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课堂导学案的实践与巧用(导学案讲座一之12)

 紫色梧桐318 2013-09-24

高效课堂导学案的实践与巧用(导学案讲座一之12

编者按:本人对导学案讲座分为四个系列:一导学案综述,二数学导学案,三高中数学导学案,四初中数学导学案。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

本文《高效课堂导学案的实践与巧用(导学案讲座系列一之专题12)》分为十个版块:一是精编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二是科学编写使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三是依托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四是高效课堂,导学案先行;五是且思且行,用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六是利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七是:精编巧用导学案,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八是撰写高效的导学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九是导学案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十是精心使用导学案,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精编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吴绪磊的BLOG   日期:2010113

一、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基本理念: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

2、操作载体:师生共用导学案导学案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3、导学案编写原则: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开放性(有可供师生完善的留白处);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基本操作流程: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导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导学案” →课后反思补充导学案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1、明确目标。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2、前置自学。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前置自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3、展示交流。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

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相机指导。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前置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 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

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将学路教路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4、合作探究。学生依照导学案或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5、达标拓展。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履历,最大化的尊重培养发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项

1、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导学案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

2)五备: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跟踪听课,形成复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根据学校听课安排或邀请别人听课指导。把关领导要跟踪听课,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两个评价:包组领导对导学案进行质量评价,把关验收;学校领导现场跟踪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中教师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

2、强化导学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导学案形成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对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预设的内容包括:

1)前置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

2)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

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的起点、内容。

4)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2)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

3)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的评价同学的观点,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

4)教会学生合作:在合作小组内,能以宽宏大量的心态主动借鉴他人的智慧优势为我所用,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分享自己的智慧优势。不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拆台、互相封锁信息。

版块二:科学编写使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吴小敏博客   日期:20101224

一、核心理念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成长,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培养学生的素质。其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1、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2、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

3、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导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课前预习,引领课堂教学,促进课后巩固。

4、所谓导学案,就字面解读应该是:,就是引导、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预习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讲、教师的教;,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更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还是学生的作业,不是知识和习题的简单堆积。

所以,科学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关键之一。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二、编写原则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

1、一份好的导学案要体现四个特点

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2、编写导学案的六条原则

以学生为本,切合学生实际的原则。每个导学案的编写,均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来编写,怎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怎样编写,容量和难度都要适合于学生的实际,容量过大或难度超出学生实际是毫无意义的。让我们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来编写导学案。

课时化原则。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要在怎样设计问题方面多加研究,要注意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不易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编写方法

在编制导学案,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同学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导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2、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 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

4、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在导学案的最后一部分,对学生学习效果紧系巩固。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纠正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以及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四、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台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对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五、科学使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如何在课堂中更好的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整合部分的有关问题。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课堂导学。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导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对由实验得出结论部分的教学,教师可采用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得到知识,最后由教师对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随着教学改革,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因而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其关键在,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在课堂导学的过程中不管采用哪种导学方式都要求学生当堂分段完成导学案中课堂导学部分的内容,并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新课内容结束后,学生再重新审视一遍在自学时完成的导学案中的基础整合部分的有关问题,既本课的知识小结。

3、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4、单元总结。

因为导学案是按照课时编写并在每一节上课前分发给学生的,因此导学案也许会比较散乱。为防止粗心的学生丢失,教师每一次讲评完学生订正好后要求学生将导学案上交,教师集中保管,当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教师再将这个单元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成各章节的复习资料。

5、对学生的要求,并养成习惯。

是课前,要认真预习新课,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新授课之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是课上,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不把资料带入课堂,但可以使用工具书等辅助性的材料,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是课后,经常做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的积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一下心得体会或者收获,把自己培养成有心人。经常对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并从中找寻规律,提高自己。

六、导学案使用中应避免的误区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几种误区:

1、以教案定导学案。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教师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

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教师都能理解。但是教师在预设导学案时或使用导学案时,会有这样一种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导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实施导学案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内容。

我们的导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要以此作为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契机。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采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途径来优化我们的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理想,充满魅力。

版块三:依托导学案,构建高效课

作者:河南省许昌市第十四中学  刘智高   日期:2011131

在课改的道路上本人始终未敢有丝毫懈怡,努力加强学习,大胆实验,勇于创新,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扎扎实实,力争取得突破性发展。结合近年来多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在吸收借鉴多年课改经验后总结概括出贴近实际,便于推广应用的如下课堂教学结构,即

一、复习检测

每节课前都利用2-3分钟,让学生对上节进行所学知识的复习检测再验收,重点是验收中等生与后进生,重在提醒学生重视课后复习过关,巩固所学,重点放在关键知识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三言两语,引入新课。贵在先声夺人,为新课学习创设有效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带着希望上路。为了振奋学习精神,调动学习气氛,我们还要求教师能结合学科学习,设计一些朗朗上口的班级口号,在课堂上喊一喊。如九三九三,敢于登攀,学习XX,勇往直前。关于目标展示,方式可灵活,如可以小黑板一次性展示,也可以课前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简单口述。总之,让学生明确目标向前冲,为最后的检测验收提供依据。

三、自主导学,检测反馈

此环节中,教师要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要在导学提纲引导入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编制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习大致用多少时间,学后怎样检测。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始终紧张地学,有规矩地学,学校还制定了快乐高效学习歌,让学生学习领会并应用。在大部分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后,为检验学习的效果,采用扑克牌抽测,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实践证明效果特别好。为巩固记忆,落实基础知识,再给学生当堂背记时间2分钟。

四、合作探究,分组展示

针对教学实际,结合学情,认真设计探究题,形成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教学结构。为突出教学效果,一般分四组展示,四组点评,小组参与,共享成功。

五、典例精讲,当堂过关

针对中考试题特点,精心编制典型例题,以抢答方式让学生讲,保证优生吃的饱,学困生有提高的目的,贵在举一反三,关键是理清解题思路,重在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出示每节必备的几道检测过关题,让学生有种节节有考试的感觉。当堂作业当堂完成,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由于是当堂对改,又保证了反馈纠错的及时性,这是高效的重要保障。

六、小结评价,拓展延伸

最后利用1-2分钟,教师对当堂小组及个人表现给以总结评价,把课堂加分情况汇总到周表中,作为期末个人成绩的重要依据。根据教学实际,对拓展延伸内容可灵活处理,必要性大就进行,必要性小的也可大胆舍弃。这样的课堂结构模式,我们把它概括为一评两测讲探导。一评即加分评价,两测即课前复习测,课后验收测,讲即典例精讲,探即合作学习,导即运用导学案的自主导学。

只要以务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坚定不移地在课改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就能打造出更高效的历史课堂。

版块四:高效课堂,导学案先行

来源:新思考网   日期:201146

一堂真正的高效课,其实成败在于组织者如何的把45分钟梳理清楚,就像一场戏,如果唱独角戏,不但累,而且效果不好。所以,我们给学生每个环节都赋予一种期待,甚至是满足,常常在不经意间我们如愿以偿的走出教室,学生在余兴未尤中充实的度过属于自己的生命的那一小段时光。今春,我校对备课进行了新的要求,这是一次教学环节的革命,给我们执教者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几节课的准备,认真研究导学案,然后慢慢的实验于课堂,有感觉,起码每节课都好像完成了教学要求,学生在做《全优》时都感觉轻松了许多,正确率也高。加上本期的教学研究重点,就导学案的几点新得,和大家一起交流。

对于新面孔导学案,首先,我仔细分析了说明,了解到导学案其主要功能不是为了学会,而是为了会学和能学,它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更是学习能力的源头。因而导学案不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输送,而是如何巧妙的输送。这个提示对课前的准备十分必要,导学案必须能够让学生生成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把一堂课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弄清必要的联系,让环环相扣而不显生疏,记得以前上课,自己由于准备不灵活,一个一个点到位后,出现了冷场的现象,学生莫名其妙的等待,一时学生茫然,老师慌神。这样的课不但效果差,更谈不上高效。

再则,在准备导学案时,要呈现出四化,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进化。就是教师把知识融会贯通后逐步渗透进学生心海。道理很简单,学者学后反馈给教者后,教者再弥补,这个过程要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这看似绕口令的四部曲,其间有个关键就是教师进教室后宁缺毋滥,节拍要和谱,当快四就快四,当慢三就慢三。

第三,进行导学案的必杀技是三学,即学生、学情、学法。那些把导学案弄成题目的单一训练,模拟作业题进行强化训练,练完讲,讲完练的做法恰恰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让学生学到方法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最好的理解能力去完成对每次作业的攻坚。只要他们在课堂上轻松的学到了方法,我想,高效课堂一定会走到课外,走到教与学的这些求职者的心中。

总的来说,导学案重在,核心是,而案是基于三学的设计。真正处理好了导学案,每一次夹着课本进教室,我们就不会觉得是痛苦繁琐的重复昨天的故事,一定会有一种今天一定要试试我设计的新点子,和孩子们好好交流一番。我想,只要是导学案先行,它就像一本旅行指南,每一堂课就会成为一次快乐有获得旅行,沉重的行囊一定会变得轻盈而快捷!

版块五:且思且行,用导学案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常玲  来源: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长兴中心校 日期:2011517

学习与反思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职业生活中所追求的。512日上午,长葛市中小学高效课堂语文观摩研讨会在市教体局礼堂拉开了帷幕,为全市语文教师提供了一次学习的契机。市二小的李晓蕾和八七小学的李娜老师分别讲授了《父亲的菜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朴朴实实的课堂,本真、亲切,为我们提供了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模式,又闪烁着授课教师独具特色的教育智慧,确实是上扎实课、求高效率,对全市语文教师真正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听后感触颇深,随拿笔诉诸笔端。

一、两节课虽然各有千秋,但作为导学案的示范课,所共同拥有的优点却使人如数家珍。如果借用数学中的加、减、乘法来彰显两堂课的闪光之处实在是恰当不过了。

㈠加——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两堂课都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但是更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思、议、疑、悟,辅之于教师适时的抛砖引玉、精讲点拨、巩固总结。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引导者,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是琅琅的读书声,是静静思考的气息,是思想碰撞的争论声,所漾起的波澜是弥足珍贵的质疑声。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自学能力定会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㈡减——大道至简,回归本真语文。

1、字、词教学的落实。两节课教师都注意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弄清生字读音,运用不同方法理解词语,学会概括课文的大概内容。在此环节中教师及时进行检测,在反馈中把自学要求落实到位。语文基础性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语文的根基进一步得到了夯实。

2、对文章精髓的深化。导学案很突出的特点是出示问题,先学后教,使文章的精髓即重点、疑难问题抽丝剥茧般显现出来。巧问导思,引发学生思考,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将混沌的思考在层层深入的学习中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两堂课没有粉饰,删繁就简,如迎面而来清新的风,揭开了本真语文的真实面目。

㈢乘——精诚所至、高效课堂=激情×(教学预设+课堂生成+学法)。

1、两堂课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教学激情其实就是一把火,能点燃课堂,使学生以十足的劲头投入到学习中。

2、教学预设合理、精当。审视这两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先是结合学案,课前预习,其次小组互助、解决问题,然后学生质疑,教师精讲点拨、解难释难。

3、课堂生成精彩。特别是八七小学的李娜老师很注意抓住课堂生成的瞬间,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回答中出彩的地方,在思考方式和价值上引导,同时很好地融入激励性评价。这样可圈可点的地方比比皆是。比方说她问学生:对课文中所列举的三件具体事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发言都沉淀着自己的思考,展示的是个性化的感悟,教师在给予了妥帖的评价之后,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大声地对台下的教师说出你的名字,让他们记住你,好吗?这样的时刻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一定永生难忘,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定是不懈的动力。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后面的环节学生更是争相发言,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

4、学法指导到位。除了第一方面我提到的导学案着力体现的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以外,两位教师还特意在写作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引导。

二、当然教学永远都是有缺憾的艺术。作为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来说,我也非常想谈两点自己肤浅的建议。

㈠学会倾听。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别人回答问题时,静下心,细细听,听听同学的回答有没有纰漏?错在哪儿?有没有触动自己心弦的地方?好在哪儿?学会去分享别人的智慧,提高自己。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准确、到位的评价,除了需要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外,学会倾听至关重要,因为倾听后的评价对学生起着引领作用,调控着整个课堂。其中的一堂课,由于授课教师的稍微怯场,没有俯下身子,用心聆听,结果导致对学生发言时出现的语病没有及时纠正,对学生彰显人文性的发言没有到位的评价。

㈡融入竞争。

导学案以问题出示的形式展开,如果教师不能精心设计学习流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可能是课堂成为问答式程序化的教学模式,进而导致沉闷,波澜不惊。如果在探究问题中,同桌间、小组间比一比,赛一赛,相信课堂更会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这次的观摩研讨会,我发现自己需要学习、反思、改进的东西太多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慢慢去品味,去尝试,去体验导学案带来的收效。但无本之木,只能昙花一现,无源之水,只能激荡须臾,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且思且行,才能用导学案打造出高效课堂。

版块六:利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栗晓燕的教研空间   日期:2011119

导学案对于学生来说,犹如姗姗学步的孩子手中的学步车,能够借助导学案带着问题、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体验学习过程,引发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那么,如何利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导学案中问题的编写是关键。

1低起点,小台阶。问题要有张力,要有拓展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还要有学生的思考在里面。设计要有层次,起点要低,台阶要小,使学生努努力就能跨上去,这样就更容易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闯关设计,问题有梯度。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在学法指导中要有精当的提示,或配以一定量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重视教学例题,预习到位不可少。问题的设计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二、教师要努力放手

导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巩固练习。在这个流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第一,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学案,在上课前抽批部分学案,了解学生情况,再次进行课前备课,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第二,用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阅读教 材,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三、恰当处理练习强度

强度是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驱动力的强弱,而非训练的量和度。导学案应该能产生高质量、高效率、较理想的学习效能,体现为主体张扬兴趣持续交往真实思考质量生成能力

导学案中有当堂检测,一般情况下,强度是够的。如果是重点或难点章节,可以在反馈课上,以分层的方式进行加强训练。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练习的形式、竞赛的形式、演讲的形式等可以由教师主导,因学生掌握情况设计,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测试。

如果强度不够的话,补充练习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来设置练习量。建议我校是设立导学练,可分为周导学练和月导学练,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强化训练。导学练的内容由老师根据学生在导学案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设计,重在巩固、完善。一切训练均在课程规划中,并自然形成质量预控体系。训练切不可随性、随意。

四、导学案要双批双改

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学生完成导学案后由课代表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了解学情并确定重点展示内容。待展示过后,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二次批改教师要针对学生对导学案补充完善情况加以了解和评价,教师要尤其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出错的题目 进行批阅,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二次批改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做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对于解题方法和规律要及时补充。以数学为例,批改采用老师、学科代表(1/班)、行政大组长(4/班)、学习小组长(2/大组)、本组成员(4/小组)分级承包过关制。在批改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处理:粗心错误,用红笔标注,反馈订正后再批;知识类错误,批阅者可给出适当的提示,可与其交流讨论,利用官教兵” “兵教兵实现过关。

版块七:精编巧用导学案,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玉阳三中 李文田  日期:20111126

随着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导学案的使用逐渐普及,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的确,只有精心编写好导学案,并合理使用,才能使导学案发挥最大的效力。那么怎样才能编写好导学案?笔者在前一阶段的学习实践当中,有一些体会和做法,现整理如下,并以之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由易到难的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学生也要有个适应过程。开始的时候,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简单一些,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解决或者经小组讨论后能够解决。那种学生讨论后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不要出现在导学案上。

2、简明扼要的原则。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杖,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习题。因此,导学案的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3、可重复使用的原则。导学案并不是一次性的,我们要把它利用起来,可以成为学生随时自我检测的题签,也可以是课后复习的导线。

4、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导学案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设计时不要还是站在以传授知识为本的角度,老是考虑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得成。学生学得会,掌握得住,才是教学任务的真正完成。

二、导学案的编写流程及要求

1、经过近半年的学习,摸索,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编制导学案的程序: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二次备课,课后优化。

2、导学案编写应以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为主。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每一个题目的设置,每个问题的提出,应由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讨论,由一人执笔定稿。如我校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在进行每单元的导学案编写时,由每个老师分别承担一课导学案的设计,初稿完成后由备课组老师集体讨论后再定稿,最后交备课组长审核过关,送文印室印制。既分工又合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3、各备课组每周应有半天左右的时间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要解决以下问题:下一周的导学案定稿,下下周的导学案编写任务分工,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导学案编写,必须提前一周完成。

4、导学案的编写还要注意以下要求。

1)一课一案,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建议一份导学案,可用一张8K纸为宜,可两面都用,也可以只用一面。

2)知识问题化。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把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问题。问题应该明确,学生一看就懂,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一定要有层次,不能过于笼统。问题设计要明确分为多个层次,并在每个题目后面注明,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可分为:课本再现型,即学生只要看课本,不需要任何其他帮助,就可以解决问题。

课本延伸型,即学生看课本的同时,只要适当地看一看工具书或其他课外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模仿应用型,即学生只要简单模仿课本上的例题就可以完成,这类题,可以直接使用课本上的例题,也可以是例题的变形;独立应用型,即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后,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类题,可以是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是课外同一难度的题目。

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导学案中每类题所占比重是不相同的。在实验起步阶段,应注意:每份导学案中,课本再现型题和课本延伸型题所占比重,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

导学案格式一定要规范。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开头部分,要包括题目、设计人姓名、审核人姓名、使用时间、学生姓名及组别、组名等;主体部分,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当堂检测等;结尾部分,包括教(学)后记或者课后反思等。

三、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1、课前: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预习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基础知识检测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老师针对导学案了解学清,进行补充完善。

2、课堂: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基础知识记忆及检测、知识链接、合作探究、当堂检测。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记忆预习过的教材基础知识。记忆结束进行记忆检测知识链接。以上属于基础知识部分。基础知识完成后,课堂的下半部分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组内共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展示,由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最后完成当堂检测,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3、课后:(1)上完课后,老师和学生分别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课后反思和学后反思。(2)每隔一周,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

四、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导学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新鲜产物,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笔者认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教案定导学案。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

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是在他们预设导学案时或拿到导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导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内容。

只有克服了以上误区,才能形成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各种层次的学生才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课堂效益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是富有创新教育气息和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精心编写它,在使用的过程中怎样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让导学案真正帮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任何一份导学案的设计都要在备课组教师的共同商量下定稿,在集体备课中完成,把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版块八:撰写高效的导学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作者: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实验小学  宇淑华  日期:2012627

内容提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合理、有效的编写和使用导学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精心设计,合理使用。导学案编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能活用教材,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导学案的使用让学习时间更为丰盈,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导学案的使用为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要求老师们课堂上做到三个还给,即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自主,还给学生快乐;做好三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老师在课堂的讲,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老师最好不讲,只是在适当时机点拨、强调。高效课堂的一个根本的改变,就是从以前的老师如何教变成现在学生如何能自己学,由原来的编写教案转变为现在的导学案的编写。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实现这样的课堂,导学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就显的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自主、快乐、高效学习指明了道路,是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是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载本,是学生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是课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资料。设计和撰写导学案就成为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知识的前提保障。下面是我在撰写和使用导学案中的点滴体会。

一、导学案首先要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完成导读单,遇到问题,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二、课堂上要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三、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四、导学案的使用让学习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内汇报、展示交流,学习效率大大增强。

五、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传统的数学教学,虽然上课前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但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学生也越来越没有兴趣。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提高了学习效率。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学习,有了指挥棒,知道预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六、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平台

导学案的使用,就像数学中的例题,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你争我辩,你坚持这个观点,我支持那个想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学习效率能不提高吗?

总之,我认为只有精心的设计和使用好导学案,才能真正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我自主我快乐我参与我快乐我收获我快乐,洋溢人性的光辉和高效的课堂。

版块九:导学案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作者: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一中  严辉  日期:2012630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形成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我组通过案导学教学模式试点工作,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以案促学,具体操作细则制定如下:

一、基本环节:自学、展示、反馈

二、操作流程

1、自学交流,分配任务——明确教学目标(中心:自学)。

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课(或自习课)上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通过预习,自己探究、解决基础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以备上课时讨论解决。自学指导提纲;上课时出示自学指导提纲,学生根据自学指导提纲进行自学,自学时教师巡视、督查,重点指导中、差生。(约5——10分钟)

2、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点燃思维的火花(中心:展示)。

首先让学生回答自学引导中的问题或让学生演板,暴露出自学中的问题。对共性或难点问题由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小结、上升为理论,指导运用,让学生知其一还知其二。(10——25分钟)

3、检测达标,总结延伸——让学生成为发现者(中心:反馈)。

通过达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形式可采用口答、书面、电教手段多种形式,教师设计足量的检测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和层次性、针对性。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变式训练。对个别不达标的学生,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跟踪指导。(5——10分钟左右)

教师课后反思,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学生填写学后记,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

三、实施注意事项

1、导学案备课小组负责备教一致检查,做好推门听课,将课堂教学操作情况与备课内容对照检查,并对检查内容提出整改意见。

2、安排课后作业应从精务实。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分层次设计作业,对中等生和学困生应紧扣课本,对优等生可适当增加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讲求质量和效果。教师要当天批改以便及时反馈,对学困生的作业进行面批,以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自觉纠正失误。

4、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5、教学过程中必须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用好教学手段,在抓重点、攻难点、解疑点上下功夫,在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许多成功的教改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有很多,关键是认真研究,学习精华。把握内涵,深刻领会,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课堂、自主学习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高质量的课堂.

版块十:精心使用导学案,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庞素英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日期:201281

摘要: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如何使用好学案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课前自学、 课堂导学、 课后巩固、学案整理。

关键词:课前自学,课堂导学,课后巩固,学案整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因此我校实施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改革。通过这段时间的授课以及向学生的调查了解,学生对此是持欢迎态度的,自己感觉授课效率较以前也有所提高,这使我对继续用好导学案更加有信心。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最大的效力呢?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究的课题。

我们数学组的导学案是老师们在研究教学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先集体备课,说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其教法学法,然后轮流备课形成学生用的学案,老师们各自进行二次备课后上课,上完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并优化学案。可以说,学案是我们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每一份学案都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侧重于让学生会学知识。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如何使用好学案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课前自学

教育家吕叔湘说: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地学向主动地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自己主动学了,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但是如何在教师不讲的前提下,保证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并且产生最大化效益呢?

1、每次我都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本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2、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3、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二、课堂导学

1、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的数学知识分类不同,我就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了不同的导学方式。

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导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对由实验得出结论部分的教学,可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得到知识,最后由教师对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2、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了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因而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其关键在,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3、教师在课堂导学的过程中不管采用哪种导学方式都要求学生当堂分段完成导学案中课堂导学部分的内容,并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新课内容结束后,学生再重新审视一遍在自学时完成的导学案中基础整合部分的有关问题,即本课的知识小结。

三、课后巩固

1、课后巩固分为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及能力提升几部分组成。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练习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能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

2、能力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四、学案整理

因为导学案是按照课时编写并在每一节上课前分发给学生的,因此也许会比较散乱。为防止粗心的学生丢失,每一次讲评完学生订正好后我会要求学生将导学案上交,由我集中保管,当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再将这个单元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导学案装订成各章节的复习资料。

显然,在使用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寻找新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