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在说

 promisedland 2013-09-16

桂花开了。
 

桂花一开,香得一塌糊涂,果城变成了香城。
 

满城桂花香气,避也避不开,阡陌小巷,公路,广场,都是那味儿。花坛是香的,庭院是香的,旮旮旯旯全是香的。下雨了,雨是香的。起风了,风是香的。有阳光的时候,阳光是香的。连人们说句话,哼个歌儿,落到空中,也染了香气,听着格外舒心了。所有的邻居,都成了名副其实的芳邻。
 

桂花一开,我就走不动路了。每次从树下经过,都要软软地站一会,像个患了支气管炎的老病号,大口大口吸气,费心费力地耸鼻子,差不多要瘫倒或酥倒。
 

香气钻进袖子里,头发里,肌肤里,像内内外外洗了个香水澡,一身的疲累和浊气都去掉了,那份透彻舒爽,恰似痛快淋漓地爱了一场。
 

实在爱这香气,爱这人世的蓬勃与呼啸。像撕心裂肺的爱情,像母亲那深不见底的目光。
 

晚上月色清凉,天上云朵清晰可见,月亮是白的,云也是。在这样的月亮底下,慢慢地走着,闻着桂花香气,感觉一个人独享真是奢侈,奢侈到令人不安。总想做点什么,说点什么,才不辜负这醉人的香气。
 

网友残星说,今天从桂花树下经过,我忍了好久,才忍下摘花的冲动。这种心情,你可体会?我答,桂花树下,适合做一切不合适宜的事,这种心情,你可体会?
 

对的,不合时宜。不合时宜就是违古背经,不管世俗礼节。通俗点讲,就是出格。出格,有点不太好的意思,它不是一种普遍的遵守,它意味着自由表达,意味着独特的思与行。

 

“格”是堂而皇之的普遍性,也是一种枷锁。人要出格,需要勇气。比如旁若无人地对着桂花树说说话,或者吟一首平仄不那么工整的小诗;比如在情海挣扎的你向暗恋已久的他(她)表白,或为某个遭遇不公的人长啸一声;比如给年迈的父母一个亲吻,抑或什么也不做,坐在长椅或草坪上发呆,忽然微笑,又忽然流泪。
 

这些都是出格的事。

有的“格”,是自己给自己划定的。有的“格”,是社会给你划定的。不受种种标准切割的世界是没有的,我们都活在“格”内,但我们如果愿意,我们又可以挣脱那些“格”。

 

当情之所钟,兴之所至时,世俗礼法又如何?痛饮三百杯,醉笑三万场又如何?这时,那些世俗里所有的羁绊,一概被消解掉了。这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所有的“格”,都可以由内而外,或由外而内被打破。
 

桂花的香气,就挣脱了树,打破了“格”。
 

当花香脱离了树的束缚,成为树的另一种语言,树便活了。它在表达或述说,一直在说。说一些只有部份人能懂的话。不高深,但绝对不大众。迟钝的人听不到,急躁的人也听不到。

 

它源源不断地发出信号,直到被听见,被接收,被宠爱。它也在寻找呢,找与它频率相近的人,找那些心思细敏,透明度很高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用心体会并给它充分的回应。
 

那些欲望程度很高,征服冲动很强的人,对花香是不屑一顾的,顶多,他们把它作为一种生活的调味品,而不是必需品。
 

忽略花香的人,通常还会忽略其他一些香,比如书香,茶香,青草和阳光的香。文化和大自然最美妙的馈赠,被他们粗心地过滤。花香进入不到他们体内。他们是鼻塞的一群,目盲的一群,精神含量偏低的一群。他们可以在生活里挤压出物质和利益,提炼出聪明和狡猾,却得不到智慧和安宁。

 

我可以推测,他们不是在生活,而是在模仿生活。
 

好在我听到了,桂花并没有将我遗漏。还有一些人也听到了。我看她们说桂花香,就有莫名的认同感。原来这是真的。有人和我一样,听见了桂花说的话。在人群之外,利益之上,还有这样一群人,在追求灵魂的认同与安慰,我凭着一些特殊的气味,就能轻易从茫茫人海里小心地择出,指认出他(她)们的面孔来。

 

以前有个名字。抱香。也有个博客名,抱香居。我的理想就是那样的,抱香而行,而眠,而读,而居……这是多么美好多么舒服的事。穆罕默德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请你用一块换一朵水仙花。”我却想对他说,不换水仙花好不好?穆罕默德,我换一把桂花,开着的桂花。好不好?
 

 古希腊人对庸俗的定义是:缺乏对美好事物的经历。
 

桂花是美好的。桂花树下读书吃茶闻香气,也是美好的。我们看见和感受了桂花,并经历了桂花,获得一种与它对称的灵魂,是不是也很美好?
 

我确信,如果你也爱花香,你会在一棵桂花树下,找到我,或我们。

我们在这里等你,美好的你。

香在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