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训俭示康》

 blue.sky 2013-09-18
 

训俭示康

编辑词条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这篇文章含义上是司马光在训诫他的儿子要崇尚节俭,但实际上也是在教育今人勤俭节约,不要奢求华靡。

编辑本段作品简介

  《训俭示康》这篇文章含义上是司马光在训诫他的儿子要崇尚节俭,但实际上也是在教育今人勤俭节约,不要奢求华靡。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个月逝,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学术上有不朽贡献,用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也是第一部)编号体通史《资治通鉴》。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编辑本段作品评价

  初读《训俭示康》,深感人之生活,今昔对比明显。《训俭示康》文则不长,却展现了一位生活勤俭节约的典范-----司马光。而如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作风上,艰苦朴素这个传家宝,似乎远远地被人们抛在脑后,更有甚者说,当今再去过节俭的生活,不是从二十一世纪回到五几年那个时代吗?虽则说这话过于偏激,却被人说出了口。但对他而言,谈不上什么节俭生活了。有则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一求生活奢侈,曾被一部分人捧为时尚,在这些人眼里,当然是不会有节俭的印象了。

  再读《训俭示康》,深想,也只有深感生活来之不易的人,才对这点点滴滴生活的恩泽看得倍加珍惜,或许只有那些忆苦思甜的人,才更加懂得今天生活在富裕中追求节俭,又意味着什么。

  愈发年轻的人,节俭的观念,日趋淡薄。而像司马光,在自己生活的同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训诫儿子。这一点自然是他作了很大的努力,自然而言,这一点也应当成为今天我们教育下一代很好的例子。且不说,有多少对子女的空头说教,不但没有对自己儿女起到点化的作用,反而更加令家长头痛?有人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如是说下一代,这生活环境的改善,让他们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倒是有人批评自己家的小孩子说,懒惰,退落,都是这富裕惹出的的祸。而《训俭示康》文中的司马光,却是出自贫寒人家,但常言说,人穷志不短,他却成了个一表人才,又何哉?

  今天的生活,有多少人坐吃山空,有多少人沉醉于安逸,使得事业的进取心没了?

  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学习就会被生活所累。倒也不是理解为将生活在时光的隧道里逆转,过清贫的生活,但若能在富足的今天保持生活的节俭,倒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往往是浪费的开端,是司马光对浪费现象的描绘,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无形的批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更是他对世人的良好劝诫。

  古往今来,以奢侈浪费致使入狱身败名裂者不在少数,以勤俭节约名赫于世者为数亦多。“节,德之共;侈,恶之大。”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总会发现一些人过清淡的生活,而对事业却全身心的投入,同样也有人在富足的门前,停步不前,更有人还在为生存苦于无路而四下求索……而“一切向前看”同“一切向钱看”两种观点已被人们混为一谈,倒是可以见得人们的观念转变的轨迹了。“随俗靡”更是分化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有人难以挣脱利诱,而误入岐途,荒废了自己的本来事业,到头来,沦落得一身空荡,归无去所……

  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受认识和观念左右,才会有不同的人生和发展方向,但有些共同的地方,就说这生活的节俭与奢侈之别,你会选择什么呢?

  说教育,这节俭之风也从中来。书上有言,有例为证,这倒说得上是,教育与这全民的素质又紧密联系了,只是到了高中的语文教材里,方见得有文章独篇说这节俭之话题,看来,崇尚节俭之风,何时都不为晚,唯恐落入尘埃矣。

  通读《训俭示康》贤文,受用于先人之言,得益于后事之事。人们常说,言如其人,这一篇,就属此例。往者,以满腹良言,鉴前人事,共勉后人。今日的中国,尚说是农业大国,再谈节俭二字,倒更显得重要了。

标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