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聆听生命的拔节

 爱艺峰 2013-09-18
 

      武凤霞和她的“生命语文”

 

  对话人:李炳亭《中国教师报》记者

 

   武凤霞:特级教师,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副校长  

 

 

          把“生命”的种子播撒在课堂里

 

   记者李炳亭(以下简称记者):武老师,今天的小学语文界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流派纷呈,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武:的确,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相比,课堂教学改革最繁荣的是小学,小学中最活跃的是语文,各种教学流派五彩纷呈,正是因为百花齐放,才能呈现春光满园。用金子美铃的一首诗来说,就是“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能够遭遇这么多有思想的老师应该是小学语文的幸运。正是因为百花齐放,一线教师才能触摸不一样的课堂,才能从不同的教学理念中汲取营养,结合自身的优点发展自己的特色。所以,流派纷呈是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一线教师成长的需要。

 

   记者:既然你很欣赏小学语文教学流派五彩纷呈的现状,那么,你的语文教学观是什么呢?你的语文追求如何定位?

   武:我认为,语文是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更是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承载着历史赋予的使命,那就是文化的传承。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生学会说正确的中国话,会写漂亮的汉字,会书通顺生动的文章是第一要务。因此,语文课堂首先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习得。但是,语文又是一门人文学科,一篇篇文章构成了一座文明的文化的大厦,每一句文字中都流淌着快乐和忧伤,可以说,语文是浸润人生命的花园。所以,语文教学还有另外一重任务,那就是叫学生学会做人。新时期的“学会做人”应更多关注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颗自由的灵魂,以及多元的思维方式等。

我希望我的语文课堂是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从“长身体”“善学习”“会生活”几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要为我的语文教学起个名字,我想,应该叫“生命语文”。

 

            我对语文教学充满了担忧

 

    记者:任何“主张”的提出得有一个原因,那么是什么促使了你对语文教学的“反思”?

    武:近年来,我深深感到小学语文是一个不稳定的“场”,经常处于摇摆动荡之中。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语文教学崇尚语言文字训练,当时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标准是看你是不是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记得我刚上班的时候,老校长经常这样“教育”我们:语文老师要向体育老师学习,不要自己总在讲,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于是,语文课堂几乎就成了“训练场”。老师们习惯于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写人的文章一般要归结到赞扬了某种品质,写事的文章要获得什么道理,写景的文章要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不同的事件得到相同的教育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

    2000年以来,新的课程标准颁布,语文的性质定位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于是,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大的变革,由原来重视语言文字训练,转到了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是谈训练如虎,谈工具色变的宠人文时期。小学语文一些名师的课堂也在到处传播着这样一种教学思想。于是,一些老师的课越上越深,越上越厚重,小学语文承载着不能承载之重。

          记者:既不能“泛人文”,也没必要“回避”人文

        武:近一两年,语文教学呈现为“回归”的姿势,回归到语文本身,把语文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既不能“泛人文”,也不能“回避”人文,折实我对语文教学的担忧。

前几天听了一节课,一位年轻教师上《守株待兔》,教学中没有了词语的体会,没有寓意的揭示,从头至尾只是讲故事,把这篇文章背了下来,学了几个生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和上课老师交流才知,老师把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这一目的看作了唯一(至少这节课如此),认为寓意不用揭示,留待以后学生自己明白。我问他:既然如此,编者为什么把题目确定为“寓言两则”而不是“故事两则”?故事和寓言的区别在哪里?老师无语,最后说,只是为了体现语文的训练,淡化人文的味道,至于这样上到底是不是应该,心中搞不清楚。

     记者:你曾建议一线教师不要老是跟随“指挥棒”,你的意思是主张语文教师“人人有主张”、“个个有旗帜”?

    武:“人人有主张”可以,“个个有旗帜”那到未必!

教师要有自己的追求,而不是跟着专家教授的指挥棒左右摇摆,无所适从。

 

         其实我在教学上是个“中庸”主义者,但我又有自己的“主张”

 

 记者:请阐述一下你的“生命课堂”主张吧。

 武:我不喜欢走极端,在教学上是一个中庸主义者。

在大家崇尚人文的时候我以为不该淡化工具;在当下工具回归的时候我又觉得,语文承载着育人的任务,它本身就是一门人文的学科,所以,人文与语文都必不可少。有人说工具和人文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其实,这是把它们割裂开来了,工具和人文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从这个整体中剔除。再者,语文是母语,关于母语,我个人很欣赏谢慧英先生的观点:“母语学习必然承载着这些历史的、人文的复合因素,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从长远看,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拓展、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所包蕴的丰富的内涵。”所以,我希望我的教学兼顾工具和人文这两个方面。既学好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祖国语言,又得到情感熏陶,具有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提出了生命语文的理念。

    记者:刚才听你对“生命语文”的内涵作了简单的阐释,我发现其中一个内涵是“长身体”,一般人看来,长身体和体育锻炼有关,这是体育老师应该关注的,在你的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身体的发育得到关注呢?

   武:这的确是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我从来不认为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健康成长仅仅是体育老师的事情,跑步锻炼打球也不是长身体的唯一途径。关注学生的身体发育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责任,语文老师也不例外。

   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很在意学生读书写字以及站立的姿势。我认为,挺拔的身躯,良好的气质都得益于平时的习惯。语文课堂中需要我们关注学生长身体的点实在很多。比如说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是我们语文老师重要的职责所在,这里的写好不仅仅是字体本身要写得美观,而且还包括好好写,这里的好好写也不仅仅是态度问题,更要关注的是姿势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歪斜着趴在桌子上或者弓着腰眼睛离纸面很近地写字,而且这不是一个班、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事情,几乎所有的语文课堂上都是这样。不是我们不知道这种姿势是不正确的,老师们也纠正,但是,成绩和身体放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成绩的优略。包括一些著名的特级教师也经常忽略这个问题。有一次听一位著名特级教师上课,学生是六年级的,个子比老师还高,当老师拿着话筒站在他面前的时候,学生为了比老师矮一点,就蜷着双腿,猫着腰站着,这样的姿势老师竟然没发现,还一遍一遍地指导学生把问题回答完整,足足指导了三分钟,这个孩子就那样站了三分钟。当时我坐在台下,很是心疼,我看到,学生坐下以后用双手使劲揉了揉膝盖。我想,不仅是我们的特级教师比这个学生低,大概在他们班不会有几个比他高的老师,尤其是女老师。这个学生如此蜷着腿猫着腰的姿势也许由来已久了。

   其实,又何止是这一个镜头呢?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把注意力只盯在学生会不会,答得好不好上,而很少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姿势、学习习惯是不是需要纠正。再比如,学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老师们习惯或者说喜欢听到洪亮的读书声,总是让学生“声音响点、再响点”“请大声读”,表扬的时候也总是说“看他的声音真响亮”,于是,走进教室听听同学们读书就会发现,很多学生不是读而是在喊,有的时候读完一段话,很多人会不由自主长出一口气,读书已经不再是一种欣赏、一种享受,而是一种体力活。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不会偷懒,乐于表现自己的声音,读书的时候喜欢声嘶力竭,所以,你走到小学低年级的教室,经常会听到同学们震耳欲聋的读书声,看到孩子们的小脸涨得通红,脖子上的静脉血管蹦起老高,于是,很多学生的嗓子经常是哑的。我们真的有责任保护学生的嗓子,那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如果在我们的手中毁坏了,我们就是在犯罪。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告诉学生“让我听到你们美美的读书声”“让我看到你们挺直的身体”“我很欣赏你的气质”。让每一个学生的身体不因学习而影响生长是生命语文最基本的出发点。

 

             武老师阐述“善学习”、“会生活”

 

      记者:“生命语文”的第二个内涵是“善学习”,这一内涵和现在流传很广、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的“学会学习”是同一个概念么?

武:怎么说呢?至少是很接近。因为,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永远是我们为师者所追求的教学的最高境界。

记者:那么,你以为的“善学习”应该包括几个方面的内涵?

武:关于“善学习”,我需要来专体讲述:

首先,习得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个大家都很明了的问题。因为,无论什么学科,先进的教学理念都是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生活。所以,“生命语文”是指向未来学习能力的语文,立足于小学文本,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至于“学会学习”这一概念,的确是喊了很多年,但是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却不见效果。这其实也是小学语文乃至整个中小学教学界的一种常态现象:专家教授置身于课堂外面极力呼吁,一线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固守着自己的习惯。以自然现象比较,就如倾盆大雨落入大海一般,波涛过后是一如既往的宁静。所以,虽然善学习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是一个人人都懂的道理,人人都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又恰恰是语文教学最薄弱的地方。老师们要么根本就顾及不到;要么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如何让学生达到这一要求;要么十鸟在林,没有一鸟在手。更何况很多老师在教学中更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听书读写的方法积累常常被忽略。即使偶尔出现方法的体验,也是随心所欲,靠灵感而不是靠智慧,小学如此,初、高中也是如此。所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命语文要求老师在解读文本时首先思考两个问题:文章写的是什么?作者是怎么写的?然后再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这样教师心中就有了一座天平,知道了如何取舍。

生命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方法每次都是在学生学习需要时应运而生,虽然方法零零落落,但是,我欣赏“积细流成江河,积跬步至千里”的说法,我相信善学习的能力更多靠的不是理性的说教,不是方法的系统传授,而是让散落在学生心底的珍珠因为数量的增多而自然排列成串。当知识不再以标签的形式出现的时候,才能和拥有者融为一体,当然,这需要时间,生命语文就要求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其次,具备主动接受别人学习成果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课堂上是学会倾听。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就倾听问题这样说: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 “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的确,倾听的过程就是吸收、取舍、内化、创造的过程。但是,小学生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倾听,生命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十分重视倾听习惯的培养。

 

第三,生命语文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前一段时间在市文化宫上课,一个老师传上来一个纸条,纸条上这样写着:

武老师:

我想,现在的农村孩子没有以往的孩子爱动脑筋了。

我(32岁)小时候没有电视,我们就爱玩“大炮小炮”“走石子”“制作小玩具”,或者抱着《奥林匹克》题找两道想难住同学。

现在的学生要么看电视眼睛都直了,也被电视情节感动,但是没有半点思考;要么就玩“你跑我追”的游戏,累得满头大汗;思考个问题吧,教室里鸦雀无声;做作业时,机械识记字词的题特棒,思考类型的错误连篇。怎么办?

的确如这位老师所说,不会听,不善于思考,甚至没有思考的欲望是小学生学习中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生命语文要求老师在备课中预设一些具备挑战智利的问题,诱发学生去思考,强迫去思考,从而把学生引向深入。

有了思考的欲望,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个思考的欲望连缀起来就是一种思考的习惯。生命语文就是在帮助学生形成这种习惯。

 

第四,生命语文的课堂上杜绝伪崇高,摒弃政治呐喊,追求对学生心灵的体贴,允许多元的价值取向存在。

语文教学要“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全”,所以,语文就永远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永远不能放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生命语文正在实践着这一理念,在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心灵走向,对心灵多一份关怀和体贴。

生命语文,就是要多几分这样的“一转念”,生命语文,就是要教师在课堂上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份善良,一份仁爱,一份对生命的虔诚。

生命语文既关注“器”,又关注“道”,既关注方法的掌握,又关注情操的熏陶,而“道”的呈现、人文的熏陶,应该在默默中滋润着涵养着学生。

 

记者:谢谢武老师,原来“善学习”中包含着这么丰富的内涵,那么,“会生活”呢?在你的生命语文中如何体现?

武:语文本身就是生活,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生活场景的重现,带领学生涵泳其中,其实就是带着他们触摸着生活的温度,课堂上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延续到生活中就是个人行为的准绳,所以有人说:学语文,就是感受生活;学语文,就是享受生活;学语文,就是装扮我们自己的生活。叶圣陶先生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行,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生活。当然,在语文课堂上是不可能练习生活技能的,但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欲望以及倾听与合作的能力就是生活的能力,尊重、善良、仁爱和虔诚的品格就是生活中良好的性情。会学习与会生活密切相关。

而且,教学中,我经常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把文章中所反映的固化的生活和学生鲜活的生活对接,让他们有机会在二者中间涵泳,促使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做一个高品位的人,这是生命语文对学生的期待。

记者:在你刚才的介绍里,我发现,你的课堂总是要有关注生命发展的环节,那么,时间久了,会不会性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你愿意形成一种模式么?

我的课堂不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我也不希望课堂教学有模式,模式化的课堂会让学生感到语文的索然无味。更重要的是,模式只适应于教学流程,对学生在课堂上身体生长的关注是任何一个教学模式所不能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不会把一种理念股化为一种看得见摸得找的模式存在,永远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