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能过剩的非经济原因

 春风先生 2013-09-17

产能过剩的非经济原因

2013-09-17 01:15:1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0人参与
分享到

中国一年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高端芯片80%依靠进口。“有机无芯”,是“缺芯国”。

去年中国的GDP已占世界GDP的11.6%,同时中国的能源总消耗折合为标准煤是36.2亿吨,占世界能源消耗的21.3%。生产的很多,但消耗的更多。

看到类似上面的数字,就不难理解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但为什么升级增效这么难,低水平、同质化的投资扩张这么多,以致产能过剩的症结越积越重,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在过剩,已经过剩的产业还有很多新增产能?

有学者指出,部分行业的过剩是绝对的、长期性的,不是相对的、短期的。比如,2011年底中国已有9.7亿吨粗钢产能,还有在建产能1.5亿吨,而钢铁需求量为7.2亿吨,预计消费峰值也只是8亿吨左右。工信部《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炼钢的产能利用率仅有72%。

市场经济往往供大于求,这不奇怪。中国的奇怪在于,明知山有虎,仍向虎山行,非要被咬伤不行。为什么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行为长期存在?显然,根源不在经济上,而在政治层面。

学者陈剩勇、孙仕祺的相关研究指出,产能过剩的“中国特色”在于,全能型政府的权力太大,从计划经济时代沿袭而来的各级政府掌控的资源太多,政府官员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太强,加上GDP挂帅的政绩考核和官员晋升的激励机制,会促使政府官员通过各种变通方式上大项目(如把大项目拆小通过审批),越大越好;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提供土地、矿产、电力、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贴补项目。廉价甚至零地价的土地供应、煤炭等矿产资源配套、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等,大大激发企业扩张产能的投资冲动。企业都不傻,虽然项目本身难说一定赚钱,但廉价土地和矿产等资源在手,算总账,看长期,还是划算的。

而对地方政府来说,短期政绩出来了,官升上去了,但能拿出来补贴的资源越来越少,而给后来者留下的包袱越来越多。

不从政治上解决各级政府过度利用行政力量推动产能扩张的模式,产能过剩过一段就会爆发一次,永无止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