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终败事。
【志向远大,但杂念很多;力量单弱却重任在身,恐怕最终都将归于失败。】(《近思录集注》) 2?治官家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货利。 【办理公事时,就不考虑私事;在办公事的地方,不谈生意经。】(汉 刘向《说苑?至公》) 3?治家量入为出,干好事则仗义轻财。 (《格言联壁?惠吉》) 4?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 【聪明的人不做不应该做的事,廉洁的人,不去追求不应得的东西。】(《韩诗外传》) 5?一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闭。 【只要公正所有的事情都顺利,如果有私心就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袁子正论?论兵》) 6?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若是一天不读书,什么事都做不成了。】(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古人引用谚语》) 7?一心定而事得。 【心志坚定,办事才能成功。】(唐 武则天《臣轨上》) 8?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谋事犹疑不决,就不会有成就;行动而有顾虑,就不会有结果。】(《战国策?赵策》) 9?以财事人者,财尽而交疏。 【以财物服事别人的人,财物一完交情也就完了。】(《太平御览?人事》) 10?以书为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来驾车的,就不能够完全合于马的脾性;用古人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现今的人,就不能通达事物的变化。】(《战国策?赵策》) 11?以小事大而心存不一,外慕仁义而实无道德,其亡可翘足待也。 【能力不强去干大事,而心又不专一,表面上仰慕效法仁义,实际上没有道德,这种人很快就会失败的。】(《资治通鉴?宋纪》) 12?义是万事之将。 【正义在万事之中是头等重要的。】(《尸子》) 13?意不并锐,事不两隆。 【一心不能二用,不能同时完成两件事。】(《汉 刘向《说苑?说丛》) 14?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考虑不周到,没有耐性,就什么事也干不成。】(《格言联璧?存养》) 15?因事之是而是之,因事之非而非之。 【对的就要肯定,不对的就要否定。】(《关尹子?三极篇》) 16?英雄第一开心事,撒手千金报德时。 (清 袁枚《读淮阴侯传》) 17?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作经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口舌。 (清 申涵光《荆园小语》) 18?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 【对于作家诗人来说,经过艰难的磨练是件好事;不经过曲折经历的人,怎能成为文章的泰斗呢?】(清 袁枚《随园诗话?引崔念陵诗》) 19?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不为。 【君子虽然有能力,但不去做无益之事。】(《意林?尹文子》) 20?有事须相问,平章莫自专。 【遇到事情应当互相商量,筹划事情不要自己说了算。】(《全唐诗补逸?王梵志诗》) 21?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愚钝的人对已经出现的事情还不明白,而明智的人在事情还没有露出苗头时,就已经觉察到了。】(《战国策?赵策》) 23?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已必受累。 【和疑心重的人共事,事情肯定不能成功;和贪婪的人共事,自己必然要受到连累。】(清 申居郧《西岩赘语》) 24?欲当大事,须是笃实。 【要办大事,应当诚恳老实。】(《琼琚佩语?政术》) 25?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后人评论古人的失败是容易的,如果身处古人的地位,做着古人的事情就难了。】(《从政遗规?薛文清公要语》) 26?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格言联壁?处事》) 27?责人无已,而每事自宽。 【老是责备别人,遇事势必常常原谅自己】(清 申涵光《荆园小语》) 28?知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智者在举事之时不会以小敌众,仁者要立功也不会去违反正义。】(《后汉书?窦融列传》) 29?知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者也。 【聪明的人办事能转祸为福,转败为胜。】(《战国策?燕策》) 30?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立志不求轻而易举就成功,做事绝不回避困难】(《后汉书?虞诩列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