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思想库的崛起 现代思想库的发展呈现出下述发展脉络: 1、20世纪初到二战前,思想库表现为政策研究型,核心特征是为政治实践提供“政策建议”; 2、二战结束到1960年代,思想库表现为政府合同型,核心特征是为政治实践提供“政策方案”; 3、1960年代后期到1980年代,思想库表现为政策倡导型,核心特征是为政治实践提供“政策市场”; 4、1980年代至今,思想库表现为政治家后援型,核心特征是为政治实践提供“政策思想”。 分析上述演变过程,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政策研究的演变内含这样几个关键点:提供建议→提供方案→市场选择→思想创造;存在一个共同的趋向,这就是:政策研究行为越来越职业化,研究内容越来越深度化,思想库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最终成为一种既不同于学术机构又不同于利益集团的新兴社会主体。 笔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思想库的崛起。 二、思想库能否具有现实的影响力,关键是它如何把社会需求转换为政策实践 如何实现“社会需求→政策实践”转换则就是笔者所说的“政策策划”。从逻辑上看,这种“政策策划”需要四个环节完成,即: 1、开发议题--如何在社会的诸多需求中进行界定,并提取出相应议题进行研究; 2、对策研究--分析需求的内容及怎样满足需求; 3、方案设计--通过对满足需求条件的分析,设计应对需求的政策框架; 4、政策议程--通过思想库的职业化运作,把政策框架纳入到国家的政策议程。 在这四个环节中,开发议题、对策研究、方案设计都属于专家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专业化知识把社会需求转换为政策框架;政策议程则属于经理人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职业化的经营技能把政策框架推进到政策议程中去。 反映在实践上,上述四个环节即构成现代思想库的基本运作框架。 第一,思想库首要功能是开发议题,社会议题开发能力是衡量一个思想库优劣的先决条件。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发展存在着许多需求,而需求众多,就会在其之间产生张力。在张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相关需求就会上升为紧张性需求,就需要国家优先解决。在这种背景下,思想库的首要任务就是分析社会需求,并从中提取出那些具有内在张力的需求,设立社会议题,进行先导性研究。在这个环节,一个思想库是否优秀,很大方面上取决于该思想库开发社会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对社会需求张力分析越精准,尤其是对那些具有一定紧张性的需求越敏感,那么该思想库就越具有前瞻性,在未来的思想市场的竞争中就会越优秀。在这个意义上,思想库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社会议题,形成的研究议题越多,则越具有发展潜力。 第二,思想库的常规功能是对策研究,对策分析能力是一个思想库最基本的能力。对策研究的本质是分析当前社会需求的内容,并根据这种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一般思路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检验判断--设计对策--验证。在上述链条上,分析原因很关键,因为原因找得准不准,深刻不深刻,直接决定了后面对策设计的效果好坏。归根究底,这个环节,本质上是在验证一个思想库专家的质量和水准。就此而言,思想库的基本能力取决于专家系统的水平。 第三,思想库的核心功能是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的优劣决定着一个思想库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如果说,对策研究是一种可能性分析,那么方案设计即是一种现实性研究。在上面对策研究的基础上,要针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条件,设计可以进行操作的方案。在这个环节上,关键点是方案的可操作性,即它必须能在实际上进行运作,能通过具体操作产生实际效果,并具有可反馈性。该环节决定了思想库之所以与传统学术研究机构的不同,即思想库所具有的思想的直接现实性与传统学术研究的基础理论性构成了二者的基本分界。在这个意义上,学术研究机构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思想库。 第四,思想库的关键功能是形成政策议程,政策议程能否形成决定着一个思想库是否具有现实的影响力。在这里,政策议程的含义是,如何把政策框架推进到国家政策制定的议程中。也就是说,对于思想库来说,形成了政策框架,这只是完成了现代思想库功能的专业性一面,属于基础性一步;而另一面,即如何通过职业经理人把这一政策框架推上国家政策制定的议程表,则才更具有实质性,是现代思想库具有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该环节非常关键,直接决定着一个思想库的影响力的实现与否。 总而言之,关于现代思想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笔者这样概括:四大环节,四大功能,两个内核。四大环节是:议题开发,对策研究,方案设计,政策议程。四大功能是:在社会需求紧张中提取研究议题;对研究议题进行对策研究;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把政策方案推进到政策议程中。思想库的两个内核是:专家系统与专业化;经理人体系与职业化。 三、如何进行符合我国国情的思想库建设?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专家系统建设卓有成效,研究机构、人才队伍日渐扩大并逐渐走向世界的前列。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的经理人体系也日渐完备和成熟。当前我国社会的思想库建设的文化基础基本具备。 首先,思想库建设要建立政策研究人才体系。当前背景下,中国社会思想库建设的一个紧要问题是,必须逐步解决政策制定中某种程度上的、非科学性弱点,增加政策设计的专业化程度。具体讲就是,按照思想库演进的内在脉络(政策建议提供--政策方案设计--政府合同--政策思想后援)逐次推进我国专家系统的角色转换,尽快实现传统学术研究与现代政策研究的分离,并在分离基础上形成现代政策研究人才体系。
其次,思想库建设要按照其自身结构,紧紧抓住“专家?专业化”和“经理人?职业化”两个内核。构成现代思想库的要素有四,即议题开发、对策研究、方案设计、政策议程,建设现代思想库,需要以此四要素作为思想库设置的基本维度,在专家系统中进行研究层次和梯度的区分,构建一个有机的“议题开发→对策研究→方案设计”三者有序一体的专家模块,以及“政策议程:政策框架
最后,基于当前我国思想库建设的现状,既要在战略层面构建两个模块体系,同时又要在战术层面有所侧重,主要是针对专家模块体系,实现“议题开发→对策研究→方案设计”新研究方式的转换。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现有思想库多带有浓厚的学术研究色彩,也大多由学术机构直接转换而来,因此在实践层面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以现代思想库作参照,比较而言,我们的思想库最多是擅长政策建议,对政策方案设计,对社会议题的提取,对政策方案的可操作性关注,较为弱些。因此,我国思想库建设还需要在转换研究方式上有所突破,力争在议题提取、方案设计、思想理念提供等这些标志着现代思想库特征的重要尺度上,有所作为。 总而言之,关于当前我国思想库建设,笔者以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要立足国情,不要盲目模仿;要有国际视野,不要战略短视;要注重思想库一般性与中国实际的平衡,有自己的特色;要深入思想库的内核,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辩证看待中国现有思想库的利弊,扬长避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