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先生在文章《谁还需要联合国》中提到,联合国安理会在世界重大安全问题上,近年来一直作用有限,并且潘基文就任联合国秘书长之后,在国际问题上远不如前任安南那么积极主动,现在的联合国已经沦为一个大号的国际慈善机构。
诚然,联合国原本的定位应该是一个世界政府的角色。《联合国宪章》的第一章第一条第一节已经明确了联合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和集体安全的框架,原文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在创立联合国这个机构时,作为主导国家领袖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并非没有考虑过联合国有变为第二个国联的可能性。在一战中,太平洋地区几乎完全与战争无关,主要作战区域为欧洲大陆以及临近欧洲的西亚地区。
在二战时,大部分主要国家均被波及卷入,是第一次真正的世界大战。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被卷入战争的国家数量也是空前的,因此在二战结束前,当时的大国领袖均试图通过制度化的国际组织来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人类灾难。
再来看看,安理会制度的原始构想以及背后的逻辑
作为联合国有关国际安全的最高决策机构,安理会扮演了全球政府的内阁角色。然而,罗斯福他们在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订立了一个与国联不同的原则----大国一致原则。按照国内宣传口径一贯的话说,国与国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事实上,大国一致则绝非如此,中、英、美、法、苏有权利一票否决掉安理会其他全部成员赞成的事项。这也是一种兼顾民主和避免分裂的制度,因为在联合国之前,国际联盟的决策制度要求必须全票通过,也就是说,任何国家如果对某个事情持反对态度的话,这事儿就办不成了。
联合国建立之初衷,是为了避免重蹈国联无力阻止二战的悲剧,因此罗斯福等领袖定下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但是民主原则又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某个国家如果极为受欢迎的话,很容易操纵选举结果。这样就很可能再次出现类似日本和德国退出国联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则意味着联合国组织彻底失败。设定了大国一致原则,在大国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联合国就不采取行动以避免大国间的分歧扩大化。
这一制度实际上承认了国际关系中的不平等地位,并且将之以制度形式进行强化。有人或许认为这样不公平,然而,任何制度的建立往往都有其背后的逻辑存在,如果该逻辑不存在,则可能制度会完全不一样。
比如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以及背后逻辑,在启蒙时代被卢梭所定义。在他看来人类作为个体,其智力和体力的差距非常小;而在没有其他外力的帮助下,任何人都拥有杀死别人的能力;因此人人平等才符合逻辑。
国家却显然不符合这个逻辑,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可以轻松地毁灭任何其他国家。那么如果国际社会奉行平等的原则,则完全不符合此前人人平等背后的逻辑。事实上国际社会奉行的是,能力越大权利越大。尽管大国并不公开宣称这一点,事实却已经摆在那里。
罗斯福没想到的是,在他死后盟国之间很快出现了重大裂痕,导致他主导构思的机构彻底失去了执行能力。
军事参谋团的架空
二战期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个具有现实手腕的理想主义者,他出身于民主党,继承了此前民主党威尔逊总统在一战后构想的国际组织。威尔逊是一名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总统,他期望一战后的和平是公正的和平,而老欧洲列强则仍旧对均势主义的国际关系形态念念不忘。这就导致一战后的德国充满复仇情绪,最终酿成了二战。比起他的前辈威尔逊,罗斯福拥有更大的战后话语权,因此他有能力将自己所推崇的四大自由列为战后的国际关系准则,并且建立了联合国的框架体系。
在罗斯福的构想中,联合国安理会有权在出现和平破坏者之后,出动军队进行干预。该军事机构直接隶属于联合国,它的指挥机关就是联合国军事参谋团,下辖的武装力量应包括20个陆军师、3500架飞机、90艘潜艇和80艘驱逐舰,在出现威胁国际和平的事端时,这支武装力量可以随时出动应对任何情况。现在看来,这个构想也许过于天真,因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将自己的国防力量彻底送给联合国使用。而在当时,反法西斯同盟的武装力量正在共同对抗轴心国,盟军之间的关系相对融洽,这个构想确实有实施的可能。
由于上述原因,作为主要军事机构的军事参谋团,在联合国宪章中拥有极高的权限:
宪章第46条规定“为使联合国能采取紧急军事办法起见,会员国应将其本国空军部队为国际共同执行行动随时供给调遣。”
第47条则规定:兹设立军事参谋团,以便对于安全理事会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军事需要问题,对于受该会所支配军队之使用及统率问题,对于军备之管制及可能之军缩问题,向该会贡献意见并予以协助。
如果罗斯福的构想真的被实施,那么联合国的军队将会成为真正的世界警察。因为军参团将由五大常任理事国的精英指挥员组成,他们拥有调动全球会员国军队的权利,并且拥有自己的应急机动武装,在安理会的授权下可以直接制定军事行动,以击败任何危害国际和平的国家或者组织。
然而,我们在新闻中,并没有听到过任何有关这个军事指挥机构指挥军队或维护和平的信息,是不是这个军事参谋团已经不存在了呢?当然不是!
战后,由于东西方很快分裂,在联合国框架下成立统一军事武装自然就成了泡影,军参团也就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由于联合国宪章并未被修改,故军参团这个机构必须一直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军参团就成为一个非常诡异的机构。五大常任理事国必须派出陆海空三军代表加入这个机构,这个机构也保持每月开一次例会的传统。有趣的是,开会的内容却是制定下次开会的日期和议程,那么下次开会的内容是什么呢?当然是下下次开会的日期和内容。总之大家每次开会都必须很认真地把这个类似于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的流程重复一遍,而且必须让这个事情看来非常严肃而不是搞笑。
事实上,军队中有上进心的军官很少有爱去当军参团代表的,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的时间被浪费在一件极为无聊的事情上,尽管在军参团工作的薪水不错。
真正的联合国武装未能按照计划成立,那么,联合国在处理国际安全问题上乏力也就正常了。联合国在宪章中拥有处置世界安全问题的责任,但没有自己的军队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能力。令人欣慰的是,安理会并未彻底沦为类似军参团这样的开会机构,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联合国仍旧能够扮演大国沟通协调的平台。
从这点上来看,虽然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的结果,但至少也不算是最坏的。
(责任编辑:杨光)
相关阅读:
连清川《谁还需要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