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芦苇片语馆藏 2013-09-16

 

母爱悠长与悲秋情怀

    ——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一篇表达对母亲深切怀念的散文。

文章写得文字拙朴、情韵悠长、意蕴深沉,流露出对母爱的颂扬、母亲高洁坚强品性的赞美及悲秋的忧伤之情。

史铁生为什么要以秋为背景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原来母亲是在秋天离开的。倏然间,她悄悄地离开人世,就像落叶的飘零。这对一个无助的“我”来说,是生活的又一次沉重打击。这个秋天,对史铁生而言是刻骨铭心的。

史铁生以饱蘸深情的笔墨叙述母亲生前的点滴。文中写到他暴怒时母亲悄悄地躲出去,一面偷偷地听我着的动静,一面独自悲伤;写到他看着窗外的树叶飘落,母亲进来挡在窗前;写到母亲最爱花,可自他生病后,母亲侍弄的花儿都死了;写到母亲反复劝他去北海看花,一旦答应就喜出望外;写到母亲最忌讳说到“跑”、“踩”一类的字眼儿;写到母亲常常肝痛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却对他只字不提。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深深感动,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感知到母亲的坚强。

史铁生在构筑这些细节时对母亲主要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更多的地方采用留白的手法,让读者自己去感怀、想象、丰富其中的细节,母亲的形象由此变得更加丰满生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于是,秋天的意象——北归的雁阵、窗外飘落的树叶、北海的菊花,深深镌刻在史铁生的脑海,勾起他无尽的怀念与思恋,凝成他人生淡淡的忧伤。

这些意象中“北海的菊花”最值得回味。母亲最爱花,因为花代表着生活的美好,花能激发人的愉快心情及对生活的热情。母亲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但自从我瘫痪后,母亲伤痛得再也无心照料自己的生活,她养的花都死了。她只是反复劝“我”去北海观看秋菊。秋菊品性高洁、坚强无畏、与世无争,在严霜中开得热烈奔放而又清静自在。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菊花为文人所宠,陱渊明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菊花自况;元稹写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刘克庄诗云:“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母亲反复要我去北海看菊花,无非是母亲懂得菊花,她懂得人的生活当如菊花绽放。

正是这悠长的母爱、母子的生死诀别让史铁生明白了“要好好儿活”,让他不再消沉,不再悲观,坚强地活下去。

又一个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开得浓艳的菊花。于是史铁生怎能不感怀秋天?秋天成了史铁生永远的怀念,成就了他人生中的悲凉之美。

其实“自古逢秋悲寂寥”,感受秋天的悲凉是古典诗文的传统题材。宋玉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句子;杜甫有“听猿实下三声泪”的诗行;《红楼梦》中有“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的诗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更是写尽了秋天的悲凉。秋天成了文人遣怀寄兴的季节,诗文描写秋天,“直面生命的衰败的感觉,启示沉思生命的周期,逗起悲凉之感,也是一种生命的感受。”(孙绍振语)

由此可见,《秋天的怀念》通过这些古典诗文意象中的“雁阵”、“落叶”表达了这种悲凉之美,是与传统诗文中的悲秋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这样更增加了本文的古典意蕴的美感。史铁生的其它散文作品中不乏对秋天的描写。凡是读过史铁生散文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悲秋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