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治疗中地骨皮的作用

 11jiuge 2013-09-16

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治疗中地骨皮的作用




【关键词】 地骨皮;枸杞;高血压病; 糖尿病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广布于我国,为宁夏道地药材,也是常用中药材之一。在《神农本草经》中称为地骨皮、杞根、地骨,在《本草经集注》中称为枸杞根。《神农本草经》有对地骨皮的记载:“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性味甘寒,归肺、肝、肾经,主要功效为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等症[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调血脂、解热、抗菌及抗病毒等活性[2]。地骨皮化学成分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环肽类、生物碱、多元酚(包括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和蒽醌类化合物等为主要生物活性成分[3]。为了充分利用宁夏枸杞资源,本文通过考证历代本草有关地骨皮的功效记载,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现状,阐述地骨皮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的相关性,为枸杞延伸产品地骨皮的药用开发和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1 中医各家对地骨皮的论述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同一植物不同药性枸杞的根、苗、果的主治功效做了详尽的阐述:“枸杞之滋益不独子,而根亦不止于退热而已。但根、苗、子之气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无别。盖其苗乃天精,苦甘而凉,上焦心肺客热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肾虚热者宜之,此皆三焦气分之药,所谓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至于子则甘平而润,性滋而补,不能退热,止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分而用之,则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则一举两得。”由上述文献论述可见,枸杞的叶、果、根都是极好的临床药味,这也提示枸杞具有全面的开发价值。

  对于地骨皮的功用,唐·孟诜《食疗本草》中说:“去骨热消渴。”金元医家王好古总结认为其:“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金·张元素《珍珠囊》:“解骨蒸肌热,消渴,风湿痹,坚筋骨,凉血。”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总结为:“去下焦肝肾虚热。” 明末清初医家刘若金在《本草述》中论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痫,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这几乎将地骨皮的功用概括完备。清代医家杨时泰《本草述钩元》:“地骨皮,能裕真阴之化源,而不伤元阳,故与苦寒者特殊。”认为其养阴清热之力精良。

  对于地骨皮的药用功效的特点,历代医家也和同类药做了鉴别,明代医学家倪朱谟《本草汇言》中说:“王绍隆云,骨中火热为眚,煎熬真阴,以地中之骨皮,甘寒清润,不泥不滞,非地黄、麦冬同流。” 张山雷的《藏府药式补正》认为:“地骨皮,能清骨中之热,泄火下行,以视桑皮,则寒凉又胜一筹。而清肺热,导气火,亦引皮肤水气顺流而下,不嫌燥烈伤津、破耗正气,则与桑皮异曲同工。杞根皮苦寒清肃,直入下焦肝肾,能疗骨蒸里热,而气味俱清,尚不至铲灭真阳,损害元气,然终属清泄凉降之品,绝无滋养能力。”

  通过历代的对地骨皮功用的阐述,可以概括出地骨皮的主要功用在于以其甘淡寒之药性清敛虚火、补养津液,益肾养肝清肺,在消渴(糖尿病)、眩晕证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2 现代研究对地骨皮功用的阐述及与中医病证的相关性

  2.1 降压作用

  Funayama S等从枸杞(L.chinense) 根皮中分得具有降压活性的生物碱化合物地骨皮甲素[4],研究发现,地骨皮甲素(kukoamine A)以5 mg·kg-1静脉注射于大鼠时具有明显降压活性,其降压活性还体现在Lyciumi A和B可对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产生抑制作用。Morota等[5]从枸杞根皮的氯仿提取液中分离出了对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起抑制作用的两种活性成分。经鉴定它们分别为(s)-9-羟基-E-10,Z-12-十八二烯酸和(s)-9-羟基-E-10,Z-12,Z-15-十八三稀酸。将这两种有机酸化合物分别溶解于聚山梨醇酯(poly-sorbate-80)后,再与适量的消毒生理盐水混合制成针剂, 它们的盐对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有抑制作用。Yahara等[6]从枸杞根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了两个新的环八肽化合物Lyciumin A和B。药理实验表明,该两种化合物对血管紧张肽原酶(renin)和ACE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ACE的抑制活性可达90.9%(A)和79.0%(B)。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心悸、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肝是高血压病的发病枢纽。血压病的病机特点是肝肾亏虚为病之本,阳亢痰瘀为病之标。中医认为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是由于肝肾阴阳失调引起,调理肝肾是治疗高血压的必要途径。地骨皮归肺、肝、肾经,《本草纲目》描述“皮去下焦肝肾虚热”,《本草述钩元》中说:“地骨皮,能裕真阴之化源,而不伤元阳,故与苦寒者特殊。”以上对地骨皮的功效描述中可见地骨皮以其甘淡凉和药性裕肝肾真阴,少寒凉药的凉遏弊端,对于老年肝肾阴阳失调高血压的调治是常备药味,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地骨皮对高血压调治的潜力。

  2.2 降血糖作用

  伴随着糖尿病的高发趋势,降血糖作用是目前地骨皮的研究热点。方志伟等[7]发现,地骨皮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血糖值均表现出一定量效关系及时间依赖性的降低作用,其体内胰岛素含量和肝糖元含量提高可有效促进胰岛病变恢复。卫琮玲等[8]研究发现地骨皮水煎剂的降糖作用与抑制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强抗氧化能力、加速自由基的清除有关,对ALX导致的胰岛损伤有保护或修复作用,从而恢复胰岛B细胞的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高大威等[9]研究发现地骨皮水煎液对四氧嘧啶致小鼠腹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降低血糖的作用,再通过薄层色谱技术对地骨皮的各种成分进行鉴定,表明其降血糖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酸和生物碱类。

  综合上述现代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这些研究与古代文献的记载相吻合,地骨皮是治疗糖尿病的良好药材。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消渴)是由肺、胃、肾三脏热灼阴亏,水谷传输失常所致的疾病。其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脏腑在肺、脾、肾三者之中可各有偏重,互相影响,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而古代本草古籍中对地骨皮的功效多次反复提到其具有“甘寒平补,使精气充而邪火自退之妙”、“去骨热消渴”“解骨蒸肌热,消渴”、“去下焦肝肾虚热”、“热中消渴”、“止有汗之骨蒸”等功效,地骨皮的这些性味特点及主治病证极合糖尿病的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理特点。可以说,现代药理研究是对地骨皮治疗糖尿病疗效的验证,同时也为地骨皮防治糖尿病提供了必要的现代研究平台。

  2.3 其他作用

  地骨皮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地骨皮水煎剂对正常小鼠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有抑制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脾细胞IL-2产生降低有显著提高增强作用,而对硫唑嘌呤所致IL-2产生超常呈现抑制作用[10]。地骨皮还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杨风琴等[11]用75%乙醇回流提取地骨皮,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9.011%;对12种常5见细菌有抑菌作用,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MIC值平均为0.125mg·mL-1。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群的常见多发病,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而受到重视。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迄今为止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一种常见、多发、全球广泛分布的慢性疾病,全世界的患病率高达10%~20%[12]。据卫生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每年新增300万人以上,每年死亡20万人[13]。糖尿病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国际糖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球糖尿病患者约为1亿,然而,到2007年,该数字已经迅速增长到2.46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0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14]。1996年全国11省市4万人群(20~74岁)糖尿病抽样调查,患病率为3.62%[15]。

  由此可见,现代疾病谱的变化为地骨皮研究提供了契机,伴随着现代自然疗法的盛行,对天然药物的开发利用已是国际上重要的新药研发方向。宁夏是枸杞的种植大省,作为枸杞延伸产品的地骨皮就具有了重要的开发前景,不论是从古代文献的记载还是现代药理研究都证实地骨皮具有良好的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潜力。因此,依据现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研究,将地骨皮中治疗上述两种疾病的有效成份提升到药品的高度,不仅是枸杞研究的新层次,也将是对宁夏枸杞产业的巨大提升,有利于枸杞研究实行良性循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