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题记------ 这首《八六子》为秦少游自扬州回故里途中所作。显然词里又隐藏有秦少游的一段情爱故事。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少游离开扬州往高邮途中, 独倚着那高高耸立的长亭,向扬州方向极目远眺,只见是一碧无际的、散发着芳香的春草, 满目芳草连天,勾起了他无限的愁思来。“刬尽”即全部铲除掉。“刬”同“铲”。 春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虽然每年被人们刬除得一干二净,但到了第二年依旧生长茂盛。 心中的那离愁别恨也像那萋萋芳草一样铲不尽,还复生。正像离人心中的愁恨不易排除, 纵然暂时消遣,而触绪纷来,反而不断的滋长着。起句化用了南唐后主李煜《清平乐》词: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不尽之意。 宋以前的诗人惯用春草以赋离情别恨,有如《楚辞》中有句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秦少游以茂盛的芳草喻离恨,即使剗尽它, 也会顽强生长出来,来比喻离恨的连绵与浓烈,读来使人震撼。有评家称是“神来之笔”。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至今想到在柳树外骑着青骢马匆匆分别的场景, 想起在水边与那位红袖佳人依依惜别,我就悲怆痛楚,黯然销魂。“青骢”(cōng): 毛色青白相间的马。“红袂”本意为红袖,代指穿红衣的佳人。“柳外青骢,水边红袂”, 辞藻优雅,对仗工整,以鲜丽华美的色泽和缱绻的画面形象隐喻一段旖旎的男女恋情。 这故事发生在春天的柳外水边,少游手牵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佳人身穿鲜红衣裙,两人依依惜别。 然而光阴无法倒流,离人不能重聚,往事难以挽回,每一念及“柳外青骢”、“水边红袂”, 心头如霹雳穿过,就不觉猛地一惊,每每怆然伤神。 “怆然暗惊”看似不太经意的一句,突然带出了一声低沉颤音,震人心悸。 句短情长,其中包含了多少别前的恩爱、别时的悲伤、别后的思念和悔恨。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上天何故赐与你如此美丽的容颜? 当年在一个宁静的夜里,朦胧的月光洒在窗帘上。卿卿与我共入清幽的梦乡,柔情融融, 仿佛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无端”是没来由,无缘无故之意。“娉婷”形容女孩子姿容娇美的样子。 意思是,老天好没来由,赐予她一份如此娉婷之姿,致使少游为之惊艳销魂。 这几句极是缠绵旖旎。如果要用乐器弹奏这首词,这几句应该用萨克斯来奏响,舒缓, 平静,抑郁而不沉重,低迷而不颓废。特别是“夜月一帘幽梦”,梦居然有一帘, 以帘做量词算是首创了。帘是飘忽的,梦也如帘一般的飘忽,飘渺。 梦前有个“幽”字修饰。道出了词人对梦的心态,平静,哀婉。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真是无可奈何, 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渐渐逝去,绿纱巾上的芳香也渐渐地淡了, 再也听不到你那曼妙悦耳的琴声了。“怎奈向”即怎奈、如何之意。 “翠绡”是碧丝纱巾。一个“怎奈何”就把前面的种种爱情幻觉一扫而空,荡然无存。 往日的欢乐都已经渐渐随着水流东去,一去不返。曾经,你的缠绵弦歌、衣香鬓影包围着我。 如今却是弦断香销,人去楼空,看那片片飞花,夕阳沉暮。歌声不再,气息全无。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更那堪暮春时分,片片残红在暮色中飘飘洒洒, 蒙蒙细雨下个不停,迷迷蒙蒙的雾气笼罩着万里江天。飞花片片,残雨濛濛, 组成了一幅凄迷的景象,此情此景引起少游的伤春之感和离别之思。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我凄然神伤,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了一声一声的黄鹂啼鸣, 令人更感心惊神伤。“销凝”指因感伤而凝思出神。正是“黄鹂又啼数声”, 使词人把无穷幽怨寄寓在黄鹂的鸣声中而悠悠不尽,也似乎有意将词人拖入更深沉的悲苦之中。 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黄鹂的凄啼声里,让我如何去面对以后那没有了你的时光? 这首词中极喜“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这几句。 “无端天与娉婷”,老天怎么将你生得如此窈窕美丽!“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卷上珠帘总不如。”想那帘前月下,悄语呢喃,“夜月幽梦”、 “春风柔情”可谓极尽销魂的缠绵!没有谁能把相思写到如此唯美缠绵,如此清极、雅极。 春风十里柔情”是词人美好感觉的外化与延展。少游把春风当作了情人的手, 轻轻的一拂便觉是柔情十里,全身都酥软了。 幽梦醒来,毕竟是要走了,秦少游走在春风里。她来十里相送。送着,送着, 不觉走出了十里之遥!“十里柔情”,这是怎样的春风十里相送啊! 一步一叮咛,执手两依依。她的眼神那样眷恋不舍,话语轻轻, 脚步轻轻,罗裙款摆。温软馨香的气息包围着你。让你想起昨夜的一帘幽梦, 她的柔情似水,让你在那一刻忘我地沉溺其中。 而此时,冰冷的离别如刺,隐隐地刺痛着你的心。 已经说了十里也叮咛不完的情话,这十里仿佛是一生也走不完的漫漫情路。 这十里之地的情丝蔓生如网,轻轻地却十分柔韧地笼住了你的心,你的身。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这首写桃树桃花的词《虞美人》别有一番风情。 据说,这首词还有一番来历。当年秦少游在京城里寓居时,诗词文章已名动京城。 有一位在朝为官的朋友慕名相邀,让他参加自己的家宴。按宋朝时俗, 大凡官宦人家的家宴多有歌舞助兴,而且当时的公卿大夫之家多蓄有歌姬。这位朋友自然也不例外。他让自己最宠爱的歌姬碧桃出来,为客人依次斟酒并一再殷勤劝客人满饮。 这碧桃年轻貌美且歌艺出众,顿时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她却与那秦少游眉目相接, 顾盼间似通心意。一个是才子有意,一个是佳人有情。碧桃向在座的人们一一敬酒, 渐渐有些不胜酒力。等碧桃为秦少游斟满酒后,少游举起酒杯请碧桃饮下。 那位朋友见碧桃已有些醉意,便在一边说:“碧桃平时不善饮酒,秦学士就放过她吧。” 意思是让秦少游不要勉强了。不料,那碧桃却看了秦少游一眼,盈盈笑道: “今天碧桃为秦学士就算拼却一醉又有何妨?满饮此杯吧。”她就换上大杯满满斟上, 仰头一饮而尽。满座顿时为之喝彩叫好。秦观也不禁为之动容,大杯畅饮。 那碧桃却提出一个要求,让秦学士即席赋词一首。秦少游也不推脱, 让人拿来纸笔,即席写下一首《虞美人》词相赠。 那位在朝为官的朋友不无醋意地开着玩笑:“以后我再也不让碧桃出来见客了。” 满座客人闻听无不呵呵大笑。 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见于《绿窗新话》卷上: “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惓惓。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 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意不欲少游强之。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 少游即席赠《虞美人》词曰(略)。合座悉恨。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满座大笑。” 这则轶事足见秦少游的才华风度和相貌都是颇为不俗的,能让女孩子瞬间心动、 为之倾倒,愿意为了他的盛情拼将红颜一醉。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那是开放在天上的一株碧桃啊!碧桃在天上倚云而栽,和露而种, 可以想见其鲜艳欲滴的娇美情态,可以想见其高贵不凡之玉质。那天上碧桃汲风饮露, 仙姿摇曳,自非凡花俗卉。可见这起首两句写得仙风飘渺,仙质高洁, 化用了唐代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语。 然而,“不是凡花数”,却又让人感到这碧桃身上隐含有“天生丽质难自弃”的自我期许。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一“乱”一“深”,一个“可惜”,足见徒有纷然美貌与芬芳的碧桃,身处荒僻之地, 生在幽谷无人识。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尽管它在萦绕回旋的溪水边依然开得盈盈如画, 无人欣赏无人关注,更无人怜爱,即使美又如何呢?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 然而总是孤芳自赏,寂寞无依。 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那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杜甫有诗云: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陆游有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而秦少游满含温柔怜惜的一问,更显低徊摇荡。 有道是:“红艳恰似美人面”、“香洁堪比处子身”, 与那正当青春年华的美人多么相似!这里他以花喻美人,无奈托于荒山野岭, 盈盈如画只是孤独自开,洁爱自好也难禁凄凄含愁,形神兼备。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微微春寒,细雨霏霏, 这盈盈如画的一枝桃花更显出脉脉含情。这两句见其惜春之心。 也许女主人公的忧虑太深重了,春天宜人的风物也很快从她忧伤的目光底下滑过去, 终于发出了“不道春难管”的一声伤叹。是啊,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 已经是“寂寞开无主”了,有何人来怜爱它呢?明年此时,它是否还是“依旧笑春风”呢? 叹之、怜之、伤之。伤春也是自伤。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难得知音怜爱,却又要匆匆惜别。 为报所欢,拼却一醉,应是理所为然。醉意恍惚中也许能减却几分离索的凄凉吧! 可是转念一想:“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如今一醉颜红自然是容易的,然而, 酒醒之后呢?心爱的人儿不见了,不是更令人肠断?不,不能沉醉, 哪怕只是一起度过这短暂的离别时分也是好的啊! 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只怕”二字委婉出之。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何妨”是为了他, “只怕”也是因为他,惜别之情深自见。细品这首《虞美人》,开篇即为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气格不凡,然而,这碧桃不是凡花却命同凡花。 乱山深处独有“一枝如画”,却依然无人欣赏;正是“轻寒细雨”, 风物宜人却又恨留春不住;为君不惜一醉红颜,却怕酒醒时候更添离愁。 最后,发出了“断人肠”的深长怨叹。 读秦少游的这首《虞美人》,仅“天上碧桃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两句, 让我对桃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好感和迷恋。 其实,最早出现“桃花”的诗当数《诗经·周南·桃夭》: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春意浓浓,桃花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着,映红了天际,更映红了少女那段欲说还休的心事。 那倚云而栽、和露而种的桃花是春天燃烧的相思,那个叫秦少游的青年公子举杯微微一笑, 就捉住了那碧桃的灵魂。“他爱上我了?”那美丽的女子这样温柔地等待。 终于他举起了酒杯,碧桃的心儿如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鹿。 那时她有些担心,滚烫的心儿会跳将出来。 “你能喝了这杯酒吗?”他温柔地一笑,俊朗而潇洒。 那一刻,她顾不上自己平时滴酒不沾,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一股热辣的感觉如醍醐灌顶。那一刻,他笑了,他望着碧桃, 眼睛里满是清澈佻达的笑意……他的眼睛真亮真好看呵。 她很满足,忽然间也许有了想吻他的冲动。这难道就是爱情吗?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桃花为美人之象征,而美人则为一颗敏感多情的词心所系。 在秦少游眼里,碧桃是一株栽在天上的碧桃,不是人间凡花数。 想来人世间其实没有多少才华濯濯、人品高贵的男子配得上她。 只因为她不是人间凡花数。然而,“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在桃花美人身上寄托遥深,不管是怜香惜玉也好,自哀自怜也罢, 那位大宋才子秦少游的柔情、才情和愁情总令今天我们为之动容。 往事如烟,词人的心也碎在桃花零落的片片红雨中。 真是:桃花易谢,美人命薄,才子多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