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人处世之“同事三分亲”五

 求智慧得智慧 2013-09-23

          难得糊涂
      
糊涂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 郑板桥说: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是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乃假糊涂真智慧。所谓做人难得糊涂,正是大智慧隐藏于难得的糊涂之中。” 
    
湖涂不是无智,相反她是人类隐藏着的智慧。湖涂不是无能,相反她是人类一种未曾被启动的潜能。做人要学会糊涂。郑板桥曾道,难得糊涂。但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其实是个明白人。看破官场腐败、肮脏的他,辞官回乡,写诗作画为生,潇洒人生,以怪驰名。能看破,但就是不说出来或做出来。这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智慧。 
    
同事之间往往会有一些非正式的小道消息传播开来。有时,就需要你学会装糊涂;对于装糊涂的方法应该灵活多变。心照不宣!”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装糊涂法,只要你管住了自己的嘴,抑止住你想表现的欲望就行了。有的时候你会被同事当面提及,应该顾左右而言其他。实在被同事逼急了,最好说不知道。有时,会有一种像小偷被别人当场捉住一样的感觉,这没有什么难堪的,只需你双眼无辜地望着同事,同事肯定会怀疑是他的判断失误。 
    
因此,这种糊涂实际上就是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是一种少有的谨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某项重要的工作,是一种为以后取得胜利的一种策略。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达到希望的彼岸。 
    
另外有一种就是被动装糊涂,是因为你对事情的真象不清楚,还想知道;或者这件事实在关系重大,四处都是陷阱,怕掉下去,只得装糊涂。 
    
有时,从你那里探听情报的同事反而可能掌握一切情况,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事实或者核实一下而已。这时,你只能装得更傻了。假如你想反过来,从探听者那里获得情报,你更得会装糊涂。只要你多用反问句或者疑问句,真的?”“是吗?”……同时,充满渴望地望着同事,或者诱导同事继续讲下去,他或许就忍不住把所知道的消息说得一清二楚。一个主管职位空缺以前,关于人选的问题议论纷纷,而你又没有接受过任何正式的谈话,那些日子你感觉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同事问你:啥时候请客呀?老兄,快要高升了。这时候,你就要糊涂一下:不要再拿我开心了,你得给我发聘书呀?”同事得意地说:这回,你的聘书或许真的是我给你发。接着,他真的在老板面前猛侃一番。 
    
这是高明的糊涂。这种装糊涂的办法往往会让你获得极大的主动性,而不会在同事的言论之下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一些喜爱卖弄自己才干的同事面前装糊涂好处很多,会让同事对你不会有防御心理和嫉妒心理,从而也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处处为你穿小鞋。然而,不幸的是现在的人全都想表现自己的小聪明,惟恐别人说他傻。结果逞一时之能,成为众矢之的,反而让自己负上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我们何不难得糊涂一下?这种糊涂,不跟别人正面地较真,表面上看是糊涂,其实是一种聪明。这里的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假糊涂,嘴里说的是糊涂话,脸上反映的是糊涂的表情,做的却是明白事。因此,这种糊涂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智慧,是精明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适应复杂社会、复杂情景的一种高级的、巧妙的方式。 
    
不过话说回来,除了装糊涂,有时还要装明白。当财务部的主任笑着问你:听说,从下个月起,公司的奖金将要调整了?”这件事你怎么没听说过?然而无风不起浪。假如你说:没有听说过。就显得你消息有多不灵一样,更不会是老板的亲信,那样做太傻了。这时,你最好问:怎么,反映很大吗?还没有最后做出决定的事已经传得如此厉害啦,真有灵通人士呀!”在这时,装糊涂也就是装明白,是一种与同事相处的心理战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