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沁鑫谈《青蛇》:出轨只是欲望 白头偕老是修行

 读书作乐 2013-09-18

核心提示:时隔近70年,田沁鑫把老舍先生85万字平民史诗小说《四世同堂》首次搬上话剧舞台,与老舍先生同属满族正红旗的她觉得这是一个缘分,做客《年代访》,她讲述了舒乙先生追忆《四世同堂》没成戏曾因为政治原因被周恩来要求改稿,坦言老舍是个平民作家,写的都是真正的北京人精神。

力求修行的她,发心把传统文化做国际化呈现,李碧华书成20年后再排话剧《青蛇》,介入佛教文化首次板正法海形象,设置青蛇与法海的孽缘:青蛇为修行必须经历人的爱欲,法海为修行应普渡众生但却不能破色戒,探讨女性情欲过后的出路。(文:凤凰网文化吕美静)

乌镇戏剧节是一场水上之梦 我想长梦不醒

凤凰网文化:这回带来乌镇的《四世同堂》跟巡演有不同之处吗?能不能说说对乌镇戏剧节的感受?

田沁鑫:我们为这次乌镇又重新排了一下,巡演的时候明星少一点,这次明星基本上都到齐,为了乌镇第一次戏剧节,也为了乌镇戏剧节的创始人黄磊,黄磊在《四世同堂》里演祁瑞宣嘛,所以大家就努把力。

乌镇戏剧节是一场水上之梦,我梦在其中,而且想长梦不醒。乌镇从宋朝留下来的这些古建,我很感兴趣。什么是文化?环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环境最能够让人直观地感觉文化的气质,乌镇有石板、小桥、流水,有民居,又通过戏剧节的主席陈向宏先生的努力,能够一笔一划地像绘画一样的来使乌镇这种古代的建筑,能够有一个当代化的呈现,我觉得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来乌镇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用跟年轻人说它多少好,他一下子就能感受到。

凤凰网文化:但是好像很奇怪,只有清朝保留了明代的皇宫,但是之前的统治者都会把上一个统治者建好的宫殿毁坏重建。

田沁鑫:对,我觉得是中国人比较讲风水,不管你是什么阶层推翻了前面的朝代,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讲,它就是一个败落的朝廷,要在别的地方选一个都城重新建一个,新兴的、欣欣向荣的一个政权,欣欣向荣是靠建筑,靠地理的选择来决定的,所以一定要废掉过去的城池和皇宫。

清朝是一个例外,反而是马背民族有一种非常宽广的胸襟,它到了北京看到了故宫就保留了,然后直接搬到故宫里面去住了。真是很感谢清朝人,让我们还能看到故宫这么好的明代的皇宫保留下来,也是一个不得了的功绩。

《四世同堂》曾因为政治原因被周恩来要求改稿

凤凰网文化:《四世同堂》讲的也是老北京文化,你觉得这种文化还在现在的北京传承吗?

田沁鑫:经常说北京是都城,是皇城,但是北京除了皇城文化,还有平民文化,因为有大量的市民聚居。如果你说到北京是一个平民文化聚居的这样一个地方的时候,你又不得不说到皇城文化,所以它是一个最高的权力的驻地和最平民的群居和杂居,这样一个构成来形成的北京城,所以它是一个两级的一个状态。

我觉得老舍先生有起码三部作品是可以当档案留下来的。一部是他在《秦氏父子》里面摘出来的《茶馆》。如果我们要看清末到民初转型期的北京人的礼仪,人际关系,文化的环境,完全可以从《茶馆》这部戏里面得到的。也感谢北京人艺的总导演焦菊隐先生的努力,有一个立体的可观的清末到民初时候,北京城里一个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阶层杂交地来观看到那一段历史时期,就像文物一样的活化石,这个贡献非常了不起。

再有一部戏是《龙须沟》,《龙须沟》是新中国第一部话剧,是老舍先生写的,所以老舍先生不单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他也是优秀的剧作家。他写的国民党政府向共产党政府交接过程中,北京平民的一个文化环境和转变期间的人物心情,世风街景、人际关系,这个也是非常不得了的一个纪录。

再来就是《四世同堂》,写了八年抗战中北京城的世风街景,风土人情,人际关系,社会结构、经济结构。

凤凰网文化:《四世同堂》为何一直没有被改编成话剧呢?

田沁鑫:国民党政府当时向南迁徙了,到南京建都了,从明朝传下来的古老都城被遗弃了,就像老舍先生写的一叶飘零的孤舟在野水中飘摇着,所以北京城的人民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然后《四世同堂》是发生在这个时候的,北京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杨家胡同的人民的生活情况,它严格意义上讲是一部平民史诗,它一共分三部,第一部是《惶惑》,第二部是《偷生》,第三部是《饥荒》,老舍先生当时想效仿但丁的神曲,想写一百万字,但最终他没有完成这个心愿,他写了85万字,那也是够长的了。

这部小说,之前没有人改编成话剧,我想老舍先生如果觉得能改的话,老舍先生自己就改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是听舒乙先生说的,当时写的是国民党时期,比如像《四世同堂》里小三这样想去抗日的,他希望打败日本会去加入一个自发军,空中飘扬的是青天白日旗,然后蒋委员长说绝不放弃一寸土地,蒋委员长说大好河山不能践踏,等等等等,里面有这样的描述。

因为在抗日时期,京城当然也有共产党,但是对于平民来讲,作为正规军的这种作战,所以他会对国民党政府有一个期许。在建国以后,周恩来就找到老舍,因为周恩来和老舍是很好的朋友,或者还是由别人带话等等,就说要把它改掉,看看是不是有可改的可能,只是老舍先生当时不想改。

所以这部戏,一是篇幅过长,二是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所以到现在几经努力之下,才把老舍的这部平民史诗搬上舞台,另外我的民族也是一半在旗,满族正红旗,跟老舍先生是一个旗的,这个事落在我身上也算有一定的缘分。

斯皮尔伯格最喜欢用英国演员 他们最具文化感

凤凰网文化:从85万字的长篇小说压缩成3万字的剧本,你觉得提炼出的这十几个人是最具有北京精神的吗?

田沁鑫:我觉得《四世同堂》有着真正的北京人精神在里面,大家都说老舍先生是个平民作家,他非常热爱北京城,他是一个北京的记录者,然后写的都是平民,像《骆驼祥子》《龙须沟》这些写的也都是凡人小事。

其实老舍先生是平民作家,是因为有着近10年的留学经历,有5年是在英国,有4年多的时间是在美国。他在英国留学之后回来,曾经说过,说如果我没有在英国留学的5年经历的话,我是不可能成一位作家的,所以欧美文学对老舍先生影响非常大的。还有他为什么爱看戏,他一般都是给北京人艺写一部,给青年艺术剧院写一部,这我都是听闻的,就是他哪个剧院都不得罪,然后两个剧院都会抢他。他为什么那么会写戏,这和他在英国留学的经历也有关系,因为英国是一个戏剧大国,有莎士比亚,有着60多年的爱丁堡戏剧节这种传统,还有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统一了大英帝国之后,她输出文化输出的非常持久,让全世界都知道莎士比亚。

英国的戏剧也是由文学基础见长的戏剧方式,表演方式。所以斯皮尔伯格导演说我最喜欢用的是英国演员,因为英国演员身上有文化感。我非常好奇老舍先生那5年的英国留学时期他是怎么样度过的,所以我到英国的时候特意去了伦敦老舍先生的故居,它真贴了一个牌,叫老舍故居,在圣詹姆斯大街,有一个教堂,教堂的后身就是老舍先生的房子,这个房子保留的非常好,现在还住着人家。我当时就有物是人非之感,看到年头很久远的一些树,后院的一些椅子,我听说都没有变,所以我想老舍先生肯定在那儿坐过,有一个直觉告诉我,他在那儿一定看了很多的戏。

中国文化皮太厚 民族复兴不能只是等待政府

凤凰网文化:你这次去英国还有一个写作计划,因为英国是戏剧老大所以跟他们合作吗?

田沁鑫:不是,是机缘,我1993年第一次去欧洲就是去的英国,然后特别有缘分,隔三差五就会去一趟英国。我在北京大学影视戏剧中心有一个职位是副主任,就是专门做戏剧这一部分的研究,然后我就想起这个项目,就是新写作计划。这个项目也是在我2011年去参加爱丁堡戏剧节的时候,和苏格兰国家剧院的原艺术总监Vicky谈过的。她在英国做新写作计划很有成绩,培养了七、八个作家吧,没有一个失手的,现在都在为英国剧坛做贡献,当时以萨拉?凯恩作为一个代表,因为她27岁就自杀了,所以她就更有名。我就跟Vicky说,参加爱丁堡戏剧节的感受就是,英国戏剧传统深厚文本见长,我觉得文学是基础,剧本是核心,所以我希望能够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做写作计划,你看这个可以不可以。她很有侠女风范,一拍大腿就同意了。

然后我们选拔三次考试,最后一道考试是英国人把关,我们就无权过问了,我认为交流必须要这么开始,虽然显得残酷一点,但是让一个戏剧老大能够有这样一个姿态来帮助我们中国的写作,像出莎士比亚这样国家的戏剧人,它的结构思考是什么,它的技术思考是什么,而且也曾经孕育过像老舍先生这样的作家,那么我说我们中国孩子第一步学技术,如果能学到那是一件最好的事。当时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张抗抗老师,还有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老师,刘恒老师,邹静之老师等等,都给了很大的一个支持。

然后从150多个年轻的编剧里面选出了10名,英国人飞过来在北大做了一个工作坊,讲如何地编剧,产生一个大纲,最后经过英国人的考试选出6名,把这6名送到英国去培训,培训完产生6部剧本然后演出,这次也是中国青年剧作家作品第一次在英国有规模地展现,演出者全部是英国人,导演都是英国人,我们还会继续做下去,他们文化部长也给了很大的支持,说演出在英国很轰动,很少星期一卖票是全满的,但是中国戏剧全满。因为大家还是关注中国,但是里边也有一些弊端,比如说在题材的选取上,年轻人还是比较稚嫩,有一些编撰的痕迹在里边,但是它的要求是向着心里的隐秘和黑暗去写作,因为这是解放他们作家心灵的一个时机手段。

凤凰网文化:我还有注意到就是所有资金由你的工作室承担,好像承担了一个教育作用,把剧本慌这个问题解决了一下。

田沁鑫:对,所有老师的费用和演出的费用都是他们出,然后在国内的所有选拔,请评委,评委有20多人,都是我们来做的。我这次做这个田沁鑫?新写作计划,为什么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因为我平时也力求自己能修行,所以不愿意这样写,但是这次用了我的名字,是我希望用我个人的号召力来做成这件事情。而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如何来进行文化交流,我们不能只等政府,如果大家都不行动,只是在那儿哀叹,只等政府的话,我觉得政府很忙,很多事情。所以哪怕我们自己出钱出力,也是值得的。

我觉得年轻孩子真是挺幸福的,有一个美丽的小镇让他们来表达(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我们那时候没钱穷,几个喜欢的人在小馆子里面喝两瓶啤酒,吃点花生米这样,也很开心。我们是个路过者,然后在这个路过的过程中,也铺了铺路,所以承担了一些责任。本来开始只是因为热爱艺术表达,有名之后,只是抱着自己在戏剧上面的名声,我觉得这是小情小爱,还可以有大情大爱,就是多利他,说这个不是一个口号,就像黄磊那天跟我说,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有责任。我其实跟他说的是一样的话,就是这份理想,中华民族怎么伟大复兴,我觉得文化是最重要的一个传播手段,如果说用东方文化来影响更多世界上的人,那才是伟大复兴,是自己复兴。

外国人看网上新闻误会中国道德底线崩溃

凤凰网文化:外国人又是怎样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呢?

田沁鑫:英国的年轻人也是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搁置不谈,更希望以发现的眼睛来发现崭新的世界,所以他们对中国感兴趣的时候,会上互联网。当互联网上打开之后,他们就带着很多的问号在跟我谈,说为什么我们一上互联网看到你们中国道德底线急近崩溃,因为你们那里发生很多恶性事件,然后说你们的生活很危险吗?人的道德水准很低吗?又说但是跟你们中国的年轻人接触的时候,又发现你们人非常非常好,而且很懂礼貌,甚至很羞涩很单纯,这是为什么呢?我说这就是中国人的表达方式问题。

除了经济发展以外,文化是最好的传播的媒介,我们不能自己好,闷在那里不说,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非常好,但是皮太厚,比如说一件古玩,如果搁在那看,我们并不认为好,你得说出来。所以我觉得艺术界的各个行种,绘画、音乐、戏剧,都可以有一个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和当代化的体现,这也就是我最近做《青蛇》的一个重要发心。

传统文化需要一个翻译器,我用《青蛇》做了这个翻译器,而且用了德国设计师,英国灯光师,还有苏格兰音乐家作曲,让他们来关注中国的古老民间传说,让他用非常鲜活的眼睛,从视觉上感受中国江南,我舞台上会有烟雨西湖的的一个气质。

凤凰网文化:听说你创作《青蛇》还是在乌镇得到的灵感。

田沁鑫:对。我们看到乌镇的水上剧场,当时一面墙的改造,一整个水城的舞台上出现的一个排水系统,当时我的德国舞美设计师在这采风的时候说,我发现中国的建筑非常有趣,整个的民居的风格看似非常舒适,但是它的内部构造,还有装饰都极其的严谨,我说这个就是中国文化,他当时就体会到了。其实我们本身生活在传统中也是不能割裂的,我们每天享受着传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由于用语比较粗暴,经常会把传统认为是很老旧的东西,其实享了它们很多的福分。

话剧《青蛇》用佛教解读首次板正法海形象

凤凰网文化:那我们就聊聊《青蛇》,为什么会选择李碧华先生的这部20多年前的小说改编话剧?

田沁鑫:这是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有两条蛇,一条白色的蛇,一条青色的蛇。白色的蛇有一个设计的人生,她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主流女性,就是良家妇女。但是没想到,一波三折,她遇到了许仙,所有人身上都有恐怖、颠倒、关爱、无情、有情,这都是我们人。然后她发现了许仙所有的怀疑、背叛和出轨,这个一步三跌的情感就跌落下去,这是那条年轻的小白蛇是没有考虑到的。

青色的蛇显然是我们女性结婚以前,还有的一种不想照社会规范常理出牌的女孩子,她显得更天然,更加的勇敢和无障碍。青蛇是一个比较反叛的女孩,反叛约定俗成的旧有的道德观和社会规范,所以她走的就会受到非议,这个非议是来自人类社会全面的诋毁,但是这个女孩走的很坚强。其实人很难做到像青蛇那样的纯粹,因为她是个妖,我们生活中群落型的女孩内心想要自由和冲破传统规范的勇气,在这个妖身上集中表达了,压缩式表达,所以那个妖显得非常的生动和动人。所以我说如果生活中有青蛇这样的女孩的话,我只能表示尊敬,因为我们很难做到。

明朝的冯梦龙先生写了宋话本,收录在《警世通言》里面,《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就是教育年轻男子不要受美色诱惑,这样的一部故事。一直到嘉靖年间,一部评坛大书《义妖传》唱响南方,《义妖传》就把这个白蛇歌颂成了一个仙,从蛇妖变成蛇仙,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女性,就把她给提升了。这样的话,法海就成了一个反面,然后再到后来,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300多种地方剧种,都有《断桥》,许仙白娘子的爱情戏剧都在演出。再到建国以后,田汉先生写了全本的京剧《白蛇传》,写得非常有文才,但是田汉先生也没从佛教的角度来考虑法海这个角色,只是从一个好成戏的方式,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白蛇的对立面就是法海,更着重表达了美好的爱情。

直到20年前李碧华先生写的《青蛇》小说,以青蛇作为第一叙事人的视角来看待《白蛇传》的故事。写了一个宋代传奇的荒唐真相,写了一个勾引的故事,一个情欲纠缠的故事,把法海这个和尚变成了一个年轻英俊的和尚,但是仍然没有从一个慈悲的角度来写。所以我跟李碧华先生沟通的时候,我说我希望,您20年前这部小说能够有所提升,李碧华先生就说,小说写了20年,我现在的人生阅历和感受都不一样了,这部后面该怎么做,你就随意做。

所以我在写这个戏的时候,由于佛教文化的介入,让这个几百年的民间传说,第一次板正法海这个佛弟子角色。我觉得我并没有能力来懂得佛教深奥的教义,只是从东方禅学精神的角度来关照了这个民间传说,产生了一个从视觉到内容性话题都有一个当代化和国际化的体现。

凤凰网文化:听说还要去美国演。

田沁鑫:因为肯尼迪艺术中心是第一次邀请中国的一个大剧场话剧演到那去,其实规格很高的,他能够发出邀请,不管我们是不是能成型。这也是得益于中国的这个故事,所以当文化皮太厚的时候,想办法让皮薄一下,让别人看到那个大馅,是有好处的。

基督教义爱能化解痛苦” 但多数人只知情欲

凤凰网文化:你说这是你回归女性创作的一部戏,在寻找情欲的出路。因为白蛇和青蛇好像红白玫瑰一样,是中国男人眼中非常典型的两种女性,能不能说说你怎么看情、爱、欲、性。

田沁鑫:是先有情,还是先有欲,或者爱和欲之间的差别,就像秦瘦鸥的《秋海棠》中序所说,爱和欲就像是在理发店里面,你能看出在一片头发里面剪剩下的头发,哪个是你的一样难。

我认为是先有欲望,因为我们是受业力感召而来到了这个欲界,做了欲界众生,我们身上自然有情欲的东西,我们喜欢一个人,跟这个人在一起拉拉手,接接吻,做做爱,然后会产生一些情,就会有思念。会给他买个小礼物,他穿几号的衬衫,送他个手套,然后一起看个电影,吃个饭,来持续除了做爱之外的我们的一些情愫,这个情里面就会有一些情绪产生,比如说欢愉、愤怒、伤感、快乐、羞辱,也可能会产生很多莫名的烦恼。

欲和情,这个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尤其男孩,自己很有欲望,很想做点什么事,一看这个女孩不错,有点意思,把这个女孩招过来,然后他自己表演了他都不知道,然后这个女孩再傻一点,很好地接受他的眼神和产生观众时的反应,这个男孩就很得意,两个人持续一段这样的情欲之后,这个男孩厌烦了,他也就和这个女孩告别了。

有时候女孩经常不明白,你的眼神哪里去了,你的什么哪里去了,其实这个时候他过了那阵,然后他真知道情吗,好像似乎也不知道,然后再到爱,爱是什么?按基督教的教义来讲,比如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会有一些由于性而引起的倒霉事,你们会很痛苦,怎么办呢?你也没有办法解决,我们会有教堂,然后告诉你原罪是什么。

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罪,你可以向牧师忏悔,我最近害了个人,或者我做了什么事情。除了做弥撒,开释以后,教堂还有作用就是结婚,拿本圣经放在那,套一个戒指,两人手按在那儿说不离不弃,一生一世。他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爱是不做害羞的事,爱是不撒谎,爱是恒久忍耐,爱是凡是盼望凡是等待凡是什么,爱是永不止息,你就爱去吧,就行了。你只有用爱才能化解所有你以后的痛苦,没有想到的挫折,情感的创伤,你只有用爱的方式。

佛教残酷说出人本性 释迦牟尼觉悟后抛妻弃子

凤凰网文化:那么佛教怎么看待爱呢?

田沁鑫:凡是盼望,因为你跟他在一起了,其实就是一种修行。基督教很实际,交给你一个很实际的办法--爱。当然我这么比较不太礼貌,东方的佛教很宽容,你有任何的烦心事都可以去求菩萨,求佛祖,那个大佛笑嘻嘻地坐在那儿,你求任何的你不可求的事情,他都无语,他都会接纳你,也没有严格到要你忏悔的程度。

看似非常温和的一个宗教,但实际它的教义挺残酷的,像《心经》里面说的:颠倒、恐怖、关爱、无情,它说出了人的一种本性,告诉你缘起缘灭,成住坏空,有因有果,听不听是你的事,我告诉你了一个真相。缘起必然有缘灭,成住必然有坏空,缘起性空是它的一个说法,就是你看到的物质世界其实并不存在,那是空的,眼神世界看到的是物质世界和具体的世界,但是唯神世界是一个精神的世界,他可以闭目而看到。

释迦牟尼是一个了悟宇宙和真理真相的觉悟者,几千年前,他是个年轻人,是一个英俊的王子,他骑着一匹快马,抛弃妻子,走上了一条修行之路,他不断地给人授业解惑,奉献终生。这些佛经经过后世的一些学生听闻佛法而整理出来。其实也没有什么人能真听得懂这种话,但是他不厌其烦地讲。佛教里面说慈悲,慈悲只能是从上到下,不能失之于同辈之间,不能说我坐在对面说,我很慈悲你,这个好像是不行的。

所以会从爱上面产生一个大爱,就是有关照,然后有温暖,慈悲产生大爱,大爱就是你有更博大的胸襟来爱护你身边的人,这个博大的胸襟产生于你的自性。所以说爱是一个境界,爱是一个超越了所谓的欲和情之外的,一份真正的能够靠你自己的意识来升华出来的持续,就是爱,不管你对我怎么样,我爱你,不管你爱不爱我,我爱你,这是爱。然后到大爱的时候,就超越了人这个环节了。

出轨只是欲望 白头偕老是一种修行

凤凰网文化:你觉得爱需要有责任吗?

田沁鑫:需要有责任。责任也是一个教育的结果,每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的责任感都会有,其实我是有一天看到我父母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份感动。能桑榆暮年,携手白头的,这都是可尊敬的,他们一生没有离婚,居然还支持到底了,其实两个人从年轻时候的热恋,做爱能做多长时间,后面该怎么样去维护,如果情感不升华,转化成亲情了也错,如果转化成亲情了,那就是一个现象,而不是一个境界。

当现象产生的时候,大家就用一个直白的翻译来说,这是亲情,然后你扮演妈妈,我扮演爸爸,有了小孩,我们扮演的这个角色还都挺对等,我们之间似乎承担了爸爸的责任和妈妈的责任和家庭的责任,来相夫教子,来爱孩子。但是我们之间的情感能不能再升华,就是除亲情、爱情之外,有没有更好的爱,一定是会有的。

有很多的年轻朋友都跟我说,有爱吗?我真觉得会有,但是我们没见过,所以我们不知道怎么处理。如果只是把爱情转化成亲情,好没劲,在亲情之外,是不是再去出个轨,找一场爱,其实那还是欲,要不然就是我们只能说转世轮回,前几辈子为人的因缘了。佛法里也讲了,我为什么在茫茫人海中看到了他,为什么看到他的时候,觉得认识,然后失去他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的哭泣和那么多的痛苦,他也一样很痛苦。怎么解释,这个时候,其实全世界的男人都站在对面,你可以选择,可那时都看不见,只看到一个已经实际离开的他和你自己的记忆。

深挖妖与佛的爱欲:青蛇为修炼成人爱上法海

凤凰网文化:话剧《青蛇》有个关于青蛇与法海孽缘的新设置,青蛇为修行必须经历人的爱欲,法海为修行应普渡众生但却不能破色戒。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田沁鑫:青蛇和法海这个是我设置的,有意思在,青蛇是个妖,她刚做人又做不好,处处学和模仿如何做女人,蛇性属寒,做人修的第一道是有情欲,所以她就吸掉了一些欲望,然后身子就热了,她就有了欲望。就像一个小孩成人的整个过程,只不过她是比较极端的,有了欲望之后,她就和人睡觉,睡了一觉之后才知道,女子要三从四德,在家从父母,出门随夫君,生了孩子要尽心尽力呵护,娘子爱我就要一生一世,才听到这样的话,怎么没早说这个事,然后她就想寻找一个一生一世的爱,结果她做人的第一步就是踏进了一座寺庙,遇见了这个年轻英俊的和尚,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这个和尚修的是戒律,尤其是色戒,有些戒是根本不能破的,破了以后就得还俗,他又是一个有信仰的和尚,他希望能够完成自己对智慧的一个追问,所以他不想放弃。如果他遇到的不是青蛇,不是个妖,是一个我们普通的女性的话,人是有意识可以控制自己的,会看到他身上的袈裟,即便把他当成一个男人看,也知道他身上穿的是袈裟。但是妖不知道,妖看不见袈裟,妖就是看到了一个男人,如果是一般的女施主,法海都有能力来控制住,但是他碰上了是个妖,这个妖会直接缠绕到他身上去,直接是生理反应,对这个年轻和尚来讲完全是一种痛苦的煎熬,所以他一直在写心经,又不断假想自己的羞耻,最后没有任何办法的情况下,就违背了作为一个佛弟子,就是劝善于人的授业解惑的这个初衷,把青蛇给扔出去。

因为他没有办法,他只能拒绝,自保。青蛇被扔出去之后,去询问才知道他这是爱,当她知道他这是爱她的时候,青蛇就决定亿万斯年,永不止息,一直到法海圆寂,因为水漫金山,法海确实做了一道错事,就轮回了五百年,做了庙里的方丈,接上他上一世的法继续修。青蛇作为一个妖,就在他的房梁上盘了五百年,因为青蛇只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离不弃,生生世世。到了民国,雷峰塔倒的1924年,老年的法海即将圆寂,五百年的轮回,法海终于了悟定业因缘,想彻底地了断初事而脱离烦恼,不再来这个欲界众生了,因为他是得道高僧了,可以不来了。这个时候,青蛇也妖寿已尽,即将转世成人,成为一个忘记宋元明清,忘记许仙、白蛇、法海的人,所以青蛇不想成人,因为她不想忘记法海,但是妖寿已尽,又不能退转,只能成人,然后两个人有一次告别。

到最终的时候,雷峰塔倒,青蛇也转世,即将圆寂的法海,在雷峰塔下没有看到白蛇,所有的杭州人民都没有看到白蛇,只是发现了释迦牟尼佛的佛法舍利,法海一下子被感召,被佛力加持。新的结尾,法海在最后的时候说,雷峰塔倒不见白蛇,唯见释迦牟尼佛佛法舍利,我本修得出离,不再轮回,今受佛力感召,决心发愿再来普度众生,最后说了一句,说小青你等我回来给你授业解惑。

凤凰网文化:所以转世之后他俩又遇上了。

田沁鑫:对。戏演到这儿的时候,好多女观众是一下子哭出来了,我觉得这些女观众都是因为有爱,有很深的爱而失去,所以那一句给了她特别大的温暖。

上海壹戏剧大赏 刘晓庆亲吻田沁鑫

回应与刘晓庆嘴对嘴亲吻:希望有男人敢接住她

凤凰网文化:之前上海壹戏剧大赏刘晓庆得了最佳女主角,亲吻了你,能不能讲讲这个事呢?

田沁鑫:这个事我真是想说一下。我和晓庆姐结缘是在《风华绝代》,她演赛金花,这个人物绝响了影视戏剧作品70多年之久,我们第一次把她搬上舞台,传奇女性赛金花和传奇女人刘晓庆的一个结合,我作为导演也很荣幸。因为晓庆姐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我们喜欢看她的《小花》、《芙蓉镇》,留下很深的印象,偶像似的一个姐姐,有缘分在一起工作,她很喜欢我,我也很喜欢她,我觉得是一份很好的情意。

这次壹戏剧大赏的时候,她上台领奖,是晓庆姐得奖,得最佳女主角奖,然后她就说,导演请你上来,说你不上来,我就不下去了。其实一般演员得奖都是会感谢,然后那个导演就会站起来示意一下,就坐下了。但是晓庆姐说你不上来,我就不下去。我就赶紧上去了,结果上去以后,没想到庆姐直接,就嘴对嘴亲了我。我当时看回放的时候,我好像躲了一下,但是没躲开,就亲了嘴,然后拥抱了她一下。我再看回放的时候,我的手还是推了她一下,这可能是我心里的本能的,因为如果这个亲吻是私下里面,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那天是直播,我有一个直播的认识,我说完了,第二天新闻就出来了,我当时就出了一下子的汗。然后我就解释了一下,我说我们组里面很多年轻人都是亲来亲去,嘴对嘴亲也没有问题,但是庆姐这个热情实在是比较猛烈,我就调侃了一下,但是确实是,第二天铺天盖地的图片都登了新闻,我自己在家里才看到回放。

这是我现在特别想说的一个事,我很惭愧,我觉得像晓庆姐这样风华绝代的女人,虽然岁数大了,年龄大了,但她的确是有一个旺盛的生命力和真实值得赞美的一份勇气,就像中国国画有一幅非常有名的画叫《风尘三绝》,里边画的是风尘女子,但其中有一位是具有侠义心肠的极品女人。这种真实、珍贵的女人,是纯女性,但是非常的有风骨和有勇气,不被世俗所牵绊的这样的女性真的是珍贵的。

这样的女人往往孤绝,因为没有男人盛得住她,有男人,也是接力棒一样的接她一段之后,又去找别的女人而离去,因为这个人太纯粹,即便这个女人也犯错误,但是她有着一种纯粹在里面,所以这份珍贵是一般的男孩接不住的。其实那天庆姐亲了我一下,我晚上回去就觉得自己做的很懦弱,很差,我解释什么,其实那天我应该当众说,我非常感动,感动于如此的一位女子亲了我。

我应该接住她,但是我也没有,所以那天我补了一份微博,我说我希望我能陪衬姐姐的风华,其实我说这个话的时候,我是想给我自己,我也想给我认识的男性们一个启迪。当然找个小妹妹,找个邻家,都很容易的,但是我们是不是有能力能够认识更珍贵的女人,因为更珍贵的女人有的时候男性是在一片闪光之下接不住的,这是我很感慨的一件事情。

(感谢乌镇戏剧节组委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