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事风格很强硬。采取向往型睡姿的人,对自己近乎苛求,总期望能做到最好,因此一醒来就会急着去迎接挑战。此外,还有少数人选择自由落体型睡姿,他们俯卧在床上,双手抱枕,脸偏向一侧。菲利普斯认为这类人掌控不了自己的生活,而从生理角度说,这也是最不舒服的一种睡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