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世桃源远尘嚣:国内6处神秘古村寨

 xdd响当当 2013-09-18

中国美景真是数不胜数,但是如果只做大众都耳熟能详的美景未免有点太过简单。其实对于一些追求品质的朋友,能够怀古思乡,寻觅那神秘的不为人知的村寨,是为相当的有品味和个性的了。尤其是在这里体验一下静谧的环境以及淳朴的民风,顺便再来一瓢清澈的溪水,这样的假期绝对是值得称道的呢。中秋国庆就要到了,逃离纷扰的尘嚣,让我们踏上寻觅古村寨的旅途,感受一下我们国家的文化与民俗,其实,可以发掘的宝藏还真是不少呢。下面就让我们新先聚品带大家寻访一下这6处神秘秀美的古村寨吧。

西江千户苗寨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

苗族的银饰堪称是其文化精髓的所在,在西江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山水城浑然一体倒影成画,构成了太极图上的石屏巨镇,形成了“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的独特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等名胜古迹近200多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土著文化与城外文化的融汇,堪称“传统文化迷宫”。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间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公观和儒家祠庙,三教合一,蔚为壮观。此外,沿舞阳河畔还有天后宫、吴王洞、石屏山、铁溪等旅游景点。

镇远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余处,其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历史遗迹,泣诉着千年古镇的沧桑。

芋头侗寨 

侗寨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9000米处的古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全寨182户,该建筑群因山就势,结构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风格,其中鼓楼、门楼、芦笙场、古井、凉亭、萨岁坛、古墓葬群、民居木楼及青石板驿道一应俱全,且保存完好。芋头侗寨保护得比较好,清代中期以来甚至明代的部分建筑的原貌也基本得到了保存,形式、质地、结构、工艺四个方面都符合文物原貌保存、原状保存的要求。芋头侗寨内,各类建筑因山就势、因地制宜,自然风光与人工创造浑然一体,体现出侗族人民“天人合一”的观念。

建筑沿山谷布局,既与环境融于一体,又形成了独特的“山脊型”与“山谷型”民居模式。现在寨内现有建筑大部分为清中期、末期的建筑,代表建筑的鼓楼4个:寨中鼓楼简朴地立于田中;龙氏鼓楼昂然立于山上最高处;芦笙鼓楼雕梁画栋最漂亮,为九层密檐攒尖芦笙顶木楼,下五层为四角,上四层为八角,翘檐上下都塑有龙凤花鸟图案,金光闪亮;牙上鼓楼最为奇险,一半搭在山坡上,一半悬于山坡下,由17根梨木柱子支撑,最长的一根有9.1米高。寨内民居采用“杆栏式”建筑为多。有的采用架立的吊脚楼式,以适应南方山区气候湿润,多蚊虫的特点。屋顶悬山式,施小青瓦或覆盖杉皮,使得建筑物色彩朴实,质感宜人。

泰宁古城 

泰宁古城位于武夷山南麓的泰宁县城关,据县志和其他历史资料记载,泰宁古城古称“金城场”,西汉时为闽越王无诸的校猎场所,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建县,宋明两代为泰宁鼎盛时期,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李纲、朱熹、杨时等历史名人曾留隅、讲学于此,历史上泰宁曾出过状元2名,进士50多名,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之说,历代“爵列王廷者相继不绝”。

古城内不仅有江南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真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建筑群,还包括明早期到清晚期500多年中各时期建筑物,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除尚书第外,红军街也是一处不错的去处,红军街是保存完好的重要革命遗址,不妨去逛逛。此外,古城内的民居也大都建于明代,漫步街巷之中,听两旁溪水潺潺,看当地居民的闲适生活,好不惬意。如果晚上在古城闲逛,更别有一番情趣。

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风情的原始羌族村寨,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以古堡为中心筑成了放射状的8个出口,出口连着甬道构成路网,本寨人进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宫。寨房相连相通,外墙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构,斑驳有致,寨中巷道纵横,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围墙,保留了远古羌人居“穹庐”的习惯。民居内房间宽阔、梁柱纵横,一般有二至三层,上面作为住房,下面设牛羊圈舍或堆放农具,屋内房顶常垒有一“小塔”,供奉羌人的白石神(一块卵状白色石头)。

羌族建筑,就近取材,利用附近山上的土、石等资源,先在选择好的地面上掘成方形的深一米至两米左右的沟,在沟内选用大块的石片砌成基脚。宽约三尺,再用调好的黄泥作浆,胶合片石。石墙自下而上逐渐见薄,逐层收小,石墙重心略偏向室内,形成向心力,相互挤压而得以牢固、安定。屋顶结构层次由下至上分别是主梁、掾子、劈材层、竹杆、黄刺。棕耙,颇具民族特色。

娜允古镇 

位于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城内,有着中国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这座古镇迄今为止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娜允”即傣语“内城”的意思。内陆和边疆的交流在这里形成了傣汉两个民族的不同风格合璧的建筑群。娜允由“三城两镇”组成,从上到下是按照登记顺序布局的。娜允可谓傣家人的活历史,古镇是山城,被严格划分为上城、中城、下城以及芒方岗、芒方冒两个寨子。如今保存下来的有上城区的宣抚司署、上城佛寺和中城区的中城佛寺。宣抚司署,傣语称“贺罕”,意思是金色的王宫,土司被称为“召贺罕”,意思是金色王宫之王。

一座接一座两层的典型傣族“杆栏式”建筑被郁郁葱葱的大树或灌木包围着拥抱着,绿叶遮阳,分外凉爽。娜允有着滇西南地区最大的金饰佛塔大金塔,整座塔体由8个附塔环抱一个主塔组成,内供大型金色佛像,极其壮观。古镇的建筑结构多样,既有竹木结构,也有土石结构,民居住宅都散发着一种原始的、古朴的气息。红墙青瓦,门前是大片的青草地,无一不统率着这片宁静而祥和的土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