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条国家步道串起30个古村

 CHAOYANG3901 2013-09-17

              首条国家步道串起30个古村 

 
  来源:北京晚报 
黄草梁墙体与敌台
黄草梁墙体与敌台
栗子台茶棚遗物
栗子台茶棚遗物
妙峰山香道中北道
妙峰山香道中北道

  9月14日,第四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在古道上的一站、门头沟区斋堂镇举行。门头沟区政府日前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步道系统规划,将以京西古道群为主体,打造总长684公里的国家步道,串起30余个古村落和妙峰山、灵山、潭柘寺等景区。据安全山介绍,先进行清理整修的是270公里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道,配套建设环境、景观、路标指示体系、营地或登山小屋、安全防护及紧急救难场所等设施。目前,一期建设已经启动,包括黄草梁至灵山步道、天津关古道(黄草梁)、石洋沟古道三条线路,投资约1.5亿,预计年底前将能完成。

  60多岁的安全山说他从小就在古道上行走,但同一条路在不同的时间走,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样,不仅仅是因为古道本身的魅力,更因为古道上那些特别之景的神秘,“一次次对它们产生疑问,再一次次经过考证解开这些疑问”,是这些奇景赋予了古道持久的灵气。

  景观1:

  以讹传讹的蹄窝

  很多走过京西古道的人都会感叹蹄窝的壮观,这些深深的凹坑也成了人们最经常合影留念的奇观。第二次来到古道边旅游的陈航先生说,对于蹄窝的来历,他曾和朋友们仔细研究过,“听村民们说,因为这里以前是用骆驼往城里运煤、运东西的主要通道,骆驼走的时间长了就磨出了深坑,真有点滴水穿石的意思。不过,在网上还有科学研究者提出,这是冰川所造成的冰臼,是纯自然形成的。”究竟是“骆驼”留下的脚印?还是冰川留下的地质遗迹?关于蹄窝的来历一直都有多种误传。

  安全山解释说:“最近的冰川距今已有二百万年,在古人类及古道发现之前,现在保存着的人工石砌路面也不过是几百年的光景,何来冰川遗迹?至于有人想当然地认定骆驼是蹄窝的主人,更不合情理。因为骆驼很少走山道,山道运输也不用骆驼,而且它的蹄掌是肉掌,面积比较大,所以在沙漠里走才不会陷进去,而软体的掌怎么可能形成这样的蹄窝?”

  一个老村民还从家里拿出了一个叫“骡活”的铁质东西展示给大家,“过去的毛驴、骡子都得钉这个,可以保护脚掌,防止蹄子磨裂。”其实,留下蹄窝奇观的就是人们最常见的骡子、毛驴,而不是其他神奇高贵之物。在这普通和叹为观止之间也足以证明了古道久远的历史和当时的繁荣。安全山说,京西古道上的蹄窝分布在牛角岭、峰口庵和石佛岭等很多地方,较深的能达到30多厘米,形成的时间不会少于300年。它们主要分布在上坡和下坡的地方,平道上相对比较少,因为毛驴在上下坡驮东西的时候为了防滑,多会踏在阻止滑动的地方。久而久之,这些印记不仅起到了保护牲畜不会摔倒的作用,而且还形成了奇观。

  景观2:

  进香路上的茶棚

  在京西古道的香道中属妙峰山香道最为有名,妙峰山传统庙会始于明、兴于清、盛于民国,供奉道、儒、释、俗各路神仙。有关香道的条数,清代的富察敦崇曾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有四条,即:南道、中道、中北道以及老北道者。后来,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常华及安全山等人又踏勘发现了中南道和岭西道。有记载说,在盘山公路建成之前,北京的香客常从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广安门、西便门出发,一般走中北道、中道和南道登顶;还有天津香客选择老北道和中北道前往。京津地区以及外省香客往返妙峰山的时间可从3天到3个月不等。据妙峰山下的老村民回忆,在上世纪初,庙会时会有大量香客挤在盘曲狭窄的香道上缓慢上行,成为了一道胜景。

  如今,虽然大多数路段已经不再清晰,但南道仍然保存完好。从门头沟三家店村为起点,沿永定河向北经军庄至陈家庄,或由琉璃渠向西北,经野溪过河至陈家庄,再经过仰岭十八盘、阴山、樱桃沟等至金顶妙峰。在这条全长46公里的古道上,曾经的十多座茶棚是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

  茶棚即为旧时庙会期间在香道中修建的为香客提供沿途饮食、休息的场所,会免费给过往香客提供茶水、米粥、馒头、住宿、照明灯笼、缝补衣服和鞋子等服务,因为茶水是必备的服务项目,故统称为“茶棚”。妙峰山附近的村民都知道,香客到茶棚里也有讲究,进入茶棚,首先要参拜茶棚内供奉的神仙,久而久之形成了“先参驾来,参完驾来落座来喝”的吆喝。但现在,吆喝声已经远去,大部分实实在在的茶棚只剩残垣断壁,唯有一座“万缘同善茶棚”保存了下来。

  景观3:

  长城军户村的沧桑

  自古以来,军事防御中重要的方式就是长城的修筑。安全山介绍,因为古道所在的区域位处北京古城西陲,所以历代也多有自此修筑长城,但这里的长城并非完全相连,而是依照“大道为关、小道为口,斩山筑城、断谷起障”的原则,充分利用山险,在道路通过的关隘之处断续修筑的长城,而军事古道就修建在长城沿线,以保持关隘之间的交通和联络。目前在门头沟区内留存下来的长城主要分布在大村、沿河城、黄草梁以及灵山一线,大部分为明长城遗存。虽然因为年久失修和风化的原因,这些古长城已没有了当日的辉煌和威武,显得有些破败,甚至有的只剩下一个大概的轮廓,但沧桑成了对它当年辉煌的最好诠释。

  据记载,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很多军事事件,从明朝定都北京以后,这里重要的军事和防务地位逐渐被确定。明朝的统治者在门头沟修建了大量军事防御设施,万历年间,为了抵抗北方的入侵,在这里修建了敌台和城墙。一位游客曾这样道出了自己的感受:“城墙为砖墙结构,以条石为墙基,中间填以黄土、砖石,分层夯实。城墙的顶端密密的铺有三四层方砖……这是一段"野长城",没有什么保护措施,但是还是能看出有很多人来过的痕迹,直到走到它的脚下,我才惊觉它的高大和坚实。”安全山讲,平西根据地是中共抗战的前沿,京西古道发挥过重要作用,不少古道成为红色交通线,妙峰山下的涧沟村就设有类似《潜伏》的交通站。

  此外,军用古道的绵延还衍生了柏峪等一批军户古村。军户,即中国古代世代从军、充当军差的人家,士兵及家属的户籍隶属于军府,称为军户。军户子弟世袭为兵未经准许不得脱离军籍,军士年老退伍后除籍。斋堂镇柏峪村就是由明代驻守天津关将士后裔建立的典型的“军户村”。

  柏峪村的形成与黄草梁明代内长城上的天津关有直接关系。明代时,这里是内长城上的一处重要关隘。随着守关军士屯扎,其眷属陆续迁至,并最终形成了居民点。虽然时至今日,大多数村民已经过上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淡生活,但那些已经逝去的英雄前辈将随着古道和长城一起,在历史上刻出深深的烙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