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深度(61)探迹西山:茶棚遗址与宝胜仙桥

 新用户8926AVU2 2022-06-28 发布于北京

接上篇“狮子窝与福慧寺”。再次来西山森林公园“狮子窝摩崖石刻”处,从此西行上防火道,稍前即当年前往慈善寺进香古道之上的东茶棚遗址,因北临狮子窝塔院,故又称狮子窝茶棚。据载原是一座屋舍三间的民间庙宇,庙前有井,可汲水沏茶。

文章图片1

茶棚早已荡然无存,现为一个数百平米的小广场,供过往游人观景歇脚。唯两株高大粗壮的古槐,在过往的山风中诉说着曾经!当年这条古道,香火十分旺盛,香客与赶庙会的民众,穿行于西山,络绎不绝,长约有三十余里,遇茶棚而歇脚,饮茶打尖后,继续虔诚地赶路!

文章图片2

除标志性的两株古槐外,还立有一块褐色巨石,上面镌刻着“茶棚”与茶棚简介。路经无数次,这次才仔细地看着文字。原来东茶棚是相对于古道山那边,满井村西茶棚而言的。还有一个西茶棚,一定不能错过!!

文章图片3

茶棚一侧的山坡石壁上,刻有“普渡桥”三个大字,落款已看不清楚,据说有“乾隆三十四年修建,住持源方”等字样。似乎此地原有一座仙桥,也或许根本就没有桥,它只是活在信众心中的一座普渡众生之桥!

文章图片4

过东茶棚,朝山小道已拓展为大道,早已看不出古香道的韵味。选择右行再走一段有“小狮子窝石刻”修道碑标志物的古道,从温室大棚北侧的山坡出来,又回到山顶的防火公路。

文章图片5

沿大路直行至拐弯处,再次走上古香道,油光发亮的石块给人以惊喜!前行不远处,一座单孔拱券古桥横跨于谷上,与其说是桥,其貌不扬,桥路浑然一体,不仔细看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路,因树有一块“宝胜仙桥”的牌子,才些许引起行人的注意。

文章图片6

宝胜仙桥,俗称念佛桥,也称面子桥。当年香客信众走过,口念佛语,故称“念佛桥”。下到灌木乱石及杂草丛生的山涧,仔细察看这座佛桥,拱洞轮廓尽显眉目,桥体以巨大条石垒砌,条缝清晰,历经沧桑,依旧稳如泰山,堪称良心工程!

文章图片7

桥头桥内并没见到记载中的石佛造像,桥旁刻有的“念佛”字样也没有找到,或许那些刻字早已经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不管怎样,古桥已流芳百世,它曾帮着那些信众跨越山涧,至今仍在虔诚地服务着人们,是一座有着百载功德的桥!!

文章图片8

据载在念佛桥不远的西北山坡上,有一块石碑,记载了此桥的建造者、建造时间与名称。明弘治五年(1492),某官员至此,谓左右曰:此地当造一桥,有利于来往者,左右嘉其善举,遂建其桥,额曰“吉祥宝胜仙桥”。桥内供奉石佛,乃释迦如来尊像矣!

文章图片9

似乎记得有这么一块碑,光秃秃的,最早还以为是块墓碑。凭借着以往的记忆,在小路旁终于找到了这块碑,只是不知在何时,加上了保护性拦杆。碑风化严重,字迹已无法识读,然碑顶花纹仍清晰可见。找到了!欢喜的心情!见证了那位官员之青史功德!

文章图片10

沿小路上至山顶,路旁设有一座简易的售货茶棚,也有不少年头了,随手拍照一张。沿山顶防火道,继续向西茶棚进发!

文章图片11

西行到达陈家沟鞍梁上的一片石,此处四通八达,车可直接开上山顶,现在是一处防火检查站。据说此地原有一块长过百米的整体岩石道,故称一片石。

文章图片12

过一片石,大道开始下行,至满井村时,路侧出现一组现代青砖围起来的仿古建,这便是满井茶棚,即古香道之西茶棚。据载此茶棚原为满井村的一座关帝庙,庙前有一眼泉水,取多少,涌多少,不涸不溢,一直保持着这满满的水位,故称“满井”。

文章图片13

民国时期,满井茶棚有殿堂18间,塑像12尊,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现仿古四合院,大门紧闭不开。凉亭古色古香,凉亭下的高台古井依见,然满井的历史,恐只剩下传说!

文章图片14

清凉的山风中,蜿蜒游走在古香道,香客茶棚仙桥古寺,溪水山涧林木奇石,记载了多少善举与传奇。继续沿古道前行,下站“金八大水院之双泉寺”。

文章图片15

西山古径行,闲心阅茶棚;

多少僧居士,一路结善名!

文章图片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