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夏秋冬四季避寒暑——四季养生

 李大白家的小宝 2013-09-24

中医认为,人生病的原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其中外因说的是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这里所说的“寒署”就是泛指这些四时之变。只要能够针对这些气候变化,适时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就能防病延年。                

千万别把感冒当小事

感冒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人也不怎么在意。但事实上感冒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各个季节都有可能发生,如果调理不当,可能引起肺炎、肾炎等病症。而且本身感冒症状和肝炎、肺结核等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一旦耽误病情,后果非常严重。

庞大的“感冒家族”

中医认为人生病的原因无外乎是有三个原因,分别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这是古人根据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在这里我着重讲一下外因。大家都听说过外因致病,那什么是外因呢?外因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对于产生的寒热温凉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六气,即为风寒暑湿燥火。

这些会对人体会有什么影响呢?比如说风,一个人说感冒,受风了,木身身体内又有寒,风与寒一结合于是就出现了风寒感冒。风寒感冒表现在外的症状可能是四肢怕冷,流的是清涕,甚至于吐的痰也以白色的为主。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身体受风的时候,体内是有内热的,那么这就是风热感冒。风寒型感冒与风热型感冒在临床上的区分主要体现在:风寒型感冒恶寒(怕冷),风热型感冒不恶寒;风寒型感冒多无汗,风热型感冒有汗;风热型感冒偶有酸痛;风寒型感冒舌苔薄白风寒型感冒四肢酸痛,风热型感冒舌苔薄白或微黄;风寒型感冒痰多清稀,风热型感冒痰多黄绸;风寒型感冒口不干,风热型感冒口干欲饮。

一般而言,我们以这两种感冒为主,但还有一种是传染性的,那就是流感了。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主要是途径的不同。普通感冒获病的途径一般来说是从皮毛而人,比如说我们出了一身汗后,皮毛就闭住了,于是这个邪就是从皮毛而来。,然后出去受风而具有传染性的感冒则不是单单从皮毛而人,它还有另外的途径,就是从口鼻而人这就是流感了,于是也就有了传染性。一般的风寒感冒、没有传染性。

还有一些感冒发生在暑季与暑秋之间,如暑湿感冒、寒包火型感冒等等。这是中医对感冒的一个简单的分类,这也是风邪袭人的一个特点。

青霉素不是万能的

    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而病毒有1 -- 2周的生命周期。现在并没有什么能立竿见影的灵药,而且感冒彻底痊愈至少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另外,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其治疗已形成一定的程式及方法,因此感冒没有必要一定要去大医院排队挂号找专家诊治。

    人们现在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感冒了就去吊几瓶青霉素。其实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首要治疗原则就是抗病毒。而青霉素是抗菌消炎药,只有在有细菌感染的时候使用才有效。所以,一旦感冒,一定要对症、对因选用适当的疗法和药物。

    不少感冒患者一有病便跑药房,往往忽略了病的诊断。但购药者毕竟不是医生,自己很难对症用药。所以,如果自己不能辨识,最好去医院请内科医生诊治。另外,有一些治疗感冒的西药有些患者不宜服用,这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有一些人患上感冒后置之不理,总认为几天之后就会自愈。但是专家指出,感冒自愈能力与病毒的毒力、机体的抵抗能力和病后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病毒的毒力弱、机体抗病能力强,再加上日常护理得当,就容易自愈;反之,如果病毒的毒力强、机体抗病能力弱、护理不当时,不但不能自愈,病情反而可能加重或并发其他病症。

感冒很容易引起并发性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肾炎等疾病。另外,有些疾病的首发症状与感冒有相似之处,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猩红热、肺结核等,如果不注意区分,延误了病情,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需要特另指出的是,很多孕妇都因为怕用药治病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患了感冒也不敢用药而硬挺,其实这样也是不对的。因为孕妇患上感冒后,胎儿在宫内会感到缺氧,致使胎儿脑细胞的发育受到影响,此时该用的药还得用。

以上这些情形,多半是由于对感冒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的。专家强调,治疗感冒一定要对症选药、合理用药。平时要注意预防,尤其是体质虚弱的人群,要加强锻炼,合理调整饮食。对于风寒感冒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而对于风热感冒则可选用板蓝根冲剂、桑菊感冒片等。

感冒好了并不算完

《黄帝内经·热论篇》中说:“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患病期间或刚刚病愈,必须注意饮食,否则会复发。总的原则是食勿过饱,在感冒高烧期间,如果饮食过多,更能助热,所以更应该禁忌;但是也不能过饥,过饥则营养不继,从而影响自身抵抗力,于身体恢复无益。总之,既不能过饱,也不能过饥,饮食调养,至关重要。特别是温热性疾病将愈之际,胃气空虚,食欲增进,如果不加节制,必然会为饮食不当而复发。

适宜原则:清淡、流质(蔬菜、米粥、米汤)

禁忌原则:腥荤、油腻、肥甘、辛辣(海虾、羊肉、油炸、胡椒、辣椒等食物)

各个季节都有典型的病症

中风在春天,中署在夏天,肺病多发于秋天……天地四时之气不同,每个季节都会有它独有的特征,因而各个季节所易发生的病症不同,我们养生所应该注意的问题自然就会不一样。

游走不定——善变的风邪

风邪是中医病因之一。风为春季主气,风邪致病多见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风邪致病有内、外风之别。外风由自然界风邪侵入而致,凡寒、湿、燥、热等多可依附于风而犯人,如风寒、风热、风湿等。风邪可以说是外感疾病的先导。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具有生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因此风邪常伤人上部和肌表,而出现汗出、恶风、头痛面部浮肿等。风性善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变幻无常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皮肤痰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以及“,},风”  的摔然昏仆等症;:

《素间·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导致病况多动摇不定。凡临床上的眩晕、震颤、四肢抽擒,甚则脚弓反张等,多属风的病变。内风则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生,如肝风内动的头目眩晕、四肢抽搐,甚至突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风邢袭表容易造成痹症,其最常见的是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也分两类,一类叫风湿性关节炎,一类叫类风湿。我们怎么去划分类风湿和风湿性关节炎呢?比如大关节红肿胀痛一般来说是属于风湿性关节炎,但是小关节变形造成的疼痛往往是类风湿,这两者是有区别的。风湿性关节炎在治疗上目前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有一定的办法,但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当前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法。

那么风的特征是什么呢?前文已经介绍到了,风是游走不定,善形而数变的。当感觉身体内还会有疼痛在体内游走的时候,一般来讲是受了风邪。大家有个误区需要走出来,就是认为脑血管意外也是由中风引起的。其实这是两个概念,脑血管意外那个风是内风,是肝风内动,所以《黄帝内经》里边讲叫“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我们议里说的风是外风是外感,这是两回事。

秋冬季节—养肾的最佳时机

冬季是新陈代谢能力最低的时候,尤其是一些体弱多病之人,常感手足不温,畏寒喜暖。这是由于代谢水平较低,能量和热量供应不足导致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常说的“火力不足”。中医把这种火力称之为人体内的一个脏器“阳气”。中医认为,阳气发源于肾,肾不仅仅是还被称为是“先天之本”。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肾是功能上的肾,《黄帝内经》中将“脏腑”的“脏”以“藏”这个字表示,这才是正确的,所谓藏者,藏(cling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也就是说肾有滋养各以也脏腑组织器官等功能的作用。因此,肾精亏损将直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诸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黄帝内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叫“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那对于“春必病温”是怎样解释的呢?就是说到了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一些微生物也在复苏。所以为什么说流感也好,感冒也好,会在春天发生,原因就是冬伤于寒。

在这方面,大家也存在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冬伤于寒就是冬天养生没养好,体内有寒,冬天受寒而到了春天发作,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一种寒能在体内潜伏一个冬天而不发作。“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我们要从完整意义上来理解,这其实是一个养生概念。所谓冬伤于寒,是冬伤于寒水之脏,也就是说肾精,冬季如果对肾精没有固护好,经常使得阳气开泄于外,春天就容易生病。这就是为什么冬季要养肾了。秋冬两季是收藏的季节,到了冬天我们就应该在思想上、在意识上、在行为上相对蛰伏,将体内的精气神固守住,不要让它随意的宣泄。秋季也是这样的,这个时候寒水之脏没有得到伤害,到了春天,人就不会因为外感来袭而导致疾病发生。

所以我们秋冬季的生活起居要规律,比较适宜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这样不但能够增强肾气功能,还会因“肾主纳气”,而帮助肺气呼吸,预防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饮食上,其基本原则为避开生冷、豁硬食物,无病之人可适当滋补,有病之人须在医生指导下滋补。在精神调养方面,冬季更应精神内守,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心态和缓,以顺应天时。可以选择阳光充足的时候,多晒太阳,这是调养情绪的最佳天然疗法。

蓄香佩兰荷叶汤—防暑养生的妙方

《黄帝内经》中说:“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夏秋相交之际,天气以暑湿为主,容易引发很多疾病。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是暑。在中医上暑就是热火相加,比热还热称之为暑,一般的发生季节就是在夏秋之季,从夏至日后为暑。一般的,在这个时候容易感受暑邪,比如中暑,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所看到的中暑往往是暑必加湿,不是说单一的中热中暑了,而是往往还有湿气,所以在平时预防是很关键的。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蕾香佩兰荷叶汤:鲜蕾香l0克,鲜佩兰10克,鲜荷叶10克,这三样煮水。在夏秋之际喝此水,喝上三五天就可以达到御天地不正之气的作用,能够实现防暑的效果,同时还能为秋季养生打下基础。

    运动、饮食—抵御湿邪的绝佳法宝

    湿邪可分为内湿和外湿两类。一般把外界潮湿之气侵人人体而发病称外湿,外湿多与季节、气候、环境有关。还有一种湿是因饮食不节,使得在你体内由食物化聚成的湿。这种湿损伤脾胃,以致脾阳不振,水湿运化失常,湿从内生而发病,称内湿。

    那么如何避免体内的这种由因食而生的湿气呢?其实有很多的办法,可以少吃一些祛湿的东西来改变一下不良的生活习性。那什么容易聚湿呢?比如说贪凉容易聚湿,喝浓茶容易聚湿,经常喝凉啤酒容易聚湿·,一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运动量达不到也容易聚湿,如果活动量足够那就很容易把一些诱导性的因素实时地排出体外,从而不会导致湿的形成,也就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

所以预防湿邪最好的办法除了对外界的潮湿要引起足够的注意以外,还要注意饮食和运动。

也能救命——秋操的预防

中医学将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归纳为“四时”与“六气”。“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六气”是指不同季节中出现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特点。

“燥”是秋季的主气。“秋燥”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天气燥热、温度偏高,相对湿度偏低而空气干燥。这时候有种肃杀之气,会伤及我们的肺,那么如何去防这个燥呢?

其实方法也很简单:以鸭梨两个配以杏仁十克煮水,便可达到预防秋燥、润肺化痰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多吃点孽算,在菜里边多吃点百合,这些都是些好办法。

另外在夏秋季节还要注意预防火热之邪。火热之邪就是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中最后一个。火热之邪一般都是发生在暑季,这个时候骄阳似火,对火的预防以清热之法为主,以达到一个防暑降温的效果。

非典”类型的传染病毒——戾气

为什么我们会生这样和那样的病,就是因为我们人感受外感而导致的。一般而言,这与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气有关。这六气是天地间的邪气,也是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常气。之所以叫做常气,就是因为虽然六气伤人,但是它是属于正常的,它是天地之间这种自然之气,它井不具有传染性。而天地间还有一种神秘的东西,这个东西在古书中有记载,明代名医昊又可在<瘟疫论》中提到:“夫瘾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因为古时候科技不发达,就将其称为决气。这是一种自然界的毒病之气,发病较急、与普通的六淫邪气不同,它具有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病情严重、一气一病(即一种庚气导致一种传染病)、症状不同的特点。庚气的发生是很多原因共同导致的结果,包括气候、环境、饮食及社会因素等。气候因素,就是指天气的反常变化,例如酷热、严寒、久早、洪涝等;环境及饮食因素,是指空气、水源、食物等受到决气的污染;社会因素就是指社会动乱、战争,以及政府对疫病的预防工作不完善。

庚气实际上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病毒,所以外感在中医来讲我仁称之为温病。温病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经呼吸道感染,而且会出现逆转的情况发生,危及生命。这等于现代医学说的传染源,可见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且很科学。今天,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温病就是我们所描述的部分传染病的总称。

有人会问,怎么还有一个温疫呢?温疫也叫做瘟疫,一人受病谓之温,一方受病谓之疫。也就是说我一个人感冒了可以称为是温然而这个人接二连三地传染,然后互相交叉传染,以至一个区域内都发病,这就称之为疫。这就是六气和决气的区别,六气不具有传染性,而决气具有传染性。

疫是有传染性的,我国发生的“非典”就是典型的温疫。然而为什么有的人感染上了而有的人没有感染上呢?有句话说的很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了,好比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只要我们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措施,疾病就不会找上门来。

清代的温病学家吴鞠通在他的《温病条辨》里边对于温病的提纲,有这样的描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那么如何预防外感疾病的发生呢?那么也是八个字:“去掉内热,当然清爽。”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外感疾病发生的真正的原因,首先是体内有阴虚或者是内热,这些是潜在的致病的内因.然后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和一些有传染性的病菌作为外因才会乘虚而人。

秋季养生,注意收敛

从四季的属性来说,秋季主收藏,特征是收数。那么所有的养生活动,还是要以平为期、以和为期,以阴阳之平衡为主,还要清肺气,就是不要将这些气与性情泄在外面。

牛肉也可以治白眼

从四季的属性来说,秋季主收藏,特征是收敛。《黄帝内经·素问》中曾提到秋季以肃杀之气为主气。那么,秋季来临之际,我们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应该怎样养生呢?

在讲秋季养生之前,我想说一个故事。我祖父曾给一位患者看病,就是赵丹的夫人黄宗英。

有本小说叫做《雁南飞》,这里有个情节就讲到黄宗英。在她年轻的时候,有一只眼睛翘自眼,就是歪的。这本书里描述,她遍求京城名医,吃了许多药,都没什么效果。后来,她找到了我的祖父孔伯华。我祖父用什么把她治好的呢?很简单,就是一片生牛肉。

我祖父让她每天在歪的眼睛那里贴一片生牛肉。每天一换,大概贴了半年多,她的眼睛就逐渐正过来了。在这本书中还描述到,连她自己都记不清当初是哪只眼睛歪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这是与收缩有关的。古代有一种残忍的刑罚,就是用一张刚刚屠宰的新鲜生牛皮,把人裹起来,裹起来之后放到太阳下面暴晒。大家都知道这会造成什么后果:牛皮是有收缩作用的,人在里面就活不了会被活活闷死。

秋天为何会腹泻

我所说的这些现象和故事,与秋季养生有什么关系呢?秋季是肃杀的季节,特征就是收敛。从春夏秋冬的属性来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果我们想要用健康的身体来适应秋天的肃杀之气,就要从精神和饮食等各方面进行调节、收敛。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对秋季养生有很详细的描述,它的原文是这样说的:“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这是说,秋天的三个月,可以说是容平之季。世间万物,该开花的开花了,该结果的结果,已经是平静安定的时候了。秋天风高气劲,地气清肃。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后边有详细的描述就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就是公鸡打鸣的时候你就该起床了:天刚刚黑你就该睡觉了。这是从起居方面来说的。

从精神方面,是这样描述的:“收敛神气。”你要将自己的精气神收敛回来,使之安宁。这样,才能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它的后面还有描述说:“以缓秋刑,使秋气平。”那么,所有的养生活动,还是要以平为期,以和为期,以阴阳之平衡为主。接下来,还讲到要清肺气,就是不要将这些气泄在外面。

大家知道春生夏长,也就是春夏两季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这种志与气开泄于外,不开泄是不行的;但是到了秋天就恰恰相反,要回敛要回收,这与我们的肺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从中医五行学说中五脏的这种对应关系来看,秋季与肺是相对的。在前文中的五脏体系结构图中大家也都看到了,于是秋季养生的关键也就出来了:秋季主要养肺。我们要使自身的肺气达到一个非常清爽的效果才行。有一个成语叫做秋高气爽,如果没有健康的休魄是感受不到秋高气爽这种意境的。

如果违背了秋季的养生原则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在《四气调神大论》里边讲到我们的这些做法是属于“秋季之应,养收之道”。秋季养生养什么,就是要顺应收的这种属性,如果违背了它则伤肺,而到了冬天那么就会发病。发什么病呢?冬为损泻。这个损泻实际上就是一种腹泻,但是我们现代都市人群实际上还到不了冬季,一到了深秋就开始腹泻了。有的人在夏季后期就开始腹泻,这是因为夏季没养好,那到了秋天则更厉害。

在夏秋之季这种天气转换的时节,这时本身气候就是以署湿作为一个主气,天气又非常潮闷,因此有些人就会犯这样的错误:因暑贪凉。因暑贪凉直接导致的后果前文也提到过,就是要伤脾胃,于是到了秋天那么就会产生腹泻,用不了等到冬天,秋天已经显现出来了。此时秋天若不按照秋季养生的基本准则,那么到了冬天则不仅仅是如《黄帝内经》所说的“逆之则伤肺,秋为飨泄”的结果了,也就是说就不仅仅是伤肺和腹泻的问题了。

谨防支气管哮喘

现代都市人群易患外感疾病。秋天气主燥,感受到燥湿之气,容易患支气管炎,中医上将支气管炎叫咳嗽。除了咳嗽外,还易患支气管哮喘,也就是中医里的哮喘。实际上,哮喘是从急性支气管炎转成慢性支气管炎的。如果处置和治疗不当,就会发展为支气管哮喘。那么,从中医的范畴来讲,还包含肺气肿这种疾病。如果老年人感觉稍微活动一下就气短,那么,就可以考虑是不是肺气肿。有的人除了气短,还有胸闷心悸这种症状,这种情况就要考虑是不是肺源性心脏病。

这么一看,秋天容易发生的疾病还是很多的。秋天的天气变幻莫测,忽冷忽热。这种时候,我们的皮肤表面首先就会受寒。肺主皮毛,因此首先伤肺,可能导致大叶性肺炎、风寒感冒等疾病。中老年人身体本身就有些宿疾积留在体内,如果说,本身就长期患有高血压,往往又会因此而引起脑血管疾病。这时寒主收引,人体中的血管会收缩。老年人的血管比较脆、坚,血管内的压力增大,疾病因此而生。

火旺之年,预防肺火

肺是我们的娇脏,都市人群多为热火相加之体,加上秋天的肃杀之气此之外要尤为注意预防肺火。青壮年就主要是清肺热,老年人除还可能存在的肝肾阴虚状况,在养生上更应该注意一些。

如何清除肺火

秋天的气它是主燥的,按照外感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而言,主要还是属燥属湿的。我们感受到这两种气容易患什么疾病呢?最容易发生的就是支气管炎。从中医上讲是没有支气管炎这个词的,在中医上叫咳嗽。另外还容易得支气管哮喘,中医同样没有支气管哮喘这个词,在中医上叫哮喘。实际上哮喘应该是从急性支气管炎转成慢性支气管炎,如果治疗不当就会进而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从中医的范畴里边还包含了一类疾病,那就是肺气肿,比如像有的人感觉到气短,稍微一活动一下就气短,在这种情况下就考虑为可能是肺气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人除了气短以外还有胸闷心悸的症状,那么这种情况就应该考虑为肺源性心脏病。所以你看这样一说的话,秋天容易发生的疾病还是非常多的。

在感受秋天的气候的时候,很明显它是一种变幻莫测忽冷忽热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皮毛就首当其冲容易受寒,而在五脏体系图中我们看到肺是主皮毛的,于是这就首先是伤肺,因此还会导致一些像大叶性肺炎、风寒感冒这类疾病的发生。而对于一些本身就有宿疾积留在体内或者说长期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而言,则往往又会引起脑血管意外这类疾病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脑血管意外这个疾病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空气中这种寒主收引,寒主收引的话则引起人身体的血管收缩,在这种情况下血管的收缩导致了血管内的压力增大,于是也就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火旺之年,防火就极为重要。肺是我们的娇脏,秋季应如何预防肺火的发生呢?

现代都市人群因工作压力过大与饮食不规律,而多为热火相加之体。这些体质之人本身就容易得热火相加之病。到了秋天,赶上秋天的肃杀之气,我们要尤为注意。

首先,要预防肺火。肺为娇脏,既不耐寒,也不耐热。不管你是感受风寒或风热,都会伤肺。无论是从伤寒论,还是从瘟病学方面来讲,我们对肺都有描述,尤其是瘟病学。在《瘟病条辨》中,对于伤肺这一块,有这样一句话:“瘟邪上受,首先犯肺。”那么,肺会被伤在哪方面呢?便秘就是其中一种。里,你的肺被伤了,就会影响到大肠。从中医上来说,肺与大肠相表我们都知道,大肠是管糟粕传递的,是大便传递的通道。所以,秋季养生,先防肺火。

火又分为实火与虚火。老年人与年轻人又各属哪种体质?如何进行调养和预防呢?哮喘是秋季高发疾病,什么体质的人是哮喘的高发人群?哮喘病人如何从饮食及运动上进行防范呢?

一般来说,青壮年属于实火,老年人属于虚火。调养与预防实、虚火,在方法上虽然有相通之处,但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对于青壮年来说,主要是以清肺热为主。老年人除了要清肺热之外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会存在的肝肾阴虚的状况。于是,根据这一点在养生上就要有所区别。

哮喘是一个很难治疗的疾病,往往到了秋季预防措施没有做好的话,就容易在这个季节发作。其痛苦难以言表。

哮喘的发作的主要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多与我们体内的痰湿有很大的关系,就是痰淤于内。怎么来理解这个间题呢?

就是痰会随着我们呼吸的这个气的升降而出人。当呼吸的时候,痰是会随气而出的,可就在出的时候在喉咙这个位置会形成一种淤滞,也就是淤塞在这个位置。那么中医对哮喘的这种描述叫做“喘是以吸而言,哮是以鸣而言”,统称为哮喘。

老年人常常会有这种疾病发生,尤其到了秋季开始的时候,由于夏季没有保养好又加之自己是一个痰湿体质,再加上一个热火相加之体,于是在外来风寒来袭的时候就会引发内热的疾病。“热淤于内,感而即发”。这样一来,若是痰再出不来,那么这个痰则会胶固于隔中,随这个气体的升降相出入卡于这个喉咙这个位置,从而使哮喘发作起来,进而到了冬天很有可能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后果非常严重。

从哮喘的内因上来说,一般是或因饮食不当,或因情志,或因劳倦,或因过敏。从中医上讲我们给它归纳为这样三句话,叫做“内有塑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服有胶固之痰”,这三种原因相加也就形成了哮喘之气。

所以说秋季不注意养生就会容易引发这样的疾病,那么如何去防治它呢?这里有两个方法推荐给大家。一个方法呢是从饮食上通过一些食疗来调节,能够有效地防止上述疾患的发生或者说是防止这些疾患的复发;另一个就是:买半斤五味子,用五六斤或者是六七斤的白水煮半个小时,之后将这一锅汤放置在阴凉处放凉,放凉以后往这个里边放二十个生鸡蛋,之后在上边给它压一个东西把它给封藏起来;注意不要让太阳晒,而是放到阴凉处保存,这样的话大概泡十五天到二十天。对于平时有哮喘的这些症状的老年人,可以每天吃一个鸡蛋,怎么吃呢?每次吃的时候你拿一个出来,用热水而不是开水泡五分钟然后把这个鸡蛋打开喝里边的鸡蛋汤,这个偏方对于缓解哮喘症状有非常好的效果。

情志收敛。注意食疗

秋季养生,要做到从情志上进行收效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同时,以食疗为辅,时常喝一些滋阴的粥,清除体内垃级,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养生长寿的目的。

我有两个小方法,可以帮助大家调节身体,防患以上疾病。一个方法是从饮食上,通过食疗来有效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或是复发。另一个就是“以静养身”,别做剧烈运动,但可以尝试一下太极拳。

滋阴珍透,沙参银耳粥

我给大家推荐两个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常喝。一个是沙参银耳粥,就是用50克沙参,50克银耳,洗干净放到锅里煮。有的人想放点冰糖,我认为,糖是能够化热的,所以为了保证粥的效果,最好不要放冰糖。要是嫌一点味道都没有,可以就点咸菜吃,但是也不能吃太多。大家喝沙参银耳粥,早卜、晚上、中午吃都可以。这种粥,隔日吃一次.可以有效地清除你体内的废物,同时还可以滋阴。消除了致病的内因,那么,外因就不可怕。

这就应验了《黄帝内经》中的两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弄肾良品.生地麦东粥

除了沙参银耳粥,还有一个生地麦东粥。药,主要是滋阴的。这个粥比较适合老年人。生地和麦东是两味中就是用克麦东,把它们煮成粥,大约煮二三十分钟后食用肝肾阴虚,有很好的治疗作用。50克生地、50对于老年人的

情志收敛 以静养生

关于秋季养生,要做到从情志上的收敛。不要做剧烈的运动,让自己大汗淋漓。散步、打太极拳,这种静一些的运动,都比较好。我还给大家介绍一个很实用的方法,我管它叫太极收敛法。这个动作就是在两只手起来的时候,用意念想象,将气引到两眉之间,这叫祖窍穴。从这里进去,收敛回来,然后顺任脉下行,到腹部,气沉丹田,周身放松,再还原。实际上,它就是将你的精神收敛间来r,做的时间大约每次两三分钟,动作要点主要是吸气,呼气。吸气的时候要尽量绵长,把全身打开;呼气的时候也要尽量均匀平缓一点,让节奏慢下来是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