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麒麟合创】清代建筑群的标本——东莞文化发现之旅走进茶山南社(十九)

 麒麟合创 2013-09-19

清代建筑群的标本

——东莞文化发现之旅走进茶山南社(十九)

巨野子木  醉红颜


DSC00320.JPG

任天公祠位于西门内,傍晚时分成为村中最热闹之地





清代祠堂建筑代表之六任天公祠。

    据《南社村志》载:任天公祠始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两进一天井,面积141.6平方米。
任天公祠座落于南社西坊村,自西门入村第一间祠堂。祠堂飞檐挑角,灰瓦青墙,格外质朴。前旗杆石四块,两块为谢朝章考中武举所立,另两块为谢元俊中举、中进士所立,难怪祠堂正门联为“珠盘挹秀,玉树增华”。


P2030252.JPG

任天公祠大门、对联

P2030256.JPG

祠堂外夹杆石昭示着谢氏后人的功绩



    迈入院内,天井中存放着几尊石础,或红石或青石,或圆或方,或雕花或刻纹却也别致。这应该是南社古建筑管理所收集石构件,以备重修之用。

P2030261.JPG

红石柱础1

P2030264.JPG

红石柱础2




    堂上高悬“敬思堂”,其下为神龛,供奉历代先祖之神位。两侧联为“济世本儒医青衿兼擅青囊术,敬神斋物产瞻祝还图瞻祀田”,原来谢任天是位精通儒学的郎中医生。身穿麻布青衣,肩负医葯布袋,行医于市,见贫者赠医赠葯,悬壶济世,人皆敬之。自置有田地产业,作为蒸尝,留给后人作祭祖之用。


P2030263.JPG

敬思堂神龛及对联

.

P2030265.JPG

堂中对联1

.

P2030267.JPG

堂中对联2



    谢任天,又名鸣凤、喈甫,为谢氏十四世祖。其父谢琏,又名泽沛,为十二世祖谢功点(古狂)之孙。卒后墓葬于樟木头,地名五脑芙蓉。任天生有五子:爱天、晋轩、翠菴,如川、通若,后人常说“五脑芙蓉”是一块风水宝地,至今每年春秋二祭、子孙都去拜祭。

P2030260.JPG

乡村收获图

.

P2030271.JPG

祠堂天井上空

.

任天公祠.JPG

任天公祠



    任天公祠外有一糖水档,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年轻的女老板开始张罗起来,支起遮阳伞,摆出两三张桌子,几条长凳,再端出一两盆热气腾腾的卤水、鸡亦、香肠、豆干之类的小食,小村里的人们慢慢聚拢来,或吃糖水,或食云吞,原来这就是南社人喜欢的“晏昼”。

    经常来南社,我们也成了糖水档的常客,经常和老板聊上几句南社的人情世故。偶尔遇上三两位热情好客的南社人,还会为我们付下十元八块的糖水钱,衷心地感谢!


清代祠堂建筑代表之七念庵公祠。

    据《南社村志》载:念庵公祠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癸已岁(1893年),两进一天井,面积67.6平方。1995年第一次重修。



念庵公祠1.JPG

念庵公祠座落在500余年的古榕树下



    念庵公祠座落于南社古村落中部,门对500余年树龄的古榕,古村的早晨总是从这里的第一声鸟鸣中开始,也在众鸟归巢的黄昏与村民一起入夜……

    重修后的念庵公祠立面贴了青色的瓷砖,墙裙也用了仿红石板,屋顶上全部为绿瓦,但整体的感觉比较生硬,希望在古建筑的修复中要遵循使用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防止修复中的破坏,影响建筑风格的统一和协调。

   祠堂门口对联“四派同源,祀享千秋”何意呢?原来谢氏十四世祖谢念菴,生有四子,长子谢明佳,次子谢锐佳,三次子谢运佳,四子谢永佳,故谓之四派,都是念菴一脉同源。


上联:祖宅原来居社北.JPG

上联:祖宅原来居社北

.

下联:先枝公衍在琼南.JPG

下联:先枝公衍在琼南



    转中门,两侧对联为“祖宅原来居社北,先枝公衍在琼南”,其上联比较好理解,意思为“始祖谢尚仁初来居住在本村北方当铺巷中端,是为始祖故居”,而下联颇为费解,询问村中老人方知“谢氏十四世祖谢念菴,生四子。其中第三子谢运佳,徙居海南岛,地址不详,至今没有信息沟通。”真诚希望徒居海南岛的谢氏后人或知道其消息者,可以联系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委会,期待香火再续,认祖归宗。

念庵公祠之敬修堂.JPG

念庵公祠之敬修堂



    步中入庭,正厅为敬修堂,后堂有神龛安放先人神主牌位。堂上对联“人杰地灵芝兰庭外门如市,池环源聚榕树墩前水到堂”中的“门庭若市”又引起我们的疑问。

    南社古建筑管理所谢所长口述:
   
    以往南社农贸市场位置就在念庵公祠外面,商贸兴旺,车水马龙,成为居民生活之街市买卖场地。又因祠堂前面是百岁塘,池水临门,尤其是每逢天下大雨,榕树墩的水排泄不及而倒流入祠内,是一座难得的聚财之风水宝地。


念庵石础1.JPG

念庵石础1

.

念庵石础2.JPG

念庵石础2



    堂上另有一联“喜今朝堂构声成先子共维持无负我公手责,兰枝茂发百花争妍后生共勉莫忘祖泽恩典”。

    南社人谢成运口述:

    念庵祖后人以前人丁比较单薄,自建念庵公祠后人财两旺,子孙发达。此联告诫后世子孙不要辜负先祖创立事业,不能忘记先辈带给我们后人之恩典。

1995年重修念庵公祠碑.JPG

1995年重修念庵公祠碑




    敬修堂墙壁上有一棺“念庵祖重修捐款名录19958月”石碑,只有捐款名录,而无重修记事,实为遗憾。

念庵石础3.JPG

念庵石础3

.

念庵石础4.JPG

念庵石础4

.

念庵公祠.JPG

念庵公祠




    漫步祠堂,发现红石础颇有特色,但已经出现风化现象,应注意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力度。


清代祠堂建筑代表之八照南公祠。

    照南公祠,不知是遗漏还是什么特殊原因,《南社村志》中竟然没有记载,故而有必要稍加叙述。
照南公祠位于南社村中部,座落于百岁塘北岸,左为福贵巷,右为照南巷。据《南社村志》载:谢照南,谢氏十五世祖,生于清康熙十九年庚申岁(1680年),卒于乾隆八年癸亥岁(1740年),享年64岁。


照南公祠.JPG

照南公祠



    南社村至今流传着谢照南一晚齐升九条梁的故事。

    谢照南少年家庭生活,捉襟见肘,为生活迫,求财心切,到安南(越南)打工,在一间由中国人开的广告招牌店工作。初到境外,人生地不热,离乡别井,有些不习惯,既无亲友依靠,唯有克服困难,早起夜睡,不辞劳苦,任劳任怨拼命工作。

    跟师傅漆字,偷闲自学,有时生意旺要赶货,师傅亲自传授工艺,以期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让他描字制作。那时广告招牌是用手描写,使他有机会学到一手靓字体,且工精艺熟,越来越博得老板喜爱。


照南公祠1.JPG

照南公祠匾额



    那个姓黄老板是个中年丧妻之人,虽然娶一个安南女,但不幸早逝,誓不再娶,膝下无儿无女,见照南为人诚实,工作有条不乱,且又是中国人,便以称兄道弟,如同一家。店里生意业务,全权交由照南管理,生意规模日益壮大。

    有一次,黄老板因操劳成疾,卧病在床,得照南料理恢复健康,但不久旧病复发,考虑肥水不流别人田,病入高肓,弥留之际,召来照南床边,语重心长地说:“你是我唯一至爱的人,亲如手足,身后财产尽与”。

    黄老板又派人请来律师,办妥继承遗产手续,不久就一命呜呼。照南按遗言,谨慎而又隆重,处理好后事。这间店铺,一切财产,全归谢照南名下所有。


照南公祠的现存的风化的中门柱.JPG

照南公祠的现存的风化的中门柱



    照南经营管理有方,生意日渐兴隆,财源广进。当地一股安南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垂涎欲滴,打起刁难坏主意,强加以人头费,保护费等不正之风。当地的中国人受到安南人的种族歧视,加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生意每况愈下,安南国内已显示排华之势。此情此景,令谢照南深感此地不宜久留,索性放弃经营,处理妥物业,关门大吉,返回故乡。

    回乡后,谢照南把赚来的钱,在石龙镇中山东路,开一间照记文具纸张店,顾请两工人,凭着一手靓毛笔字,兼营书写书信请柬和对联。东莞人传统习惯,每逢婚庆喜宴及新年春节,全用红纸手写请柬贺联,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张灯结彩,贴一副好意头的大红纸春联。谢照南写的对联字体优美,远近有名。方圆数里都慕名而来,请他即席挥毫,写春联喜柬。每年春节前一个月,他都忙于写春联,以应付

    春节到来之旺季。门前摆着“照记楹联,即席挥毫”吸引不少顾客驻足。

照南公祠天井.JPG

照南公祠天井



    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节前两个月,从石龙请渡船到省城纸行街去买红纸,途中风雨阻滞,船迟到广州两天。当到达纸行街时,红纸已被捷足先登者买完,剩下的只有一仓库蓝色的纸。谢照南恨怪自己倒霉来迟。但是船费盆川巳用去一笔钱。好汉不吃眼前亏,不能眼巴巴放着空船回去,于是横下一条心,既来之、即买之。

    既然无红色纸,蓝色纸也要买回去。随行的两个伙计都说他“傻瓜”,平常人认为蓝色纸是用于冥品迷信的纸,但照南执意不听。运回石龙后,很长久时间都无人问津,照南心愈发心急,甚至有点后悔,但为时已晚,无可非议。


照南廊屋.JPG

照南廊屋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驾崩,通令各地要用蓝色纸写挽联志哀,皇令不能违,一般纸店没有蓝色纸销售,纸厂又来不及生产,各地均告缺货。唯有石龙照记文具纸张店有售。纷纷派专人前来求购,一时间门店被前来购货的客商挤得水泄不通,几乎应付不下,差不多成了蓝色纸的专卖店。

    此时照记文具纸张店屯货可居,高价而沽,售价比平日高出几倍,仍然门庭若市,财源自然滚滚来,独家生意可谓一本万利。

    谢照南在这次生意中赚了大钱,发了大财。但随着年龄渐高,他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决定弃商还乡,享受晚年之福。遂开始买田置地,大兴土木。


P2030205.JPG

谢照南一晚升九梁的百年老屋仍矗立于村中

.

P2030582.JPG

幽幽的深巷诉说着百年家庭传奇



    为报答先辈养育之恩,买了西门塘一地块,兴建一座照南公祠,和八间用红砂石为基础,青灰砖墙体,茶桶耳结构之豪宅,并择定同月同日同吉时,在一个晚夜齐升九条屋梁。故后人把谢照南一晚齐升九条梁,成为佳话。

   现实中的百年古建筑——照南公祠保存如何呢?

    照南公祠三开间二进一天井布局。祠堂的立面一片火红,红石门框、廊柱、墀头、包台、基础、台阶,甚至月梁、抬梁均被漆成红色,望之一片烂漫,这在南社祠堂中是独树一帜的。

照南公祠中门一览无余.JPG

照南公祠中门一览无余



    值得关注的是祠堂月梁上左右两个木雕刻的驮墩。左侧木雕为卷草云之上有两只仙鹤翩翩起舞,中心为一牌坊,下有一宝瓶或许是香炉,猜不透是何意?右侧木雕中心一座七层佛塔矗立,三只天鹅或飞或鸣或饮,亦不知有何寓意。

照南左月梁木雕.JPG

照南左月梁木雕

.

照南右月梁木雕.JPG

照南右月梁木雕




    打量着已经风化的墙脚和柱础,感叹岁月之无情,举步入院,中门已朽,独留两根红石柱任凭岁月的消磨。

    院内一览无余,天井稍阔,整个院落呈北方四合院的格局。其中,正堂屋脊亦是船形脊,厅内未见堂号,一幅神龛亦是十分简陋,且没有使用。


照南公祠正厅.JPG

照南公祠正厅虽然神龛上没有放神主牌位,但是每次来充电总免不了对神龛合十行礼

.

照南石础1.JPG

照南石础1

.

照南石础2.JPG

照南石础2

.

照南石础3.JPG

照南石础3

.

照南石础4.JPG

照南石础4

.

照南石础5.JPG

照南石础5



    环视四周,唯发现祠堂内的红石柱础颇有特色,全富有变化,但大多数已出现风化和侵蚀现象,给南社的文保提出新的课题。


南社除了明、清时代的祠堂之外,还有一座建于公元2002年的祠堂——云野公祠。


P2030802.JPG

建于2002年的云野公祠



    云野公祠堂号为“敬德堂”,面积158.8平方米,集资金额,港币58万元,人民币28千元。祠堂中的狮阶础柱均为麻石,梁桁檐罩都是仿古木构件。


P2030848.JPG

敬德堂



    从祠堂的捐赠书中我们可以得知,云野公祠原来并不在现在的位置上,而是在祠堂巷中。祠堂巷内有一座新建的云野公祠食堂则是原来的祖祠。


P2030045.jpg

云野公祠原址现为食堂


捐赠书


   事因父亲谢枝(已故)在土地改革时分得茶山南社祠堂巷,原来我家头放神主牌的云野公祠的祖祠屋。面积为9.7米X5米等于48.5平方米的地方,经当时大跃进运动把日久失修的天面拆平变成空地,杂草丛生、垃圾成堆。



P2030812.JPG

亲笔签名的捐赠书


   今有云野祖兄弟需要在此修建一个厨房为日后子孙喜庆之用,现经本人及家人协商并一致同意捐赠本人父亲名下分得的云野公祠旧址修建厨房之用,日后建成之后将配回门钥(匙)给我,方便清明重九回乡拜祖有落脚点之用。唯恐口讲无凭,日后争议,特立此本捐赠书壹份为证。

捐赠人:谢宏万
承赠云野公祠代表:谢旭华



谢柱强


谢流文


谢吴春


见证单位:茶山镇南社村委会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三日捐赠立书



P2030811.JPG

云野公祠入伙留念



    经查阅南社谢氏族谱我们得知,云野祖属于南社谢氏第四派十一世祖。与云蟠、云岳同为卷石公的儿子。云野祖有子海望、葵明、我玄。


第十问:南社古村落有两间社田公祠,不知背后有何故事?

    我们首先了解谢社田的生平事迹。

社田本名谢彦庆.JPG

社田本名谢彦庆



    据《南社谢氏族谱》载:谢氏十世祖谢社田,字天瑞,号彦庆。生于明朝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岁正月二十八日。卒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岁正月十五日,享年九十四岁。冠带寿官乡饮介宾。

    南社村社田公祠有两座。


清代社田公祠.JPG

清代建筑——社田公祠



    一座建于村中心祠堂塘之南岸,与谢氏大宗祠斜面相对,四通桥侧,柳下巷巷头。新社田公祠始建于清朝光绪十五年已丑岁(1889年),纵深11.6米,面宽9.3米,占地面积108平米。目前正在重修中,因钥匙在施工队手中无法入院考察。门口对联为“风和柳巷,气淑兰阶”。


明代社田公祠.jpg

明代建筑——社田公祠



    一座建于南方柳树下巷上端住宅群中,东邻樟岗岭。旧社田公祠始建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重建于明朝天启熹宗皇帝四年(公元1624年),纵深22.2米,面宽10.7米,占地面积237.5平方米。

    为了区别这两座同名的祠堂,村民通常把前一座称“新社田公祠”后一座称“旧社田公祠”。

    旧社田公祠,原本是谢社田私人居所。据祠内《社田百岁翁石碑志》碑刻记载“吾生平拮据,经划实惟此堂,百岁后必以是为祠”,这是谢社田生前自己将这座居所作为日后祠堂,故又可称“社田百岁翁祠”。到明天启四年(1624年)改建为祠堂。后于清代重修。


社田公祠第一天井回望.JPG

站在旧社田公祠天井回望


   祠堂前有门厅,三开间,中为凹斗型大门,正中为厅堂,后为祀厅,前后三进,夹着中间两个天井,天井两旁为廊屋,立面大门座于高台之上,气势轩昂。

    大门对联“三房系本,十世源流”。据《南社谢氏族谱》载:第四派系七世祖谢松英(晚翠)之曾孙,八世祖谢谢竤(樵谷)之孙,九世祖谢文卓(东园)之长子。谢文卓共三子:长子谢庆彦(社田)、次子谢庆质(纳泉)、三子谢彦明(少恒)。十世祖谢社田有三子:长子谢诰(见田)、次子谢壮(从野)、三子谢播(苍宇)。如此一路数来,恰恰是谢社田三子同本,承十世之谢氏之脉。


社田公祠二进博古脊.JPG

社田公祠二进博古脊

.

博古脊中的人物陶塑.JPG

博古脊中的人物陶塑

.

光绪甲申年落款.JPG

光绪甲申年落款

.

意新店造落款.JPG

意新店造落款



    进大门直接经天井到正厅,正厅为三开间,有前后檐柱,用枱梁式结构,空间较宽敞。二进屋脊为博古花脊,其中人物陶塑活龙活现,且古朴大气。仔细观察,其落款为“光绪甲申年(1884年),意新店造”。距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观其保存状况依然完好。


社田公祠之绎思堂.jpg

社田公祠之绎思堂

.

P2040901.JPG

祠堂廊屋下立有一块石碑

.

红石底座的《社田百岁翁祠石碑志》.jpg

红石底座的《社田百岁翁祠石碑志》



    二进为正堂,堂号“绎思堂”。天井廊屋下的墙壁上镶嵌一块《社田百岁翁祠石碑志》(附后,以方便研究者之用),红石为框,底座为刻花红石。绎思堂后檐中央设有格扇,平时绕过格扇才能进入后天井和祀厅。

    祀厅分做三间,中央一间后墙设神龛,供奉着自九世至十二世的谢氏祖先牌位。神龛之前照例有一个花罩。因为祠堂开始是百岁翁谢社田所建,所以神龛两旁挂着一副“寿延三万六千日,“福荫一堂数百人”的楹联。敬祖先是为了福荫后人。


三进的神龛.JPG

三进的神龛

.

神龛下红石基座.JPG

神龛下红石基座

.

神龛花罩下红石雕刻基座1.JPG

神龛花罩下红石雕刻基座1

.

红石雕刻基座2.JPG

红石雕刻基座2



    神龛下面的石基座,据说是改为祀祠堂留下的,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基座为红粉石,共分三层,最底层为红粉石基础,二层为三块雕花的红石组成,线条生动,富有美感,三层为三大块两小块雕花红石,为六条竹节雕刻分隔,整个基座富有变化,且符合岭南建筑习惯。这个红石基座算是南社古村落比较珍贵的历史文物了。

    社田公祠大门正对一堵青砖照壁,上部的灰塑已经脱落,唯有墙壁一侧的一块红石引人注目。红石上刻“此墙外余地古祖祠的”字样,以示曾经的产权。

社田公祠宅界石碑.JPG

社田公祠宅界石碑




    社田公祠整座祠堂由前至后,逐级提高,每层的地面都提高五十至七十厘米。每当春、秋祭祀之时,中厅大门,正厅格扇门都打开,深度和宽度通风透光,昂然直上,颇有雄伟气势。


P1960097.JPG

南社古建筑管理所

.

P2020722.JPG

谢所长向我们介绍南社村的风土人情



    南社古建筑管理所谢所长口述:

    1953年土地改革已分配给村民作柴房牛栏拴牛放柴之用,遭受严重破坏,加上年代久远,风雨侵袭,本祠族人商议,按村委会定出每平方60元价格向分得户馈回,集资捐款港币陆万玖仟柒佰元,人民币陆万叁仟捌佰玖拾元。

    1999年按原貌不变原则重修好,保持祖先文物遗产不失传。(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


     【麒麟合创】系列皆为原创作品,转载请与作者联系,谢谢!


相关链接:





1、南社,小楼深巷的千年画轴——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一)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0957&extra=page=1

2、南社,小楼深巷的千年画轴——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二)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2921&extra=page=1

3、 解秘南社千年古村——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三)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4925&extra=page=1

4、  南社明代遗存古围墙(上)——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四)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7477&extra=page=1


5、第三章 南社明代遗存古围墙(下)——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四)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08468&extra=page=1

6、第四章 晴耕雨读的书香南社(上)——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五)[url=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10238&extra=page=1]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10238&extra=page=1[/url]


7、第四章 晴耕雨读的书香南社(下)——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五)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12015&extra=page=1
8、第五章 暗藏玄机的深巷古井(二)——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七)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16885&extra=page=1


9、 第五章 暗藏玄机的深巷古井(三)——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八)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20157&extra=page=1

10、第五章 暗藏玄机的深巷古井(四)——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九)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21688&extra=page=1

11、第五章 暗藏玄机的深巷古井(五)——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
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23507&extra=page=1


12、第六章 南社庙宇,扑朔迷离的文化信仰——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一)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25130&extra=page=1


13、游南社庙宇,听民间传说——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二)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26730&extra=page=1

14、武帝庙,折射崇文尚武的精神——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三)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28506&extra=page=2

15、第七章 以血缘为纽带的南社宗祠文化——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四)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30288&extra=page=1


16、岭南建筑经典之作——谢氏大宗祠——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十五)
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32857&extra=page=1

17、百岁坊,东莞唯一的坊祠合一建筑——东莞文化发现之旅走进茶山南社(十六)
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35149&extra=page=1


18、源,众里寻她千百度——东莞文化发现之旅走进茶山南社(十七)
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36870&extra=page=1

19、谢家宝树,百世其昌的传承——东莞文化发现之旅走进茶山南社(十八)http://bbs./viewthread.php?bfid=30&tid=1139447&extra=page=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