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笔:迷失的哲学

 迷茫灰太狼 2013-09-16
     依稀清楚地记得,在高中的政治课里,我开始接触到哲学,也是第一次知道,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以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在后来的学习和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我渐渐地懂得:认识一个事物是多重的,我们的视野要尽可能地宽广,做到从实际出发,从事物发展的总体规律上去把握,从矛盾的产生以及变化上去分析。看待一个问题,要辨证、客观、全面而理性……

        这些千百年来人类总结出来的哲学道理,常常贯穿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衣食、健康、教育、文化、为人处世、成就事业…等等。可以这么说,凡是有人类足迹的地方,必然少不了哲学。所以从那时起,我就认为:哲学无论对于一个社会,还是对于个人而言,都显得尤为地重要。

        哲学,是一盏指明灯,是一只闪着微微弱光的萤火虫,它让黑暗中的人们找到前进的道路,理智地与社会相适应,以求得一席之地。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哲学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政府决策,出台新规,措施制定,土地规划…都需要哲学,如这些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创建小康社会,构造和谐家园”的理念,就无不充满着哲学的智慧,让社会稳定,强国富民。

        然而,物质的冲击,让人类的改变似乎来得太快,对于哲学的淡化和鄙视,以及不屑一顾,顺理成章地变为了现实。视哲学为唾沫,对哲学熟视无睹,这样的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近乎变得普遍,充斥着整个社会。

        我为哲学的境地感到悲哀和叹息。按理说,社会的进步,驭动的是人类对于文明的追求,而哲学精神的回归,理应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常态。可偏偏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哲学在空前的文明里逐渐丧失。我心灵的深处,企图解救,企图挽回,但是终究于事无补。我的力量,太过于潺弱,过于微小。一种怯身之痛浮上心来,而我,却只能望洋兴叹。

        后来,我看到了现实社会中关于哲学处境的一则小故事。说一个学哲学的大学毕业生去找工作,但费尽周折,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在囊中羞涩腹中饥的情况下,只好到一家动物园里做起了动物模仿秀的表演。他被别人套上行头——狗熊皮,然后关进铁笼子里,模仿狗熊的样子,吸引顾客。当他被关进去的时候,发现笼子里竟然有一只真狗熊,顿时吓得惊恐万分,魂不附体。突然,那只狗熊向他走过来,趴在他的身边,轻轻地对他说:我也是学哲学的。

        这则小故事其实更像一个寓言,一个带有讥讽意义的寓言。也对于哲学家现实处境的一个深动描写。我对他的理解是这样的:人,涉及到哲学,了解到哲学,而当他走进社会以后,会发现自己是万般地无奈,因为连学哲学地动物,也跟自己处于相同的境遇。这样的一幅哲学的画面让人感到痛惜,有一种“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悯。内心的忧伤和灼热不期而至。难道哲学从历史走到今天,竟恍然踏入了如此悲情,如此伤感的地步。这,简直令我,难以相信。

        心头对于哲学的种种疑惑辗转反复,我一直在寻找着答案,想为哲学,找回本来的面目,看一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哲学,今天的这种局面。

        终于,有一天,见识了王书海老先生的《哲学》,其中的论述和陈词,使我对哲学的命运,有了深刻而又准确的解读,里面这样写道:

        其实,一个喧哗嚣与浮躁的社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哲学。当下年轻一代普遍的信仰迷失现状,也就强有力的告诉我们:在今天不但迫切地需要能引领时代思想潮流的卓越哲学家,而且需要大量哲学思想的启蒙者,教育者、传播者,我们也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需要丰富的思想资源与精神食粮,因为这是一个民族的国本与学脉相承,而在一些人眼中,哲学成为了迂腐无用的别名,金钱的婢女。

        纵观我们的中学、高中,甚至大学,哲学教育混同于政治教育,富于思辨色彩的理性探讨与挑战变成了空洞无味地“填鸭式”说教,在一个轻视思想的时代里,天才思想家刚刚萌芽的思想呐喊往往会迷失于现实的物质威胁与诱惑,为了迎合与妥协而丧失其个性,这即为“哲学的终结”。

        在急功近利的学术界里,所谓的哲学变得头重脚轻,在一片喧哗中沉醉于鹦鹉学舌式的引述与诠释,在故纸堆中进行东拼西凑,创造大量的学术垃圾与泡沫,成为没有人读和没有人能读懂的“学问”。

       ……

        王书海老先生,对于哲学的探究和概述可谓高深境远,深入浅出,而又一针见血,读来让人受益匪浅,如醍醐灌顶,充实耳目。他犀利的笔峰直指现实,和各种对于哲学的误解以及班门弄斧。这又何其不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世人当敲其警钟,找回曾经迷失的哲学。因为在当下,在世界范围内,缺失了哲学思想的社会,永远是一个不完整的社会。我们要携思长鸣,反观自我,清除邪念与骄奢淫逸,正视现实,以求不断地完善和进步。

        此时此刻,我心激荡。身体里涌动着一种要拯救哲学的冲动,犹如鲁迅当年弃医从文,一心报国,试图拯救国人思想的恢宏志气。

         于是我提笔写下:唾弃哲学如粪土,悲哉!悲哉!

                         挽救思想如我心,壮哉!壮哉!

         我笑了,笑得那么地坚定,那么地灿烂。

         在我生命的长河里,躺着有如我生生不息的哲学之光。

         我将赋予哲学四季之常青,赋予哲学生命之灵气,写在我漫长而又遥遥无期的人生画卷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